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 囚徒困境.

2021-01-21 水土君

人若限於困局,徒與四壁為伴,抬頭不見青天,再怎麼好的腦袋,時間久了,也會變得麻木;再怎麼精通的技藝,長期不練,一樣會變得生疏。


疲於應付

2016年以後,環境保護這個行業看似是蒸蒸日上,一會兒是這個史上之最,一會兒又那個史上最嚴,管理層面更是猶如烏龜翻跟頭一樣,不具備機器學習的能力,很難跟上節奏。各種細分,看似趨於精細化,卻每每抓不住七寸,人人很忙碌,又都折在最後一公裡。失去了原來龐大的支撐隊伍,自己幹起來很吃力,幫忙的也看著干著急,有時還使勁擰著來,朝著改善的道路是越走越遠。更可悲的是,拖著疲憊吃力前進,有人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還要宣傳傷苦累傷的悲情文化,仿佛不鞠躬盡瘁,都不是個合格的環保人。

疲於應付的人們,就想困在一個超文明的高牆之內,各種新要求如同雪花散落,飄灑在牆內各個角落,指揮著他們勞作,就像一群坐穿牢底的囚徒,木訥地重複著,也不知自己在幹什麼。城牆上行走的路人,偶爾看看牆內呆呆的木雞,發出鄙夷、嘲笑、同情的笑聲。當然,他們也知道,因為這些人的努力,他們的天變得更藍、水逐漸變清、土地也慢慢恢復了生機,但他們怎麼提不起精神來感激這群木頭。因為,他們被困在高牆裡頭。


放風時間

高牆外頭的世界也不儘是好的,這群人偶爾也會有組織的出來放風,順便像外面的人傳授牆裡的經驗,用大量紙片堆積得來的知識,指導勞作的農民別施太多肥、鼓勵辛苦的工人把煙囪架高點、提醒精明的老闆一定要零排放。卻不知,這些人,哪個不比你個囚徒明白,又懶得搭理理論,走走過場、擺擺樣子,博個你高興就好。

囚徒困於高牆,不曾勞作、不曾施工、不曾經營、不曾失措,鮮有事必躬親、深耕細作之人,或無力涉足,或無暇顧及,僅年均三千文、日日數十函,已讓他們苦不堪言。有人借放風無盡釋放,有人借出行行勝百裡,有人呆訥訥換場雲移。苦逼的囚徒,除了紙片和早晚的大集,牆內不清、牆外不理,囿於白紙黑字,拘於繁文縟數。

放風歸來,恍然清醒,龐而不精、學而不明,長於功字、失於躬身。惶惶不可終日,唯潤之之言繞梁三日,曰: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環保,可謂博學之業,三千八百行,行行有門道,道道有精髓,才有了行行狀元樓,層層黃金簍。猛然回想,自己原先也曾是個篾匠,手拿砍菜刀,街頭大耍理髮功啊。


囚徒價值

困頓、木訥、遲緩,囚徒們普遍的外在表現,但卻無法阻擋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尋找自我價值實現的途徑。暫時稱之為:囚徒價值。

