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所有的部位、器官和組織都可以發生腫瘤。腫瘤不是單一疾病,而是一類病。
我們的身體是由億萬個細胞組成的,人體細胞的生長和凋亡要受到基因這個「總指揮」的統一調控。一般情況下,人體細胞遵循著基因調控的正確指令,按照一定的速度和方式分裂、生長,到一定時候,老的細胞凋謝死亡,新的細胞長出來,從而完成機體的新陳代謝,維持身體正常能。但是如果我們的機體處於各種致癌因素長期作用下,某些部位組織細胞的基因控「總指揮」失常,造成細胞過度增生或異常分化,不受約束和控制,形成局部的新生物腫塊,就形成了我們常說的腫瘤。
脾氣溫和的良性腫瘤
良性腫瘤脾氣溫和,安靜地在自己的地盤上膨脹生長,通常周圍有包膜的保護和隔離,與周圍的組織邊界清楚,一般不侵襲和破壞鄰近的組織,很少發生壞死、出血,而且也不往遠處轉移,手術切除後很少復發,對機體危害較小。
但是,如果良性腫瘤不幸長在一些特殊的部位,比如長在頭顱,也是非常兇險的。良性腫瘤是個和平主義者。
惡性腫瘤是戰爭主義作者
惡性腫瘤通常被人們稱為癌症。惡性腫瘤往往生長迅速,通常沒有包膜的覆蓋,會向周圍的組織肆無忌憚地侵襲,還因為生長速度太快,血液營養供應不足,從而常常發生壞死、潰瘍和出血等。惡性腫瘤還喜歡長途旅行,遷徙到遠處組織,造成擴散轉移,經手術切除等治療後仍易復發。惡性腫瘤是個戰爭主義者。
免疫力與癌細胞的戰鬥從未停止
,我們身體裡的細胞每時每刻都在新陳代謝,在外界各種致癌因素的傷害下,有的細胞叛變了,成為癌細胞,這時候少量的癌細胞還不足以把人體打垮,人體免疫系統一旦檢測到某個細胞是「不良分子」,就會啟動防禦體系,把癌細胞殲滅。有時候,某些部位的癌細胞和「免疫衛士」打成平手,人體就會帶著癌細胞長期生存。所以,正常人體內也可能會存在癌細胞,關鍵是要對比這個癌細胞的邪惡程度、數量和機體免疫力量的強大程度,才能決定癌細胞的「前途命運」。
這也解釋了癌症為什麼在老年人中發病率高。首先,80%~90%的癌症都直接或間接起源於環境因素,其中65%~80%與各種化學物質有關,老年人與這些化學物質接觸的時間較長,因此癌症發病率在老年人中相對增高。致癌物對人體引起發病到被人發覺需要10~40年的漫長過程,這就自然形成年齡大的人患癌症多的現象。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免疫功能也逐漸降低,人體具有免疫功能的細胞對一些突變細胞的清除能力下降,使後者向癌細胞轉化。良性腫瘤可能轉化為惡性的。
老百姓口中流傳著這麼一句順口溜:「十個癌症九個埋,還有一個不是癌」,殊不知,這個錯誤觀點誤導了多少人。其實,癌症並不等於死亡。2006年,WHO(世界衛生組織)已正式將癌症定義為可控的慢性
病。2011年,WHO 提出,40%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40% 的癌症是可以通過早期診治而治癒,20%是可以長期帶瘤生存的。
目前腫瘤治療已經從「一刀切」的時代走向綜合治療和個體化治療的時代,就是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惡性腫瘤的類型、性質、分期和發展趨勢來全面考慮,合理、有計劃地將現有幾種治療手段聯合應用,避免了盲目無計劃性的治療,也減少了過度治療的發生,可大幅提高患者的治癒率並改善生活質量。所以,診斷癌症並不意味著收到「死亡判決書」,大家該摒棄「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觀點了。
轉自:人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