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和資本:投資中的「囚徒困境」

2021-01-20 新浪財經

來源:雪球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博弈論中的一個經典例子,從小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大到企業之間甚至國家之間的競爭中,都可以看到「囚徒困境」的存在。那麼在權益投資中,也存在「囚徒困境」。今天我們就試著探討「囚徒困境」在權益類投資中的體現,並尋找應對這一困境的辦法。

「囚徒困境」是在20世紀50年代被提出的,這個理論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故事來描述:有A和B兩個嫌疑犯在犯案後被警察抓住,並分別關在兩個房間裡審問。警察知道這兩個人有罪,但是缺乏足夠的證據,因此希望可以讓嫌疑犯坦白交代犯罪事實。於是警察分別告訴兩名嫌疑犯:

A:如果兩個人都不認罪,那麼各判1年;

B:如果兩個人都認罪,那麼各判3年;

C:如果其中一人認罪,另一人不認罪,那麼不認罪一方判5年,認罪一方獲得獎勵無罪釋放。即如果A認罪,B不認罪,則B判5年,A無罪釋放,反之亦然;

很顯然,對於A和B兩名嫌疑犯而言,選擇都不認罪是上述情況的最優解,兩人分別都只被判1年。但仔細去想,這個最優解並無法達到最終的平衡狀態,或者說無法實現,也就是說以上最優解並不符合A和B兩個嫌疑犯各自的最大利益。為什麼這麼說?

以嫌疑犯A為例,在做出選擇之前,會考慮到嫌疑犯B可能做出「認罪」或者「不認罪」兩種選擇。在嫌疑犯B做出「認罪」的情況下,對於嫌疑犯A而言,選擇認罪則與嫌疑犯B一同各判3年,選擇不認罪則嫌疑犯B會被釋放,而A自己被判5年,因此這種情況下,選擇認罪對於嫌疑犯A是最優解;在嫌疑犯B做出「不認罪」的情況下,對於嫌疑犯A而言,選擇不認罪則與嫌疑犯B一同各判1年,但如果選擇認罪,則嫌疑犯B被判5年,而A自己會被釋放,因此在B選擇「不認罪」的情況下,A的最優解還是「認罪」。反過來對於嫌疑犯B而言,也可以分析得到對他自身而言最優解是「認罪」。因此在上述的例子中,最終A和B兩個嫌疑犯選擇的都會是「認罪」,雖然對於A和B個人而言這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但是對於A和B兩人作為一個整體而言並不是最優的選擇。

「囚徒困境」也存在於很多其他的領域中,例如商業競爭中企業降價可以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但是行業出現價格戰則會影響所有行業內企業的利益;例如發生危險的時候,對於個人而言以最快的速度從大樓內跑出是最好的選擇,但是每個人都以最快的速度衝出大樓則會導致通道的堵塞,甚至發生踩踏,反而會增加群體受傷的風險。對於權益投資來說一樣如此,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在一個小型的封閉的交易市場內(參與交易人數非常少),有A和B兩個投資者,相互之間並不認識且無交流,參與了同一股票的交易,有一天突然出現了一個利空的消息,這個時候對於這兩名投資者而言有這麼幾個選擇:

A:同時選擇持有,則股票下跌3%,兩人都虧損3%;

B:同時選擇賣出,則股票下跌5%,兩人都虧損5%;

C:其中一人選擇賣出,另一人選擇持有,則賣出一方虧損1%,持有一方虧損10%;

這個例子中,對於兩個投資者整體而言,最好的選擇就是均選擇持有,那麼兩人都是虧損3%。但是套用之前嫌疑犯例子中的分析方式,可以發現最終穩定的結果一定是A和B兩名投資者都選擇賣出,因為對於兩名投資者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選擇都是賣出。因此結果就是兩名投資者都虧損5%。

當然這只是一個大幅簡化後的模型,實際市場要比這個例子複雜的多,首先參與的交易者遠遠不止兩個,另外能夠做出的選擇也不僅僅是持有或者賣出,賣出多少、什麼時候賣出都是影響的因素。但是簡單的模型並不意味著結論的錯誤,真實市場中參與者面對信息做出的選擇和這個例子中A和B兩名投資者做出的選擇一樣,都是基於自身利益預期最大化的選擇,但導致的結果是市場中每一個投資者都遭受了更大的損失。

那麼為什麼投資中會存在「囚徒困境」這個問題?我們從以下幾點來看:

