叫聲似嬰兒哭泣的娃娃魚

2021-01-09 小燕子愛家鄉玩

叫聲似嬰兒哭泣的娃娃魚

夏夜,萬籟俱寂,只有山間溪水淙淙,丁冬作黃聲,忽然從岸邊傳來一陣陣嬰兒的啼哭聲——這是大的叫聲。

大鯢的樣子長得很怪,頭大、扁圓而寬,嘴也大,眼睛很小,後面拖著一條側扁的大尾巴。,又像鯰魚,所以有人就稱它為」魚」了。它身體呈褐色,皮膚潤滑無鱗,卻長著4隻腳,又短又胖。全身光前肢很像嬰兒的手臂,叫聲也很像嬰兒。因此,叫它」娃娃魚」。

早在2000多年前,《山海經》中就有大鯢的記述:」決決之水其中多人魚,其狀如魚,四足,其音如嬰兒。」《本草綱目》中說」鯢魚在山溪中,似鯰,有四腳,長尾,能上樹,聲如小孩哭,故名鯢魚,一名人魚。」其實,大鯢不是魚,而是一種兩棲動物。

娃娃魚是魚類和爬行動物之間的過渡類型,它有四肢,用肺呼吸,但是由於發育不完善,還要借溼潤的皮膚來輔助」呼吸」。這證明現代的陸生動物是由古代水生動物進化而來的。所以,娃娃魚是在生物進化史中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在2億多年前,大陸還是連成一起的。蛙蛙魚在北半球有廣泛的分布,從發現的許多蛙蛙魚化石就可證明。最古老的化石是在美國懷俄明州下始新世地層中發現的。後來,古陸逐漸分離,海水相隔,娃娃魚在不同的自然環境裡,經過自然選擇,有的被淘汰了,有的保存了下來。

現在,世界上生活著的娃娃魚,除了我國的大鯢外,還有日本大鯢魚和美國的隱鰓鯢,外貌很相似,它們雖然遠隔重洋,卻保持了」祖先」的親緣關係。

娃娃魚共有120餘種,分布很廣,遍及黃河流域以南各約60~70釐米,最大的一種長達180釐米。在湖南曾捕長2.1米、重65千克的大鯢。

娃娃魚的生活習性很奇怪。它生活在山區清澈、湍急清涼的藥藥列科,棲息在巖洞或石縫間,洞內寬敞平坦,白天睡覺,晚上才出動,吃食魚、蝦、昆蟲、蛇、蛙等。它的覓食方法與眾不同,其他物一般都要通過奔波、付出一定代價、才能捕到獵物充飢;而大鯢卻常常以逸待勞,坐等食物送上門來。人們說」娃娃魚坐灘口,喜吃自來食」。

娃娃魚的牙齒不能咀嚼,它張開大口將食物囫圇吞下,然後在胃內慢慢消化。它很耐飢餓,幾個月不吃東西,照常活得很好。冬天時,也像青蛙等那樣要冬眠。

娃娃魚的育兒也很奇怪。夏季雄娃娃魚遊到雌娃娃魚附近選擇好洞穴,打掃乾淨,在水中排出一個精囊,裡面布滿精子,雌娃娃魚進洞看到後,就將它放進自己的生殖孔裡,排卵時好受精。雌鯢一次能產卵幾百枚。

產卵完畢,媽媽就離開了,爸爸擔任護卵作,有的雄也常把身體曲成半圓狀,將卵圍住,以免被流水衝走,或者被敵害吞吃。有的雄鯢將卵帶纏繞在身上加以保護。如果恐嚇退敵。直到小娃娃魚孵出,並分散才離開產卵場所外出活動。

幼鯢生長很慢,3年後才長到20釐米、100克重。它的壽命在棲類動物中是最長的,一般能活50年,人工飼養的大鯢壽命有130年的記錄。

娃娃魚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也是我國的珍貴動物它可供觀賞,經濟價值也高。肉白而嫩,味極鮮美,是高級佳餚以入藥,對貧血、痢疾、霍亂、發冷、血經等症,有輔助治療作用皮研粉拌桐油可治燙傷。胃、皮和膽液是滋補健胃的上等補日本民間自古就用曬乾的娃娃魚作為治療小兒羊癇風的妙藥。

