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無論是省級的還是地市級的考試整體難度和12年持平略有下降,題型和往年是相當的。行測的難度今年下降幅度比較明顯,我們預計最低的分數線都會比往年有所上升。
時間:2013年11月26日
嘉賓: 郝琦 中公教育行測研究與輔導專家
劉偉偉 中公教育申論研究與輔導專家
考情分析
網易教育 :首先請兩位跟大家解讀一下今年國考整體的概況。
郝琦 :今年國考中報名的人數是150多萬,參加考試的人數是110多萬,其中有一定的水分,也就是說110萬可以理解成是最終繳費通過的人數在110萬左右,但真正走進考場的還是要少的。個別考生有一些其他的特殊情況,比如說今天有一些特殊的突發狀況沒有來得及進入考場,包括一些考生在上午考完行測之後,下午的申論就不考了,還有一部分的中途棄考的考生。真正參加的考生我們預計在90萬左右。我們在之前一直強調這樣一句話,我們看起來每年的人數都是在增長的,但對它有理性的看待,只要你堅持把這兩科考完,至少淘汰了1/3的考生了。不管你考幾分都是這樣的。
剩下的90萬考生激烈的競爭比往年還是要多,去年是最多的,參加完考試的只有60、70萬。這90萬中真正有比較系統複習的估計也就是一半左右,四五十萬,剩下的一部分是我們俗稱的「打醬油」的部分,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沒有經過特別長時間複習的。所以真正有競爭力的可能就是在這四五十萬的考生中,這部分的競爭水平是比較高、壓力比較大。這是整體上的考生的情況。
網易教育:好好複習還是大有希望的。請劉老師跟我們講一講今年考試的難度怎麼樣,預計一下分數線會比往年高還是低?
劉偉偉:今年總管申論無論是省級的還是地市級的考試整體難度和12年持平略有下降,題型和往年是相當的,另外在作文的環節今年有分數的微調,往年的作文分數都是在40分,今年都調整到了35分。歷年來申論的平均分值都是30分左右,源於是作文環節,大多數的同學沒有寫到作文的主題方面,偏題了文章得分數自然會低,今年分值是35分,對整體的影響不是很大。由此可見申論的成績比去年提升2到3分左右。
另外一方面,大家整體來說試題以前考的是論述等,今年的題型變化不大,今年的把握程度難易相當,所以成績是略有微調。
郝琦:行測的難度今年下降幅度比較明顯,我們預計最低的分數線都會比往年有所上升,我們預計在中央機關職位最地分數線會達到60分左右。副省級以下的職位會比往年提高5分。
網易教育:這些變化會變成以後的趨勢嗎?
劉偉偉:當前來說國考有所變動會影響到2014年申論的編制,它成為一種趨勢,材料的命制08年到13年都是結合著五位一體,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08年到13年之間經濟和生態相結合,社會和文化相結合,演化到今年演化成了三位一體,經濟、社會、文化三位一體結合起來。14年國考依然是立足於十八大相關的報告,結合著五位一體展開材料的命制,肯定今年是一個風向標,14年圍繞著13年的材料命制,包括題型這也是同學們應該關注的環節和方面。
郝琦:我覺得行測的難度今年下降很明顯,以後估計有微調,難度再稍微大一些。但整體上這樣一個命題的趨勢,命題的目的還是比較明顯的。加大了這種考生的區分度,因為我們以前知道行測140題基本上都答不完,也就是說不管複習是什麼樣的水平,對很多的題目都是沒有時間做的。這些實際上對很多的考生來講在一定程度上不是特別的公平,因為難度特別大,複習時間長的和短的差距拉不開。所以今年難度下降之後,可以在區分度上比較明顯的拉開差距。複習很充分的考生可以拿到很高的分數,可是複習很少的考生分數會很低。這樣拉開了檔次也更有利於促進考生的公平性。所以這種命題的趨勢在以後會繼續延續。
行測真題解讀
網易教育:請郝老師根據行測的五大板塊跟大家解讀一下具體版塊的題目,有哪些很有特色值得關注的題。
郝琦:今年從行測的整體題量來看是沒有變化的,其中幾個小題型有變化,常識題減少到20個題目,這也是體現了之前所說得拉大行測考試區分度的最重要的手段。因為常識在歷年來講是分數、分值最接近的題型,複習很好的同學常識可以達到60%,沒有複習的也可以蒙到40%、50%,今年這個題目的題量減少,可是難度上還是有所增加的,主要體現在兩點,第一個是常識題,真正是常識了,很多問法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比如說有一個常識題考的是農業的諺語,秋天什麼時候種植農作物的生長跟氣候的關係,降水有什麼關係。