1、「囚徒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個體理性和集體理性之間的矛盾,也就是個體理性導致的集體非理性。第一個例子中兩名嫌疑犯各自追求利己行為對於其自身而言都是理性的選擇,但導致的結果是兩人都得到了更不利的結果。換到第二個投資相關的例子中同樣如此,選擇賣出對於兩名投資者來說都是理性的選擇,但導致的結果是兩人都需要承受更大的虧損。

2、短期影響因素無法預知,也就是說投資者無法提前準確的判斷不管對於企業利好還是利空的突發信息。就像上述例子中一樣,投資者只能在突發事件出來並了解了之後,才能做出賣出或者持有的操作選擇。導致的結果就是短時間內會出現大量投資者集中交易的情況發生。

3、每個投資個體都是獨立的,也就是說作為市場中的單一投資者,是無法知道市場中其他的投資者是怎麼想的。也就像上述兩個例子中,分別關在兩個房間單獨審訊的犯人,以及相互不認識且無交流的投資者一樣,在做出判斷之前是不知道對方會做出怎樣的決定。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會基於自身利益預期最大化做出選擇。

相信這個時候各位一定會對投資中的「囚徒困境」的解決方法抱有期待,但結論可能會讓各位失望,投資中的「囚徒困境」的問題無法被解決,因為你既無法了解全市場的想法,也無法提前預知事件的發生,更無法解決個體理性與集體理性之間的矛盾。但各位也不用太失望,無法解決「囚徒困境」這個問題,並不意味著沒有好的應對方法。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接受投資中存在「囚徒困境」存在的事實,並跳出「囚徒困境」來思考投資。

1、接受投資中存在「囚徒困境」的事實。我們常會在市場大漲或者市場大跌的時候感嘆道「市場太不理性了」,這裡說的就是市場中所有參與的投資者這個集體的非理性。市場中眾多投資者基於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選擇反而會加劇股價短期的波動。換言之,「囚徒困境」中個體理性導致的集體非理性,在股票市場的表現形式就是股票價格的「波動」。而波動是權益類投資的固有屬性,對於這點任何一個投資者都是無法避免的,能做的只有忍受。因此,接受投資中存在「囚徒困境」的事實,實際上就是忍受權益類投資期間資產價格的波動。

2、跳出「囚徒困境」來思考投資。當我們理解了投資中「囚徒困境」的表現形式實際上就是股票價格的波動後,跳出「囚徒困境」來思考投資就很容易理解了,那便是關注資產長期價值的變化,而非短期價格的波動。為什麼要關注資產的長期價值?投資中「囚徒困境」根源之一的個體理性和集體理性的矛盾,更準確應該被描述為短期個體理性和集體理性的矛盾。還是回到上述的例子中,A和B兩個投資者在知道了對所投資企業利空的消息後,並沒有分析這個利空的消息對於所投資企業長期價值是否產生負面的影響,如果對於企業長期價值沒有負面影響,那麼基於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做出的「賣出」選擇就是個體非理性的表現,而非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選擇;而如果對企業長期價值確實有負面影響,那麼即使在股價下跌5%的選擇賣出,也不用為此而感到苦惱,因為如果不賣出,之後會損失的更多。因此投資中的「囚徒困境」是表現在短期交易層面的,而根據企業長期價值所做出的投資決策並不會受困於此。

寫在最後:

「囚徒困境」在投資中的表現形式實際上就是資產價格的波動,而波動是權益類投資的固有屬性,投資者無法避免,因此對於投資中的「囚徒困境」也沒有直接解決的辦法。投資者能做的只有忍受資產價格的波動,接受投資中「囚徒困境」存在的固有事實。但投資中的「囚徒困境」同樣也只限於短期交易層面,根據資產長期價值所做出的判斷並不受限於此。因此擺脫投資中「囚徒困境」的唯一方法,便是跳出這個困境,站在更高的層面,以更長遠的眼光來對投資進行思考和判斷

作者:漢和資本連結:https://xueqiu.com/1377586151/149980504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相關焦點

