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非凡油條(ID: ffyoutiao),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作為普通打工人,我們都是靠出賣勞動力掙錢。
但這真的已經是福報了。往回倒四十年,大多數人口都在家務農,那個時候想賣都沒地方要。這樣感謝那年春天,那位老人在南海畫了一個圈,現在這個圈已經超過香港GDP了,當年的小漁村孵化了能跟美國打貿易戰的南山區,這就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明證。
蛇口工業園,世界工廠的真正起點,將香港來的資本大鱷和內陸民工混合在了一起,創造更美好的明天。儘管代價是每年都要有人少幾根手指頭。
但這是寶貴的第一步:全民進廠,開展簡單體力勞動。富士康流水線是其中最優秀代表,富士康還創造性的設計了人體工學操作步驟,從零件組裝到最終成品,每一步都被嚴格規定,每件產品都被當做KPI。
這就是初代工具人。
現在立訊精密都讓富士康緊張了起來,雖然疫情衝抵了人工成本的升高,但是穩定的社會管理能力和供應鏈安全更加重要。
☉抓緊時間掙錢
所以第二步,就是培養複雜技工和進步到腦力勞動階段。常說的工程師紅利,背後是產業發展的高速擴張和間歇衰落的供需不對等。2009年金融危機,東南沿海外貿企業失業突破過2000萬,相比之下,今年的失業率真的是小意思。
更可怕的是人口紅利消失,00後比90後估計少4700萬,今年人口全面普查後情況只會更嚴峻。所以問題來了,能不能不用人或者少用人,當年富士康十連跳之後,就說要上機器人。
這是它提前想到的第三步。只可惜富士康還在瘋狂招工生產iPhone 12,機器代人還需要時間。
☉可可愛愛,取代你就在明天
現在機器人應用還主要是特種行業,比如高空清潔,船舶除鏽等領域。2018年史河科技(Robot++)獲2000萬投資,主要產品就是爬壁機器人,顧名思義就是大號蜘蛛俠,用於人不方便上去的地方,2019年又拉了3500萬投資,但啥時候上市激活科創板還需要時間。
所以特種行業對機器人的需求什麼時候能擴展到整個工業產業呢?
答案是不知道,但早晚會來的。
簡單來說,機器人就是個能幹活的智能傳感器。服務型看護婦和機械臂都是一家人,雖然長得千差萬別,可內核不離其宗,誰也別嫌棄誰。
1954年,世界上第一臺工業機器人unimate由喬治·德沃爾發明,後來賣給通用新澤西工廠造汽車去了,從這開始,工業機器人算是跟汽車生產結緣了。當年汽車業大佬亨利·福特有句抱怨:「我本來只想僱一雙手,怎麼來了一個人?」他恐怕沒想到,這個問題被工業機器人解決了不少。
10月27號,大眾在上海的新工廠投產,總投資170億,比特斯拉還多10億,用於MEB(純電通用模塊)工廠模式生產,裡面就用了不少機械臂裝配件,當然,國產比例能有多少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翹手以待,如無必要,勿增身體
打工人的未來是什麼樣的暫時還不清楚,不過機器人的一生很簡單:打工——報廢——賣廢鐵——回收——打工。
分類就更簡單,幹活的和伺候人的。
當然,這是非常粗線條的劃分方式,如果科學一點,可以表述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再分為焊接、塗裝等類型。目前這類主要還是日本廠家在主導,其工業機器人出貨佔60%的市場份額,中國企業還需要努力一點點。
還有科研機器人,比如火星車,美國的勇氣號、機會號、好奇號,其實都是機器人,因為地火通訊延遲動不動就半個小時起步,所以啥事都得靠自己。
順便提前祝天問一號成功。
服務型機器人就更是日本人的主舞臺,主要是因為高度老齡化社會,市場需求過於廣闊。2025年日本護理人員缺口可達38萬人,這不是工資問題,是沒人幹活的問題,預計全球2035年服務機器人市場能突破455億美元,日本到時候可能會更加強勢。
☉機器人的命也是命
開個腦洞,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有RLM運動?
