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
在我們的印象中,科學家們都是高高在上、不苟言笑、一門心思的鑽研學問的人。但事實上,科學家也是普通人,他們有著和常人相似的生活,不過因為他們更努力,更善於研究,更善於發現,於是為各門學科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很多人都知道牛頓被蘋果砸了頭,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洗澡時,發現浴池中的水位會因自己在水中的體積變化上升或下降,靈感乍現,想到了利用水的浮力來檢驗國王的皇冠是否為純金。愛因斯坦上課會打瞌睡,薛丁格是個彩票狂,哎呀呀,是不是真的啊?
由一奈米的宇宙出品的《科學家的臉書狂想》,能讓我們從不同角度認識這些可愛的、萌萌的、接地氣的科學家們,也重溫一下那些曾經讓我們寢食難安的理論和定律。
封面
一奈米的宇宙是由臺灣一群90後大學生組成的團隊,最初他們發現電子顯微鏡下有很多美麗的圖片。這些圖片只是沉睡在論文中,甚至被當成垃圾丟掉,他們覺得太可惜了,於是萌生了為這些圖片上色並配上詩文放到臉書粉絲也與人分享的想法,結果吸引了一群喜歡理科的文青粉絲。
他們得到了出版社的青睞,但是他們希望能創作出科學和人生相互結合的定理,於是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科學家的臉書狂想》橫空出世了。
這是一本從8歲到80歲的人都能從中找到樂趣的書。孩子們可以從臉書內容中,輕鬆地獲知每個定理以及科學家的對應關係,了解與科學家同時代的人和奇聞異事。青年人從中獲得啟示,更加努力前行。成年人從中體會人生哲學,並深入了解各學科的發展歷史。老年人回顧過往,發出會心的微笑。
插圖
當我們仔細閱讀這些科學家的故事,我們會發現,科學是觸類旁通的。我國的沈括是北宋時期著名的科學家,在物理、數學、天文、地理、生物、醫學等方面均有許多重要的成就與貢獻。德國的克勞修斯是數學家兼物理學家,更是熱力學完整概念的重要奠基人。法國的拉瓦錫是著名的化學家、生物學家。他們由此及彼,用廣博的科學眼界,在不同領域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用名字命名定理或者成為計量單位,是最大的榮幸。「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洪德情況」「楞次定律」「薛丁格的貓」等等,成為了一門學科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瓦特、伏特、安培、歐姆,你以為他們是名字麼?不僅僅是,他們還分別是功率、電壓、電流、電阻的國際標準計量單位。
插圖
最有趣的是,在臉書的牢騷發文和酸民的留言大亂鬥,真是讓人忍俊不禁啊。
惠更斯說:「一股名為『長大'離心力,把小時候我越甩越遠」。
牛頓說:「想像力豐富?」
惠更斯說:「我提出的你有種別用。」
牛頓說:「兇屁兇。」
想想這些科學巨匠,這樣來表達情感,剎那間就覺得他們接地氣了,他們的理論也讓我們覺得有幾分親近了。
傅立葉則在自己的動態上寫「希望未來的學生們不要太討厭我……」,實在是非常貼合學生們的感受啊,因為傅立葉變換、傅立葉積分、傅立葉級數、傅立葉分析,每一個都會讓人陷入極度的痛苦之中無法自拔。
從書裡看到書外,讓更多人通過看書,激發對理科學習興趣,也讓大家從科學家的堅韌、博學、敬業中吸取營養,一奈米的宇宙團隊一定樂見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