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打工人的囚徒困境

2020-12-04 歸去來兮吾將醉

凜冬將至,不由得想到了光頭李進的一首老歌《你在他鄉還好嗎》。今年疫情的原因,年初的時候,很多人都被困在家裡,想要外出打工都出不去。而就算是到了打工地,最後也只能是無奈返回,因為很多工廠都關閉了。

因為疫情的全球蔓延,沒有了外貿訂單,很多工廠老闆只能夠含淚關了自己辛辛苦苦多年經營的工廠。對於那些長期在長三角、珠三角務工的群眾來說,這下只能是從哪裡來,再回到哪裡去。

疫情黑天鵝事件,中美大國之間的博弈摩擦,這個2020年,不論是對於精英階層,還是普羅大眾,都是影響極為深刻的一年。全球經濟的低迷,消費不振的寒冬,人們就是想著去消費,但奈何的是荷包裡空空如也,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對於打工人來說,今年更是最為痛苦的一年。這不,「打工人」一詞突然前所未有地火了起來。這在以前,也不是沒人說起過打工,但有的是給自己打工,有的給政府打工,有的是給老闆打工。但現在,強烈的焦慮情緒瀰漫著,大家都幾乎清一色地成為了「打工人」。大家早上問好的時候,不再是以前的吃了嗎,而是變成了氣勢磅礴的「早安,打工人。」

拿著微薄的薪資,做著辛苦的工作,挨著老闆的臭罵,忍著內心的煎熬。當代打工人,在大時代的洪流之下,沒有一個人是能夠獨善其身的。每個人都在忍受著時代帶來的陣痛,轉型期間的寒冷,全球經濟周期律下的一個人默默地堅持著。

對於這樣突然爆紅的詞彙,國人已然是見怪不怪。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有這麼或者那麼一次詞彙爆紅,成為全體網絡人的揶揄自嘲之詞。

網際網路時代的語境之下,大家在現實生活中遭受了這樣或那樣的委屈無處訴說,如今有了網絡,大家還是可以去訴說一下。當然,這並不是讓你去肆意謾罵,開展人身攻擊。畢竟,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人,遵紀守法那是必須的。

做一個鍵盤俠很簡單,手機一點,信息一發,輕輕鬆鬆做自己語言的王。這跟廣告裡說的什麼「包學包會、輕輕鬆鬆月入三萬當老闆」是容易太多了。

在當下,我們要有一種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要有過苦日子的準備,要有打工人的高度覺悟。「生活裡80%的痛苦來源於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會有100%的痛苦,所以在打工和沒錢之間,我選擇打工!」

所以,打工是正確的選擇,也是很有必要的選擇。你在拼多多到處找人砍價,他在滴滴打車求人助力,我在電子廠擰螺絲擰到凌晨。我們都是打工人,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儘管有自我調侃的意思,但這也是當代打工人的一種苦中作樂。以前,金融專業畢業的學生們還在憧憬著如何在幾年內就在大城市買上大房子。如今,即使是那些最為頂級的高校畢業出來的金融精英們,也是對這個話題避而不談,因為這已經越來越成為一個幾乎是看著很近卻離得越來越遠的夢想。他們的經濟學家老師也是無奈感慨,這一代的打工人當真是不容易。

