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材料學報》近期能源材料專題精選

2020-09-04 知社學術圈

近年來,國內外能源材料研究發展迅速,優秀成果不斷湧現。本文精選了中文SCI期刊《無機材料學報》近期刊登的領域內名家名作、熱點文章,以饗讀者。文章的形式包括綜述與中英文研究論文;內容既有前沿的熱點領域,也有材料回收利用、天然材料開發的實用技術;研究方向囊括光解水制氫、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熱電電池,與前期的「儲能電池材料」相得益彰,必有一款適合您。


1.新科院士的高能戰衣:石墨化介孔碳包裹WC納米粒子


陰極緩慢的氧還原反應(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R)是抑制鹼性燃料電池發展的重要原因。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的施劍林院士和崔香枝研究員製備出一種包裹碳化鎢納米粒子的石墨化介孔碳複合物,不僅具有高ORR電化學催化活性, 還表現出良好的電化學穩定性。半波電勢(E1/2)和極限電流密度僅比商用貴金屬催化劑Pt/C低50 mV和0.2 mA/cm2,並且其表現出近似4電子的ORR反應途徑, ORR催化活性可與Pt/C催化劑相比擬, 電化學穩定性和耐甲醇性能則更為優越,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2.Science作者的新成果:方鈷礦/Ti88Al12界面的穩定性


為提高熱電器件服役可靠性並延長壽命,高溫電極與方鈷礦材料之間需要加入阻擋層。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柏勝強和陳立東研究員(本刊主編)研究了Ti88Al12 阻擋層與熱電材料間的界面在加速老化實驗中的演化規律。結果表明,n型樣品的界面接觸電阻率增加速度比p型樣品慢。對於n型樣品,由元素擴散反應生成的金屬間化合物中間層增長及最終AlCo/TiCoSb 層開裂是導致界面接觸電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而p型熱電材料與Ti88Al12的熱膨脹係數的差異加速了p型樣品中界面裂紋的產生。


3. 材料形態決定電子「命運」:鈣鈦礦太陽電池機理

二氧化鈦(TiO2)是鈣鈦礦太陽電池中最常用的電子傳輸材料,其形態對 MAPbBr3 (MA= CH3NH3)太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可產生直接影響。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張文華研究員(本刊編委)使用旋塗法製備不同形態的TiO2,而後採用反溶劑室溫結晶的方法在 TiO2基底上製備 MAPbBr3薄膜,並詳細研究了TiO2與MAPbBr3接觸界面的能級位置關係。不同形態的 TiO2在與鈣鈦礦接觸後形成的導帶差異不同;不同的導帶能級差可直接影響 MAPbBr3鈣鈦礦電池中電子的傳遞與收集,進而影響光電轉化效率。



4. 大步邁進「氫能時代」:光電分解水光陽極材料

光電催化分解水是綠色制氫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水氧化反應在熱力學和動力學上極難發生,因此製備高效光陽極成為光電催化分解水難以逾越的瓶頸。可見光響應型氧化物WO3、α-Fe2O3 和 BiVO4具有價格低廉、吸光性好、毒性小且光電化學穩定性高等優點,在過去幾十年裡,相關研究已取得顯著成果。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王連洲教授和西北工業大學的王松燦教授綜述了此類可見光響應型氧化物光陽極改性,及在無偏壓光電催化分解水中的研究現狀,並提出其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發展方向。



5. 輕量一點,勝人一籌:石墨烯「固態煙」的電容性能

石墨烯氣凝膠作為一種三維多孔結構,可以有效抑制單層石墨烯由於範德華力而導致的聚集。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的宋力昕所長和於雲研究員通過溶膠–凝膠法改進了氧化石墨烯自組裝製備方法,所得多級孔徑新型石墨烯氣凝膠的孔徑小於1 μm,遠小於傳統材料(20~100 μm)。這種具有獨特結構的石墨烯氣凝膠表現出優異的性能,例如高比表面積、高孔隙率,其電容性能相對傳統氣凝膠提高了約40%。



