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指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態或固態(經融化後)水,未經蒸發、滲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積聚的深度。降水量以mm為單位,氣象觀測中取一位小數。
等級劃分:
氣象部門: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降落到地面的水層深度,單位用毫米表示。單位時間內降雨量稱降雨強度。降雨強度用降雨等級來進行劃分。
防汛部門:降雨量是在一定時間內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點或某一單位面積上的水層深度,以毫米計算。根據國家防辦《防汛手冊》規定,凡24小時的累計降雨量超過50毫米者定為暴雨。
相關概念:
氣象預報把下雨、下雪都叫做降水,降水的多少叫降水量,表示降水量的單位通常用毫米。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單位面積上水深1毫米。
1毫米降水落到田地裡有多少呢,每畝地面積是666.7平方米,因此,1毫米降水量就等於每畝地裡增加0.667立方米的水。每立方米的水是1000公斤,這樣,1毫米降水量也就等於向每畝地澆了約650公斤水。據測定,降5毫米的雨,可使旱地浸透3釐米~6釐米。
在氣象部門發布的天氣預報中小雨、中雨、暴雨等專業術語,它們之間的區別是:小雨是指24小時內降水量不超過10毫米的雨,小到中雨為5毫米~16.9毫米,中雨為10毫米~24.9毫米,中到大雨為17毫米~37.9毫米,大雨為25毫米~49.9毫米,大到暴雨為38毫米~74.9毫米。24小時內雨量超過50毫米的稱為暴雨,超過100毫米的稱為大暴雨,超過250毫米的稱為特大暴雨。
天氣預報用語:
不同的說法有不同的含義。比如,「零星小雨」指降水時間很短,降水量不超過0.1毫米。「有時有小雨」意即天氣陰沉,有時會有短時降水出現。「陣雨」指的是在夏季降水開始和終止都很突然,一陣大,一陣小,雨量較大。「雷陣雨」則是指下陣雨時伴著雷鳴電閃。「局部地區有雨」指小範圍地區有降水發生,分布沒有規律。
對於降雪量,在氣象上是有嚴格的規定的,它與降雨量的標準截然不同。雪量是根據氣象觀測者,用一定標準的容器,將收集到的雪融化後測量出的量度。氣象上對於雪量有嚴格的規範。如同降雨量一樣,是指一定時間內所降的雪量,有24小時和12小時的不同標準。在天氣預報中通常是預報白天或夜間的天氣,這主要是指12小時的降水量。
各等基降雪量的標準:
零星小雪是指有量降雪量但小於0.1毫米;
小雪:大於等於0.1毫米,小於1.0毫米;
中雪:大於等於1.0毫米,小於3.0毫米;
大雪:大於等於3.0毫米,小於5.0毫米;
暴雪:降雪量大於等於5.0毫米。
降雪量是指將雪轉化成等量的水的深度,與積雪厚度可按照1:15的比例換算。如此計算,97.7毫米降雪量約為1.5米厚的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