過去,由於大量濫捕,有些地區娃娃魚瀕於絕跡,我國已將它護動物。

相關焦點

  • 【趣事雜談】大鯢為何被稱為娃娃魚?娃娃魚叫聲像嬰兒嗎?
    那麼,娃娃魚還有哪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娃娃魚叫聲像嬰兒嗎?   大鯢為何被稱為娃娃魚?一種說法是「它的叫聲像嬰兒的哭聲」。然而,這一說法被學界人士否定。  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鄧學建告訴記者,「叫聲似嬰兒哭聲」傳聞是以訛傳訛,因為娃娃魚沒有聲帶,沒有發聲器官。
  • 解密「山溪隱士」中國大鯢 叫聲似嬰兒啼哭得名娃娃魚
    中國大鯢是地球上最大的兩棲動物記得30年前,在秦嶺南北的河流裡抓螃蟹時,翻開一塊石頭,就有可能遇見「娃娃魚」,長大後才知道,它叫「大鯢」因為它的叫聲類似嬰兒的啼哭聲,所以得名「娃娃魚」。掃描二維碼聽大鯢的叫聲
  • 水庫傳嬰兒啼哭聲 水怪叫聲驚悚恐怖嚇人竟是娃娃魚
    水庫傳嬰兒啼哭聲 水怪叫聲驚悚恐怖嚇人竟是娃娃魚時間:2016-03-02 20:19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水庫傳嬰兒啼哭聲 水怪叫聲驚悚恐怖嚇人竟是娃娃魚 近日,浙江寧海縣一個水庫傳嬰兒啼哭聲,一陣一陣地聽起來十分嚇人。
  • 一條一米多長的娃娃魚 發出嬰兒叫聲嚇壞路人
    突然,他聽到河邊不時傳來嬰兒的哭聲,頓時被嚇了一大跳。馬亮壯著膽,拿著手電筒,一步步靠近岸邊。仔細拿手電筒循聲照去,發現一個軟綿綿的東西正趴在河邊。發出嬰兒叫聲的,是一條一米多長的娃娃魚。「從來沒看到過這麼大的娃娃魚,我們怕其他路人看到後拿走,就報警了。」馬亮回憶,這個娃娃魚身體呈黃褐色,頭部扁平,有碗口大小,還能發出嬰兒般的「哭聲」,感覺很神奇。
  • 它的叫聲酷似嬰兒啼哭,故名叫做——娃娃魚
    伴隨叮咯的琴音,常聽到山溪岸邊嬰兒啼哭的聲音,極不協調,頗為悽慘,這就是大鯢的叫聲。由於其聲似嬰兒啼哭,所以,人們叫它「娃娃魚」。但它和魚"毫無親緣關係,在分類上,它的地位比魚要高級。大鯢的身體呈扁平狀,頭寬而扁圓,上面鑲嵌著一對小眼睛,尾部側扁,四肢短小。體色有棕色、紅棕色的,還有黑棕色的。個體的體色變異頗大。
  • 深山娃娃魚的叫聲你聽過嗎
    正宗深山娃娃魚,山裡人自己養的,無汙染,叫聲有點讓人害怕,你怕嗎?不怕來看看。
  • 叫聲像嬰兒哭!市民釣起野生娃娃魚放生 專家提醒此魚兇猛
    他仔細查看發現,這是一條重約3斤的娃娃魚。據工作人員判斷,這是一條野生娃娃魚,重約3斤,在黃塘湖中發現野生娃娃魚比較罕見。隨後,民警和林業部門工作人員一道,將這條娃娃魚帶至長江邊放生。據了解,野生娃娃魚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其叫聲像嬰兒哭聲,因此而得名。野生的娃娃魚比較兇猛,是食肉類動物,在家飼養很可能會攻擊人的。」
  • 東港驚現野生「娃娃魚」!叫聲像嬰兒哭,四肢似人手腳~
    根據對娃娃魚的外形和膚色特點進行現場研究、分析,判斷這隻娃娃魚是我國野生大鯢。據市漁政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大鯢幼年期用腮呼吸,長大以後用肺呼吸。這條大鯢前面是四個爪,後邊是五個爪,很明顯是一條成年大鯢,長成了應該在1米8左右,據工作人員辨析,這條大鯢體量8斤左右,體長68公分,年齡在6歲到8歲。
  • 《山海經》中的娃娃魚,叫聲如同嬰兒啼哭,但它不是美人魚
    還有一條丹水也是從竹山流出,向東南流入洛水,丹水中有很多得水晶,還有很多的娃娃魚。山中有一種怪獸,形狀像小豬,長著白色的毛,毛粗得像簪子,只有末端是黑色的,這種獸名叫豪彘(zhì豪豬)。3.娃娃魚不是美人魚:一說到《山海經》中的娃娃魚,大家就想成是美人魚,非也,此處所述的娃娃魚是真實呈現,就是我們現在叫中國大鯢(ní)的兩棲動物。
  • 丹東東港驚現野生「娃娃魚」!叫聲像嬰兒哭,四肢似人手腳~
    出於好奇,侯傳茂將這隻奇怪的東西帶回家裡,用水清洗一番,終於見到它的真容,仔細一看,竟是平常很少見的娃娃魚,於是他和家人就將這一消息向東港市漁業漁民漁船事務服務中心報告,等待其前來處理。  根據對娃娃魚的外形和膚色特點進行現場研究、分析,判斷這隻娃娃魚是我國野生大鯢。  據市漁政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大鯢幼年期用腮呼吸,長大以後用肺呼吸。這條大鯢前面是四個爪,後邊是五個爪,很明顯是一條成年大鯢,長成了應該在1米8左右,據工作人員辨析,這條大鯢體量8斤左右,體長68公分,年齡在6歲到8歲。