還有一個考的是革命歌曲,給了四首革命歌曲,問的是創作的時代哪一個跟其他的不同。第二,現在常識的考察其實是要求更加提高了,比如說我們在以往複習常識的時候很多同學背常識手冊,文學作品的作者、年代和歷史人物。今年我們考的不僅是作者,還考的是文學作品描述的對象和內容,你背下這首詩是不行的,還要知道內容。比如說你要解釋雁門關的景色,你還要知道他寫作的具體的背景和作者的目的。這樣才能對這個題目把握得更具體一些。這是常識的特點。
在其他幾個題型中變化比較大的是數學運算,大部分的考生放在最後準備放棄掉的,有時間可以簡單做,可是今年如果把數學運算全部放棄損失就比較大,也是出乎我們意料的題型,難度大幅度降低了,如果給他20分鐘左右的時間,相信這15個題是完全可以做出來的。考點基本回歸到以前在歷年國考中最基本的考點。以前的數學運算強調綜合,不同的知識點的融合,提升了整體上的難度。今年這種考點的融合非常地少,考幾何就是幾何題,沒有考點的融合。並且也沒有考點的時候挖掘,都是最基本的題型。比如說牛吃草的問題,可能廣大的考生凡是複習過數學運算的都知道,他出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這個模型是有深度變化的,但考的題目是最簡單的題型。
還有的題目我們感覺比較過分的,說命題人非常偷懶他把09年的真題改了幾個數據今年再考。有一個題,兩個派出所受理案件160起,甲受理的案件中17%的刑事案件。我們想到了09年的一個題所以這個題是完全一樣的題目,剛好把數據換了一下、說法換了一下,基本上是原題出現。這在歷年的國考題目中是極少出現的。因為國考是每年最重要的一個公考的形式,它的題目是完全命制的,今年吃出現了相似度這麼高的題目很少見。
判斷推理中,總題量達到了40%。在言語中有一個亮點,就是語句表達的題型增加到了5個,因為以往都是片段閱讀、選詞填空佔的比較多,今年的題達了5個題。我們在以後複習的過程中也要重點來看一下,這是言語的小題型。整個判斷推理類比增加了5個,其中最難的一個題型是邏輯推理,邏輯推理中,依然是可能性和必然性兩種題型,並且可能性推理佔7個,必然性推理佔3個,這個跟以前是完全一致的。今年可能性推理中有一個變化,以前前提型的結論型的佔的比重比較大,今年的5個題目中都是加強和削弱型的。這又回到了可能推理的最基本的問法上,包括解釋型、評價型。最常見的就是加強和削弱,今年這個題目的比重加大,整個的題型還是回歸到以往基本的考點上來,變化就非常地少。
最後一個題型資料分析,在今年變化也算是比較大,其實今年整個來講凡是涉及到數量的變化都比較大,可以說從難度上有所下降,但在具體問法上和以往的區別還是比較大。在以前資料分析最大的難點是計算非常地複雜,計算非常多,列式也比較複雜。今年數據本身不是特別大,比較好算,並且選項之間的差距非常大,這是決定我們估算是否準確,正確率高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選項的差距越大,在估算的時候誤差可以放得大一些,或者我們可以再減少幾步,估出的值跟正確的答案差不多。今年基本上是這樣的趨勢,列式複雜一些,但選項之間都回想差7、8倍,這樣估的時候就非常容易,可能只要化解一兩步,正確的結果就可以出來了。所以從計算量來講是大大地降低了難度。另外在問法上列式的過程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法和變化。以往我們更多考察的是增長量和增長率的變化。今年出現了好幾個題目,出現的是減少率,比去年減少多少。或者是根據減少率算去年的產量。
另外我們以往說增長是同比,今年好幾個題目出現的是環比增長,跟上一個時期3月份比4月份多多少,或者是12月份比去年1月份多多少。我們在作答中要求考生一定要觀察仔細,否則很容易跟以前的公式弄混淆。這也是我們在複習中一些基本的考點,以往沒有重點強調,以後我們在資料分析這部分要做到面面俱到,不一定增長是最主要的其他的就不考,現在每一個考點的分布比較平均。這是行測的總體情況。
申論真題解讀
網易教育:謝謝郝老師的詳細解讀。下面請劉老師給我們解讀一下申論的命題思路。
