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困境與溢出效應是怎麼回事?

2020-12-05 阿江說金融

嗨嘍,簡單有趣有乾貨,歡迎來到阿江說金融。今天阿江想與大家分享兩個金融中的,一個比較有趣,另一個是描述宏觀經濟現象的。下面就聽阿江一一道來吧。

第一個是「囚徒困境」,這是博弈論中一個非常著名的案例。我們姑且把它當一個故事來看,故事中有兩個囚徒。他們犯事被捕,被分別關押在兩個不能互通信息的房間,接受嚴厲的審問。警方暫時沒有證據給他們定罪,提出他們誰先主動交代就能得到釋放,同時還會有舉報獎勵。兩人都知道彼此抵死不認最後都能得到釋放,那麼他們會選擇一起合作對抗警方嗎?

這中間存在一個彼此信任的問題,他們會選擇信任彼此嗎?從囚徒的角度來看,他們會有一種顧慮:如果被對方先告發自己就永遠不能走脫了。從警察的角度來看,他們只要有一人供出罪狀,就能正式給這兩人立案定罪。拋出的誘人條件,是希望他們有人能夠上鉤。但警方無法確定他們會不會一致抵抗,死不認罪。以上就是案例的全部內容,對於是否會有人先主動認罪,每個人或許都會有自己的判斷。但模型的現實意義並不在於此。

這個問題引申到我們的生活中,能夠很好解釋,為何明顯可以雙贏的情況下,卻出人意料的以雙輸結局。囚徒困境要揭示的道理是:部分人是非理性的,有時候明知應該互相信任合作,卻被各自的猜忌蒙蔽雙眼。習慣了運用手段計策打敗對手,爾虞我詐成習,導致明顯的互利方式卻很難被接受。現今社會「防人之心不可無」,都習慣了謹慎提防,開誠布公越來越難見到。囚徒困境正是反映了這種尷尬的局面。

開誠布公的合作

第二個我要談的是溢出效應。溢出效應可以用「無心插柳柳成蔭」來概括,它所指的是事物一個方面的發展帶動了該事物其它方面的發展。但我們理解的時候,不能太過片面的以為,只要是無意中帶給別人幫助,都可以用溢出效應解釋。注意釋義中的一個關鍵詞「發展」,是一個事物進步發展的同時帶動了其他事物的發展,而且這種不是主觀意願上的帶動。

溢出的啤酒

為了更好的幫助大家理解,我們選用新技術為對象來具體分析。現在比較熱門的一門技術叫「VR」,當你戴上VR頭套的時候,就可以在室內得到外面真實的體驗。現在它還在處於開發完善階段,離正式推廣商用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這項技術成熟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會發生多大變化,我們的社會又會是怎樣的一番場景呢?那時候還會有多少人才出去購物,玩遊戲還需要自己敲鍵盤點滑鼠操作嗎?在這項技術發展的同時會推動社會各方面的發展進步,這就是溢出效應的體現。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囚徒困境是關於兩個囚徒最後會選擇互相信任共贏,還是互相背叛雙輸的探討。其揭示的是雙贏局面最後為何很難實現,因為理性人太少,願意真誠合作的人太少。經濟社會中就是因為有這些因素存在,所以某些方面才顯得效率低下。溢出效應是一個正向的推動效應,自身發展的同時帶來其他事物的進步,正因為不斷有新事物的產生,我們的生活,才得以在日益豐富的同時不斷向前推進。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啦,你覺得囚徒會不會背叛彼此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一起探討答案。