6.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第二個春天

從廢棄的太陽能電池片中回收多晶矽原材料對於環境保護和材料的循環再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大連理工大學的譚毅教授開發了用化學溶解和超聲清洗回收電池片的最佳條件:電池片與10wt%的氫氧化鈉溶液反應18 min後可以完全去除鋁電極,在40 kHz超聲清洗20 min後銀電極完全剝落,與40%氫氟酸溶液反應10 min去除氮化矽膜。在處理8.9068 g的單片電池的過程中,除去了1.1102 g鋁電極,最終回收得到0.0766 g銀電極和7.7169 g矽晶片。


7.會呼吸的陶瓷:燃料電池的陶瓷透氧膜

陶瓷透氧膜材料作為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膜反應器,可以簡化工藝過程、緩解催化劑失活、提高甲烷的轉化率,但是對化學穩定性和氧滲透速率有更高的要求。中國科技大學的佔忠亮教授在多孔層內壁上沉積具有高催化活性的 LaNi0.6Fe0.4O3–d納米顆粒,形成連續的導電網格, 通過增加電化學反應活性位點,顯著改善了電極性能。在 800 ℃時陰極和陽極極化阻抗分別為 0.26 和 0.08 Ω·cm2,在空氣/CH4梯度中氧滲透速率為7.6 mL/(cm2·min),比未浸漬前提高了14倍。


8. 量子點敏化太陽能電池:對電極能頂「半邊天」

近年來, 通過改變和調控對電極的材料和電子特性提高量子點敏化太陽能電池(Quantum dot-sensitized solar cells, QDSCs)的光電效率的方法受到了廣泛關注。吉林師範大學的李海波教授綜述了QDSCs 對電極材料的製備方法、微觀形貌和晶體結構; 重點分析了金屬化合物、複合材料、雜化材料、多元金屬硫族化合物、導電聚合物和碳材料對電極對QDSCs性能的影響; 並探討了控制其電催化活性和電子傳輸性能的主要因素。最後,提出了今後提高QDSCs 轉換效率和穩定性的研究重點和研究方向。


9.大自然的恩賜:樹皮多孔活性炭電極

栓皮櫟軟木由緊密排列的空腔細胞組成,相鄰的細胞形成排列緊密的蜂窩狀結構,但是其出色的結構並未被充分利用。北京化工大學的李敏副教授和楊儒教授製備了具有多孔結構的栓皮櫟軟木基多孔活性炭,最大比表面積達到 2312 m2 /g,具有特殊的微孔-介孔結構。在KOH 三電極體系中,0.1 A/g電流密度時比電容達296 F/g; 兩電極體系中, 5 A/g時比電容達到 201 F/g,循環5000次後電容保持率達99.5%,電流密度0.5 A/g(174 F/g)至 50 A/g(140 F/g)時電容保持率達80.5%,能量密度高達19.62 Wh/kg。


10.碳納米管:複合後的逆襲

碳材料具有比表面積大、導電性好的特點,但是作為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比電容欠佳。閩南師範大學的汪慶祥教授製備了鉬酸鎳/多壁碳納米管(NiMoO4/MWCNTs)複合材料。MWCNTs均勻地包覆在球狀NiMoO4外表面,顯著增強了NiMoO4的氧化還原信號和電荷轉移動力學特性,具有更優秀的比電容、倍率特性及循環穩定性。電流密度為2 A/g時,複合材料的比電容高達1071 F/g;當電流密度增大到10 A/g時,比電容仍能保持原來的66.10%;在10 A/g的電流密度下,2500次循環充放電後,比電容保持率高達95.85%。


11.點石成金:表面活性劑增強電容器性能

為了優化電極微觀結構,進而改善超級電容器性能,上海大學的陳益鋼教授通過前驅體製備及硫化過程,採用水熱法在泡沫鎳上製備了納米結構的NiCo2S4薄膜。製備過程中添加不同種類的表面活性劑會對NiCo2S4薄膜的形貌、結構和電容器電化學性能產生影響,導致NiCo2S4逐漸自組裝形成三維納米片網狀結構。在所有的 NiCo2S4薄膜中, 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鈉的薄膜表現出最高的比電容(在0.5 A/g電流密度下達到2893F/g)、出色的倍率特性(在10 A/g電流密度下達到1890.6 F/g)和良好的循環穩定性(1000次循環後保持率為96.1%)。


