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表明細菌可幫助在月球和火星上提取礦物質

2020-11-11 cnBeta

儘管在太空探索過程中,美國宇航局一直在努力避免細菌感染下榻之處。但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卻展示了某種地球細菌可幫助從月球、火星地表提取礦物質的美好願景。這項在國際空間站上開展的實驗表明,一種叫做 Sphingomonas desiccabilis 的特殊細菌,特別擅長在玄武巖中提取稀土元素。

研究配圖 - 1:BioRock 實驗裝置(來自:Nature Communications)

之所以嚴格控制地球微生物進入太空,是為了避免今後探索火星等地時誤將其當做外星生命。但某些細菌的獨特能力,還是引發了科學家們的強烈關注。

據悉,玄武巖是一種火山巖,且經常被用於模擬月球和火星上的環境。而最新的研究表明,這種細菌能夠在標準地球重力、微重力、以及模擬火星重力的環境中,都得到良好的發揮。

研究配圖 - 2:生物浸出稀土元素表格

展望未來,科學家們暢想了許多有趣的應用場景。比如在未來的星際旅途中,可將某些類型的細菌用於食品生產,或者充分利用在其它行星上發現的物質。

研究一作 Charles Cockell 在一份聲明中稱,相關實驗為在整個太陽系中開展「生物增強元素開採」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可行性提供了支撐。

研究配圖 - 3:微生物對稀土元素浸出的影響

舉個例子,月球 Procellarum 區域富含稀土元素,而這項生物技術有望成為人類發展地外經濟的一個極富前景的方向。

最後,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訊》期刊上。原標題為《Space station biomining experiment demonstrates rare earth element extraction in microgravity and Mars gravity》。

