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吸毒多因好奇 她吸了4次水煙才知「飲料」是毒品

2020-12-05 網易新聞

(原標題:未成年人吸毒多因好奇 她吸了4次水煙才知「飲料」是毒品)

河南商報

6月26日是第29個「國際戒毒日」,河南商報記者提前探訪了河南省未成年人強制隔離戒毒所和河南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

這些戒毒人員年齡最小16歲,學歷最高是研究生。他結婚前一天被強制戒毒,妻子舉行沒有新郎的婚禮;未成年的她吸了4次水煙,才知道那種「飲料」是毒品。

【案例 】

他結婚前一天被強制戒毒

妻子舉行沒有新郎的婚禮「小兵(化名)在日本留過學,是富二代海歸。」民警說。據了解,小兵父母離異,是奶奶一手帶大的。民警說,小兵在聚會上,常把毒品當成消遣品放在餐桌上,吸毒就像喝酒、抽菸、吃飯。

他在讀書期間認識一位女同學,兩人很快訂婚。但結婚前一天,小兵因吸食K粉被抓捕並強制隔離戒毒。結婚當天,妻子舉行了一場沒有新郎的婚禮。小兵戒毒時,妻子懷孕即將生產。兒子出生第三天,小兵和民警一同看望了兒子。「為了兒子,我一定要戒毒。」他說。

「談十次,不如安排親人會見一次。幫戒毒人員建立情感依託,才能讓他們安心戒毒。」民警說,如今,小兵已經離開戒毒所,開始了新生活。

【案例 】

未成年的她吸了4次水煙

才知道那種「飲料」是毒品

在河南省女子強制戒毒所戒毒的圓圓(化名)今年17歲,她告訴記者,她一直想考廈門大學學習中文專業。

圓圓上學時就讀重點高中,成績一直排班裡前三,去年12月來到戒毒所。她第一次吸毒是在KTV,當時和朋友一起去唱歌,其中一個男性朋友拿了水煙,圓圓出於好奇吸了幾口。後來,她又找到在KTV給他「飲料」的朋友,共吸了4次之後,她才知道那是毒品。

「染上毒癮後就不想學習了,每次考試交白卷,成績一直下滑。」她說。

「你第一次吸毒是怎麼想的?」記者問。「好奇,沒有考慮後果。」她說。

【分析】

未成年人吸毒

多是出於好奇心理

今年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全國現有234.5萬名吸毒人員,不滿18歲的有4.3萬名,18歲到35歲的有142.2萬名,低齡化特徵突出。河南省未成年人強制隔離戒毒所的戒毒人員,年齡最小的才16歲。此外,近幾年新型毒品層出不窮,吸食者中約70%是未成年人。

據該戒毒所的民警介紹,未成年人吸毒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好奇,抱著「抽著玩玩」的心態;二是盲目認同,覺得不吸會讓人覺得「不合群」;三是缺乏對毒品基本認知。

學校要對學生多加引導,別讓他們厭學、輟學;父母的教育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起到最重要的作用。據調查,晚上7點至11點是吸毒高發時段,頻發於酒吧、夜總會等場所。應當通過健全相應機制,組織開展有益的活動,對未成年人的行為管控不留空白。

提醒

真正的戒毒生活

是從走出戒毒所開始的

河南省未成年人強制隔離戒毒所所長魯智玲介紹,真正的戒毒,其實是從走出戒毒所、回歸社會開始的。所裡管理制度嚴格,回到社會重新面臨誘惑。

她認為,社會、媒體都要開展公益性禁毒宣傳,普及毒品預防知識;有關部門要利用網絡新技術、新手段,開展形式多樣的網上禁毒宣傳。學校和家長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工作,為他們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

