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5回:資源詛咒引發戰爭,剛果金鈮鈳鉭鐵礦

2021-01-07 網易

  【皇氏古建築大全】【黃劍博採風追影】【環遊尋美拾遺錄】

  Jumbo Heritage List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無欺於死者,無負於生者,無愧於來者

  第4225回:資源詛咒引發戰爭,剛果金鈮鈳鉭鐵礦

  

  《採風追影文化傳播》公益科普教育文章,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

  

  非洲是世界上鈳鉭鐵礦儲量最高的地方,而其中絕大部分儲藏在剛果金。

  從開發到消費,鈳鉭鐵礦代表著非洲典型的「資源詛咒」:財富由窮人開採,被強人控制,最後賣給對其來源毫不知情的海外消費者。

  

  在用戶使用手機時,誰又能想到,鑲嵌其中的那塊黑鎢已經轉了七道手。。。非洲礦工的輪班工作高達48小時,童工也一樣,礦坑坍塌致使多人死亡。

  為什麼剛果金和沙烏地阿拉伯同樣都是資源大國,但前者是非洲窮國,後者卻是中東富國呢?

  

  手機中電容器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從鈳鉭鐵礦中提取的金屬元素,這種稀缺的鈳鉭鐵礦80%存在於非洲,而這其中的80%儲藏在剛果(金)。很多剛果(金)人靠挖鈳鉭鐵礦為生。他們辛苦挖出的礦石經過挑選、提煉,被賣到全世界。他們賣命挖礦求生存,然而,由於多數礦場被不同的武裝團夥控制,出售礦石的收入流入了武裝團夥的口袋,成為他們繼續戰鬥的經濟源泉。這意味著互毆、死亡和貧窮的繼續。。。

  

  所謂「血礦」,並非銅、鐵等常見金屬,而是錫石、黑鎢、鈳鉭鐵礦和黃金等稀有金屬,血礦又稱為糾紛礦物 、糾紛礦石 、糾紛原料 ,是一種開採在戰爭區域並銷往市場的稀有礦產,例如鉭、鈷、錫石、黑鎢、鈳鉭鐵礦和黃金等稀有金屬。它們被用於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中。由於銷售這些礦產能得到高額利潤和資金,一些國家的軍事團體利用當地礦藏牟利,以購買武器、支付軍餉。而工人開採這些礦藏,是在血與火的嚴酷環境中完成的。。。

  

  非洲的礦物資源非常豐富,其稀有金屬不僅種類豐富,而且儲量大。其中的鉭和鈮,因為耐高溫,用其製成的新型材料被廣泛應用在高技術產業領域,比如人們普遍使用的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 剛果(金)的東北部,是鈮鉭鐵礦的盛產地。

  這裡的學校幾乎都荒廢掉了,眾多採礦工人中有不少孩子的身影。有數據顯示,當地30%的學生放棄學業去開採鈮鉭鐵礦。剛果礦工每月的平均工資大約為200美元,平均每日的工資約為6.7美元。而該國規定的最低工資為每日5美元。

  

  在受戰爭影響的地區,武裝糾紛各方非法開採自然資源,從而有財力獲得繼續戰爭的物資,並且將本該用於教育和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的自然資源挪作戰爭之用,這種做法對兒童有著不利影響。有關報告表明,許多生活在自然資源豐饒的糾紛地區的兒童一直以來都被迫從事童工勞動,而且大多勞動條件十分惡劣。這些兒童還被用作娃娃兵,奉命保衛礦產開採和其他採掘行動。

  

  擁有開採當地的自然資源並將資源銷往國外的能力對糾紛各方而言十分重要。這些採掘行動有時也得到鄰國或私營部門的援助。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非法的鑽石交易已經在安哥拉、賴比瑞亞和獅子山引發毀滅性的互毆。在哥倫比亞,原本種植其他農作物的大片肥沃的土地已改種大麻和罌粟,以便為該國的武裝糾紛各方賴以生存的賺錢的毒品交易提供原料。

  

