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囚徒困境只有一種方法:所以有人的行為都應該符合集體理性。
哪些事是我麼生活中的囚徒困境?
每天到了下班時間還不肯走,怕準點走了留給領導的印象不好,所以都要僵持一會兒且爭做不是第一個走的人。
大商城中 A這款衣服成本為100元,為了利潤店家們都預定好300元賣,但是堅持不了多久,價格就變成了100元附近了。
家庭中 別的孩子都報了奧數班,所以也給自己孩子報奧數,因為對考試有用啊。別的孩子又報素描班、小提琴班、鋼琴班,為了不落後別人家的孩子,於是家長也跟著報。
國家間 本可以拿來發展工業技術的投資,全都放到軍備上去了。生怕別國的軍事比自己強。
囚徒困境就是為了追求個體利益最大化,而出現的不合理的選擇和行為產生的困境。
囚徒困境的最初版本原來是這樣的
兩個囚徒。警察給了他們三個選擇:
A、都坦白,每人判5年。
B、都抵抗,由於沒證據不足,每人判3年。
C、一個人坦白,另一人抵抗,坦白的判2年,抵抗的判7年。
最後的結果一定是A
為什麼會這樣?
這要從兩個囚徒的心理出發。 很簡單 選B是很夠義氣,但是憑什麼相信你啊?相信你就不做壞事了。
萬一對方夠義氣,結果就是C,那就賺了。
就算對方也坦白,結果也是5年,比7年好多了,賺的少一點嘛。
所以啊!結果一定是坦白。
那麼這個結果怎麼指導我們的生活呢?
一定是發揮集體理性的作用。
比如下班這件事,如果不是必要的加班,大家都可以約好,原本6點下班,我們就妥協10分鐘就行了,不要弄的堅持一兩個小時還在比拼。
或者成立一個5人小組,每人每周只提前走一天,帶動大家早點撤。
比如賣衣服這件事,附近商家要常聚會,搞好關係,彼此的信任度要高,同時大家建立一個賣家聯盟,先交保證金,然後A這個東西在這個地方就300這個價,如果誰要違反,就扣保證金。
比如報奧數班,國家用權威 明令禁止辦奧數班,大大的緩解了這個問題。
比如國家間的軍備競賽,美國總統布希和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籤署了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彼此達成一個協議後,問題就會慢慢解決。
一個彼此信任的協議或者一個權威的機構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囚徒問題嗎?
不是的
前些年內蒙古大草原的的沙塵暴非常嚴重,什麼原因?
一個草原正常允許一萬隻牛羊,到是大家都往這裡面放牧。草根都吃完了,然後就開始沙漠化了。
怎麼辦?用權威的制止是沒用的。誰有精力去數那一萬隻呢?
於是ZF劃分好區域,搞承包製。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個固定的草場,牧民自己去維護自己的草場。
比如有些草的根太弱,牛羊多用點力就連根拔起給吃了,然後要長時間才能長出草來。這種情況牧民就圈養動物,然後親自割草去喂。保證了草場的可持續性發展。沙塵暴的問題隨後也跟著解決了。
這種囚徒困境是需要用承包製來解決的。
再比如,公司的事情,尤其是大家一起來幹一個事情的時候,老闆趕工期,團隊又不夠團結。幹的快的人要再繼續幹,幹的慢的人要被催著幹,這種情況,所有人都非常的被動。
同時還會因為速度不同,彼此產生攀比,憑什麼你要少幹點我要多幹點呢?這個時候的囚徒困境,用承包製吧,本來就領工資的,要怎麼承包?
用協議法可以嗎?都籤了合同的,還不夠協議嗎?
用權威法?老闆天天開會抓思想,但是老闆外行呀,抓不到點上,眉毛鬍子一把抓,反而是反效果,大家更加的抱怨。
怎麼辦?
這個時候有沒有一個精準的力量來約束每一個人,比如 讓基層的有能力的員工負責起帶頭和監督的作用,從而產生最大的合力。
可以做到嗎?
可以的,但是有個問題要解決。
選出來的監督者不可以用打工者的心態幹,因為他要覺得"大家都是打工的,誰為難誰呢?",這種心態是肯定不會盡責的,只是表面應付而已。最多把自己手上的事幹好,至於別人那就懶得管了,甚至還要和大家打成一夥成為老闆的對立面。
哪又怎麼辦?
給管理者股份,讓所有的管理者都有股份,並落實到組長級別。這樣才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讓有能力的人監督能力不夠的人。
這樣才是精準解決員工消極怠工的根本方法。
當然有心的讀者發現了有兩個漏洞。
第一、公司股份沒了呀?
第二、那些基層的組長工資高、權利大了,慢慢就不幹事了,老闆花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不是又虧了嗎?
關於這種想法,我只想說:財散、人聚、事成 不好嗎?
至於過程,為什麼要把所有便宜都佔完呢?
目的達到了就好了嘛。當個老闆,這點胸懷都沒有還當什麼老闆!
讀者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