從早起搬磚到早安打工,變化的不止是詞語和語境,還有人們愈發焦慮的情緒,這時代的風,呼嘯不止。茫茫大雪裡,我們體會著當下的行進的艱辛,也憧憬著豐年的早日到來。

早起打工,風雪夜歸,這就是我們打工人。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行業「打工人」的「囚徒困境」怎麼破?|時評
    雖然很多網際網路行業從業者用「996.ICU」「社畜」「打工人」等流行詞吐槽、自嘲,但仍然擋不住大家擠破腦袋要進入網際網路行業。根據脈脈《人才吸引力報告2020》顯示,網際網路依然是人才流入最多的行業,在所有行業中排名第一。畸形加班在網際網路行業已經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劇場效應」,「打工人」正常下班就像「翹班」。
  • 如何突破生活中的囚徒困境?
    突破囚徒困境只有一種方法:所以有人的行為都應該符合集體理性。哪些事是我麼生活中的囚徒困境?每天到了下班時間還不肯走,怕準點走了留給領導的印象不好,所以都要僵持一會兒且爭做不是第一個走的人。囚徒困境就是為了追求個體利益最大化,而出現的不合理的選擇和行為產生的困境。囚徒困境的最初版本原來是這樣的兩個囚徒。警察給了他們三個選擇:A、都坦白,每人判5年。
  •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 2016年03月16日 15:2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綜合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囚徒困境」的基本模型如下:有兩個共同犯罪的囚徒被警察抓住了,但是警察卻缺乏足夠的證據指控他們所犯的罪行
  • 囚徒困境模型
    本文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囚徒困境,第二部分是參考該模型做的三個練習囚徒困境指兩個囚徒被抓後,選擇相互背叛還是忠誠的博弈問題囚徒困境的實驗:囚徒AB被抓後,信息不相通,警察告知對方,互相指控,雙方都判5年;互相沉默,雙方都判2年;一個指控一個沉默,
  • 一文讀懂囚徒困境
    但如果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並且付諸行動的話,則交通堵塞,人人都吃虧。這樣的情況經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即每個人都守規矩,那麼一個不守規矩的人就會獲得好處;若每個人都不守規矩,則人人都會失利。這樣的現象背後,隱藏著「囚徒困境」的秘密。
  • 博弈論之囚徒困境
    我們用盈利表將兩人面臨的博弈問題表示如下:從圖中可以發現,如果兩個囚徒都拒供,則每個人判0.5年;如果每個人都供認,則每個人判2年。相比之下兩個囚徒都拒供是一個比較好的結果,但是這個比較好的結果實際上不太容易發生。
  • 囚徒困境——這才是人性!
    今天分享心理學裡經典的:「囚徒困境」遊戲,也被稱為「囚徒二難」或者「囚徒博弈」。這是一個鬥智的遊戲,往往做到最後,卻是一個兩敗俱傷;或者一方大勝,另一方全輸的結局。這就是人類內心最深處的自私。「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國蘭德公司提出的理論,後來由顧問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故事加以闡述,並命名為「囚徒困境」。
  • 囚徒困境的困境究竟在哪?
    不知道手機前面的各位有沒有聽說過囚徒困境,這是一個很經典很有代表性的博弈論模型,甚至由此能產生很多關於生活中事例的思考,下面先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囚徒困境。兩個共謀犯罪的人被關入監獄,不能互相溝通情況。如果兩個人都不揭發對方,則由於證據不確定,每個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發,而另一人沉默,則揭發者因為立功而立即獲釋,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獄十年;若互相揭發,則因證據確實,二者都判刑八年。
  • 關於書法家「囚徒困境」
    似乎只有兩種人不在「囚徒困境」之中:一種是真正的高人,看淡名利,擁有完滿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一種是真實的普通人,自始至終沒有名利慾望的純粹愛好者,自得其樂、自生自滅。真正面對「囚徒困境」的,恰恰是居於兩者之間的渴望名利而有一定目的的人。
  • 內卷與囚徒困境
    我想到博弈論裡的囚徒困境。在一個封閉的,信息不對稱的系統中,每個人似乎都在爭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實際上,他們越狠爭取,利益損失越快。在囚徒困境裡,他們會得到更長的刑期,而在衡水,同學們必須付出更多的無畏的努力。一顆美妙的卷白菜,其實是一座無間地獄。