相關焦點

  • 銀行不良貸款引發的「囚徒困境」效應到底是怎麼回事?
    但現在最讓人擔憂的是,在不良貸款大幅反彈形勢下,會讓銀行企業彼此之間陷入「囚徒困境」怪圈,即雙方產生互不信任、互不配合的離心離德信貸傾向,相互之間為確保信貸安全和獲取信貸資金而採取一種「挖牆角」式的相互損害的利益博弈行為,進而惡化銀企關係和整個信貸生態環境形成。
  •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 2016年03月16日 15:2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綜合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囚徒困境」的基本模型如下:有兩個共同犯罪的囚徒被警察抓住了,但是警察卻缺乏足夠的證據指控他們所犯的罪行
  • 囚徒困境的困境究竟在哪?
    不知道手機前面的各位有沒有聽說過囚徒困境,這是一個很經典很有代表性的博弈論模型,甚至由此能產生很多關於生活中事例的思考,下面先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囚徒困境。以上就是模型的樣子,我們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假定我是囚徒中的一個,如果對方揭發我,那麼我不可能傻傻的保持沉默蹲十年,我也會揭發蹲八年,如果對方沉默,我當然也要選擇揭發,這樣可以額直接獲釋,所以無論對方怎麼選我都是選擇揭發對自己最有利咯,我是這麼想的,對方也不傻
  • 囚徒困境模型
    本文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囚徒困境,第二部分是參考該模型做的三個練習囚徒困境指兩個囚徒被抓後,選擇相互背叛還是忠誠的博弈問題囚徒困境的實驗:囚徒AB被抓後,信息不相通,警察告知對方,互相指控,雙方都判5年;互相沉默,雙方都判2年;一個指控一個沉默,
  • 囚徒困境——這才是人性!
    今天分享心理學裡經典的:「囚徒困境」遊戲,也被稱為「囚徒二難」或者「囚徒博弈」。這是一個鬥智的遊戲,往往做到最後,卻是一個兩敗俱傷;或者一方大勝,另一方全輸的結局。這就是人類內心最深處的自私。「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國蘭德公司提出的理論,後來由顧問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故事加以闡述,並命名為「囚徒困境」。
  • 一文讀懂囚徒困境
    這樣的現象背後,隱藏著「囚徒困境」的秘密。結果是,兩個囚徒之間不可能達成穩定的盟約。囚徒困境通常被看作個人理性衝突和集體理性衝突的經典情形。因為在囚徒困境局勢中,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利益做出決策,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集體遭殃。現實中諸多的問題和現象,正是囚徒困境問題的翻版。
  • 如何突破生活中的囚徒困境?
    突破囚徒困境只有一種方法:所以有人的行為都應該符合集體理性。哪些事是我麼生活中的囚徒困境?每天到了下班時間還不肯走,怕準點走了留給領導的印象不好,所以都要僵持一會兒且爭做不是第一個走的人。囚徒困境就是為了追求個體利益最大化,而出現的不合理的選擇和行為產生的困境。囚徒困境的最初版本原來是這樣的兩個囚徒。警察給了他們三個選擇:A、都坦白,每人判5年。
  • 博弈論之囚徒困境
    今天我們來講博弈論中一個非常經典的模型,叫做囚徒困境。兩個人因盜竊被捕,警方懷疑其有搶劫行為,但未獲得確鑿證據可以判他們犯了搶劫罪,除非有一個人供認或兩個人都供認。即使兩個人都不供認,也可判他們犯盜竊物品的輕罪。
  • 囚徒困境與社會心理學
    大家都聽過那個著名的非零和博弈——囚徒困境。兩人共同犯罪並同時被抓獲,警察所掌握的證據只夠判其輕罪。於是,兩人被分開審訊並被告知:如果都不認罪,將分別被判1年;如果都認罪,將分別被判5年;如果一人認罪一人不認,則認罪的將被無罪釋放,餘下一人將被判10年。
  • 漢和資本:投資中的「囚徒困境」
    來源:雪球「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博弈論中的一個經典例子,從小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大到企業之間甚至國家之間的競爭中,都可以看到「囚徒困境」的存在。那麼在權益投資中,也存在「囚徒困境」。今天我們就試著探討「囚徒困境」在權益類投資中的體現,並尋找應對這一困境的辦法。