本文來源:大河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酒吧裡那種一群男女圍著吸的水煙是不是毒品?
    每個人手裡拿著一根連在水壺上的管子,伴隨著咕嚕咕嚕的水聲深吸一口,濃濃的白霧和清新的果味從嘴裡飄散到空氣中,這時候千萬別報警,他們只是在吸菸而已。水煙似乎是近幾年流行起來的,水煙又叫酒吧水煙,所以很多人吧水煙跟毒品聯繫在一起,其實這是不對的。下面佛系詩詩帶你看看水煙是什麼,酒吧水煙不是毒品但有害。水煙是什麼最近幾年,在中國的菸草市場中阿拉伯水煙的銷售情況可以說越來越火。
  • 父母要教育孩子學會拒絕毒品
    如何使青少年遠離毒品,是一個學校和家庭都不可迴避的現實問題。未成年人涉毒有上升趨勢少數未成年人原本還在上學,卻因吸毒走上犯罪的道路。據媒體報導,今年3月10日,北京市昌平區一名在校生因吸食冰毒過量死亡。
  • 吸毒到底是對於毒品的依賴,還是關於孤獨的逃避?《毒誡》
    影片中的哈雷雖然不吸毒,但是對女人似乎有特別的追求。如果有人告訴你自己身邊一個帶有黑社會色彩人士,沒有任何的不良嗜好,每天餵馬、劈柴、週遊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你也絕對不會相信。在影片中吸毒人數較少的群體是警察、醫生、老師等擁有著尋常職業的群體,對於他們來說,工作、親人、愛人、朋友才是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 @所有人丨95後總冠軍吸毒被捕,你不知道的事:新型毒品早已盯上00後
    6月3日,#卡姆吸毒被捕#登上熱搜第一。和熱搜出現在一起的,是上海警方的一則警情通報:4月30日,上海公安抓獲吸毒人員艾某,依法對其作出行政拘留處罰。經警方進一步調查,艾某還涉嫌容留他人吸毒。隨後警方依法對其刑事拘留。
  • 如何防範別人在香菸、酒水飲料中混入毒品,引誘自己吸食上癮?
    這種混入香菸吸食的方式,在毒品圈子被稱為「打飛」,可以理解為,將香菸比作彈筒,將海洛因比作彈藥,吸食過程就是將彈藥打飛出去。但是這種方式,想引誘他人吸毒成癮,會有如下幾個問題。第一、由於吸入體內的味道很怪異,大部分菸民或非菸民都能第一時間察覺;第二、從沒接觸過毒品的人,第一次吸入體內會很難受;第三、海洛因毒品吸入體內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 【禁毒攻堅】對毒品好奇?希望你永遠不要嘗試第一次!
    【禁毒攻堅】對毒品好奇?希望你永遠不要嘗試第一次!不要抱僥倖心理,很多人染上毒癮就是從「吸毒一兩次不會上癮」、我不相信戒不掉,我試給你們看」、「我有強大的意志可以戒掉」開始的,毒品易吸難斷,極易成癮,一旦染上毒癮,將會悔恨終生。炫耀心理
  • 畢淑敏談明星吸毒:罌粟本身沒有罪 毒品是人禍(圖)
    畢淑敏:不論身處哪個行業,如果自己內心有非常堅定的把持,都不會吸毒,所以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意志的薄弱。就如報導稱,柯震東說是房祖名讓他吸,他就吸。這太荒謬。做人需要有自己的原則和控制力。    還有人說是為了尋求靈感。我認為,這是對演藝界明星吸毒的寬諒和縱容。真正的創造力絕對不是來自毒品,毫無疑問應該來自思考、生活和持續的努力。
  • 毒品最深的惡,不是成癮,是扭曲人性!
    「我本來想問她,有沒有採取措施,幫孩子阻斷愛滋病傳染,孩子的父親,知不知道她的身體情況。」阿毛涉嫌運輸、販賣的毒品數量很大,根據案情,她可能被處以無期徒刑。屆時,這些被帶到世間的孩子怎麼辦?阿毛顯然沒有答案。「照顧孩子,在一些毒販眼裡,不過是一個為自己辯解的藉口。」郭震說。
  • 吸毒人群低齡化 青少年別拿毒品預支快樂!
    核心提示:根據今年中國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2015中國毒品形勢報告》顯示,我國吸毒人員低齡化特徵突出。在全國234.5萬名吸毒人員中,不滿18歲的有4.3萬名,佔1.8%;18歲到35歲的有142.2萬名,佔60.6%,青少年吸食毒品低齡化問題突出。
  • 小金瓶、夢幻草……警惕,這些「飲料」可能是新型毒品!
    原標題:小金瓶、夢幻草……警惕,這些「飲料」可能是新型毒品!  包裝鮮豔的飲料擺在你面前,能想像得到它是毒品嗎?其實,毒品早就不僅僅是我們看到過的海洛因和冰毒了,新型毒品正偽裝成飲料的形式出現在我們身邊。  昨天上午,浙江省公安廳發布了2017年浙江省毒情形勢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全省各地、各部門各項禁毒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 吸毒一次就會成癮嗎?為什麼無法抵禦毒品的誘惑?
