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假如科學大咖們也能夠上網吐糟

2020-08-01 小狐女的狐言狐語
《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假如科學大咖們也能夠上網吐糟

現如今這網絡社交工具的功能是越來越來越豐富了,有越來越多的人在使用這些社交工具,用以展現自己的日常生活,並且用其與朋友進行彼此交流互動。這其中國內的人微信朋友圈使用的最多,而在國外則是更熱衷於臉書。隨著網絡社交工具的普及,有許多好玩之人已經不滿足於自己在朋友圈發消息了,他們想像自己是小說或是影視劇裡的各種角色,根據角色的人物性格模擬發布朋友圈消息,還煞有其事的讓其他的角色在下面評論點讚,自娛自樂的玩起了網絡社交版的同人創作。

《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假如科學大咖們也能夠上網吐糟

或許是受了這些小說影視劇迷們的啟發吧。一個名叫「一奈米的宇宙」的團隊也玩起了類似的文字遊戲。不過他們所想像的對象並非虛擬人物,而是曾經在這個世界上真實存在過,卻從未接觸過網絡的知名科學家們。

印象中科學家都是嚴謹細緻,一絲不苟,甚至還會有些刻板的。可是你能夠想像這些的科學大咖們在臉書上,一方面放飛展示自我,另一方面彼此留言吐槽嗎?

《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假如科學大咖們也能夠上網吐糟

牛頓吐槽說討厭蘋果,是因為它害得他頭好痛。

愛迪生對自己在火車上做實驗是對是錯這個問題,感到很是迷惑。

發現天花疫苗的愛德華.詹納慶幸參與自己實驗的那個男孩最終沒有被感染。

瓦特會因為自己的名字被當做「功率」的國際標準單位而戰沾沾自喜,然而安培、歐姆他們會很淡定的留言告訴他,這其實是件很輕鬆的事情。

「一奈米的宇宙」團隊成員們的大膽想像,讓時空與地域不再是障礙,愣是上演了一出出的科學歷史大亂鬥。這些古今中外的知名科學家們,就在這本《科學家的臉書狂想》中不可思議的相遇了。

《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假如科學大咖們也能夠上網吐糟

如果有人認為這是一本拿科學家們胡亂調侃的隨便書籍,那麼他就大錯特錯了。「一奈米的宇宙」團隊的創意的確是天馬行空不假,但並非是胡說八道。所創作的每一條虛擬臉書都是根據這位科學家的真實經歷與科學成果而來的,其他科學家的評論點讚也都是經過深思熟慮而設計出來的。熟悉科學知識科學人物的讀者看過之後自然是能夠馬上領悟,並發出會心的一笑,然而那些對科學知識不太熟悉的讀者也不必因此而對此書卻步。創作團隊十分貼心的在後面備註了科學家們的生平經歷,還增設了「一奈米教室」來講解相關的科學知識。讀完這些內容再去回味一下前面臉書中的內容,會發現想要理解其中的各種「梗」,似乎也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假如科學大咖們也能夠上網吐糟

許多人認為研究科學是非常高大上的事情,科學家也是十分神秘高深的人物,那科學知識自然也是十分難以讀懂理解的內容,然而這本大接地氣的《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卻告訴你,研究科學並非完全是只有高端人士才能做的事情,科學家們也並非都是高高在上的人物,至於科學知識,只要找對了方式方法,人人都能夠讀懂科學。精通或許有些困難,但是大致了解,還真的是不難的。

