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帶你認識不一樣的科學家

2020-09-03 藍藍湖


牛頓

在我們的印象中,科學家們都是高高在上、不苟言笑、一門心思的鑽研學問的人。但事實上,科學家也是普通人,他們有著和常人相似的生活,不過因為他們更努力,更善於研究,更善於發現,於是為各門學科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很多人都知道牛頓被蘋果砸了頭,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洗澡時,發現浴池中的水位會因自己在水中的體積變化上升或下降,靈感乍現,想到了利用水的浮力來檢驗國王的皇冠是否為純金。愛因斯坦上課會打瞌睡,薛丁格是個彩票狂,哎呀呀,是不是真的啊?

由一奈米的宇宙出品的《科學家的臉書狂想》,能讓我們從不同角度認識這些可愛的、萌萌的、接地氣的科學家們,也重溫一下那些曾經讓我們寢食難安的理論和定律。

封面

一奈米的宇宙是由臺灣一群90後大學生組成的團隊,最初他們發現電子顯微鏡下有很多美麗的圖片。這些圖片只是沉睡在論文中,甚至被當成垃圾丟掉,他們覺得太可惜了,於是萌生了為這些圖片上色並配上詩文放到臉書粉絲也與人分享的想法,結果吸引了一群喜歡理科的文青粉絲。

他們得到了出版社的青睞,但是他們希望能創作出科學和人生相互結合的定理,於是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科學家的臉書狂想》橫空出世了。

這是一本從8歲到80歲的人都能從中找到樂趣的書。孩子們可以從臉書內容中,輕鬆地獲知每個定理以及科學家的對應關係,了解與科學家同時代的人和奇聞異事。青年人從中獲得啟示,更加努力前行。成年人從中體會人生哲學,並深入了解各學科的發展歷史。老年人回顧過往,發出會心的微笑。

插圖


當我們仔細閱讀這些科學家的故事,我們會發現,科學是觸類旁通的。我國的沈括是北宋時期著名的科學家,在物理、數學、天文、地理、生物、醫學等方面均有許多重要的成就與貢獻。德國的克勞修斯是數學家兼物理學家,更是熱力學完整概念的重要奠基人。法國的拉瓦錫是著名的化學家、生物學家。他們由此及彼,用廣博的科學眼界,在不同領域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用名字命名定理或者成為計量單位,是最大的榮幸。「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洪德情況」「楞次定律」「薛丁格的貓」等等,成為了一門學科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瓦特、伏特、安培、歐姆,你以為他們是名字麼?不僅僅是,他們還分別是功率、電壓、電流、電阻的國際標準計量單位。

插圖


最有趣的是,在臉書的牢騷發文和酸民的留言大亂鬥,真是讓人忍俊不禁啊。

惠更斯說:「一股名為『長大'離心力,把小時候我越甩越遠」。

牛頓說:「想像力豐富?」

惠更斯說:「我提出的你有種別用。」

牛頓說:「兇屁兇。」

想想這些科學巨匠,這樣來表達情感,剎那間就覺得他們接地氣了,他們的理論也讓我們覺得有幾分親近了。

傅立葉則在自己的動態上寫「希望未來的學生們不要太討厭我……」,實在是非常貼合學生們的感受啊,因為傅立葉變換、傅立葉積分、傅立葉級數、傅立葉分析,每一個都會讓人陷入極度的痛苦之中無法自拔。

