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聲似嬰兒哭泣的娃娃魚
夏夜,萬籟俱寂,只有山間溪水淙淙,丁冬作黃聲,忽然從岸邊傳來一陣陣嬰兒的啼哭聲——這是大的叫聲。
大鯢的樣子長得很怪,頭大、扁圓而寬,嘴也大,眼睛很小,後面拖著一條側扁的大尾巴。,又像鯰魚,所以有人就稱它為」魚」了。它身體呈褐色,皮膚潤滑無鱗,卻長著4隻腳,又短又胖。全身光前肢很像嬰兒的手臂,叫聲也很像嬰兒。因此,叫它」娃娃魚」。
早在2000多年前,《山海經》中就有大鯢的記述:」決決之水其中多人魚,其狀如魚,四足,其音如嬰兒。」《本草綱目》中說」鯢魚在山溪中,似鯰,有四腳,長尾,能上樹,聲如小孩哭,故名鯢魚,一名人魚。」其實,大鯢不是魚,而是一種兩棲動物。
娃娃魚是魚類和爬行動物之間的過渡類型,它有四肢,用肺呼吸,但是由於發育不完善,還要借溼潤的皮膚來輔助」呼吸」。這證明現代的陸生動物是由古代水生動物進化而來的。所以,娃娃魚是在生物進化史中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在2億多年前,大陸還是連成一起的。蛙蛙魚在北半球有廣泛的分布,從發現的許多蛙蛙魚化石就可證明。最古老的化石是在美國懷俄明州下始新世地層中發現的。後來,古陸逐漸分離,海水相隔,娃娃魚在不同的自然環境裡,經過自然選擇,有的被淘汰了,有的保存了下來。
現在,世界上生活著的娃娃魚,除了我國的大鯢外,還有日本大鯢魚和美國的隱鰓鯢,外貌很相似,它們雖然遠隔重洋,卻保持了」祖先」的親緣關係。
娃娃魚共有120餘種,分布很廣,遍及黃河流域以南各約60~70釐米,最大的一種長達180釐米。在湖南曾捕長2.1米、重65千克的大鯢。
娃娃魚的生活習性很奇怪。它生活在山區清澈、湍急清涼的藥藥列科,棲息在巖洞或石縫間,洞內寬敞平坦,白天睡覺,晚上才出動,吃食魚、蝦、昆蟲、蛇、蛙等。它的覓食方法與眾不同,其他物一般都要通過奔波、付出一定代價、才能捕到獵物充飢;而大鯢卻常常以逸待勞,坐等食物送上門來。人們說」娃娃魚坐灘口,喜吃自來食」。
娃娃魚的牙齒不能咀嚼,它張開大口將食物囫圇吞下,然後在胃內慢慢消化。它很耐飢餓,幾個月不吃東西,照常活得很好。冬天時,也像青蛙等那樣要冬眠。
娃娃魚的育兒也很奇怪。夏季雄娃娃魚遊到雌娃娃魚附近選擇好洞穴,打掃乾淨,在水中排出一個精囊,裡面布滿精子,雌娃娃魚進洞看到後,就將它放進自己的生殖孔裡,排卵時好受精。雌鯢一次能產卵幾百枚。
產卵完畢,媽媽就離開了,爸爸擔任護卵作,有的雄也常把身體曲成半圓狀,將卵圍住,以免被流水衝走,或者被敵害吞吃。有的雄鯢將卵帶纏繞在身上加以保護。如果恐嚇退敵。直到小娃娃魚孵出,並分散才離開產卵場所外出活動。
幼鯢生長很慢,3年後才長到20釐米、100克重。它的壽命在棲類動物中是最長的,一般能活50年,人工飼養的大鯢壽命有130年的記錄。
娃娃魚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也是我國的珍貴動物它可供觀賞,經濟價值也高。肉白而嫩,味極鮮美,是高級佳餚以入藥,對貧血、痢疾、霍亂、發冷、血經等症,有輔助治療作用皮研粉拌桐油可治燙傷。胃、皮和膽液是滋補健胃的上等補日本民間自古就用曬乾的娃娃魚作為治療小兒羊癇風的妙藥。
過去,由於大量濫捕,有些地區娃娃魚瀕於絕跡,我國已將它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