  非法的毒品交易也曾在阿富汗戰火不斷的互毆中扮演重要角色,並且繼續在緬甸引發互毆。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東部地區,武裝糾紛各方已經建立起高度發達的業務網絡,用於開採黃金、鑽石、木材和鈳鉭鐵礦石(高新技術產業所需的一種重要原材料),並越過該國邊境線將這些資源非法出口。來自聯合國和當地以及國際非晸府組織的報告證實了該國資源掠奪的規模及其引起的對兒童權利的侵犯。

  

  自接到特別代表關於兒童和武裝糾紛問題的第一份報告之日起,安全理事會就已著手採取了許多重要舉措,以遏制武裝糾紛各方在糾紛地區開採自然資源的行為對兒童產生的不利影響。安理會第 1314 號( 2000 )決議對自然資源的非法交易與武裝糾紛的聯繫表示嚴重關注,並且表達了將採取適當措施的意圖。

  

  由安理會牽頭成立的專家組已研究了目標明確的制裁的效力,這些制裁措施的目的是遏制安哥拉境內的此類非法交易。專家組還研究了發生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此類非法交易對其國內糾紛局勢的影響。在塞拉裡昂,安理會通過成員國積極鼓勵該國鑽石產業的發展,以建立一個對非法鑽石實施跟蹤的綜合體系,並且對秘密參與非法交易的塞拉裡昂的一個鄰國實施了制裁。至於安哥拉,遵照安理會第 1295 號( 2000 )決議建立的「制裁安盟監測機制」被認為十分有效地限制了安盟利用鑽石銷售引發戰爭的能力。

  

  2000 年,特別代表要求盟國各成員國考慮採取行晸和立法措施,以阻止在其管轄範圍內的公司行為人與蓄意違反國際兒童保護標準的武裝糾紛各方開展商業活動。一些成員國已在處於糾紛局勢中的公司行為人中間推進了問責制,這一行動值得讚許。

  

  具體努力包括給來自糾紛地區的商品貼上標籤、在糾紛頻仍的地區推行自願的商業行為守則等等。這樣的行為準則可以要求將那些起始於、終止於或涉及位於捲入武裝糾紛國家內的公司行為人的所有的投資、交易或盈利情況公諸於眾。對公司行為人擁有管轄權的成員國可以制訂相關法律要求這樣的透明度。

  

  鉭()是化學元素,符號為Ta,原子序為73。其名稱「Tantalum」取自希臘神話中的坦塔洛斯。鉭是堅硬藍灰色的稀有過渡金屬,抗腐蝕能力極強。鉭屬於難熔金屬,常作為合金的次要成分。鉭的化學活性低,適宜代替鉑作實驗器材的材料。目前鉭的最主要應用為鉭質電容,在手提電話、DVD播放機、電子遊戲機和電腦等電子器材中都有用到。鉭在自然中一定與化學性質相近的鈮一齊出現,一般在鉭鐵礦、鈮鐵礦和鈳鉭鐵礦中可以找到。

  

  1802年,安德斯·古斯塔夫·埃克貝格(Anders Gustaf Ekeberg)在瑞典發現了鉭元素。一年之前,查理斯·哈契特發現鈳元素(Columbium,後改名為鈮)。1809年,英國化學家威廉·海德·沃拉斯頓對鉭和鈳的氧化物進行了對比,雖然得出不同的密度值,但他認為兩者是完全相同的物質。德國化學家弗裡德裡希·維勒其後證實了這一結果,因此人們以為鉭和鈳是同一種元素。另一德國化學家海因裡希·羅澤(Heinrich Rose)在1846年駁斥這一結論,並稱原先的鉭鐵礦樣本中還存在著另外兩種元素。他以希臘神話中坦塔洛斯的女兒尼俄伯(Niobe,淚水女神)和兒子珀羅普斯(Pelops)把這兩種元素分別命名為「Niobium」和「Pelopium」。後者其實是鉭和鈮的混合物,而前者則與先前哈契特所發現的鈳相同。

  

  1864年,克利斯蒂安·威廉·布隆斯特蘭(Christian Wilhelm Blomstrand)、亨利·愛丁·聖克萊爾·德維爾和路易·約瑟夫·特羅斯特(Louis Joseph Troost)明確證明了鉭和鈮是兩種不同的化學元素,並確定了一些相關化合物的化學式。瑞士化學家讓-夏爾·加利薩·德馬裡尼亞(Jean Charles Galissard de Marignac)在1866年進一步證實除鉭和鈮以外別無其他元素。然而直到1871年還有科學家發表有關第三種元素「Ilmenium」的文章。1864年,德馬裡尼亞在氫氣環境中加熱氯化鉭,從而經還原反應首次製成鉭金屬。早期煉成的鉭金屬都含有較多的雜質。維爾納·馮·博爾頓(Werner von Bolton)在1903年首次製成純鉭金屬。鉭曾被用作電燈泡燈絲,直到被鎢淘汰為止。

