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行業「打工人」的「囚徒困境」怎麼破?|時評

2021-01-20 騰訊網

近期發生了兩起網際網路行業從業者猝死的悲劇:一是一名外賣騎手在配送途中猝死,二是某電商平臺女員工加班至深夜後下班猝死。事發之後,與此有關的話題迅速登上熱搜,引發社會廣泛爭議。

「工作致死」正在成為困擾網際網路行業從業者的一個難題。上述兩起悲劇中的猝死者的區別在於,前者與網際網路平臺沒有勞動關係,後者與網際網路平臺存在勞動關係;二者的共性在於,都是網際網路平臺生態系統的一份子,都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勞動謀生,都因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導致猝死。

在《工作致死》一書中,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傑弗瑞·費弗發現,工作是導致人們死亡的第五大原因,高於腎病和阿爾茨海默症,估計全球每年由於工作壓力致死的人數高達百萬。只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技術的演進、生產環境的變化,「工作致死」的頻發領域也在變化,網際網路行業已成為「重災區」。

當前,國內網際網路行業競爭激烈,產品和服務迭代升級快,業績增長壓力大,很多企業仍然處於創業階段。即使是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網際網路大廠,其企業管理與技術基礎也尚未完全成熟,依然保持著危機感。在激烈市場競爭和資本市場壓力的驅動下,網際網路企業瘋狂追求效率和業績,將經營壓力轉變為工作強度,對從業者進行「極限施壓」。正因如此,以「996」「大小周」等為代表的加班文化在網際網路行業尤為盛行。「大小周是硬核奮鬥」「996是修來的福報」等言論,在網際網路行業假借「奮鬥」之名變得合理化。但問題在於,超時高壓工作帶來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健康狀況的明顯下降。《中國網際網路從業人員健康狀況研究報告》顯示,只有2.22%的網際網路從業者沒有出現明顯健康變化。而猝死,則是健康狀況惡化的極端後果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畸形加班不是網際網路企業一方的「陰謀」,而是員工與企業雙方的「共謀」。有學者指出,把時間作為商品並出讓自己的時間,是很多以生產性勞動作為財富首要來源的網際網路行業從業者,快速實現財富積累和階層跨越的一條便捷通道。致富的神話和商品化的時間觀,就像是一杯苦咖啡裡的糖,使瀰漫著緊張感的網際網路生產秩序似乎變得可以忍受,成為人們出售時間、勤勉工作的刺激物,結構性的衝突被降格為了簡單的個體性競爭。而在一個被消費主義和資本邏輯所支配的社會裡,他們幾乎沒有選擇的餘地。

事實也是如此。雖然很多網際網路行業從業者用「996.ICU」「社畜」「打工人」等流行詞吐槽、自嘲,但仍然擋不住大家擠破腦袋要進入網際網路行業。根據脈脈《人才吸引力報告2020》顯示,網際網路依然是人才流入最多的行業,在所有行業中排名第一。畸形加班在網際網路行業已經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劇場效應」,「打工人」正常下班就像「翹班」。他們用「內卷」來表達自己的壓抑和焦慮,但卻依然確信自己的道路,享受行業的發展紅利,只是假裝看不見那「暗中標好的價格」。

只是此種「共謀」背後,並沒有真正的贏家。國際勞工組織曾發布過一項關於勞動時間與工作產出、公司績效的研究,通過對美國18個行業的小組訪談發現,對於樣本中所有行業而言,超時工作都會降低每小時產出,每超時工作10%就會讓產出降低2.4%。事實上,畸形加班的邊際效率是遞減的,長此以往從業者身體被透支,對創新思維也會有損害。與「996」相伴而生的是「摸魚」「划水」等調侃說法,以及「工作致死」的殘酷事實,共同吞噬著效率與創造力。更糟糕的是,畸形加班對從業者身心健康的損害,以及對家庭生活的損害,都會導致隱形社會成本上升,形成巨大的負面外部效應。

總體來看,網際網路行業「打工人」的「囚徒困境」,很難從行業內部自發突破,只有依靠外界力量扭轉。對於普通的網際網路行業「打工人」來說,議價的權利源於制度,談判的籌碼源於法律。從「996」工作制到近期曝光的無節制加班,都突破了法律的紅線,都是公然違反勞動法、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亟待關進「法治的籠子」。