  • 假如是個囚徒困境,奧迪怎麼破?
    現在的局面真的有點像囚徒困境。簡單認知下囚徒困境:兩個共謀犯罪的人被關入監獄,不能互相溝通情況。  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問題是,人類的個人理性有時能導致集體的非理性——聰明的人類會因自己的聰明而作繭自縛。
  • 你我皆是深陷在囚徒困境中,怎麼逃出去?
    遊戲背後:囚徒困境這種困境有可能會解除掉嗎?這款遊戲本質上與「囚徒困境」是一樣的,查了下關於這方面的研究。1950年,由美國人艾伯特·塔克(AlbertTucker)提出「囚徒困境」:警方逮捕甲、乙兩名嫌疑犯,但沒有足夠證據指控二人入罪。
  • 內卷與囚徒困境
    我想到博弈論裡的囚徒困境。在一個封閉的,信息不對稱的系統中,每個人似乎都在爭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實際上,他們越狠爭取,利益損失越快。在囚徒困境裡,他們會得到更長的刑期,而在衡水,同學們必須付出更多的無畏的努力。一顆美妙的卷白菜,其實是一座無間地獄。
  • 小米和華為的囚徒困境
    小米和華為在價格上的死拼讓我想起了囚徒困境的博弈問題,描述如下:警方逮捕甲、乙兩名嫌疑犯,但沒有足夠證據指控二人有罪。於是警方分開囚禁嫌疑犯,分別和二人見面,並向雙方提供以下選擇:認罪並作證檢控對方或是保持沉默。 若一人選擇背叛,而對方選合作,則此人將即時獲釋,合作者將判監10年。若二人都選合作,則二人同樣判監半年。
  • 合作的真相(重複囚徒困境的探討)
    博弈論中有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叫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的遊戲中,有兩個對策者,他們可以選擇:合作或者背叛,每個人都必須在不清楚對方選擇的情況下,做出自己的選擇。不論對方選擇什麼,背叛總比合作收益要高。所謂困境是指,如果雙方都選擇背叛,其結果比雙方合作要糟,個人最優策略卻是集體最糟策略。
  • 墨菲定律:信息決定成敗,啤酒效應、囚徒困境、沉錨效應,冰山理
    各位好,我們接著講墨菲定律,哪些影響成敗的信息效應。第一個是啤酒效應。信號在傳遞過程中會被無限放大或縮小。因為信息不對稱的存在,每個人根據自己對信息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去判斷和傳遞結果,容易造成結果非常大的偏差。
  • 我對生活中「囚徒困境」的理解
    「囚徒困境」是博弈理論裡的一個命題,是由美國蘭德公司的兩名學者1950年代提出來的,這個理論可以用一個故事來描述:兩個嫌疑犯作案後被警察抓住,分別關在不同的屋子裡接受審訊。警察知道兩人有罪,但缺乏足夠的證據。
  • 第五人格心理學:囚徒困境這個天賦名,背後有一個可怕的故事
    02馬蠅效應第五人格裡的馬蠅效應,就是18米範圍內存在屠夫,被屠夫持續追8秒,放板速度就會提升20%。馬蠅效應來源於林肯的演講,「再懶惰的馬,只要有馬蠅叮咬,就會激發潛能,跑得很快。」心理學名詞吊橋效應吊橋效應是一個心理學名字,大致意思就是,當一個人膽戰心驚地過吊橋的時候,會心跳加快。這時如果遇見另一個人,就很容易將這種恐懼產生的心動誤解成戀愛的心動,從而對那個人產生戀愛的錯覺。這個理論可以解釋,為什麼一起經歷大難不死的人們,很容易喜歡上彼此。因為,他們將驚恐產生的心動,和愛情產生的心動,聯繫在了一起。
  • 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是什麼意思?
    生活中,人們常常會陷入「囚徒困境」的兩難境地,不知該做出何種抉擇,但不管遇見怎樣的難題,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倘若採用巧妙的方法來解除困境,不僅能夠將難題化解,還可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那麼,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且聽小編為大家解惑。
  • 中美關係陷入囚徒困境,一旦積怨開始,就沒完沒了了
    《哈佛大學的博弈論課》的作者羅伯特.道奇說,囚徒困境是博弈論裡最有名的理論,應用廣泛。這個理論對經典市場經濟的一般假設構成直接挑戰。亞當斯密認為通過純粹的競爭,市場這個「無形的手」能夠引導供求,因此商品和服務能以最低的成本、最有效的方式生產出來。但囚徒困境質疑這個結論。因為囚徒困境現象在各類社會互動中都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