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嘗試去做某事卻失敗的人,比那些什麼也不嘗試做卻成功的人不知要好上多少。
文/與農業攜手【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
刺梨含有豐富的抗壞血酸,營養價值很高,被人們譽為水果皇后
小編是個喜歡種植的人,平時喜歡研究各種農作物,今天就跟大家講一下刺梨的種植吧!刺梨,株形叢生,枝條密集,秀葉亮綠,花大色豔,形美味香,具有高的觀賞價值。刺梨果實,初期碧綠晶瑩,成熟後色澤嫩黃,稍加貯藏,便可生食。刺梨含有豐富的抗壞血酸、檸檬素和芸香苷等,營養價值很高,被人們譽為水果皇后。刺梨有多種花色和花型,特別是重瓣品種,更富觀賞價值。盛花期,一叢植株開花多達數百朵,是公園、庭院、陽臺盆栽花卉得極好樹種。株高80~100釐米,萌發力強,分枝特多,小枝密集,呈現出叢生狀樹冠。刺梨,羽狀複葉,橢圓形或橢圓狀矩圓形。莖幹葉片、花萼花瓣等很像刺梅。刺梨,散生狀花序,每個花蕾單生於短枝上,花冠直徑4~7釐米,玫瑰花型的花瓣中有單瓣、半重瓣或重瓣等三大品種。花色極其豐富有深紅、淺紅、桃紅、粉紅、紫紅、粉白等色,花萼有刺。春夏之交,鮮花盛開,略有香味。刺梨果實為薔薇果表面密生軟刺,果實圓形,略呈扁狀,單個重量約10~40克顏色綠黃少數品種略有暈。
刺梨原產我國,廣泛分布於亞熱帶地區,尤以四川、貴州、雲南廣西、湖南、江蘇等省的常綠、落葉混交林帶及這些地區的山坡、丘陵地帶生長最多。刺梨生長旺盛,適應性強,愛溫暖,喜光照,耐貧瘠,對土壤要求不嚴,適宜在各種環境中生長。刺梨是繼中華獼猴桃之後的又一種「新興水果」。因為它直根發達,側根鬚根少,一般栽培不易成活。所以,目前大多處於野生性狀態據《黔書》中介紹「刺梨,野生,夏葩秋實,軒如疾,多芒刺,¨黔之四野悉產移之他境則不生。」也說明前人引種失敗。但是,近幾年來,廣大南方園藝職工和花卉愛好者,積極努力,運用現代技術,廣泛地引種馴化。積累了人工栽培的豐富經驗,現簡要介紹如下:上山採集野生刺梨,最好選擇花型美、色彩豔、無刺無核的大果型品種。採集時間在11月中下旬,因為這時刺梨的地上部分,已處於休眠狀態,而根系因地溫尚高而仍在活動,栽後還能發生新根。野生刺梨引種成活的關鍵,是在採集時儘量保護側根和鬚根。
苗株在挖取運輸過程中,不要失去水分。所以,上山挖取要把握好時間,精心採挖,保護好側鬚根,剪除部分枝條,用保水性好的苔蘚等植物包裹,用塑膠袋密封運回。得到這種野生苗後,也不要急於栽培,對其株型,直根要再做一次修剪,並用0.2%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浸泡植株基部12~24小時。讓其充分吸足水分和養分,再行栽培。栽培前,要選向陽、地勢稍高的地方挖坑,底部填上腐葉土和腐殖土,上部填山泥土和素砂土。栽培時,再用0.1%濃度的萘乙酸,塗抹根系刀口,然後用半埋半壅的方法,精心栽培。為了保持地溫和土壤的溼潤,澆透水後,再用竹塊拱架,覆蓋地膜,周圍用土壓實。栽培後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向植株噴水,保持透氣,加強陽光照射保持好地溫。如果管理得好,植株根部在地溫的作用下,愈傷組織能發出部分新根,第二年早春再發新芽。經過馴化的刺梨樹樁,在秋季便可上盆栽培。雖然馴化時主根已進行過短剪,但是,刺梨的主根仍然比般植株的要長。
所以,盆栽時,要選口徑在25~35釐米,高為35~45釐米的筒狀土陶花盆為宜。培養土,可用腐葉土3份、山泥土3份、菜園土3份粗河沙1份,充分混合後上盆栽培。刺梨根系發達,生長繁茂。盆栽植株,最好每年或隔年翻盆換土一次,方法同前。這樣,植株在疏鬆肥沃的土壤中,生長更加健壯,花多果多,更具觀賞價值。盆栽刺梨,在整個生長過程中,要求盆土幹潤,不能太溼。一般來說,含水量能在35%左右為宜,花盆底部千萬不能積水。具體的澆水方法為,春季每隔2-3天澆水一次,夏季早晚各澆一次,秋季每天或隔天澆水一次,冬季每半月澆水一次。同時,要求每次澆水的水溫,都應略高於氣溫,至少要與氣溫一樣,這樣對刺梨生長有利。
自式刺梨是一種喜肥植株,但不喜濃肥,在整個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過程中,要「少吃多餐」,「薄肥勤施」。刺梨喜歡固體肥料,在每次栽培或翻盆換土時,要施足基肥,如經過長期發酵腐熟的餅類肥料,禽類糞便,使培養土長期處於肥沃蓬鬆狀態,對刺梨生長特別有利。春季氣溫回升,新芽快要萌動時,便可施肥,促進新芽萌發和掛果枝壯實。平時,可每隔10天或半月,施一次腐熟的有機液體肥料,濃度為1:6或1:4或1:8,主要根據植株的承受能力。此外,在開花前或掛果後,還可根據植株的長勢,用0.2%~0.4%的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噴施,每星期一次,直至果實成熟。好了,小編就跟大家講到這裡吧!喜歡我就關注我哦!結尾:【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作者簡介:與農業攜手,喜歡種植喜歡學習種植技術。喜歡文字,喜歡創作,喜歡用文字去實現自我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