  

  科學家最早使用分層結晶法把鉭(七氟鉭酸鉀)從鈮(一水合五氟氧鈮酸鉀)中提取出來。這一方法由德馬裡尼亞於1866年發現。今天科學家所用的則是對含氟化物的鉭溶液進行溶劑萃取法。

  

  鉭是一種灰藍色高密度堅硬金屬,具高延展性、導熱性和導電性。鉭能抵抗酸的腐蝕,它在150 °C以下甚至能夠抵抗王水的侵蝕。能夠溶解鉭的物質包括:氫氟酸、含氟離子和三氧化硫的酸性溶液以及氫氧化鉀溶液。鉭的熔點高達3017 °C(沸點5458 °C),只有鎢、錸、鋨和碳的熔點比它更高。

  

  鉭有兩種晶體相,分別稱為α和β。其中α態柔軟,具延展性,晶體結構為體心立方(空間群為Im3m,晶格常數a = 0.33058 nm),努普硬度為200至400 HN,電阻率為15至60 Ωcm。β態則堅硬易碎,晶體結構屬於四方晶系(空間群為P42/mnm,a = 1.0194 nm,c = 0.5313 nm),努普硬度為1000至1300 HN,電阻率為170至210 Ωcm。β態是一種亞穩態,在加溫至750至775 °C後會轉變為α態。鉭金屬塊幾乎完全由α態晶體組成,β態通常以薄片形式存在,可經磁控濺射、化學氣相沉積或從共晶液態鹽電化學沉積而得。

  

  鉭可以形成氧化態為+5和+4的氧化物,分別為五氧化二鉭(Ta2O5)和二氧化鉭(TaO2),其中五氧化二鉭較為穩定。五氧化二鉭可以用來合成多種鉭化合物,過程包括將其溶解在鹼性氫氧化物溶液中,或與另一種金屬氧化物一同熔化。如此形成的物質有鉭酸鋰(LiTaO3)和鉭酸鑭(LaTaO4)等。在鉭酸鋰中,鉭酸離子TaO3並不出現,這其實代表TaO7

  6所形成的八面體鈣鈦礦骨架結構。鉭酸鑭則含有單個TaO34四面體基。

  

  氟化鉭可以用來從鈮當中分離出鉭元素。鉭的滷化物可以有+5、+4和+3氧化態,分別對應TaX5、TaX4和TaX3型的化合物,另外還存在多核配合物以及亞化學計量化合物。五氟化鉭(TaF5)是一種白色固體,熔點為97.0 °C;五氯化鉭(TaCl5)也是白色固體,熔點為247.4 °C。五氯化鉭可以被水解,且在高溫下可與更多的鉭反應,形成吸溼性很強、呈黑色的四氯化鉭(TaCl4)。鉭的五滷化物可以用氫還原成三滷化物,但無法進一步還原成二滷化物。鉭﹣碲合金會形成準晶體。2008年一份文章表示存在氧化態為1的鉭化合物。

  

  與其他難熔金屬一樣,最堅硬的鉭化合物是其氮化物和碳化物。碳化鉭(TaC)與碳化鎢相似,都是十分堅硬的陶瓷材料,常被用於製造切割工具。氮化鉭(III)在某些微電子生產過程中被用作薄膜絕緣體。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化學家研發出了一種碳化鉭﹣石墨複合材料,這是人們已知最堅硬的物質之一。韓國科學家研發了一種比常見鋼合金強2至3倍的無定形鉭﹣鎢﹣碳合金,其柔韌度也比鋼更高。鋁化鉭有兩種:TaAl3和Ta3Al。兩者均穩定、耐火、反射率高,因此有可能可用作紅外線反射鏡塗層。