  • 如何突破生活中的囚徒困境?
    突破囚徒困境只有一種方法:所以有人的行為都應該符合集體理性。哪些事是我麼生活中的囚徒困境?每天到了下班時間還不肯走,怕準點走了留給領導的印象不好,所以都要僵持一會兒且爭做不是第一個走的人。大商城中 A這款衣服成本為100元,為了利潤店家們都預定好300元賣,但是堅持不了多久,價格就變成了100元附近了。家庭中 別的孩子都報了奧數班,所以也給自己孩子報奧數,因為對考試有用啊。別的孩子又報素描班、小提琴班、鋼琴班,為了不落後別人家的孩子,於是家長也跟著報。
  •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 2016年03月16日 15:2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綜合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囚徒困境」的基本模型如下:有兩個共同犯罪的囚徒被警察抓住了,但是警察卻缺乏足夠的證據指控他們所犯的罪行
  • 小米和華為的囚徒困境
    華為和小米,一個是最有實力的國產手機廠商,一個是發展最為迅速的手機品牌。最為業界看好的兩家公司,最近再次瘋狂掐價,動作令人眼花繚亂,劍鋒所指甚是明顯。 小米和華為在價格上的死拼讓我想起了囚徒困境的博弈問題,描述如下:警方逮捕甲、乙兩名嫌疑犯,但沒有足夠證據指控二人有罪。
  • 我對生活中「囚徒困境」的理解
    「囚徒困境」是博弈理論裡的一個命題,是由美國蘭德公司的兩名學者1950年代提出來的,這個理論可以用一個故事來描述:兩個嫌疑犯作案後被警察抓住,分別關在不同的屋子裡接受審訊。警察知道兩人有罪,但缺乏足夠的證據。
  • 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是什麼意思?
    生活中,人們常常會陷入「囚徒困境」的兩難境地,不知該做出何種抉擇,但不管遇見怎樣的難題,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倘若採用巧妙的方法來解除困境,不僅能夠將難題化解,還可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那麼,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且聽小編為大家解惑。
  • 囚徒困境模型
    本文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囚徒困境,第二部分是參考該模型做的三個練習囚徒困境指兩個囚徒被抓後,選擇相互背叛還是忠誠的博弈問題囚徒困境的實驗:囚徒AB被抓後,信息不相通,警察告知對方,互相指控,雙方都判5年;互相沉默,雙方都判2年;一個指控一個沉默,
  • 一文讀懂囚徒困境
    這樣的情況經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即每個人都守規矩,那麼一個不守規矩的人就會獲得好處;若每個人都不守規矩,則人人都會失利。這樣的現象背後,隱藏著「囚徒困境」的秘密。結果是,兩個囚徒之間不可能達成穩定的盟約。囚徒困境通常被看作個人理性衝突和集體理性衝突的經典情形。因為在囚徒困境局勢中,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利益做出決策,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集體遭殃。現實中諸多的問題和現象,正是囚徒困境問題的翻版。
  • 博弈論之囚徒困境
    由於每個囚徒都發現供認是自己更好的選擇,因此博弈論的穩定結果是兩個囚徒都會選擇供認。我們把這種結果稱為博弈的納什平衡。囚徒困境通常被看作個人理性衝突和集體理性衝突的典型情形。因為在囚徒困境局勢中,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利益做出決策,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集體遭殃。
  • 漢和資本:權益投資的本質
    投資人願意相信有獨特商業模式和護城河的公司,基於未來價值計算估值,這是更成熟價值投資的理解,在美國很難用非常便宜的價格買到真正優秀的公司。A股上市公司區間內的漲幅中值為52%,美股上市公司的漲幅中值為37%,如果考慮這10年間退市的公司,全部美股的漲幅中值只有13%。A股在收益率上表現的相當不錯,完勝美股。除了漲幅中值高於美股39%,過去10年A股漲幅超過指數的個股數量佔81%,領先美股20%。期間A股漲幅超過指數一倍的公司佔比34%,領先美股4%。
  • 寡頭壟斷下的重複博弈囚徒困境
    來源:點拾投資導讀: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馬拉松資本的巨作《資本周期》。在今天分享的兩個章節中,我們會看到最優的產業格局: 一個只有少數玩家的基礎產業,理性的管理層、進入壁壘、沒有退出限制和不複雜的參與條件是公司間產生合作行為的完美的配置環境。相對容易判斷出現在這些條件存在的產業(就看現在的資本回報率),然後發現進化出這種合作狀態的產業的資本回報是多麼的豐厚啊。
  • 囚徒困境——這才是人性!
