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有居裡夫人、普朗克、洛侖茲、愛因斯坦、泡利、波恩、玻爾、海森堡、薛丁格、小布拉格、德布羅意、狄拉克、朗之萬、郎繆爾、康普頓、德拜、理查森等17位物理、化學諾貝爾獎獲得者,有的人居然一生中還得到過兩次。
普朗克:
量子力學之父,參加此會時已經69歲。
洛侖茲:
創立電子論,與塞曼因研究磁場對輻射現象的影響,發現塞曼效應,共同分享19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朗之萬:
提出磁性理論,用基元磁體的概念對物質的順磁性及抗磁性作出經典說明。中國九一八事變後,他進行各種聲援中國的活動,批評國際聯盟對日本侵略者的縱容。朗之萬還對中國物理學會的成立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當然他和居裡夫人的婚外情也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狄拉克:
創立量子電動力學,建立「狄拉克方程」,這個貌似簡單的方程卻從理論上語言了正電子的存在。
德拜:
發明德拜相機,使得X光材料分析成為一門課程,1936年,應通過偶極矩研究及X涉嫌衍射研究對分子結構學科所作貢獻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玻爾:
波恩:
提出波函數的統計詮釋波函數的二次方代表粒子出現的概率,於1954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薛丁格:
那隻不知道是死是活的「薛丁格貓」被薛丁格用來描述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成為科學史上著名的怪異形象之一。因為薛丁格建立描述電子和其他亞原子粒子的運動的波動方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布羅意:
創立物質波理論,並指出電子的波動性,為建立波動力學奠定基礎,他以博士論文獲得了192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是第一位以學位論文獲得諾貝爾獎的學者。
布拉格父子:
照片中的康普頓與布拉格父子,他們是現代固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布拉格父子由於在使用X射線研究晶體原子和分子結構方面所作出的貢獻,他們倆一起獲得191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康普頓:
這些科學家個個都很厲害,只能在這裡選幾位簡單介紹一下啦!要知道科學發展到今天,之所以生命力這麼旺盛,那是一代又一代的學者們用智慧創造出來噠。這些積累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千百年來人們不斷探索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