    曾有人關於毒品的成癮性寫過一篇詳細的報導,報導中提出毒品是一次成癮性。特別是有一位記者為了驗證是否「一次吸毒,終身戒毒」,不幸在第一次主動吸食毒品後染上毒癮,最終死於併發症。那麼,毒品真的吸一次就讓人上癮嗎?為什麼人們無法抵禦毒品的誘惑?
  • 不要因一次好奇,毀掉你的一生
    希望每個朋友都能牢牢記住三個數,對吸毒要堅決零容忍;一次好奇嘗試就會毀掉一生,千萬別嘗試「第一口」;毒品可能會披著N多種外衣,「毒友」遞來的新奇物件必須警惕。歸根結底一句話,珍愛生命,遠離毒品!近年來,我國毒品濫用規模增幅下降,吸毒人員滋生持續減緩,大眾對傳統毒品如海洛因、合成毒品如冰毒等都有了清醒的認識,絕大多數都能做到主動遠離,堅決拒絕。但是我國吸食毒品人數的總量仍然很大,禁毒形勢依然嚴峻。
  • 「不吸毒多沒面子」,這是我聽過最愚蠢的辯解!
    他們認為吸毒很時尚,比吸菸或叼個菸斗牛氣多了,這種耗資不菲的方式,才是身份的象徵。而更可怕的是,不僅是他們擁有這種奇葩的思想,很多普通人也將吸毒當成了身份的象徵。2017年12月24日,廣西南寧女子韋某辦生日會,宴請了30多個人。為了讓自己的生日宴顯得「高端大氣」,她和丈夫請客吸毒。2017年2月28日,6名男女同學在宿舍內聚眾吸食毒品,被警方拘捕時,他們不以為然,稱為了刺激、好玩。
  • 新型毒品悄悄瞄準00後,皮膚一碰就沾毒:世間多險惡,你得會防備
    以前覺得吸毒是離我們特別遙遠的事兒,販毒就更別說了,那都是新聞裡才有的事兒。但最近了解到,有好些新型毒品就隱藏在生活中,有的長得像郵票,有的跟常吃的奶茶、跳跳糖、蘑菇看起來沒差別,實在是太可怕了。警察邊說邊掏出一排「郵票」,繼續說:「你兒子在同學中傳播的就是這種毒品。」警察說的這種毒品,長得像一張小紙片,因外形而俗稱「郵票」。「郵票」其實是一種新型毒品LSD,屬於第三代毒品。
  • 毒品與藥品有什麼區別?
    這些人不能進食、渴了只能抿口水,而且往往只能堅持24小時,因此出行多乘坐飛機。人體運毒危害和危險非常大,哪怕有一顆毒品破裂,等著運毒人的很可能只有死亡一個結局! 為償還因網絡賭博欠下巨額債務,他通過微信聯繫上了對方,並按照要求,經昆明到達緬甸北部。到了緬甸後,被關進一間小黑屋,不讓吃喝,他才得知道所謂的送貨,是人體運毒。在對方的死亡威脅、暴力恐嚇和1.2萬元「好處費」的誘惑下,龍某花了近7個小時,強行吞食了63粒圓柱顆粒狀毒品,於8日早上乘坐飛機回到廣州,再轉乘高鐵前往長沙南。
  • 「禁毒」不停歇 人生不「毒」行 | 新型毒品偽裝成孩子喜歡的零食...
    >毒品惡爪,已悄悄伸向00後其實,毒品早已不只是成人世界的鬼魅犯毒分子早已將他們骯髒的雙手伸向了未成年人沒想到隨著毒性階段性的發作她的畫作變得越來越詭異、驚悚不止有上面這些華麗的「外衣」狡猾的販毒分子還會將毒品偽裝成下面這些看似無害的「小零食」以誘騙青少年吸毒▼
  • 吸毒女的懺悔:別信「吸一口沒事」的謊言
    這是兩篇「反思錄」,記錄了兩個吸毒女子的「滑坡人生」。薇薇為躲避強制戒毒,竟主動稱持有毒品,被判服刑6個月,然而毒癮再發,最終難逃戒毒。婚姻不幸的路娜,再婚時卻嫁給毒販,最後生下孩子,丈夫去服刑,她去強制戒毒。
  • 警惕流向未成年人的「毒品」——電子菸
    這是一個沒有底線,且非常值得嚴肅對待,並需要嚴厲打擊的社會醜陋現象,無良商家為了賺錢,公然將具有成癮性質的物品售賣給未成年人。最可恨的是曝光之後,還有商家狡辯,這些電子菸沒有危害,也不具備成癮性。需要承認,電子菸確實沒有傳統香菸危害大,但不代表沒有危害。
  • 妙齡女吸「笑氣」上癮影響行走,第三代新型毒品偽裝性強,千萬要當心
    王剛博士表示,隨著我國對傳統毒品如海洛因、冰毒的危害的大力宣傳和打擊,群眾對其認識已比較深入。毒販為吸引消費者、迷惑公眾,不斷翻新毒品花樣,變換包裝,具有極強的偽裝性、迷惑性和時尚性。笑氣、毒品「郵票」、毒品「小樹枝」、毒品「藍精靈」、「神仙水」、「開心水」、0號膠囊,表面看起來無毒無害,其實這些都是毒品,喜歡玩轉娛樂場所的年輕人,很容易成為毒販子引誘吸毒的目標。
  • 毒品成癮有多難戒?大家都科普一下
    還一個身邊的朋友,一起溜,那天他真的吸了很多很多,精神非常恍惚了,幾乎沒有自我意識那種,大家都勸他等下了頭散了冰再走,他不。然後開車走了。然後這個人就好像蒸發了一樣消失了。過了很久,在江裡連人帶車發現了。       我開始接觸毒品,第一次吸食毒品只是因為好奇,我倔,心想哈哈哈你們都廢物,你們吹牛逼呢,這個怎麼會那麼難戒?我也試試,讓你們看看。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一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