今年蘇州工業產值超越上海,正式成為全國第一大工業城市,這也算產業西移了。希望不遠的未來能移到河南,那樣河南人民再也不用外出務工了。
不過,這暫時是看不見希望的,因為機器代人的趨勢只會愈加明顯。根據全球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2019年全球安裝了270萬臺,如果從2014年算起,基本上暴漲了85%數量,可以說憑空創造出了新的市場。
其中中國安裝了78萬臺,單是2019年就上了14萬臺,不管是份額還是比例、增速,都是絕對的第一。
那些現在還沒有接收大量工業轉移的地方,無論是中西部省份,還是印度和非洲,它們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的希望都有些渺茫。
機器人生命的起源於科技的推動力,核心在於人類的懶惰,都不想幹活,但活總得有人幹。以前還可以搞奴隸制,但現代社會要文明一點,最終只能去「剝削」機器,也算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機器人實質是人類勞動能力的延伸,可以理解為人類的工具性肢體,憑空增加第三條腿,豈不美哉。
☉人類不想幹的,通通推給機器。圖源:川崎重工
更有意思的是人類意識上要搞虛擬實踐,生產中要靠機器人工廠,比如現在的特斯拉非要搞集成一體化鑄件,死活不喜歡工人,原因就在於機器人對人生產率的碾壓。
以前福特製,工人會反抗,還需要僱傭黑幫鎮壓。現在機器人充電就行,看看福耀玻璃在美國工廠的最後一段就明白了,以後都會換上機器來操作,在這個層面,中美工人都是要被淘汰的,你聽話與否都不影響最終結果。
毀滅你,與你何幹。
但千萬別悲觀,日本最高端的機器人,一到福島該死機還是死機。另外不管機器人多麼心靈手巧,工具機母機還是人工才能做。機器人取代的終究是簡單勞動,越複雜的東西不可替代性就越強。
只是,有幾個人能當上科學家呢?
☉打工人會夢見電子外灘嗎?
不過在那一刻到來之前,同志們仍需努力,一萬年太久,還是先挺過貿易戰,穩住世界工廠的地位再說以後吧。
還是大疆有眼光,複製了一把無人機的成功經驗,靠「玩具」切入消費級市場,愛玩和懶惰才是人類的天性。大疆機甲大師RoboMaster S1上線五分鐘就售罄,宣告一波小勝利。
但是整個消費機器人市場離爆發還遠著呢,現階段還是靠工業機器人撐銷量。
☉是玩具,但小孩子會長大,那時候,我們會造出高達。
那麼,國內的工業機器人巨頭要靠誰呢?
世界上現在有庫卡、發那科、ABB和安川四大工業機器人巨頭,庫卡被美的收購,算半拉中國企業,但根正苗紅還得是瀋陽新松機器人,老牌日德工業機器人強國還在前面等我們追趕。
新松背靠中科院,科研實力沒任何問題,9月份的國際工業博覽會,天津新松的火弧工業機器人剛賣了200套,號稱控制系統也是自研的,如果是真的,那可以說是真正的技術突破,而不再是單純的零部件整合商。
控制系統就相當於手機上的晶片和OS,大家自己領會一下。
☉新松產品線齊齊滿滿
就像造車新勢力一樣,有機會就有新玩家,國內廠商大族剛融資1.65億,產品線主要Elfin 系列 6 軸協作機器人,就是幹流水線的活。直觀來說軸越多越靈活,不懂的晚上吃個章魚燒就全明白了。
另一家高空幕牆清潔R-storm公司也獲得了風投,公司產品就是要替代高空吊繩蜘蛛俠,單臺設備每小時能清潔1500平方米,但是高空情況非常複雜,目前只能說風投看好,達到掃地機器人的水準還需要時日。
這樣看來,米家恐成最大贏家,多家生態鏈企業都是幹這個的,自有小米品牌掃地機器人,生態鏈石頭牌也可以,就是有時候會把狗屎均勻塗滿整個地毯。
當然,機器人進一步,人類就要退一步,打工的機會就會被逐漸減少。
不過一想也是好事,真到那個時候,我們是純粹的消費機器,娛樂至死就變成消費至死的同義詞,被當成豬一樣養著。
從蝸居這個詞開始,再到蟻族、社畜,今天打工人還有點積極向上的感覺,畢竟是靠勞動來養活自己。現在全國工人新增數量還在千萬量級,畢業生去北上廣也是打工,機器人還不到100萬,還有時間讓我們浪。
無知無能其實也很快樂,《吞食者》裡的人類不就以被被恐龍飼養為榮嗎?
「生而打工,我很抱歉,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2020年還能為打工自嘲,十年後連工廠都不要我們了。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