相關焦點

  • 新奇,百年前的大科學家們也能上網了?《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夠狂
    很多孩子都會回答:「科學家」。可是,科學家是怎樣的人,他們又要做什麼呢?就不一定知道了。在小孩子的心裡,那是一群高大上又很神秘的人物吧,單單是「科學家」三個字說起來就是很厲害的呢!那麼,那些厲害的大科學家他們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除了那些專業的讓人敬仰的科學成就,他們有著怎樣的人生故事呢?對我們自己又有怎樣的借鑑和學習意義呢?
  • 《科學家的臉書狂想》:活在網絡上的廢柴科學家們
    首先,《科學家的臉書狂想》這本書的封面就很有喜感:蜜汁微笑的愛因斯坦正拿著手機,躲在藍色色塊的前景後面自拍雖然作者們的初衷是「希望能夠用有趣的方式來分享往常可能認為無趣的科學」,不過並不意味著書中提到的每一個科學定理公式你都熟悉或了解。但因為輕鬆詼諧的文風,反而有助於你對它們的理解和加深記憶。
  • 《科學家的臉書狂想》:科學家告訴我們的人生百態
    假如那時真的有臉書,那些科學家如愛迪生、愛因斯坦,他們的臉書會是什麼樣子呢?別急。「一奈米的宇宙」會告訴你答案,他們把答案寫到《科學家的臉書狂想》一書裡。「一奈米的宇宙」團隊利用科學顯微鏡影像進行二次創作,衍生出其他的意義,讓觀賞的人仿佛能在顯微鏡下感受到生活。
  • 讀《科學家的臉書狂想》
    而在這本現代出版社——《科學家的臉書狂想》中,所介紹的40位科學家卻用生命和科學的貢獻,卻詮釋了量子力學奠基人薛丁格所說,人生的意義只在於熱力學第二定律》90後作者團體「一奈米的宇宙」在本書中為40位知名的科學家們以臉書互動的形式重塑了更具人性、更貼近生活的形象。
  • 《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原來科學理論,也可以如此的接地氣
    剛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時《科學家的臉書狂想》,讓我想到了一首曲子《森林狂想曲》,因為特別喜歡那首曲子,所以看到這本書的名字,也有一點愛不釋手的感覺!當看到,這本書《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命名的原因吧,臉書,不就是我們平時發表的狀態嘛!
  • 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帶你認識不一樣的科學家
    牛頓在我們的印象中,科學家們都是高高在上、不苟言笑、一門心思的鑽研學問的人。由一奈米的宇宙出品的《科學家的臉書狂想》,能讓我們從不同角度認識這些可愛的、萌萌的、接地氣的科學家們,也重溫一下那些曾經讓我們寢食難安的理論和定律。
  • 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帶你認識不一樣的科學家
    由一奈米的宇宙出品的《科學家的臉書狂想》,能讓我們從不同角度認識這些可愛的、萌萌的、接地氣的科學家們,也重溫一下那些曾經讓我們寢食難安的理論和定律。這些圖片只是沉睡在論文中,甚至被當成垃圾丟掉,他們覺得太可惜了,於是萌生了為這些圖片上色並配上詩文放到臉書粉絲也與人分享的想法,結果吸引了一群喜歡理科的文青粉絲。他們得到了出版社的青睞,但是他們希望能創作出科學和人生相互結合的定理,於是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科學家的臉書狂想》橫空出世了。
  • 科學家們玩臉書的樣子,真是萌到可愛
    科學家在我們很多人的心目中,應該是嚴肅認真的存在。因為他們代表了科技的進步,來不得半點馬虎,卻忽視了他們也是平凡的人,有著和我們一樣的生存訴求。科學家們也會玩臉書,一旦玩起來比我們任何人都瘋狂,且極具科學性與趣味性。
  • 當科學家上"臉書"發動態:原來他們都有一顆有趣的靈魂
    愛因斯坦、愛迪生、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對我來說只是曾經出現在課本上的人名而已。我們因為要考試而記住了他們,卻對他們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知之甚少。本來科學家給我的感覺就是非常遙遠的存在,雖然我們依然享受著他們的發明創造,運用著他們研究出來的知識結果,但依然對他們很陌生。然而,在看了《科學家臉書狂想》這本腦洞大開的書之後,讓我對科學家那種高冷氣質徹底改觀,原來他們的靈魂是那麼有趣。
  • 志願填報前,千萬別看《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小心改寫你的專業
    他們是一個非常有思想有創意的團隊,最初成立時也不過只是一群剛高中畢業的90後大學生,因為在網上發布一些配有詩文的顯微鏡圖像,吸引了大批喜歡理科的文青粉絲們,還得到中國出版集團現代出版社的青睞。令這些粉絲們興奮的是,他們的「人生科學」系列如今已經集結成書——《科學家的臉書狂想》。
