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準備好了嗎?」我的嚮導,西班牙人米格爾問道,他正在幫我檢查氣瓶。
「完全沒有,對不起,我……還要再等一下。」我說,旁觀著自己的雙手慌亂地擺著。漆黑的印度洋面上,我們的船隻亮著一盞微弱的航燈,就像無盡蒼穹中的一顆孤星。夜將天和海囫圇吞下,再吐出一團漆黑,形成新的宇宙,時空莫辨。頭頂零星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響,如果你不知道那是飛狐(flying fox)的響動,你一定會以為是星星在「叫」,因為星星是夜空中唯一可見的物體。那些光角兒互相摩擦推搡著擠到天幕上來,那脆碎的「窸窣」聲居然成為了渾然天成的配音。隨著那聲音逐漸密集,星星也越發增多,霎時間,那些伸手可數的光角兒就連成一道道灼灼的光束,在不斷的閃爍、流動和旋轉中綻放成了一條延綿的銀河帶,伸向未知的空間。地球此時不再是我的星球,它迷失在漫天繁星中,可能是數十億光點中的任何一粒。船才是我們此刻的星球,而我、老徐、米格爾、美國生物學家馬修是上面僅有的四個居民。
我即將開始平生第一次夜潛(night diving),這就意味著我要從我依賴的星球跳入下面的漆黑。熠熠星光一墜入這片黑便被徹底吞噬,沒有留下半點痕跡——此時的大海是宇宙深處的一個黑洞,她主宰著我內心最深切的恐懼,同時關於那黑洞裡藏著什麼的謎題又激發起無盡的好奇心,就像薛丁格的貓,如果不鑽進去看看,她便始終處於存在與不存在的疊加狀態。
耳邊傳來「咕咚」一聲悶響,我知道自己已在「黑洞」裡。潛導米格爾、老徐、馬修也逐一入水,米格爾發出下潛的指令,我將充氣管舉過頭頂,緩緩往下。流動的黑暗襲來,瞬間填滿了我的整個世界,再次形成了新的流體宇宙,而此時面鏡、氣瓶、呼吸管還有手電組成了我的星球,這個星球只容納著我一個居民。黑暗能吞噬一切,卻又賦予恐懼最清晰的形狀,我始終緊閉著眼睛,直到雙腳觸到海底。米格爾已在那裡打開了手電,我看到老徐、馬修都在我身邊朝我比出OK的手勢,就像剛進行過太空行走的太空人會合一般,我緊緊地握住了他們的手。儀錶盤上顯示此時的深度是19米。
潛導米格爾正用手電照明,黑暗中,手電是唯一的光源,因此潛水者的整個世界也聚焦在這小小的光區中
米格爾朝上方指了指,突然關掉了手電。我抬頭望去,頭頂上空竟然一片璀璨!在黑色的無限空間裡,閃爍著無數的光點,想要盯著一個光點仔細看,它便立刻消失,瞬時又出現在餘光處,總是躲閃著你的目光。想要用眼睛捕獲它,它索性鑽進萬千光點中,匯成一片螢光,又忽而分散開來,在流動的宇宙中閃爍、遊移。一股暖流湧來,那抑或是一種奇妙的思緒?我分不清楚。生長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的我這一代人是很難看到星空的,即使在深夜仰望天空,燈光依然以咄咄逼人的姿態逼退黑夜,那是一種讓黑夜無從下口的光亮,亮得讓星星都躲了起來。第一次見到銀河是很小的時候隨父母去鄉下釣魚,晚上就住在山上的民房裡,無意間抬頭撞見的漫天星辰猶如一幅畫一樣永遠地裝裱在了我的記憶中。現在這幅畫從記憶中被拿了出來正懸掛在頭頂上方——我正站在我此刻的星球上仰望星空。
我深吸了一口氣,目不轉睛地仰望著,確信那就是我見過的星空,此時的呼吸也跟在山上那晚一樣通暢。我既看見我的仰望,又看見我在仰望,星漢召召,那發出的亮光讓站在山上民房院子裡的孩子感到訝異:同樣都是光,為何城裡的光亮得如此喧囂,那光束能刺破臥室窗簾,叫嚷著,吵得讓人睡不著;星星的光亮得卻是如此靜謐,它也能穿過臥室窗戶,還能進入心裡,帶著平靜。黑夜吞噬了一切,唯獨將星光留存,在這燦爛但沉靜的光芒中,人最容易看到自己的內心,完全平靜下來。