  • 綿竹村民採藥途中遇娃娃魚「求救」
    村民救助娃娃魚放歸大自然  四川新聞網德陽7月27日訊(劉菲 記者 周鴻)「哇哇——」7月26日中午12時,遵道鎮棚花村村民到藥田採藥途中突然聽聞從附近溝渠間傳來陣陣類似於嬰兒的哭泣聲。尋聲找去,原來是一隻受傷的娃娃魚。
  • 宜賓驚現娃娃魚!叫聲像小孩哭,簡直是個嚶嚶怪!
    雖然不怎麼好看,但它的叫聲很像小娃娃的哭聲增加了它的萌點確定是萌點嗎小科普:野生娃娃魚,又名大鯢,是一種兩棲類動物,在兩棲動物中要數它體型最大,一般生活在水流湍急、水質清涼、水草茂盛、石縫和巖洞多的山間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
  • 化糞池傳來嬰兒哭聲!撈出來的東西讓你想不到
    1月11日晚,九龍坡謝家灣的塗師傅在清理化糞池時,突然從池內傳出一陣疑似嬰兒的哭聲。由於天色昏暗,看不清到底是何物,塗師傅嚇得趕緊報了警。接到報警後,謝家灣派出所民警立即趕到現場查看。隱隱約約地聽到陣陣啼哭。
  • 容縣六王村民水溝發現,一條野生娃娃魚!
    12月25日下午,我們收到微友的報料,稱有村民在容縣六王偶然發現了一條「怪魚」,疑似娃娃魚。據悉,娃娃魚學名大鯢,野生娃娃魚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因其叫聲似嬰兒啼哭,俗稱娃娃魚。目前,我們也讓微友聯繫村民叫他們報警聯繫森林公安前來處理了。
  • 這種魚在日本稱為「河童」,會發出嬰兒般的叫聲,你們見過嗎
    這種魚在日本稱為「河童」,會發出嬰兒般的叫聲,你們見過嗎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傳說河童頭上長著龜殼,有點像人,會發出嬰兒的哭聲來誘惑人。不過我們都知道,這種河童其實是不存在的。但是跟河童很類似的生物,小白倒是有了解過。圖中展示的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了,這種生物是兩棲生物,不知道有沒有認識這種生物的小夥伴呢?
  • 浙江千島湖發現1米長的大型娃娃魚,娃娃魚的神秘令人驚嘆!
    後來,經過專業人士鑑定,確認這條四腳「怪魚」就是大鯢,別名娃娃魚(其叫聲似嬰兒啼哭)。 娃娃魚實際上並不是魚。它名之曰魚而非魚,是我國體型最大的兩棲動物。它的外形比較獨特,有點象壁虎。
  • 舞鋼一水庫發現「大塊頭」野生娃娃魚:身長50多釐米,足足5斤多重
    河南商報記者 孫超 通訊員 吳小燕近日,平頂山舞鋼市漁政站工作人員徐耀峰在舞鋼市石漫灘水庫巡邏執法時,發現一條重2500多克(5斤多)的野生娃娃魚,這也是石漫灘水庫第一次發現娃娃魚。
  • 新疆娃娃魚
    >新疆娃娃魚又因為它在陸上行進時像嬰兒爬行,又多了個「娃娃魚」的名字。 新疆北鯢屬小鯢科,是準噶爾盆地水域中,2.5億年前廣泛分布的有尾兩棲類的一種,是天山、阿拉套山地面抬升時倖存下來的孑遺物種。新疆北鯢在脊椎動物的演化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研究小鯢科分類,系統演化方面,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因而,新疆北鯢是我國生物寶庫中珍貴的物種資源。
  • 怪魚叫聲如嬰兒啼哭 系恐龍同時代稀有物種(1)
    原標題:浙江現5斤重怪魚 叫聲如嬰兒啼哭和恐龍「同齡」夜半,一種哭聲,時不時在杭州桐廬一條小溪邊傳來。村民早已入睡,狗和雞也是安靜的。為什麼會有哭聲?而且聽起來還像是小孩子的?
  • 密雲水庫現巨型野生娃娃魚 漁民及時保護放歸水庫
    密雲水庫發現的巨型娃娃魚。方軍攝   重9.3千克、身長103釐米的野生大鯢(俗稱娃娃魚)日前現身密雲水庫,這也是密雲水庫近十餘年來發現的最大娃娃魚。穆家峪鎮鹼廠村的漁民趙全利是第一個發現這條野生娃娃魚的人。他打了20多年魚,這樣的四腳怪魚還是頭一次見。  怕傷到這條怪魚,趙全利趕緊用刀削開漁網,把它救了出來。在看清怪魚之後,大伙兒更是倒吸一口氣:它足足有一米多長,皮膚光滑,頭部鈍圓扁平,四肢短小。因為保護得及時,怪魚沒有明顯外傷,一放在地上就四肢有力地爬動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