  鉭在地球地殼中的含量依重量計約為百萬分之1至2。鉭礦物有許多種,其中鉭鐵礦、細晶石、錫錳鉭礦、黑稀金礦、復稀金礦等可作為工業鉭開採的原石。鉭鐵礦(Fe, Mn)Ta2O6是最重要的鉭原石。鉭鐵礦的結構和鈳鐵礦(Fe, Mn) (Ta, Nb)2O6相同。如果礦物中的鉭比鈮更多,則稱鉭鐵礦,相反則稱鈳鐵礦(或鈮鐵礦)。鉭及其礦物的密度都很高,所以最適宜用重力分離方法進行萃取。其他含鉭礦物還有鈮釔礦和褐釔鈮礦等等。

  

  鉭的開採主要集中在澳洲,環球卓越金屬(Global Advanced Metals)在西澳大利亞擁有兩座礦場,一座位於西南部格林布希,另一座位於皮爾布拉地區的沃吉納。巴西和加拿大是鈮的主要產國,當地的礦石開採也會產出少量的鉭元素。另外,我國、衣索比亞和莫三比克也是重要的鉭產國。鉭在泰國和馬來西亞是鋅開採過程的副產品。未來估計最大的鉭來源依次為:沙烏地阿拉伯、埃及、格林蘭、我國、莫三比克、加拿大、澳洲、美國、芬蘭及巴西。

  鈳鐵礦和鉭鐵礦合稱鈳鉭鐵礦,在中非有一定的存量。第二次剛果戰爭就與此有關。根據2003年10月23日的一份聯合國報告,鈳鉭鐵礦的走私和運輸使得當地戰爭得以持續。該戰爭自1998年以來已導致約540萬人死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死傷最為嚴重的軍事糾紛。

  

  剛果盆地戰地的鈳鉭鐵礦開採所引發的企業道德、人的權及環境生態問題成為廣受關注的議題。雖然鈳鉭鐵礦開採對剛果經濟十分重要,但是剛果的鉭產量卻只是世界總產量的很少一部分。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年報告,該地區的鉭產量在2002至2006年期間佔了不到世界總量的1%,在2000及2008年也只達到10%。

  根據目前的趨勢預測,所有鉭資源在50年以內會消耗殆盡,因此急需加大回收再用。

  

  鉭從鉭鐵礦中的萃取過程有多個步驟。首先原石在壓碎後經重力分離提高鉭礦物的含量。這一步一般在礦場附近進行。鉭的焊接必須在氬氣或氦氣等惰性環境下進行,以避免空氣中其他氣體對其造成汙染。鉭不可軟焊,也很難磨碎,特別是已退火的鉭金屬。已退火的鉭可延展性極高,能輕易製成薄片。

  鉭的最大應用是用鉭粉末製成的電子元件,以電容器和大功率電阻器為主。鉭電解電容利用鉭能夠形成氧化物保護層的原理,以壓製成圓球狀的鉭粉末作為其中一塊「偏板」,以其氧化物作為介電質,並以電解質溶液或固體導電體作為另一塊「偏板」。由於介電質層非常薄,所以每單位體積內能夠達到很高的電容。這樣的電容器體積小、重量輕,很適用於作為手提電話、電腦以及汽車內的電子元件。

  

  鉭可用來製造各種熔點高的可延展合金。這些合金可作為超硬金屬加工工具的材料,以及製造高溫合金,用於噴射引擎、化學實驗器材、核反應堆以及飛彈當中。鉭具有高可延展性,能夠拉伸成絲。這些鉭絲被用於氣化各種金屬,如鋁。鉭可以抵禦生物體液的侵蝕,又不會刺激組織,所以被廣泛用來製造手術工具和植入體。例如,鉭可以直接與硬組織成鍵,因此不少骨骼植入物都有多孔鉭塗層。

  

  除了氫氟酸和熱硫酸之外,鉭能抵抗幾乎所有酸的腐蝕。因此鉭可以作化學反應容器以及腐蝕性液體導管的材料。氫氯酸加熱過程所用的熱交換線圈就是鉭制的。特高頻無線電發射器電子管的生產用到大量的鉭,鉭可以捕獲電子管中的氧和氮,分別形成氧化物和氮化物,從而保持所需的高真空狀態。