但遺憾的是,現行勞動法對此是「沒牙的老虎」,缺乏強有力的執行手段,網際網路企業可以用很低的違法成本突破法定加班限制。特別是對於數字時代的靈活用工模式,現行勞動法還存在空白,面臨無法可依的境地。並且,大多數情況下,只要沒有出現員工「猝死」等極端情形,網際網路行業的畸形加班壓根不會引起輿論的浪花,也大概率不會進入法律的法眼。

現存的不一定就是合理的。我們期待勞動法律長出「牙齒」,從外面把網際網路行業的「囚徒困境」撕破,儘可能避免「工作致死」的出現,讓整個網際網路生態系統規範起來、健康起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王玥

相關焦點

  • 假如是個囚徒困境,奧迪怎麼破?
    現在的局面真的有點像囚徒困境。簡單認知下囚徒困境:兩個共謀犯罪的人被關入監獄,不能互相溝通情況。如果兩個人都不揭發對方,則由於證據不確定,每個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發,而另一人沉默,則揭發者因為立功而立即獲釋,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獄五年;若互相揭發,則因證據確實,二者都判刑兩年。由於囚徒無法信任對方,因此傾向於互相揭發,而不是同守沉默。最終導致納什均衡僅落在非合作點上的博弈模型。
  • 當代打工人的囚徒困境
    這不,「打工人」一詞突然前所未有地火了起來。這在以前,也不是沒人說起過打工,但有的是給自己打工,有的給政府打工,有的是給老闆打工。但現在,強烈的焦慮情緒瀰漫著,大家都幾乎清一色地成為了「打工人」。大家早上問好的時候,不再是以前的吃了嗎,而是變成了氣勢磅礴的「早安,打工人。」拿著微薄的薪資,做著辛苦的工作,挨著老闆的臭罵,忍著內心的煎熬。
  • 如何突破生活中的囚徒困境?
    突破囚徒困境只有一種方法:所以有人的行為都應該符合集體理性。哪些事是我麼生活中的囚徒困境?每天到了下班時間還不肯走,怕準點走了留給領導的印象不好,所以都要僵持一會兒且爭做不是第一個走的人。囚徒困境就是為了追求個體利益最大化,而出現的不合理的選擇和行為產生的困境。囚徒困境的最初版本原來是這樣的兩個囚徒。警察給了他們三個選擇:A、都坦白,每人判5年。
  • 致中年職場人:我們怎麼把生活過成了囚徒困境?
    人到中年,承受的壓力比起以前要大得多了,不管有沒有工作,不管賺錢多少,不管現在社會地位如何,都必須承認,就是我們的精力不如從前,希望一天天減少,對於未來的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感越來越強烈,要面對的問題卻越來越多,一下子不知道如何解決。中年人面臨的囚徒困境有哪些?
  • 網際網路流量需要共享充電寶:「囚徒困境」中的博弈和妥協
    2017年爆發以來,共享充電曾憑藉共享經濟的推波助瀾在資本市場如魚得水,但好日子並不長,2018年一整年,這個行業幾乎都陷入了集體啞火的狀態,直到最近的「漲價風波」,才讓共享充電重回輿論中心,很多人甚至訝異「共享充電寶們竟然還活著」。「其實漲價並沒帶來太多客訴,不然我們幾家漲了之後也會降回去的。」
  • 一文讀懂囚徒困境
    但如果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並且付諸行動的話,則交通堵塞,人人都吃虧。這樣的情況經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即每個人都守規矩,那麼一個不守規矩的人就會獲得好處;若每個人都不守規矩,則人人都會失利。這樣的現象背後,隱藏著「囚徒困境」的秘密。
  • 囚徒困境的困境究竟在哪?
    不知道手機前面的各位有沒有聽說過囚徒困境,這是一個很經典很有代表性的博弈論模型,甚至由此能產生很多關於生活中事例的思考,下面先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囚徒困境。兩個共謀犯罪的人被關入監獄,不能互相溝通情況。如果兩個人都不揭發對方,則由於證據不確定,每個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發,而另一人沉默,則揭發者因為立功而立即獲釋,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獄十年;若互相揭發,則因證據確實,二者都判刑八年。
  • 囚徒困境與溢出效應是怎麼回事?
    第一個是「囚徒困境」,這是博弈論中一個非常著名的案例。我們姑且把它當一個故事來看,故事中有兩個囚徒。他們犯事被捕,被分別關押在兩個不能互通信息的房間,接受嚴厲的審問。警方暫時沒有證據給他們定罪,提出他們誰先主動交代就能得到釋放,同時還會有舉報獎勵。兩人都知道彼此抵死不認最後都能得到釋放,那麼他們會選擇一起合作對抗警方嗎?
  • 你我皆是深陷在囚徒困境中,怎麼逃出去?
    遊戲背後:囚徒困境這種困境有可能會解除掉嗎?這款遊戲本質上與「囚徒困境」是一樣的,查了下關於這方面的研究。1950年,由美國人艾伯特·塔克(AlbertTucker)提出「囚徒困境」:警方逮捕甲、乙兩名嫌疑犯,但沒有足夠證據指控二人入罪。