平靜帶來理智,與感性相對立的理性頭腦提醒我,這是生物發光現象(bioluminescence),即生物在體內通過化學反應將化學能轉化為光能的發光現象。除了最常見的螢火蟲,海裡的微生物也能通過產生發光色素、螢光素、螢光素酶等物質而製造光源從而達成交配、偽裝、同類溝通等目的。因此我頭頂上的星光是無數海洋生命的高歌狂舞,是生命的光輝,正如星星的誕生與存在造就了宇宙,這些如星星一樣的無數生命也構成了海洋的勃勃生機,黑夜將天海互換,此時天空是黑色的星海,海洋是藍色的星空,星光之下,海洋獨有的夜色精彩紛呈。
我們打開手電,朝著未知的空間遊去。電筒在漆黑的水底形成一道圓形的光束,唯有這個圓形區域內的部分才可見。和想像中完全相反的是,我此時沒有絲毫的恐懼,反而感受到了一種獨處的圓滿,那是暫時逃離喧囂世界的輕鬆——在印度洋的某一個坐標上,時間和距離都已停止,我與那個難見星空的世界拉開了距離,在熠熠星光之下,我無需走過世界,而是讓世界從我眼前走過——我的世界就在這圓形光束之內。在生物趨光性的驅使下,萊氏擬烏賊(bigfin reef squid)成為了我這個小小世界的常客,它通過伸縮觸鬚移動著長長的身體。萊氏擬烏賊本身不具有發光器官,但我的手電卻讓這造型奇特的生物通體螢光,宛若夢中;
透著光的水母(jellyfish)
相比烏賊身長鬚短的笨拙,斑馬章魚(wunderpus)的觸鬚更顯妖嬈,白天褐白相間的斑馬狀紋路在光照的黑水中晶瑩剔透,那細長的觸手婀娜地舞動著,它的名字有一個更夢幻的直譯——奇妙章魚。此時從我手裡射出來的圓形的光正是一盞聚光燈,夜色與光施予形色普通的海洋生物明豔的妝容,在我的世界悉數登場。
低頭趕路,也不要忘記仰望星空。這句話在海底依然適用。那由發光生物鋪陳的無垠星空引領著我們遊弋,待我再次抬頭仰望時,星星卻不見了。在黑暗中,我隱隱察覺到一陣劇烈的水波,伴隨著強有力的划水聲自頭頂壓來,正是這朵巨大的「烏雲」遮住了星星。暴風雨前的平靜總伴著一種被壓抑的歇斯底裡,撩撥著黑夜中的人敏銳的感官,我聽到了內心的雷聲隆隆作響。沒有星星的夜是黑暗的混沌,它以某種方式浸入人的潛意識,那深藏潛意識中諱莫如深的東西在暗夜中窺探,伺機作祟,讓人無處躲藏,唯有光亮能將其驅散。我緊緊地攥著手電,四束光同時升起,只見一個遮天蔽日的白影掠過,三角形的白色腹部反射著手電的光格外耀眼。
遮天蔽日的阿氏前口蝠鱝(mobula alfredi),鰩總目中的第二大物種,最大翼展可達5米
它緩慢而優雅地舞動著雙翼,拖著一條有力的長尾巴。我一眼認了出來,阿氏前口蝠鱝,鰩總目的第二大種類,這是一種濾食性的生物,被譽為「溫柔的海洋巨人」。蝠鱝以浮遊生物為食,我們的光吸引來了萬千浮遊生物,正好為蝠鱝提供了極好的覓食機會。我們上浮至蝠鱝上方,與它同遊,蝠鱝黑白渲染的背部在微光下尤為嫵媚,它緩緩地遊弋著,直至消失在黑暗中。
遮蔽星星的也可能是白雲,散開之後必是晴天。再次仰望,頭頂又是「滿天繁星」,蟹和半透明水母遊弋在光輝中,那正是巨蟹座和雙子座,眨眼間,一隻龍蝦加入了進來,我的世界裡自此便有了天蠍座。
夜潛,即在黑暗中探索大海,但這更像是一次以全新的視角仰望星空的經歷。在那個難以見到星空的地方,我的世界太大,大到只充斥著喧囂和奔忙;當潛入海中,讓視野縮減到一個光圈大小時,我的世界太小,小到能裝下整個星空。也許大與小都只是相對的,只不過取決於人的視角。在生命的星空下,我的潛水裝備成為了一顆小到只能容納我一個居民的星球,當我抬頭仰望時,我看到的不僅是熠熠的星光,奪目的夜色,更有內心的廣博。夜潛的那片海,是我見過的星光最璀璨,夜色最迷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