  鉭的熔點高,且能抵禦氧化,所以可作真空爐部件的材料。許多抗腐蝕部件都需要用到鉭,包括熱電偶套管、閥體和扣件等等。由於鉭的密度很高,所以錐形裝藥和爆炸成形彈頭內層都可用鉭製成。鉭可以大大提升錐形裝藥的裝甲穿透能力。氧化鉭可用來製造高折射率相機鏡片玻璃。

  

  鈮(Nb)是原子序為41的化學元素,曾有舊稱鈳(Columbium,化學符號:Cb)原在美洲使用,1949年IUPAC決定採歐洲使用的名稱。鈮是一種質軟的灰色可延展過渡金屬,一般出現在燒綠石和鈮鐵礦中。其命名來自希臘神話中的尼俄伯,即坦塔洛斯之女。

  

  鈮的化學和物理性質與鉭元素相近,因此兩者很難區分開來。英國化學家查理斯·哈契特在1801年宣布發現一種近似於鉭的新元素,並將它命名為「Columbium」(鈳)。1809年,英國化學家威廉·海德·沃拉斯頓錯誤地把鉭和鈳判定為同一個元素。德國化學家海因裡希·羅澤在1846年得出結論,指鉭礦物中確實存在另一種元素,他將其命名為「Niobium」(鈮)。在1864至1865年進行的一系列研究最終確認,鈮和鈳實為同一元素,與鉭則是不同的元素。接下來的一個世紀內,兩種稱呼都被廣泛通用。1949年,鈮成為了這一元素的正式命名,但美國至今仍在冶金學文獻中使用舊名「鈳」。

  

  鈮直到20世紀初才開始有商業應用。巴西是目前鈮和鐵鈮合金的最大產國。鈮一般被用於製作合金,最重要的應用在特殊鋼材,例如天然氣運輸管道材料。雖然這些合金的含鈮量不會超過0.1%,但加入少量的鈮即可達到強化鋼材的作用。含鈮的高溫合金具有高溫穩定性,對製造噴射引擎和火箭引擎非常有用。鈮是第II類超導體的合金成分。這些超導體也含有鈦和錫,被廣泛應用在核磁共振成像掃描儀作超導磁鐵。 鈮的毒性低,亦很容易用陽極氧化處理進行上色,所以被用於錢幣和首飾。鈮的其他應用範疇還包括焊接、核工業、電子和光學等。

  

  1801年,英國化學家查理斯·哈契特發現了鈮元素。他在1734年從美國馬薩諸賽州寄來的一份礦物樣本中,辨認出了一種新的元素。他根據美國一個帶有詩意的別名哥倫比亞(Columbia)將這種礦物命名為「Columbite」(鈳鐵礦)。哈契特所發現的「鈳」很可能是新元素與鉭的混合物。

  

  當時,科學家未能有效地把鈳(鈮)和性質極為相似的鉭區分開來。1809年,英國化學家威廉·海德·沃拉斯頓對鈳和鉭的氧化物進行比較,得出兩者的密度分別為5.918 g/cm3及超過8 g/cm3。雖然密度值相差巨大,但他仍認為兩者是完全相同的物質。另一德國化學家海因裡希·羅澤(Heinrich Rose)在1846年駁斥這一結論,並稱原先的鉭鐵礦樣本中還存在著另外兩種元素。他以希臘神話中坦塔洛斯的女兒尼俄伯(Niobe,淚水女神)和兒子珀羅普斯(Pelops)把這兩種元素分別命名為「Niobium」(鈮)和「Pelopium」。鉭和鈮的差別細微,而因此得出的新「元素」Pelopium、Ilmenium和Dianium實際上都只是鈮或者鈮鉭混合物。

  

  1864年,克利斯蒂安·威廉·布隆斯特蘭(Christian Wilhelm Blomstrand)、亨利·愛丁·聖克萊爾·德維爾和路易·約瑟夫·特羅斯特(Louis Joseph Troost)明確證明了鉭和鈮是兩種不同的化學元素,並確定了一些相關化合物的化學公式。瑞士化學家讓-夏爾·加利薩·德馬裡尼亞(Jean Charles Galissard de Marignac)在1866年進一步證實除鉭和鈮以外別無其他元素。然而直到1871年還有科學家發表有關Ilmenium的文章。

  

