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鱷(Saltwater crocodile)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爬行綱 Sauropsida
目:鱷目 Crocodylia
科:鱷科 Crocodylidae
屬:鱷屬 Crocodylus
種:灣鱷 C. porosus
分布:亞洲、大洋洲
物種介紹 Introduction
中文名:灣鱷(拼音:wān è);
英文名:Saltwater crocodile;
學名:Crocodylus porosus。
灣鱷,又名食人鱷、河口鱷、鹹水鱷、馬來鱷。為23種鱷魚品種中最大型的,亦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動物。適合生活在不同的溼地,如河口、紅樹林、沼澤等地的沿海和潮汐帶,本種對海水的耐受性較一般鱷大。具有極高的領地意識,任何進入它領域的生物都被視為獵物,包括人類。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
物種數據
體長Length:全長2.5-7米
體重Weight:80-1000公斤
壽命Life:65歲以上
食性Feeding habits:肉食性
繁殖Reproduction:每次產20-90枚卵
習性Habit:對海水的耐受性強,攻擊性強
分布Distribution:亞洲、大洋洲
外形特徵 Appearance feature
灣鱷雄性全長可達7米;重量600-1000公斤;
灣鱷雌性全長2.5-3米;重量80-150公斤。
灣鱷是鱷目中唯一頸背沒有大鱗片的鱷魚,亦被稱為「裸頸鱷」。幼體呈淡褐色,身軀及尾部有黑色的斑點條紋。成體顏色較深,腹部淡黃色或白色,尾巴底部末端灰色。上頜每側具齒16-19枚,下頜每側14-15枚。擁有適應高鹽度水質的生理結構。
金氏世界紀錄:印度奧裡薩邦Bhitarkanika公園中的雄性灣鱷,全長7.1米(23英尺),重量2000公斤(4400磅)。
生態習性 Life habit
灣鱷生活在熱帶及亞熱帶不同的溼地,如河口、紅樹林、沼澤等地的沿海和潮汐帶,對海水的耐受性較一般鱷大。灣鱷位於溼地食物鏈的最高層次。幼體以捕食昆蟲、兩棲類、甲殼類、細小的爬行類及魚類為主,成體會捕食體形更大的動物,但主要以泥蟹、龜、巨蜥及水鳥為食物,部分體形更大的成體甚至會捕食水牛,牲畜、野豬及猴子。在澳洲,灣鱷更曾有食人,甚至襲擊船隻的記錄,故又名為「食人鱷」。
日本於1945年2月19日在蘭裡島戰役撤退時,灣鱷至超過400名日本士兵死亡。
地理分布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灣鱷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緬甸、泰國、寮國、越南、巴布亞紐幾內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索羅門群島、萬那杜、斐濟。
生長繁殖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灣鱷交配季節在5-6月份,因應地區而定:泰國品種在7-8月份產卵,爪哇品種甚至可在2月份見到鱷卵。雄性以身軀壓在雌性背上,前肢抓緊雌鱷不放,用尾繞著雌性後段,進行交配,持續數小時之久。灣鱷利用腐草作為巢穴,每次產20-90枚卵。經過75日(爪哇)至96日(斯裡蘭卡)便可孵出幼鱷,幼鱷全長25-30釐米。灣鱷可以活到65歲以上,甚至超過100歲。
灣鱷的牙齒
灣鱷的卵與剛剛孵化的幼鱷
年幼的灣鱷
From:動物世界
Editor:rlyl
站長微信:rlylsd,讓我們多多交流,共同進步^_^
更多精彩內容,可點擊頁尾「閱讀原文」查看歷史消息!
歡迎來到爬蟲愛好者、資深玩家rlyl的小站,這裡每天都有精彩爬蟲資訊更新,還可以隨時垂詢爬蟲品系分類、飼養繁殖、生活習性、疾病治療、環境造景、設備器材等一切問題,rlyl也是從新人過來的,知道新手的不易,保證有問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