論文精選連結:

http://www.jim.org.cn/CN/subject/listSubjectChapters.do?subjectId=1597889911749

相關焦點

  • 《無機材料學報》近期MAX相和MXene材料論文精選
    MAX相材料是由三種元素組成的天然層狀碳氮化物無機非金屬類材料, 其具有金屬的導電和導熱性質, 也具備結構陶瓷的高強度、耐高溫MAX相材料在高溫潤滑、耐氧化塗層、事故容錯核材料、自修復複合材料和能源材料等領域獲得了廣泛的關注, 國內外材料學家都在積極開展大量的探索研究。我國在MAX相結構材料和MXene能源材料領域均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隨著合成技術的發展和多學科交叉的深入探索, 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內材料研究小組投身此類新穎材料的研究。
  • 《無機材料學報》影響因子穩步增長
    據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6月20日公布的《期刊引證報告》(2012 JCR),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主辦的《無機材料學報》(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的SCI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分別上升到0.531和946。SCI陶瓷類材料分庫共收錄26種期刊,《無機材料學報》總被引頻次位居第10位,影響因子位居第13位。
  • 獨家溯源無機非金屬材料 全球頂尖實驗室
    主要有先進陶瓷、非晶態材料、人工晶體、無機塗層、無機纖維等。    據理財周報記者統計,無機非金屬材料在美國的研究據點主要有22個。  本周理財周報具體研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麻省理工大學、西北大學這三大高校的研究方向,發現研究方向都在於清潔能源材料(燃料電池,鋰電池,超級電容器,熱電材料,太陽能電池),其原料涉及新型無機非金屬當中的先進陶瓷。  歐日韓研發實力各分秋色  歐洲歷史悠久的工業大國—德國,在無機非金屬研究領域依然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實力派。
  • 論文100s丨輕質材料焊接與連接專題:專刊、專欄及線上分享會
    歡迎大家收看《機械工程學報》編輯部最新欄目——《論文100秒》。本系列欄目將精選發表在《機械工程學報》、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上的科研論文,內容聚焦機械領域前沿及最新科研成果。本欄目將定期以視頻形式呈現給大家,帶您百秒「讀完」一篇優秀論文。本期為大家帶來輕質材料焊接與連接專題:專刊、專欄及線上分享會。
  • 唐小真——上海交通大學——新穎無機聚合物及生物醫用材料、多形...
    出生年月: 所在院校: 上海交通大學       所在院系: 化學化工學院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材料學 研究領域: 新穎無機聚合物及生物醫用材料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有堅實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能在無機非金屬材料的製備與結構研究、材料成型與加工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學生主要學習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組織、結構和性能之間的關係,研究各種納米材料,新型陶瓷材料、複合材料、耐火材料,玻璃,無機纖維,無機功能材料和建築材料等課程。
  • 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種類
    【學員問題】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種類?  【解答】不同的土與無機結合料拌和得到不同的穩定材料。例石灰土、水泥土、水泥砂礫、石灰粉煤灰碎石等。  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種類較多,其物理、力學性質各有特點,應根據結構要求,摻加劑和原材料的供應情況及施工條件,進行綜合技術、經濟比較後確定。
  • 發光學報 | 稀土發光材料在近紅外二區成像中的應用
    在眾多的近紅外二區螢光納米材料中,稀土發光納米材料因具有化學穩定性和光穩定性好、發射帶窄、發光顏色和壽命可調等優點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張洪傑院士和王櫻蕙副研究員團隊在《發光學報》上發表了題為「稀土發光材料在近紅外二區成像中的應用」的綜述文章。
  • 工學學科(基本專業二):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介紹
    工學學科(基本專業二):材料類、能源動力類、電氣類   材料類: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學、冶金工程、金屬材料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複合材料與工程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 無機非金屬材料包括( )。