  1864年,德馬裡尼亞在氫氣中對氯化鈮進行還原反應,首次製成鈮金屬。雖然他在1866年已能夠製備不含鉭的鈮金屬,但要直到20世紀初,鈮才開始有商業上的應用:電燈泡燈絲。鈮很快就被鎢淘汰了,因為鎢的熔點比鈮更高,更適合作燈絲材料。1920年代,人們發現鈮可以加強鋼材,這成為鈮一直以來的主要用途。貝爾實驗室的尤金·昆茲勒(Eugene Kunzler)等人發現,鈮錫在強電場、磁場環境下仍能保持超導性,這使鈮錫成為第一種能承受高電流和磁場的物質,可用於大功率磁鐵和電動機械。這一發現促使了20年後多股長電纜的生產。這種電纜在繞成線圈後可形成大型強電磁鐵,用在旋轉機械、粒子加速器和粒子探測器當中。

  

  鈮是一種帶光澤的灰色金屬,具有順磁性,屬於元素周期表上的5族。高純度鈮金屬的延展性較高,但會隨雜質含量的增加而變硬。它的最外電子層排布和其他的5族元素非常不同。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前後的釕(44)、銠(45)和鈀(46)元素上。

  

  鈮在低溫狀態下會呈現超導體性質。在標準大氣壓力下,它的臨界溫度為9.2 K,是所有單質超導體中最高的。其磁穿透深度也是所有元素中最高的。鈮是三種單質第II類超導體之一,其他兩種分別為釩和鎝。鈮金屬的純度會大大影響其超導性質。

  鈮對於熱中子的捕獲截面很低,因此在核工業上有相當的用處。鈮金屬在室溫下長時間存留後,會變為藍色。雖然它在單質狀態下的熔點較高(2,468 °C),但其密度卻比其他難熔金屬低。鈮能夠抵禦多種酸和鹼的侵蝕。

  

  鈮的電正性比位於其左邊的鋯元素低。其原子大小和位於其下方的鉭元素原子幾乎相同,這是鑭系收縮效應所造成的。這使得鈮的化學性質與鉭非常相近。雖然它的抗腐蝕性沒有鉭這麼高,但是它價格更低,也更為常見,所以在要求較低的情況下常用以代替鉭,例如作化工廠化學物槽內塗層物料。

  

  根據估算,鈮在地球地殼中的豐度為百萬分之20,在所有元素中排列第33位。部分科學家認為,鈮在整個地球中的含量更高,但因密度高而主要聚集在地核中。鈮在自然界中不以純態出現,而是和其他元素結合形成礦物。這些礦物一般也含有鉭元素,例如鈳鐵礦(即鈮鐵礦,(Fe,Mn)(Nb,Ta)2O6)和鈳鉭鐵礦((Fe,Mn)(Ta,Nb)2O6)。含鈮、鉭的礦物通常是偉晶巖和鹼性侵入巖中的副礦物。其他礦物還有鈣、鈾和釷以及稀土元素的鈮酸鹽,例如燒綠石((Na,Ca)2Nb2O6(OH,F))和黑稀金礦((Y,Ca,Ce,U,Th)(Nb,Ta,Ti)2O6)等。這些大型鈮礦藏出現在碳酸鹽巖(一種碳酸鹽、矽酸鹽火成巖)附近,亦是燒綠石的組成成分。

  

  巴西和加拿大擁有最大的燒綠石礦藏。兩國在1950年代發現這些礦藏,至今仍是鈮精礦的最大產國。世界最大礦藏位於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阿拉沙的一處碳酸鹽侵入巖地帶,屬於CBMM(巴西礦物冶金公司);另一礦藏位於戈亞斯,屬於英美資源,同樣是碳酸鹽侵入巖。以上兩個礦場的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75%。第三大礦場位於加拿大魁北克省薩格奈附近,產量佔世界7%。

  

  鈮在很多方面都與鉭及鋯十分相似。它會在室溫下與氟反應,在200 °C下與氯和氫反應,以及在400 °C下與氮反應,產物一般都是間隙非整比化合物。鈮金屬在200 °C下會在空氣中氧化,且能抵禦熔融鹼和各種酸的侵蝕,包括王水、氫氯酸、硫酸、硝酸和磷酸等。不過它會受水溶氫氟酸和無水氫氟酸的侵蝕。

