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網 發布時間:2019-08-01 18:38:56
杭州網訊 2019年7月28日,杭州氣溫直衝40度,但浙江大學15名大學生組成的蒲公英分隊卻熱情不減。這是由浙江大學求是學院藍田分團委主辦的「赴杭州市閘弄口社區蒲公英分隊暖巢社會實踐」項目正式啟動的第一天。所有隊員於下午12:30在蝦龍圩地鐵站B口集合。集合完畢之後,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路程,來到了閘弄口社區。他們將在這裡開啟為期12天的支教活動,上課的對象是可愛的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們。
「小朋友們好!」隨著最後一扇門被小心翼翼地打開,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活蹦亂跳的「影子」。隊員們懷著一絲絲忐忑和激動,跟小朋友們問好,好在得到回應的是一張張略帶羞澀卻綻開的笑臉。
「哥哥你最近看哪吒之魔童降世了嗎?」「老師我們今天上什麼課呀?」我們的初見,超出了想像的熱烈。之前一直在擔心小朋友們怕生,結果卻得到了同樣熱情的回應。隊員們懸著的心慢慢放下。今天的主要任務是破冰,即通過做遊戲與小朋友們熟悉起來。
第一個環節是自我介紹,這是一個雙向了解彼此的過程。活動剛開始,蒲公英分隊隊長首先介紹了本次支教的安排,以及大體講解了一下我們中間穿插的「寄給台州小候鳥分隊陌生小朋友的信」、「生日會」、「趣味運動會」、「個人成長檔案」、「解憂雜貨鋪」等新鮮活動。並對小朋友們的日常上課紀律提出了一些要求。其次隊員們一一介紹了自己以及自己即將教授的學科。
「卞老師的姓我聽過!我會寫!因為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也是這個姓。」「『華』字做姓氏原來是這麼讀啊!」孩子們不斷重複我們的名字,對我們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最後小朋友們自己也進行了簡單的自我介紹。「大家好,我姓羅,蘿蔔的蘿!把草字頭去掉。」「大家好,我叫梅麗雪。你們可以叫我『美麗』雪。」
小朋友們在副隊長的陪同下一個一個站上講臺,對於聲音比較小的小朋友,副隊長在旁邊仔細聆聽之後大聲地複述他們的話,並讓大家鼓掌歡迎,為他們加油打氣。在一陣一陣熱烈的掌聲中,小朋友們講話漸漸有力了起來。
第二個環節是正式遊戲環節,這是一個加深彼此了解的過程。
首先進行的是滾雪球活動。隊員把孩子們分成兩組,每組圍成一個圈,圈內的每個人都被要求說出他們左邊兩個人的名字——「我是某某某旁邊的某某某旁邊的某某某」……孩子們在這個遊戲中玩的不亦樂乎,不久便相互熟悉了。
第二個遊戲是開火車。某個人報出自己的家鄉,具體到比如「溫州蒼南縣」,並說出「開呀開呀開火車,溫州蒼南的火車要開了」其他小朋友們一齊大聲的邊喊邊問:「開到哪去呀?」如果說錯地名就要接受懲罰。小朋友們聚精會神,導致最後發現接受懲罰的兩組中竟然都是我們掉以輕心的哥哥姐姐。面對即將接受懲罰的隊員他們哈哈大笑,並大聲地說:「哥哥姐姐,你們記住我的家鄉了嗎?」
但中間也有一個小插曲。在「開火車」遊戲中,我們注意到有一個蹲在角落不太願意參與進來的小女孩,後來兩個隊員去安慰了她,當看到小女孩點頭的那一刻,其他隊員也露出了讚許的微笑。
介於本次支教採取一個人重點帶兩三個小孩子的「帶娃」模式。在遊戲環節結束後,進入了小朋友的自主選擇環節。隊員們走上講臺,讓小朋友們走到喜歡的哥哥姐姐身後。剩下的小朋友們很自覺的站在身後沒有人站的哥哥姐姐後面,沒有爭搶吵鬧,這一點出乎了我們的意外。
分完組之後,小朋友們和隊員們已經完全沒有隔閡了。大哥哥大姐姐們跟自己的「熊孩子們」聊起了天,結果發現自己的智商竟然有點應付不來。
「姐姐~你知道『12+8』等於多少嗎?」「啊,這是什麼腦筋急轉彎嗎?」「是20吧?」隊員們認真思索片刻之後回答。「不對,你猜錯了!是呆呆的呆呀!!!」還有一個小男生把一個手指頭伸了出來,彎出了一個小小的月牙。「這是幾呀?」小朋友眨著大眼睛問,「是1呀。」隊員不假思索的說。「當然不是啦!這是0.5!」小朋友圓圓的臉蛋上透出一股邪惡的笑容,搞得他周圍的隊員們哭笑不得。
最後孩子們的父母陸續前來接小朋友回家。一個名叫槿茹的小女孩做了一個手勢,悄悄的跟我們講:「帶你們去一個神秘的地方!」推開門一看,是一個大大的會議室,裡面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甚至我們的幾個隊員還找到了自己專業的老師非常推薦的作家的書籍,這令隊員們十分驚喜。只見槿茹小朋友非常堅定地走到一個柜子前,打開櫃門,拿出了一本《海底兩萬裡》。
「這本書特別好看,我還有20多頁就看完了。」女孩驕傲地跟我們講。我們問她要不要上樓和大家一起等待父母接送,她搖搖頭,帶著一種融入了滿足感的眼神,乖巧地說:「沒事的,我喜歡看書」。之後迅速低下頭,進入了閱讀狀態,我們之後的對話都絲毫沒有影響到她。
伴隨著驚訝和感慨,我們對這些小朋友的情況有了更加充分的認識,一行人踏上歸途。此刻每一個隊員的內心都充滿了期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無人知曉,但我們會儘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雖然他們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像蒲公英一樣漂泊四方,但我們會努力讓他們的夢想也漂泊四方,深深紮根於泥土,為此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來源:杭州網 作者:通訊員 王凱文 劉子琪 編輯: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