從書裡看到書外,讓更多人通過看書,激發對理科學習興趣,也讓大家從科學家的堅韌、博學、敬業中吸取營養,一奈米的宇宙團隊一定樂見其成。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帶你認識不一樣的科學家
    由一奈米的宇宙出品的《科學家的臉書狂想》,能讓我們從不同角度認識這些可愛的、萌萌的、接地氣的科學家們,也重溫一下那些曾經讓我們寢食難安的理論和定律。這些圖片只是沉睡在論文中,甚至被當成垃圾丟掉,他們覺得太可惜了,於是萌生了為這些圖片上色並配上詩文放到臉書粉絲也與人分享的想法,結果吸引了一群喜歡理科的文青粉絲。他們得到了出版社的青睞,但是他們希望能創作出科學和人生相互結合的定理,於是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科學家的臉書狂想》橫空出世了。
  • 讀《科學家的臉書狂想》
    而在這本現代出版社——《科學家的臉書狂想》中,所介紹的40位科學家卻用生命和科學的貢獻,卻詮釋了量子力學奠基人薛丁格所說,人生的意義只在於熱力學第二定律「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科學家的臉書狂想
  • 《科學家的臉書狂想》:科學家告訴我們的人生百態
    這並非社交恐懼症,早在一百多年前,洪德就在他的臉書上解釋了這個問題:一個人坐公交車其實符合洪德定則,總是沒有雙人空位的時候,才會坐在別人旁邊。別扯蛋了,這個什麼洪德定則俺不知道它的樣子,而且一百多年前還沒有臉書呢(臉書,一種國外的社交工具)?
  • 《科學家的臉書狂想》:活在網絡上的廢柴科學家們
    首先,《科學家的臉書狂想》這本書的封面就很有喜感:蜜汁微笑的愛因斯坦正拿著手機,躲在藍色色塊的前景後面自拍雖然作者們的初衷是「希望能夠用有趣的方式來分享往常可能認為無趣的科學」,不過並不意味著書中提到的每一個科學定理公式你都熟悉或了解。但因為輕鬆詼諧的文風,反而有助於你對它們的理解和加深記憶。
  • 新奇,百年前的大科學家們也能上網了?《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夠狂
    還真的有人幫我們梳理了他們的故事,總結了出了很多人生道理呢,就在《科學家的臉書狂想》裡。這是一本有趣的科普書,假如百年前的科學家們都有了臉書,可以上網,他們會說些什麼呢?這本書就是把歷史嵌入臉書動態,神秘的科學家朋友之間的逗趣互動融進了書裡。當然也有一本正經的科學知識了。《科學家的臉書狂想》中有關於四十個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說到這裡是不是已經慌了?
  • 《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原來科學理論,也可以如此的接地氣
    剛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時《科學家的臉書狂想》,讓我想到了一首曲子《森林狂想曲》,因為特別喜歡那首曲子,所以看到這本書的名字,也有一點愛不釋手的感覺!當看到,這本書《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命名的原因吧,臉書,不就是我們平時發表的狀態嘛!
  • 科學家們玩臉書的樣子,真是萌到可愛
    科學家在我們很多人的心目中,應該是嚴肅認真的存在。因為他們代表了科技的進步,來不得半點馬虎,卻忽視了他們也是平凡的人,有著和我們一樣的生存訴求。科學家們也會玩臉書,一旦玩起來比我們任何人都瘋狂,且極具科學性與趣味性。
  • 《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假如科學大咖們也能夠上網吐糟
    這其中國內的人微信朋友圈使用的最多,而在國外則是更熱衷於臉書。隨著網絡社交工具的普及,有許多好玩之人已經不滿足於自己在朋友圈發消息了,他們想像自己是小說或是影視劇裡的各種角色,根據角色的人物性格模擬發布朋友圈消息,還煞有其事的讓其他的角色在下面評論點讚,自娛自樂的玩起了網絡社交版的同人創作。
  • 志願填報前,千萬別看《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小心改寫你的專業
    令這些粉絲們興奮的是,他們的「人生科學」系列如今已經集結成書——《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實在好奇科學家們玩起臉書會是什麼樣?他們的主頁上會發些什麼呢?又會出現怎樣有趣的互動?天吶,光想想都覺得令人神往!習慣性地翻到目錄,全書一共分為六個部分:癲狂、堅毅、倦怠、眷世和迷眩,如果你也對此感到「迷眩」,那就直接翻開本書去解惑吧。整本書的架構很是一目了然,共收錄了40位知名科學家的生平介紹,從2年前的哈羅德·沃特·克羅特到公元前380年的墨子都在其中,並以臉書互動的形式重塑了更具人性、更貼近生活的形象。
  • 看科學家的臉書動態,我嘗到了這幾種人生味道
    如果穿越真的存在,科學家在臉書上發表動態,這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算不算是一種狂想?一奈米的宇宙滿足了我們大家的好奇心,給我們帶來了他們最新的精彩作品《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傳統與現代結合,瞬間就拉近了科學與你我之間的距離。科學在你心中是怎樣的呢?我的感覺是:深奧的。相信很多人有和我一樣的體驗。因此,這也是平時專業書籍所讀甚少的緣故。但是《科學家的臉書狂想》這本書,卻改變了我對科學的看法,讓我忍不住對他點讚。讀罷全文你不得不佩服一奈米的宇宙,這個年輕的團隊,想像大膽又不脫離實際,在閱讀的過程中,聆聽著科學的故事,感受著多味的人生。