劉偉偉:2013年整體來說一方面是立足於政府的一個政策,政府政策可以看到十七屆六中全會中共中央擬定了關於推動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推動文化體制改革一個文件的指示,立足於文化建設這點,也契合了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加強文化建設的主題。13年材料的命制有一點象2010年,但在地市副省級都有不同,今年底市給了八則資料,副省給了四則資料,而且兩大主題圍繞著一個核心是文化。副省級的側重於談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保留文化的多樣性,地市級通過描述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指出了加強文化建設這個核心去談。另外兩方面的試卷哪方面的側重點,13年的副省級其實整體的變化思路不大,首先是五道大題,第一題是綜合分析題,申論測查的是考生具備不具備在機關工作的能力,往往在機關工作具備哪些能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綜合分析能力。副省級更側重的是綜合分析能力的測查。把第一道題的命制放在了第一題中。談談你的見解是評論性分析。第一步是概述評論真相,第二步進行辯證分析,第三步作出權威結論。邏輯分佔三分,首先得圍繞著「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來回答。首先要闡述評論對象的內涵是什麼。另外要分析一下當前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比物質文化遺產重要重要在哪些方面最後做一些權威結論。有沒有權威者的觀點的表述,在第一題環節思路很重要。
第二題啟示,2011年、2012年考啟示單純借鑑別的國家的做法,今年看到了兩個字概括相關的啟示是一道比較簡單的概括啟示題,從成功中借鑑經驗、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哪些做得好的地方把政策借鑑過來。另外一方面副省級這篇文章的命制在試題環節特別重視應用文的寫作也就是貫徹執行公文。這兩個趨勢給了我們趨勢的制定,2014年特別重視測查的是一個考生具備不具備一些貫徹政府文件、政府政策的一些執行能力和實際的操作能力。所以在這方面如果說大家想備戰2014年國考在綜合分析環節,包括實際的解決問題環節,這方面的能力是要增強的。第三題、第四題寫講解稿,這並不難。講解稿分為三步走,內在有行文的結構分數,第一部分要談一下馬祖的生平事跡,最後一部分要強調發展馬祖文化這方面的意義何在,時代的意義的講解,分三部分談。第四題一篇短文,短文的環節大家覺得這個很難寫,其實對比材料你要用好材料並不困難,也是圍繞著三步進行。第一部分肯定要談一下河西缸窯的歷史,第二部分是談一下發展為什麼要發展,它的優勢何在。第三部分是如何發展河西缸窯的產業。通過三方面體現如何做好文章寫作。
第五方面作文題,今年35分分數下降了,難度也下降了,所以以A為題的形式,這是一個題目給定了,另外一方面如果你想凸顯你的與眾不同的地方,可以加一個副標題,凸顯觀點,你的副標題加什麼肯定是全篇材料的主旨和核心,我們在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和保護的重要性。你可以談一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這方面展開說算你立足於主題說。另外大家要關注材料要求環節有一個第二點,聯繫實際不拘泥於材料,這告訴我們需要做到有理有據,總論點、分論點從材料中選取,另一方面分論點的寫作必須要結合社會實踐和事例來做。難度和往年是相當的,只要大家明確思路和方法,包括作文環節,這篇文章和去年持平,報考副省級較之往年有所提升。
另外一方面是地市級也同樣是五道題,強調的是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談及當前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五道命題更為簡單一些,哪些方面簡單,第一題說的是相關的啟示,剛剛解讀過副省級的啟示無疑是從成功中借鑑經驗,只要大家找到了案例中驗證的觀點和事實就可以得到啟示。當我們看到了結合給定資料1到3,這有一個區間的範圍,當選要點的時候從一二三中尋找即可,不要再跳出該材料看四五六,另外提及兩個字緊扣給的資料,就是告訴考生不能脫離材料,必然要立足於材料來說。緊扣也是今年的一個新的亮點。同時,第二題說的是概括當前的主要問題,11年、12年都考察出來,11年是概括給定資料一和二,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的教育的問題。問題不難找,關鍵是找什麼?關鍵是找到這些具體的表現看著核心的問題是什麼,核心的問題主要有一個問題是核心問題加問題的具體表現,當我們讀完了材料依然給了材料,從四五六則尋找答案的要點,這時候需要你結合這些具體的表現推導出一個核心問題,不難看出當前的核心問題體現的是在漢語言文化建設過程中不景氣、英語文化大行其道,當前對一些生態環境的影響。