    多選題  無機非金屬材料包括( )  A.大理石  B.玻璃  C.建築陶瓷  D.木材  E.建築塑料  【正確答案】 ABC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裝飾材料。非金屬材料包括無機非金屬材料(如大理石、玻璃、建築陶瓷等)和有機非金屬材料(如木材、建築塑料等)參見教材P126.
  • 【綜述】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的化學形成與多功能應用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屬於一種具有獨特光、電、磁性能且通過有機小分子與無機分子發生自組裝而形成的新型複合晶體材料
  • 無機非金屬材料知識點總結
    今天一起來分享無機非金屬材料相關內容。一.矽酸鹽材料1. 無機非金屬材料的元素組成及應用2.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陶瓷:原料為黏土,主要應用於生產建築材料、絕緣材料、日用器皿、衛生潔具;普通玻璃:原料純鹼、石灰石和石英砂,主要應用於生產建築材料、光學儀器和各種器皿,還可製造玻璃纖維用於高強度複合材料。
  • 【優博微展2019】李江偉:新型全無機滷素鈣鈦礦的材料製備與光電...
    李江偉:清華大學2019年度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獎者 新型全無機滷素鈣鈦礦的材料製備與光電性質研究太陽能電池能夠將清潔可再生的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為人類社會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提供解決方案。 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滷素鈣鈦礦因其在光伏領域的突出發展受到人們廣泛關注,但該類材料自身的不穩定性,尤其是高溫條件下受有機組分限制的熱不穩定,極大地制約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產業化發展與應用,因此全無機滷素鈣鈦礦鈣鈦礦材料體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 無機離子交換材料去除放射性離子
    核能作為一種高效、清潔的新型能源,其開發利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但核能的發展更像是一把雙刃劍,人們在享受核能帶來的福利的同時,也面臨著放射性核燃料和裂變產物引起潛在環境汙染的風險。太平洋核廢料正在洩露上世紀40至50年代,美國在太平洋中部的馬紹爾群島進行了60多次核試驗.
  • 「六元環無機材料」:一個遲到的重要概念 | NSR綜述
    在最近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的綜述文章中,我國學者(劉崗、陳星秋、劉碧錄、任文才、成會明)提出了「六元環無機材料
  • 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電催化CO2還原反應的研究進展
    隨後系統地綜述了有機-無機雜化催化劑的設計與合成以提升CO2還原性能的研究進展,主要涉及分子催化劑/碳材料複合物、有機配體功能化的金屬催化劑、金屬有機框架(MOFs)、以及基於共價有機框架(COFs)、金屬硫化物和g-C3N4的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等。最後總結了有機-無機雜化催化劑在ECR中的前景與挑戰。
  • 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特點
    【學員問題】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特點?  【解答】無機結合料穩定路面具有穩定性好、抗凍性能好、結構本身自成板體等特點,但其耐磨性差。因此廣泛用於修築路面結構的基層和底基層。  (1)具有一定的抗拉強度,且各種材料的抗拉強度有明顯的不同。
  • 凝聚態化學:從無機材料到生物體
    近日,National Science Review 在線發表了徐如人、王夔、陳崗、閆文付四位老師撰寫的文章《凝聚態化學:從無機材料到生物體》(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長春理工大學
    一、專業代碼與名稱 專業代碼:080406專業名稱: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遵循「重人品,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理念,以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基礎,培養具有堅實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材料科學的基礎理論與技能,具備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的基本理論
  • 能源材料特刊推薦|NPG Asia Materials
    該刊內容涵蓋材料科學各個領域,重點反映發表亞太地區材料研究的進展和產出,發行方式為開放獲取(Open Access)。   year Impact Factor: 8.727• Immediacy Index: 1.089• Eigenfactor® Score: 0.01181• Article Influence Score: 2.061• Rank: 40/314 Materials Science, Multidisciplinary隨著全球對能源需求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