  • 合作的真相(重複囚徒困境的探討)
    博弈論中有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叫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的遊戲中,有兩個對策者,他們可以選擇:合作或者背叛,每個人都必須在不清楚對方選擇的情況下,做出自己的選擇。不論對方選擇什麼,背叛總比合作收益要高。所謂困境是指,如果雙方都選擇背叛,其結果比雙方合作要糟,個人最優策略卻是集體最糟策略。
  • 我對生活中「囚徒困境」的理解
    「囚徒困境」是博弈理論裡的一個命題,是由美國蘭德公司的兩名學者1950年代提出來的,這個理論可以用一個故事來描述:兩個嫌疑犯作案後被警察抓住,分別關在不同的屋子裡接受審訊。警察知道兩人有罪,但缺乏足夠的證據。
  • 漢和資本:投資中的「囚徒困境」
    來源:雪球「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博弈論中的一個經典例子,從小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大到企業之間甚至國家之間的競爭中,都可以看到「囚徒困境」的存在。那麼在權益投資中,也存在「囚徒困境」。今天我們就試著探討「囚徒困境」在權益類投資中的體現,並尋找應對這一困境的辦法。
  • 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是什麼意思?
    生活中,人們常常會陷入「囚徒困境」的兩難境地,不知該做出何種抉擇,但不管遇見怎樣的難題,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倘若採用巧妙的方法來解除困境,不僅能夠將難題化解,還可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那麼,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且聽小編為大家解惑。
  • 小米和華為的囚徒困境
    小米和華為在價格上的死拼讓我想起了囚徒困境的博弈問題,描述如下:警方逮捕甲、乙兩名嫌疑犯,但沒有足夠證據指控二人有罪。於是警方分開囚禁嫌疑犯,分別和二人見面,並向雙方提供以下選擇:認罪並作證檢控對方或是保持沉默。 若一人選擇背叛,而對方選合作,則此人將即時獲釋,合作者將判監10年。若二人都選合作,則二人同樣判監半年。
  • 囚徒困境與溢出效應是怎麼回事?
    第一個是「囚徒困境」,這是博弈論中一個非常著名的案例。我們姑且把它當一個故事來看,故事中有兩個囚徒。他們犯事被捕,被分別關押在兩個不能互通信息的房間,接受嚴厲的審問。警方暫時沒有證據給他們定罪,提出他們誰先主動交代就能得到釋放,同時還會有舉報獎勵。兩人都知道彼此抵死不認最後都能得到釋放,那麼他們會選擇一起合作對抗警方嗎?
  • 如何利用囚徒困境,讓選擇的利益最大化?
    唐寂看了一眼電視,答道:「是囚徒困境。」2. 囚徒困境2.1「囚徒困境」理論簡介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博弈論的非零和博弈中極具代表性的例子。非零和博弈是指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者損失的總和不是零,區別於零和博弈(例如「你」贏就一定「我」輸的對賭),是一種合作下的博弈。
  • 「囚徒困境」在商戰中的應用,竟然還可以這麼玩?
    但如果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並且付諸行動的話,則交通堵塞,人人都吃虧。這樣的情況經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即每個人都守規矩,那麼一個不守規矩的人就會獲得好處;若每個人都不守規矩,則人人都會失利。這樣的現象背後,隱藏著「囚徒困境」的秘密。
  • 博弈論:為何人善總是被人欺?從囚徒困境看人性邏輯怪圈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依然舉例博弈論中的經典悖論——囚徒困境來說明這個問題。至於為何要用囚徒困境來說明這一問題,我們後續會提到這個經典悖論中的適用性和普遍性。現在我們回到前文中的問題,為何人善總是被人欺?囚徒困境告訴我們,很多時候兩方或以上的人數在選擇博弈的時候,大家遵循的是個人理性的原則,因為信息不對等,我們無法準確預估對方的選擇是如何的。
  • 有了黑幫大哥,還有什麼「囚徒困境」
    他廣撒英雄帖,徵集重複囚徒困境的最優策略解。第一次共有十四個計算機策略應徵,比賽結果是:一報還一報策略獲勝。這個策略的具體內容是:首先我先和你合作。一旦你背叛我,我則立即施以同等報復。如果你又改回合作,則我不計前嫌繼續選擇合作。說白了就是孔夫子的「以直報怨」。這個比賽結果出來後,江湖上各種不服,只好又比了第二次。這次,六十二個計算機策略有備而來,但最終仍然是「一報還一報」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