  • 看科學家的臉書動態,我嘗到了這幾種人生味道
    如果穿越真的存在,科學家在臉書上發表動態,這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算不算是一種狂想?一奈米的宇宙滿足了我們大家的好奇心,給我們帶來了他們最新的精彩作品《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傳統與現代結合,瞬間就拉近了科學與你我之間的距離。科學在你心中是怎樣的呢?我的感覺是:深奧的。相信很多人有和我一樣的體驗。因此,這也是平時專業書籍所讀甚少的緣故。但是《科學家的臉書狂想》這本書,卻改變了我對科學的看法,讓我忍不住對他點讚。讀罷全文你不得不佩服一奈米的宇宙,這個年輕的團隊,想像大膽又不脫離實際,在閱讀的過程中,聆聽著科學的故事,感受著多味的人生。
  • 如果科學家也發動態,他們會寫些什麼?這本科普書好玩勵志又實在
    如果科學家們也發動態,他們會說些什麼呢?也許,愛迪生會說「你是我的燈泡」,庫侖會笑稱「物體要克服最大摩擦力後才會開始移動,起床去讀書也是,下定決心少吃一點也是」,阿基米德則可能會以一句「在槓桿原理中,花費時間的省力,花費力氣的省時;但在現實世界裡,花錢的人省力又省時」而引來許多人的點讚。原來,牛頓、愛因斯坦、富蘭克林等科學界的大咖們,是這樣幽默風趣,又充滿生活的熱情的科學家。
  • 發現真實的科學家
    暑假休憩,看完一本非常有趣的書《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從科學探討人生,從人生體會科學。這本關於科學的科普書,切入點在趣味上,落腳點在知識量,作者著實用心。書中介紹的40位科學家,囊括了數理化方面的大師級人物,有我們熟悉的歐幾裡得、傅立葉、張衡、牛頓、門捷列夫、亞里斯多德,也有些人大家都會覺得陌生,但在科學界又作出了極大貢獻,我們從一個個科學家的臉書中看到了生動活潑有趣的他們,深入淺出地了解了很多科學知識。
  • 科學紀錄片大膽狂想 假如人類消失100年(圖)
    據英國媒體昨天報導,假如人類在一夜之間突然從地球上全部消失,那麼100年後地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英國「歷史頻道」16日晚播出的科學紀錄片《人類之後的生活》中,利用以假亂真的電腦圖像技術,對沒有人類的地球景象進行了大膽的科學狂想。
  • 高深的定理比比皆是,有趣的科學人生值得擁有
    《科學家的臉書狂想》大概是我今年讀過最有趣的一本書。 看看名字,臉書和科學家,你想到什麼? 我竟然猜測這是一本「穿越時空」的書。 全書一共介紹了40個科學家。 介紹形式,包括了「人生好難,不如發廢文吧」、「酸民無極限」、「這就是人生啊」、「你媽絕對不會的定理」、「科學動態時報」和「人生精彩回顧」。
  • 科學家與小記者 | 中國科普大咖王元卓帶來《科幻電影中的科學》解讀
    王元卓大咖大咖 · 來襲 2020年8月14日中國 • 鄭州鄭州人民廣播電臺小主持人小記者特訓營特邀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當科學家的知識和想像遇上小記者們的腦洞和好奇心會發生怎樣的碰撞呢?,鄭州市大數據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大數據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大數據教材編委會委員。
  • 上視紀實頻道開播《未來狂想曲》 - 網易娛樂頻道
    兩億年後,幾十公尺長的彩色魷魚四處橫行霸道……這些場面不是科幻迷們最瘋狂的想像,而是9月11日起在上視紀實頻道開播的6集幻想紀錄片《未來狂想曲》裡的情景。  由Discovery探索頻道製作的《未來狂想曲》,以超常規性的視角探討進化理論,通過尖端的電腦動畫特技,為觀眾展現數百萬年乃至數億年後地球的面貌。
  • 科學大咖講述腦科學與人工智慧—新聞—科學網
    布朗說,今天,科學家們已經將「旅行者」號探測器送出了太陽系,也實現了對基因這一生命密碼的編輯,對人體最重要器官——大腦的了解卻仍然十分有限。一方面,大腦內有860億個神經元,結構極為複雜;另一方面,囿於技術限制,科學家很難對大腦活動進行精確、直觀的實時觀測。人類已然製造出了戰勝地球上最強圍棋選手的人工智慧AlphaGo,面對自身的大腦時,卻依舊如同霧裡看花。
  • 重新認識「臉書」們
    全球年輕人的偶像,臉書的扎克伯格4月10日出席了美國參議院司法和商務委員會的聯合聽證會,討論數據隱私和社交網站上虛假信息的問題。扎克伯格再次對數據洩露道歉,並回答了參議員關於臉書數據隱私、假新聞、對大選的影響、壟斷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