  • 當科學家上"臉書"發動態:原來他們都有一顆有趣的靈魂
    愛因斯坦、愛迪生、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對我來說只是曾經出現在課本上的人名而已。我們因為要考試而記住了他們,卻對他們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知之甚少。本來科學家給我的感覺就是非常遙遠的存在,雖然我們依然享受著他們的發明創造,運用著他們研究出來的知識結果,但依然對他們很陌生。然而,在看了《科學家臉書狂想》這本腦洞大開的書之後,讓我對科學家那種高冷氣質徹底改觀,原來他們的靈魂是那麼有趣。
  • 發現真實的科學家
    暑假休憩,看完一本非常有趣的書《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從科學探討人生,從人生體會科學。這本關於科學的科普書,切入點在趣味上,落腳點在知識量,作者著實用心。書中介紹的40位科學家,囊括了數理化方面的大師級人物,有我們熟悉的歐幾裡得、傅立葉、張衡、牛頓、門捷列夫、亞里斯多德,也有些人大家都會覺得陌生,但在科學界又作出了極大貢獻,我們從一個個科學家的臉書中看到了生動活潑有趣的他們,深入淺出地了解了很多科學知識。
  • 如果科學家也發動態,他們會寫些什麼?這本科普書好玩勵志又實在
    如果科學家們也發動態,他們會說些什麼呢?也許,愛迪生會說「你是我的燈泡」,庫侖會笑稱「物體要克服最大摩擦力後才會開始移動,起床去讀書也是,下定決心少吃一點也是」,阿基米德則可能會以一句「在槓桿原理中,花費時間的省力,花費力氣的省時;但在現實世界裡,花錢的人省力又省時」而引來許多人的點讚。原來,牛頓、愛因斯坦、富蘭克林等科學界的大咖們,是這樣幽默風趣,又充滿生活的熱情的科學家。
  • 未能捍衛科學家的奇思狂想,這家公司與3000億美元失之交臂
    如果不能理解奇思狂想驚人的脆弱——而是假設奇思狂想將憑藉其自身的力量突破障礙——就可能會導致代價高昂的錯誤。這可能意味著錯過21 世紀醫學領域最重要的發現之一,以及價值3000 億美元的機會。很久以後,科學家們了解到,由於老鼠的血液中含有大量高密度脂蛋白(「好的膽固醇」),而可能導致心臟衰竭的低密度膽固醇(「壞的膽固醇」)的含量非常低。這就說明用老鼠來測試美伐他汀是非常錯誤的選擇,美伐他汀只能降低低密度膽固醇。雞和人一樣都含有這兩種膽固醇。
  • 重新認識「臉書」們
    全球年輕人的偶像,臉書的扎克伯格4月10日出席了美國參議院司法和商務委員會的聯合聽證會,討論數據隱私和社交網站上虛假信息的問題。扎克伯格再次對數據洩露道歉,並回答了參議員關於臉書數據隱私、假新聞、對大選的影響、壟斷等問題。
  • 臉書COO桑德伯格:臉書讓許多人重新認識了世界丨 大佬說
    8月9日,臉書營運長桑德伯格接受彭博社的採訪。在採訪中,她談到了臉書群組功能的作用、臉書公司員工的責任感以及女性在企業中的地位等等。桑德伯格說,臉書在連接世界上肩負著巨大的責任。而扎克伯格擁有的經驗能幫助他們創造產品、建立社區。桑德伯格還強調了臉書群組功能的重要性。她認為群組對人們在網上交流很有幫助。
  • 《科學家列傳壹》:通讀40位科學家,我發現科學家都具有的共性
    誰說科學家就必須是看上去嚴肅,刻板,且專業的呢?其實不是,就拿阿卜杜勒·巴西特·卡瓦尼在臉書上提供的問問伊桑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他問我:「伊森·西格爾先生,為什麼你看起來很奇怪又不嚴肅,而你卻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呢?(照片裡你嘴巴張得大到)一隻蒼蠅會飛進你的嘴裡。」這完全顛覆了大部分人對於科學家的認知,其實,很多科學家並不是嚴肅,刻板的。
  • 愛迪生和愛因斯坦發帖,你挺誰?這不是一個難解的謎題
    雖然科學家跟娛樂明星相比,會少很多金錢和舞臺機會,但要問一個孩子長大後想幹什麼,回答科學家的恐怕還是有相當比例的。科學家是個什麼樣的群體呢?最近看了一本名為《科學家的臉書狂想》的書,臉書是一種國外的聊天軟體,類似於我們經常使用的微博、微信等,我們都看過類似「漢朝皇帝朋友圈」「明朝宰相的聊天記錄」等帖子,這本書就是把40位知名的科學家們,放在了臉書上進行跨越時空的互動,從而更加生動、活潑和形象。
  • 為什麼科學家對宇宙的認識越多反而越迷茫呢?看完這些你就明白了
    可是科學家對此卻很迷茫,雖然現在人類對於宇宙的認識越來越多,但隨著認識的增多,科學家對於宇宙反而越來越迷茫。科學家不知道,我們也不知道。宇宙有邊界嗎?科學家推測:宇宙是有邊界的。那宇宙之外又是什麼樣的空間呢?會不會像科學家所說的有多元宇宙的存在呢?如果把我們的宇宙比作一個超大型的高級生命體,有著無數這樣的生命體,是否就表示有著無數的宇宙呢?就好比我們人類體內微觀世界中的那些細胞,他們會把我們的身體當成一個宇宙,他們或許也會思考:」人體這個宇宙有沒有邊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