    今天分享心理學裡經典的:「囚徒困境」遊戲,也被稱為「囚徒二難」或者「囚徒博弈」。這是一個鬥智的遊戲,往往做到最後,卻是一個兩敗俱傷;或者一方大勝,另一方全輸的結局。這就是人類內心最深處的自私。「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國蘭德公司提出的理論,後來由顧問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故事加以闡述,並命名為「囚徒困境」。
  • 「囚徒困境」在商戰中的應用,竟然還可以這麼玩?
    結果是,兩個囚徒之間不可能達成穩定的盟約。囚徒困境通常被看作個人理性衝突和集體理性衝突的經典情形。因為在囚徒困境局勢中,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利益做出決策,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集體遭殃。現實中諸多的問題和現象,正是囚徒困境問題的翻版。
  • 安信證券明興:快遞業競爭面臨著「囚徒困境」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訊 大咖雲集,共話投資!新浪財經重磅舉辦「2020夏季線上投資策略會」,邀請百餘位首席分析師,圍繞宏觀策略、33個行業展開深度對話,5月28日至6月12日,連續15天不間斷投資策略分享!
  • 囚徒困境的困境究竟在哪?
    不知道手機前面的各位有沒有聽說過囚徒困境,這是一個很經典很有代表性的博弈論模型,甚至由此能產生很多關於生活中事例的思考,下面先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囚徒困境。以上就是模型的樣子,我們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假定我是囚徒中的一個,如果對方揭發我,那麼我不可能傻傻的保持沉默蹲十年,我也會揭發蹲八年,如果對方沉默,我當然也要選擇揭發,這樣可以額直接獲釋,所以無論對方怎麼選我都是選擇揭發對自己最有利咯,我是這麼想的,對方也不傻
  • 工業信息化之下的人類社會儼然已進入「囚徒困境」模式
    人類雖然最具智慧,但是很多時候每個人的最優選擇卻反倒會危害群體利益,進而將人類社會發展拖入所謂的《囚徒困境》。《囚徒困境》的故事:兩個嫌疑犯作案後被警察抓住,分別關在不同的屋子裡接受審訊。警察知道兩人有罪,但缺乏足夠的證據。警察告訴每個人: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刑一年;如果兩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兩人中一個坦白而另一個抵賴,坦白的放出去,抵賴的判十年。
  • 網際網路流量需要共享充電寶:「囚徒困境」中的博弈和妥協
    值得注意的是,和漲價消息幾乎同步放出的,還有行業內多個企業實現盈利的消息,這在共享經濟日漸式微的大環境下顯得有幾分戲謔,然而,在看起來皆大歡喜的盈利表象背後,「三電一獸」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囚徒困境。品牌忠誠度低:從一家獨大到平分三國和打車、外賣、共享單車等行業面臨的困境一樣,共享充電寶的用戶品牌忠誠度也極低。
  • 內卷與囚徒困境
    我想到博弈論裡的囚徒困境。在一個封閉的,信息不對稱的系統中,每個人似乎都在爭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實際上,他們越狠爭取,利益損失越快。在囚徒困境裡,他們會得到更長的刑期,而在衡水,同學們必須付出更多的無畏的努力。一顆美妙的卷白菜,其實是一座無間地獄。
  • 合作的真相(重複囚徒困境的探討)
    博弈論中有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叫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的遊戲中,有兩個對策者,他們可以選擇:合作或者背叛,每個人都必須在不清楚對方選擇的情況下,做出自己的選擇。不論對方選擇什麼,背叛總比合作收益要高。所謂困境是指,如果雙方都選擇背叛,其結果比雙方合作要糟,個人最優策略卻是集體最糟策略。
  • 從「囚徒困境」現象談企業競爭情報及價格戰中的合作雙贏
    【摘要】本文從博奕論的經典命題「囚徒困境」現象出發,論述了「囚徒困境」現象及其普遍意義,「囚徒困境」現象與企業競爭情報以及價格戰中的合作雙贏;運用「囚徒困境」博奕對兩個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之間的價格進行了分析,認為價格戰是可以避免的,合作可以帶來雙贏。
  • 你我皆是深陷在囚徒困境中,怎麼逃出去?
    看到這個結果,心裡十分的複雜,在完全沒有任何信息溝通的情況下,兩個組織爭奪同樣的利益時,很容易產生猜忌和不信任,從而選擇既不讓對方獲利,也使自己的損失是最少的策略,哪怕經過了溝通達成協議,原有的猜忌便很難消除,自我利益為上,特別容易出現雙方一損俱損的局面,結果想零和博弈都難,更別說要雙贏了。遊戲背後:囚徒困境這種困境有可能會解除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