突然,原來的篾友播來電話,聊起當年一起砍竹子、劈竹條、編篾簍,好不開心。無需絲竹之樂,自享管樂之雅,怡然天成。

只聽得他那邊傳來吵雜的聲音,沒有聽太清,仿佛再說,你們那牆上開了個大大窗戶。餵、餵、喂,信號不好。

放下電話,趕緊四下尋找窗戶。只見得,大大的窗戶透進陽光,早有一大群木訥的呆雞仰著脖子,貪婪地吸吮著柔和的光。。。




相關焦點

  •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 2016年03月16日 15:2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綜合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囚徒困境」的基本模型如下:有兩個共同犯罪的囚徒被警察抓住了,但是警察卻缺乏足夠的證據指控他們所犯的罪行
  • 囚徒困境模型
    本文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囚徒困境,第二部分是參考該模型做的三個練習囚徒困境指兩個囚徒被抓後,選擇相互背叛還是忠誠的博弈問題囚徒困境的實驗:囚徒AB被抓後,信息不相通,警察告知對方,互相指控,雙方都判5年;互相沉默,雙方都判2年;一個指控一個沉默,
  • 一文讀懂囚徒困境
    這樣的現象背後,隱藏著「囚徒困境」的秘密。結果是,兩個囚徒之間不可能達成穩定的盟約。囚徒困境通常被看作個人理性衝突和集體理性衝突的經典情形。因為在囚徒困境局勢中,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利益做出決策,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集體遭殃。現實中諸多的問題和現象,正是囚徒困境問題的翻版。
  • 博弈論之囚徒困境
    今天我們來講博弈論中一個非常經典的模型,叫做囚徒困境。兩個人因盜竊被捕,警方懷疑其有搶劫行為,但未獲得確鑿證據可以判他們犯了搶劫罪,除非有一個人供認或兩個人都供認。即使兩個人都不供認,也可判他們犯盜竊物品的輕罪。
  • 囚徒困境——這才是人性!
    今天分享心理學裡經典的:「囚徒困境」遊戲,也被稱為「囚徒二難」或者「囚徒博弈」。這是一個鬥智的遊戲,往往做到最後,卻是一個兩敗俱傷;或者一方大勝,另一方全輸的結局。這就是人類內心最深處的自私。「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國蘭德公司提出的理論,後來由顧問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故事加以闡述,並命名為「囚徒困境」。
  • 囚徒困境的困境究竟在哪?
    不知道手機前面的各位有沒有聽說過囚徒困境,這是一個很經典很有代表性的博弈論模型,甚至由此能產生很多關於生活中事例的思考,下面先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囚徒困境。以上就是模型的樣子,我們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假定我是囚徒中的一個,如果對方揭發我,那麼我不可能傻傻的保持沉默蹲十年,我也會揭發蹲八年,如果對方沉默,我當然也要選擇揭發,這樣可以額直接獲釋,所以無論對方怎麼選我都是選擇揭發對自己最有利咯,我是這麼想的,對方也不傻
  • 內卷與囚徒困境
    我想到博弈論裡的囚徒困境。在一個封閉的,信息不對稱的系統中,每個人似乎都在爭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實際上,他們越狠爭取,利益損失越快。在囚徒困境裡,他們會得到更長的刑期,而在衡水,同學們必須付出更多的無畏的努力。一顆美妙的卷白菜,其實是一座無間地獄。
  • 小米和華為的囚徒困境
    小米和華為在價格上的死拼讓我想起了囚徒困境的博弈問題,描述如下:警方逮捕甲、乙兩名嫌疑犯,但沒有足夠證據指控二人有罪。於是警方分開囚禁嫌疑犯,分別和二人見面,並向雙方提供以下選擇:認罪並作證檢控對方或是保持沉默。 若一人選擇背叛,而對方選合作,則此人將即時獲釋,合作者將判監10年。若二人都選合作,則二人同樣判監半年。
  • 合作的真相(重複囚徒困境的探討)
    博弈論中有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叫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的遊戲中,有兩個對策者,他們可以選擇:合作或者背叛,每個人都必須在不清楚對方選擇的情況下,做出自己的選擇。不論對方選擇什麼,背叛總比合作收益要高。所謂困境是指,如果雙方都選擇背叛,其結果比雙方合作要糟,個人最優策略卻是集體最糟策略。
  • 漢和資本:投資中的「囚徒困境」