這些方面都是問題的表現形式,這道題大家把握住了,核心問題加具體的表現這道題可以解答清楚。依然命題人告訴大家不要脫離材料,立足材料作答。第三題更為容易一些,談法國在保護本國文化哪些方法值得借鑑,依然是從成功中借鑑經驗,借鑑是看好的地方,把政策謄寫到要點中就可以了。總數是法國文化給我們的啟示,這道題的難度也不是很大;另外一方面,第四題,這個時候是一個講座,一個應用文的考察。地市級文章的講座並不難答,在公文寫作的環節要注意行文的結構,第一方面要提及辦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要寫肯定要闡述一下我國文化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些問題,特別要指出一些不好的地方壞現象。第三部分要圍繞第二部分展開的問題提出一些相關的對策,以後指導文化建設工作,三部分走,公文應用文寫作主要測查的是行文結構和整體內容的布局,分好三部分寫即可。
最後的作文題,較之往年是不同的是半命題文章,說讓什麼大放異彩。這時候關鍵是要看八則材料中提的主題是什麼?說的是文化建設,只要你圍繞文化去談,立足於材料展開都一篇中規中矩的命題的寫作。你可以提中國特色文化、中國民族文化或者是漢語言文化的發展,另外一方面可以提及文化,這方面圍繞文化說都可以。另外一方面角度找到了就是圍繞文化建設展開,另外一方面還要注意什麼?要注意要求環節,當前要結合自身的感受,不拘泥於給的材料,總論點、分論點從材料中來,但切忌在展開論述的過程中加上自己的感受,加上你對社會事件、事例的把握,做到有理有據,做到生活而且把握其深刻。兩方面結合起來,最好可以結合相關的理論政策,做不到理論政策的依據可以結合一下當前對文化發展過程中自身的感受、自我的體會,或者是結合當前發生的熱點事件展開。通過地市級和副省級的考察,題型變化不大,主題是圍繞文化展開,立足於文化談到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依然是緊扣科學發展觀,十八大報告中提及的。科學發展觀實現的是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五方面的發展。今年的國考依然是立足這幾方面說。答題的過程中只要你明確了他是什麼題型,明確了題型的方式和方法,把握這個架構這個分值可以拿到理想的分數。
面試注意事項
網易教育:考完了大家對是否估分很有爭議,郝老師估分是不是必要呢?
郝琦:對廣大的考生來講,估分可以適當地估一估。對行測這部分來講,很多人在問行測的分值分布,135個題100分是怎麼分布的。今年來講是平均分布的。比如說我作對了80個題,80÷135,再×100。這個分數就可以酸出來了。題目的正確答案在各大網站都有公布,大家可以查找。如果說你估完之後,比如說中央機關的職位,行測加上申論如果能超過110分的話,就是有比較大的希望進入面試,所以在這一階段提前準備一下面試的內容。對副省級以下的職位,如果行測加上申論能超過105分或者是100分左右,今年的題目簡單一些,也有可能進入面試的環節,這樣也可以提前地準備,這對後面的面試有一定的幫助。現在國考的面試時間從發布筆試分數到真正的面試時間是越來越短了。如果你已經知道了分數再準備面試時間是非常短,往往是來不及的,效果不是很好的。我們可以大致地估計一下分數,提前準備一下。
網易教育:接下來的是面試了,針對面試學生跟職場人士他們分別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劉偉偉:面試環節可以發現,其實面試題目的命制相當於口語化的申論,和申論息息相關。考察的是職位匹配,求職動機類的題為什麼報考公務員。另外考察人際關係,比如說你是新入職的工作人員,老同志擠兌你怎麼做。另外考組織協調能力。你是某社區的工作人員,讓你展開滅鼠滅蚊的活動,你應該怎麼處理。還有社會熱點的評析題,讓你展開一些評論,比如說當前殺醫事件頻發談談你的見解。同時有一些言語理解題,比如說讓你談談對「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的理解,剛才給了大家一些題目的命制、人際關係和求職動機,理解方面的題包括情景應變、計劃組織管理類的題。該怎麼應對呢?給大家幾個方式和方法,真正想從面試環節脫穎而出,首先得準備三個方面。第一個是心理方面的準備,國考筆試剛剛結束,很多人說我不準備面試了,千萬不要這麼想,當成績沒有出來一切皆有可能,這時候放棄面試是不明智的。從心理上有一個準備,自信、樂觀、積極地應對面試的準備環節。