  •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 2016年03月16日 15:2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綜合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囚徒困境」的基本模型如下:有兩個共同犯罪的囚徒被警察抓住了,但是警察卻缺乏足夠的證據指控他們所犯的罪行
  • 漢和資本:投資中的「囚徒困境」
    來源:雪球「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博弈論中的一個經典例子,從小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大到企業之間甚至國家之間的競爭中,都可以看到「囚徒困境」的存在。那麼在權益投資中,也存在「囚徒困境」。今天我們就試著探討「囚徒困境」在權益類投資中的體現,並尋找應對這一困境的辦法。
  • 囚徒困境——這才是人性!
    今天分享心理學裡經典的:「囚徒困境」遊戲,也被稱為「囚徒二難」或者「囚徒博弈」。這是一個鬥智的遊戲,往往做到最後,卻是一個兩敗俱傷;或者一方大勝,另一方全輸的結局。這就是人類內心最深處的自私。「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國蘭德公司提出的理論,後來由顧問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故事加以闡述,並命名為「囚徒困境」。
  • 囚徒困境模型
    本文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囚徒困境,第二部分是參考該模型做的三個練習囚徒困境指兩個囚徒被抓後,選擇相互背叛還是忠誠的博弈問題囚徒困境的實驗:囚徒AB被抓後,信息不相通,警察告知對方,互相指控,雙方都判5年;互相沉默,雙方都判2年;一個指控一個沉默,
  • 如何利用囚徒困境,讓選擇的利益最大化?
    唐寂看了一眼電視,答道:「是囚徒困境。」2. 囚徒困境2.1「囚徒困境」理論簡介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博弈論的非零和博弈中極具代表性的例子。非零和博弈是指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者損失的總和不是零,區別於零和博弈(例如「你」贏就一定「我」輸的對賭),是一種合作下的博弈。
  • 博弈論之囚徒困境
    我們用盈利表將兩人面臨的博弈問題表示如下:從圖中可以發現,如果兩個囚徒都拒供,則每個人判0.5年;如果每個人都供認,則每個人判2年。相比之下兩個囚徒都拒供是一個比較好的結果,但是這個比較好的結果實際上不太容易發生。
  • 「囚徒困境」在商戰中的應用,竟然還可以這麼玩?
    但如果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並且付諸行動的話,則交通堵塞,人人都吃虧。這樣的情況經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即每個人都守規矩,那麼一個不守規矩的人就會獲得好處;若每個人都不守規矩,則人人都會失利。這樣的現象背後,隱藏著「囚徒困境」的秘密。
  • 睿智的設計師已經洞悉了「囚徒困境」,而你呢?
    而這些報料的號,怎麼變現呢?難道通過繼續爆料讓粉絲們養活嗎?粉絲們養得活嗎?所以爆料的號,最後要麼被」招安「,要麼改頭換面變成」另一個號「,而金主爸爸還是那撥人。而粉絲們會直呼上當,關注你瞎了眼睛。》一文中提到了「既得利益者」和「囚徒困境」兩個概念,今天就搬運過來。第一,因為有既得利益者存在。任何行業都會有先進入者和「後生」,而這些先入者往往享受到了行業的「紅利」。這些位高權重者就是既得利益者(公司管理層)。
  • 雜談 | 囚徒困境.
    人若限於困局,徒與四壁為伴,抬頭不見青天,再怎麼好的腦袋,時間久了,也會變得麻木;再怎麼精通的技藝,長期不練,一樣會變得生疏。
  • 都市白領體檢異常率99%,警惕陷入加班的「囚徒困境」
    都市白領體檢異常率99%,警惕陷入加班的「囚徒困境」 2021-01-07 0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內卷與囚徒困境
    我想到博弈論裡的囚徒困境。在一個封閉的,信息不對稱的系統中,每個人似乎都在爭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實際上,他們越狠爭取,利益損失越快。在囚徒困境裡,他們會得到更長的刑期,而在衡水,同學們必須付出更多的無畏的努力。一顆美妙的卷白菜,其實是一座無間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