    來源:雪球「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博弈論中的一個經典例子,從小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大到企業之間甚至國家之間的競爭中,都可以看到「囚徒困境」的存在。那麼在權益投資中,也存在「囚徒困境」。今天我們就試著探討「囚徒困境」在權益類投資中的體現,並尋找應對這一困境的辦法。
  • 我對生活中「囚徒困境」的理解
    「囚徒困境」是博弈理論裡的一個命題,是由美國蘭德公司的兩名學者1950年代提出來的,這個理論可以用一個故事來描述:兩個嫌疑犯作案後被警察抓住,分別關在不同的屋子裡接受審訊。警察知道兩人有罪,但缺乏足夠的證據。
  • 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是什麼意思?
    生活中,人們常常會陷入「囚徒困境」的兩難境地,不知該做出何種抉擇,但不管遇見怎樣的難題,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倘若採用巧妙的方法來解除困境,不僅能夠將難題化解,還可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那麼,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且聽小編為大家解惑。
  • 如何突破生活中的囚徒困境?
    突破囚徒困境只有一種方法:所以有人的行為都應該符合集體理性。哪些事是我麼生活中的囚徒困境?每天到了下班時間還不肯走,怕準點走了留給領導的印象不好,所以都要僵持一會兒且爭做不是第一個走的人。囚徒困境就是為了追求個體利益最大化,而出現的不合理的選擇和行為產生的困境。囚徒困境的最初版本原來是這樣的兩個囚徒。警察給了他們三個選擇:A、都坦白,每人判5年。
  • 囚徒困境與溢出效應是怎麼回事?
    第一個是「囚徒困境」,這是博弈論中一個非常著名的案例。我們姑且把它當一個故事來看,故事中有兩個囚徒。他們犯事被捕,被分別關押在兩個不能互通信息的房間,接受嚴厲的審問。警方暫時沒有證據給他們定罪,提出他們誰先主動交代就能得到釋放,同時還會有舉報獎勵。兩人都知道彼此抵死不認最後都能得到釋放,那麼他們會選擇一起合作對抗警方嗎?
  • 如何利用囚徒困境,讓選擇的利益最大化?
    唐寂看了一眼電視,答道:「是囚徒困境。」2. 囚徒困境2.1「囚徒困境」理論簡介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博弈論的非零和博弈中極具代表性的例子。非零和博弈是指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者損失的總和不是零,區別於零和博弈(例如「你」贏就一定「我」輸的對賭),是一種合作下的博弈。
  • 「囚徒困境」在商戰中的應用,竟然還可以這麼玩?
    結果是,兩個囚徒之間不可能達成穩定的盟約。囚徒困境通常被看作個人理性衝突和集體理性衝突的經典情形。因為在囚徒困境局勢中,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利益做出決策,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集體遭殃。現實中諸多的問題和現象,正是囚徒困境問題的翻版。
  • 技術湃︱中美貿易爭端屬於囚徒困境嗎
    上述模型在博弈論中叫做「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模型裡,雙方的出發點不是傷害對方,而是自利,由於自利而可能導致對方受傷害。如果一方舉報對方,而對方不報復,那是最賺的,可以當場釋放;如果雙方合作,結果次之,拘個一周就回家了;如果雙方對抗,結果再次之,坐一年牢;如果被對方舉報而不報復,結果最慘:坐兩年牢。
  • 有了黑幫大哥,還有什麼「囚徒困境」
    比如羅伯特·薩格登的《權利、合作與福利的經濟學》,便是用博弈論分析道德觀念與社會慣例的形成;羅伯特·阿克塞爾羅德的《合作的進化》,講的是多次重複囚徒博弈的最優策略求解;奧斯特羅姆更是因為將博弈論引入公共資源分配及公共政策制定領域而成為唯一一位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在這股潮流中,既有經濟學家、社會學家甚至社會生物學家向傳統政治領域的主動跨界,也有政治學專業人士對博弈論的主動運用。
  • 囚徒困境與社會心理學
    大家都聽過那個著名的非零和博弈——囚徒困境。兩人共同犯罪並同時被抓獲,警察所掌握的證據只夠判其輕罪。於是,兩人被分開審訊並被告知:如果都不認罪,將分別被判1年;如果都認罪,將分別被判5年;如果一人認罪一人不認,則認罪的將被無罪釋放,餘下一人將被判10年。
  • 哲學難題:囚徒困境與紐科姆問題
    囚徒困境一個犯罪團夥的兩名成員西蒙和彼得因涉嫌從事武裝搶劫而被捕。警方沒有足夠的證據向搶劫中的任何一人行刑。上述問題被稱為「囚徒困境」,可以應用到現實世界的很多方面,包括博弈論,經濟學,氣候變化,體育和社會/政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