另外是知識的準備,當你自信了這還是不夠的,是一個成功基石和傳奇。你得明確一下歷年國考相關的面試真題考了哪些,搜集一些真題的素材。另外一方面要練習,最好是全真的模擬,每天不間斷,因為現在離面試有一段時間,今天連一類的人際關係、後天練組織管理,再後天練一個理解類的題,希望大家每天都要貫穿一道題的練習。學生說,知識方面應該怎麼積累呢?當前的話,如果你在備戰申論筆試的環節用到了一些分析的方式和方法的時候可以用到相關的面試環節去。比如說綜合分析在申論筆試中必靠。另外一個熱點事件圍繞著展開你的分析,答面試環節的依然如此。這時候拿到了一個熱點,就說食品安全問題,你要想想為什麼會發生,原因何在?另外發生之後帶來了哪些消極的影響,圍繞著消極影響展開對策的描述,為什麼會發生,發生之後帶來了哪些影響,最後應如何地積極解決和應對,這是用申論的思維,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應對相關的面試的真題。另外還有組織管理類的題,給你一項任務讓你執行,你可以聯想國考申論中的貫徹執行,你學習的過程中如何處理一件事、解決一件事,這樣的方式方法可以用到面試環節去。
同時大家在這個時間多準備一些名言警句加以理解,比如說給你一句話請你談一談「身正不怕影子斜」和「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那「身正不怕影子斜」談的是內因,「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說的是外因。通過這兩句話讓您談一談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係。不能一蹴而就。你估分是你的理解,但真實的成績沒有出來之前不要放棄對面試的準備,面試準備就是熟悉題型和知識儲備,另外一方面做好心理準備。
第三個準備是什麼呢?是外在形象的問被,談吐也很重要,形象外化到一個人的禮儀,這樣生活化,雖然你不是一個公務員,沒有考上,但是你現在以一個公務員的角度和標準來要求自己,平時的眼神和語言的交流都要有所側重。所以面試環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筆試已然結束,你一條腿已經邁入了這個大門。但不要忘記面試的環節。所以在這方面提醒大家,面試要早準備,準備的環節做好三步,一個是心理上要準備好,積極自信、樂觀地面對,另外一方面知識要做好準備,搜集一下當前國考面試國考真題考了哪些題型,另外配套申論的綜合分析,包括貫徹執行的方式方法應對這些題,額外搜集一些相關的名言警句加以理解,最好是結合相關的辯證法和哲學的知識理解,最好側重於內外因和量變、質變,特別是平時的眼神、語言交流,談吐和氣質的提升,這三方面準備好,面試就可以致勝。
對省考的影響
網易教育:還有其他的考試考生怎麼樣做到觸類旁通。
郝琦:除了我們的國考還有每個省的省考這兩次大型的考試之外,還有政法幹警考試還有很多的地方考試,還有很多的商業銀行,招聘的考試形式其實也是行測和申論的這種考試形式綜合在一起。包括了一些教師的招聘,包括一些事業單位,每年考試的次數比較多,每一個省市考試的時間每年都有一到12月份都是有分布的,並且有一些地方一年會考多次,事業單位考一兩次、兩三此的都有。所以這樣的公職類的考試機會每年中比較多,所以我們不光是要準備國考的考試,在國考考完之後也可以多關注一些類似的考試的機會,比如說政法幹警考試每年在9月份,8月份報名。
包括一些事業單位考試,你可以及時關注當地政府的一些門戶網站,會及時地發布。這樣一些機會也是比較多的,尤其是現在很多應屆生朋友來講,擴大我們的就業渠道提升就業率還是很有幫助的。
網易教育:劉老師有什麼建議?
劉偉偉:在申論方面給大家一些小建議,往往來說國考結束了很多同學目光轉向了省考或者是市考,北京的一些京考。給大家的建議是申論的備考來說其實是相通的。比如說我們看題型和材料的命制,材料依然是在熱點方面要有所側重。圍繞經濟、社會、文化、生態這幾個方面搜集熱點資料。另外備戰省考的同學要密切結合本省的實際情況。同時看題目的命制,省考、政法幹警考試還有事業單位考試,題型是固定化的,依然是五道題醒。題型不變包括材料的範圍是多便的,用題型固定化的方法解讀增加了靈活性,所以大家在備戰各類考試的時候一定要立足本省本市的情況結合材料的熱點範圍展開即可。
網易教育:非常感謝今天兩位老師的解讀,我們今天的訪談就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