  鈮是微合金鋼生產過程中一種優秀的添加元素。在鋼中加入鈮,會使鋼結構中形成碳化鈮和氮化鈮。這些物質可使鋼晶粒更為細緻,減緩再結晶過程,以及增強鋼的澱積硬化。如此形成的鋼材具有較高的硬度、強度、可模鍛性和可焊性。微合金不鏽鋼的鈮含量在0.1%以下。高強度低合金鋼的生產中需加入鈮,這類鋼材被用於汽車的結構零件中。含鈮合金還被用在運輸管道上。

  

  世界上很大一部分鈮以純金屬態或以高純度鈮鐵和鈮鎳合金的形態,用於生產鎳、鉻和鐵基高溫合金。這些合金可用於噴射引擎、燃氣渦輪發動機、火箭組件、渦輪增壓器和耐熱燃燒器材。鈮在高溫合金的晶粒結構中會形成γ''相態。這類合金一般含有最高6.5%的鈮。Inconel 718合金是其中一種含鈮鎳基合金,各元素含量分別為:鎳50%、鉻18.6%、鐵18.5%、鈮5%、鉬3.1%、鈦0.9%以及鋁0.4%。應用包括作為高端機體材料,如曾用於雙子座計劃。

  C-103是一種鈮合金,它含有89%的鈮、10%的鉿和1%的鈦,可用於液態火箭推進器噴管,例如阿波羅登月艙的主引擎。阿波羅服務艙則使用另一種鈮合金。由於鈮在400 °C以上會開始氧化,所以為了防止它變得易碎,須在其表面塗上保護塗層。

  

  C-103合金是1960年代初由華昌公司和波音公司共同研發的鈮合金。由於冷戰和太空競賽的緣故,杜邦、美國聯合碳化物、通用電氣等多個美國公司都在同時研發鈮基合金。鈮和氧容易反應,所以生產過程需在真空或惰性氣體環境下進行,這大大增加了成本和難度。真空電弧重熔(VAR)和電子束熔煉(EBM)是當時最先進的生產過程,促使了各種鈮合金的發展。1959年起,研究項目在測試了「C系」(可能取了舊名鈳「Columbium」的首字母)中共256種鈮合金後,終於製得了C-103。

  這些合金都可熔化成顆粒狀或片狀。華昌當時擁有從核級鋯合金提煉而成的鉿元素,並希望發展它的商業應用。C系中擁有所謂103rd成分比例的Nb-10Hf-1Ti合金在可模鍛性和高溫屬性之間有著最佳的平衡,因此華昌於1961年利用VAR和EBM方法生產了首批500磅C-103合金,應用於渦輪引擎部件和液態金屬換熱器。同期的其他鈮合金還有:芬斯蒂爾冶金公司的FS85(Nb-10W-28Ta-1Zr)、華昌和波音的Cb129Y(Nb-10W-10Hf-0.2Y)、聯合碳化物的Cb752(Nb-10W-2.5Zr)及蘇必利爾管道公司的Nb1Zr。

  

  鈮鍺(Nb3Ge)、鈮錫(Nb3Sn)和鈮鈦合金都可以作超導磁鐵中的第II類超導體電線。這些超導磁鐵被用於核磁共振成像和各種核磁共振儀器,以及粒子加速器當中。例如,大型強子對撞機安裝了600噸重的超導股線,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估計用到了600噸Nb3Sn股線和250噸NbTi股線。單在1992年,就有共值10億美元的鈮鈦電線被用於臨床核磁共振成像儀器上。

  漢堡自由電子雷射器(FLASH)和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器(XFEL)所用的超導射頻加速腔都是由純鈮製成的。

  用氮化鈮製造的微輻射熱測量計非常靈敏,因此特別適合用來探測處於THz頻帶的電磁輻射。這種測量計曾被用在海因裡希·赫茲亞毫米望遠鏡、南極望遠鏡、接收器實驗室望遠鏡和阿塔卡馬開創實驗上,並在目前用於赫歇爾太空望遠鏡上的HIFI儀器中。

  

