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登義(1906-2000),貴州省貴陽市人。全國著名農業生物化學家、營養學家和教育家,國家一級教授。1928年畢業於北平師範大學農業化學系,先後在成都大學和北京大學任教。199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0年8月17日安然與世長辭,享年95歲。羅登義歷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貴州農業學院院長、中科院貴州分院院長、貴州生物化學會理事長、中國營養學會榮譽理事、省政協副主席、科協主席、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1942~1945年間,他從170餘種水果蔬菜的營養成份分析,發現刺梨含維生素C特別豐富,在每百克果肉中,含2054-2729mg,平均含量為2391mg,較四川廣柑約高50倍,比纂江江桔約高100倍,比梨子、蘋果約高500倍,就是聞名世界的獼猴桃,含量也只有它的1/9而已。其次,在160多種試品中,就維生素P含量而言,刺梨也特別優裕,每百克中含5981-12895mg不等,較之柑桔類約高120倍,比蔬菜類約高150倍。
羅登義教授從事教育、生物、化學、營養化學科研工作70餘年,傾力研究大眾食物營養問題。特別是對刺梨的研究中,發現刺梨含丙種維生素特別豐富,進而對刺梨進行全面研究,前後發表論文近十篇。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國內外有關科學家的關注,英國著名的生物化學家李約瑟教授,特別將刺梨稱為「登義果」。羅登義教授的研究成果開創了我國營養學研究,特別是食物中微量元素研究的先河,為改善國民的食物結構、食物品種搭配提供了科學依據,為提高國民的健康水平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這項有益的工作,至今仍具有重要意義。
萬昕(1896-1994)河南羅山人,中國最早的營養學家。歷任安徽醫學院生化教研室主任,安徽省科學研究所副主任。中國營養學會榮譽委員,中國生物化學學會榮譽理事,南京衛生署營養學專員,軍政部陸軍軍醫學校生化系教授、主任。他創辦了我國第一個營養研究所,出版了我國第一份營養學雜誌。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他隨軍醫學校輾轉遷到貴州安順。期間,又創辦了陸軍營養研究所,對培養我國營養學人才和推動營養研究做出了傑出貢獻。他在營養研究所檢驗證實,貴州野生刺梨的維生素C含量竟比一般柑橘高出數十倍,每天只要吃一枚就足夠人體全日所需維生素C的數倍,價廉物美,因此鼓勵軍校學生多食刺梨。
樊衛國,貴州省安龍縣人,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貴州大學農學院院長,貴州省特色農業產業人才基地主任,貴州省果樹科學研究首席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長期潛心從事刺梨科學研究工作,在《中國農業科學》、《園藝學報》、《果樹學報》等全國性權威刊物上發表了學術論文15篇,先後在省內外推廣刺梨面積33400餘畝,僅在貴州省每年增加刺梨鮮果就達12600餘噸,每年新增產值1010餘萬元。
主持30餘項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選育並審定製刺梨優良品種4個,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國家科技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貴州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指導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20餘名。(來源/刺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