相關焦點

  • Sphingomonas desiccabilis細菌特別擅長在玄武巖中提取稀土元素
    Sphingomonas desiccabilis細菌特別擅長在玄武巖中提取稀土元素但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卻展示了某種地球細菌可幫助從月球、火星地表提取礦物質的美好願景。這項在國際空間站上開展的實驗表明,一種叫做Sphingomonas desiccabilis的特殊細菌,特別擅長在玄武巖中提取稀土元素。
  • 使用細菌在火星上建立基地
    該提案是Lehrner四年研究的結果,他在納米技術和生物學方面都有背景,並且是在ESA和NASA的幫助下進行的。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找到一種方法,通過創建一個系統來減少任務的相關成本,該系統可以創建任務棲息地,而無需人員或提前派遣補給。
  • 火星上的溝壑可能沒有被水淹沒,這些礦物質能表明過去的水分活動
    它是指以培根倡導的實證主義,伽利略為實踐先驅的實驗方法為基礎,以獲取關於世界的系統知識的研究。分為以自然現象為對象的自然科學和以社會現象為對象的社會科學。與藝術,哲學,宗教,文學等相區別。現代科學,還包括以人類思維存在為對象的思維科學。地球上的類似特徵是通過流動的液態水雕刻的。火星的低溫和低氣壓意味著液態水是瞬態的,如果它存在的話。
  • 搭乘SpaceX龍飛船的「細菌」回來了
    近年來,科學家一直在研究利用細菌開採小行星金屬礦藏的可行性,這種開採方式的成本低於常規手段,他們甚至認為,只需將水和細菌傾瀉到巖石上,就能得到金屬。這種細菌不簡單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在國際空間站上開展一系列實驗來評估3種細菌(Sphingomonas desiccabilis、Bacillus subtilis 和 Cupriavidus metallidurans)在微重力和模擬火星重力條件下的生物採礦潛力。
  • 太空「生物採礦」有望成真:科學家研究用細菌開採小行星礦藏
    「生物採礦」早已在地球上成為現實。現在,美國和英國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細菌開採小行星金屬礦藏的可行性。他們認為,這種開採方式的成本低於常規手段——只需將水和細菌傾瀉到巖石上,就能萃取出金屬。那麼,究竟什麼是太空「生物採礦」?它又能給我們帶來多大利益呢?
  • NASA最新研究表明月球上有足夠多的水資源
    中國航空報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最新研究發現,月球上可能有多達6億噸的水冰,有一天有望幫助登月者長期生存,它甚至可以變成就地取材的火箭燃料,只需要將水分解為氧氣和氫氣,然後保存。
  • 通過對火星地下生物圈的新理論研究表明:火星上確實可能存在生命
    近日,一些世界頂尖科學家提出一種確認火星上是否存在外星人的突破性新方法,專家對外星生命基本形式的探索越來越多地將焦點從火星表面轉移到火星下面。一個由著名太空專家組成的團隊現在認為,儘管缺少地表水,但並不排除在火星地下生物圈深處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性。
  • 印度研究出在月球上制磚技術
    印度研究出在月球上制磚技術印度科學研究所和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開發出了一種在月球上製造磚塊狀結構的可持續工藝這些太空磚最終可以用來組裝月球表面的居住結構。這種技術使用月球土壤,並利用細菌和瓜爾豆將土壤固化為承重結構。印度科學研究所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阿羅克·庫瑪說:&34;上個世紀,太空探索已經成倍增長。隨著地球資源的迅速減少,科學家們加強了他們在月球和其他星球上居住的努力。將0.9斤材料送往外太空的成本約為1萬美元。
  • 搭乘SpaceX龍飛船的「細菌」回來了 微生物或是「太空移民」主力軍
    近年來,科學家一直在研究利用細菌開採小行星金屬礦藏的可行性,這種開採方式的成本低於常規手段,他們甚至認為,只需將水和細菌傾瀉到巖石上,就能得到金屬。這種細菌不簡單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在國際空間站上開展一系列實驗來評估3種細菌(Sphingomonas desiccabilis、Bacillus subtilis 和 Cupriavidus metallidurans)在微重力和模擬火星重力條件下的生物採礦潛力。
  • 美國宇航局:想把人類帶到月球和火星上,而不是細菌
    根據太空總署署長吉姆·布萊登斯汀(Jim Bridenstine)的說法,美國宇航局新發布的臨時指令(NID)將涵蓋對火星的載人和機器人飛行任務,以及預期中對火星的載人飛行任務。在宣布這些新的NID第二天,美國宇航局已經將一項相關合同授予加州SETI研究所。
  • 地球上微生物生命的發現為火星上的生命帶來了新的希望
    簡介:研究表明火山巖冷卻時產生的裂縫填充的粘土內微生物密度幾乎和人類腸道的微生物密度相同,鑑於這和火星地表的組成有較高相似性,科學家對能在火星找到生命有了更大期望。 (在這些火山巖樣本的小孔裡發現了一群微小的微生物)研究小組在古老的火山巖上發現了一個細菌群落,他們認為這些細菌的性質與火星上的巖石相似
  • 地球上微生物生命的發現為火星上的生命帶來了新的希望
    簡介:研究表明火山巖冷卻時產生的裂縫填充的粘土內微生物密度幾乎和人類腸道的微生物密度相同,鑑於這和火星地表的組成有較高相似性,科學家對能在火星找到生命有了更大期望。太平洋海底發現的一小群微生物與1.3581億英裡外的星球的新可能。「我現在幾乎能想像到我在火星上找到生命。」
  • 研究表明,火星上有水的時候,地球上生命還沒出現
    我們知道火星曾經比現在溼得多,但是水何時形成和蒸發掉的問題卻很難回答。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大約在44億年前,紅色星球上存在著水,比以前想像的要早得多。隕石內部某些礦物質的氧化暗示存在水。這些發現可能會將火星上預計的水形成日期推遲到大約7億年,而這是迄今為止37億年前的普遍共識。該研究還可以提供一些有關行星最初形成方式的見解。
  • 月球和火星上存在地震嗎?我們是如何檢測的?
    火星和月球都經歷了地震——儘管其原因與地球上的原因不同。地震儀部署在月球上,以及最近在火星上,使研究人員能夠探究這兩個遙遠世界的內部。結果表明,雖然在地球表面上、火星和月球並不相同,但在其下方它們的共同點比人們想像的要多,但存在一些驚人的差異。
  • 提取上千土壤樣本的細菌DNA發現新抗生素
    (原標題:提取上千土壤樣本的細菌DNA發現新抗生素:能殺多重耐藥菌)
  • 用微生物進行巖石開採可能會幫助太空探索者
    英國科學家已經證明,月球或火星上的太空人如何利用細菌一天就能挖掘出重要金屬。研究人員告訴《自然通訊》雜誌,生物採礦可以幫助使未來的太空探索變得更加可持續。目前,在另一個世界上生存所需的一切都必須從地球上運送-太空人可以從空中呼吸到他們可能需要修理的任何材料。
  • 研究發現,火星和月球上巨大的熔巖管可能是生命的家園
    一項新發表的研究表明,在人類進一步探索宇宙的過程中,月球和火星表面下的熔巖管道大到足以成為行星基地的所在地。研究指出,這些試管的大小可能是地球上的100到1000倍,可以保護人類免受宇宙輻射。這些管道可能有30米寬,40千米長。
  • 澳科學家發現稀有月球礦物質靜海石(圖)
    ——靜海石  鳳凰網科技訊1月6日消息,日前,澳洲研究人員在西澳大利亞發現一種新型礦物質——靜海石,該物質以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在月球著陸的地點「靜海」命名,之前僅在月球巖石和隕石中發現過。據科學家介紹,目前發現的靜海石礦物質數量較小且無經濟價值,但可用於測定其所在巖石的年代。   1969年,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太空人返回地球時,曾帶回月球上收集的火成巖標本(即玄武巖),科學家分析這種巖石包含三種當時地球未知的物質,鎂鐵鈦礦、三斜鐵輝石和靜海石。大約十年後,前兩種礦石在地球上逐一發現,但靜海石的存在仍是一個謎。
  • 月球和火星上的熔巖管能成為我們的新家嗎?
    在地球上,它們的直徑可達40米。如果我們決定離開地球,月球熔巖管由於其大小,範圍和相對保存而成為人類定居的堅實候選者,對月球,火星和我們自己星球上的這些結構進行分析的研究人員在最近的研究中得出結論, 由《地球科學評論》出版。義大利研究人員分析了地球上坍塌且完整的熔巖管的3D圖像,試圖將它們與火星和月球上這些地質構造的所有可用衛星圖片進行比較。
  • 火星上的水可以為火星殖民者提供燃料和氧氣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進展背後的新技術還可以用在潛水艇上,以便用海水製造氧氣。在火星上生存,任何潛在的殖民者必須得有氧氣來呼吸,得有燃料——如氫氣——來為設備提供動力。因此,他們在火星上發現的任何水源都將是無價之寶,因為他們可以用電和其他辦法將水分解成氫和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