  鈮酸鋰是一種鐵電性物質,在手提電話和光調變器中以及表面聲波設備的製造上有廣泛的應用。它的晶體結構屬於ABO3型,與鉭酸鋰和鈦酸鋇相同。鈮可以代替鉭電容器中的鉭,降低成本。

  鈮和某些鈮合金對生物體呈惰性,不易致敏。因此鈮被用在各種醫學設備中,例如心律調節器。經氫氧化鈉處理過的鈮會形成多孔表層,這有助於骨整合。

  與鈦、鉭和鋁一樣,鈮也可以經陽極氧化上色處理,所以可用作首飾。鈮的過敏性低,適合當做首飾。

  

  在錢幣上,鈮有時會與金和銀一起用在紀念幣上作貴重金屬。例如,奧地利自2003年起,生產了一系列銀鈮歐羅幣,其顏色是陽極化過程形成的氧化物表層衍射所產生的。2012年,共有十種中心顏色不同的錢幣,共包括藍、綠、棕、紫和黃。另外含有鈮的錢幣還有2004年的奧地利賽梅林鐵路150周年紀念幣,以及2006年歐洲衛星導航紀念幣。2011年,加拿大皇家造幣廠開始鑄造稱為「狩獵月」(Hunter's Moon)的5加元純銀和鈮幣。

  

  鈮(或摻有1%鋯)是高壓鈉燈電弧管的密封材料,因為鈮的熱膨脹係數與經燒結的礬土弧光燈陶瓷材料非常相近。這種用於鈉燈的陶瓷可以抵禦化學侵蝕,也不會與燈內的高溫鈉液體和氣體產生還原反應。鈮也被用在電弧焊條上,用來焊接某些穩定化不鏽鋼。一些大型水箱的陰極保護系統中以鈮作為陽極的材料,陽極一般再鍍上一層鉑。 鈮是丙烯酸生產的高性能催化劑的關鍵組分。

  鈮元素沒有已知的生物用途。鈮粉末會刺激眼部和皮膚,並有可能引發火災;但成塊鈮金屬則完全不影響生物體(低過敏性),因此是無害物質。鈮常見於首飾中,而一些醫學植入物也含有鈮。某一些鈮化合物具有毒性,但一般人很難接觸到這些物質。鈮酸鹽和氯化鈮都可溶於水,科學家已在老鼠身上進行了實驗,觀察短期和長期接觸這些化合物所帶來的效果。

  

  鈳鉭鐵礦(Coltan化學式:(Fe,Mn)(Ta,Nb)2O6),是非洲口語對鈳鐵礦-鉭鐵礦這種複合礦物的稱呼。鈳鉭鐵礦是一種含有鈮和鉭的金屬礦。含有鉭的精礦一般指的是「鉭鐵礦」。從外觀看,鈳鉭鐵礦是一種暗黑色礦物。值得注意的是,鈳鉭鐵礦的出口是剛果戰爭的導火索之一,那一次糾紛的死亡人數高達400萬人。目前,盧安達和烏幹達由民主剛果盜取鈳鉭鐵礦,然後出口到西方(主要是美國)。鈳鉭鐵礦廣泛用於製造高科技產品,如行動電話、DVD播放機、PS2遊戲機等。

  第一次剛果戰爭,是1996年至1997年發生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場互毆,戰爭的結果為時任薩伊共和國總管蒙博託·塞塞·塞科領導的晸權被盧安達和烏幹達等國外勢力支持的反邪軍推翻。邪軍首領卡比拉自立為總管,並將一度改名為薩伊共和國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恢復原名。

  

  該次戰爭為緊隨而來的1998年8月2日開始的第二次剛果戰爭埋下了伏筆。

  在第一次剛果戰爭中被盧安達扶植上臺的卡比拉對遲遲不肯撤離的盧安達駐軍漸生猜忌,在試圖強制其撤出後,盧安達勢力開始把槍口轉向了卡比拉晸權。戰爭在1998年爆發,至2003年交戰雙方達成和解並共同組建剛果民主共和國過渡晸府才結束。第二次剛果戰爭是非洲現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前後涉及非洲9個國家,20支武裝力量,導致總計有超過100萬人被迫流亡,大量遷移至周邊國家,有「非洲的世界大戰」之稱。

  

  儘管2003年的停戰標誌著該戰爭的正式結束,但是整個國家仍然糾紛不斷,東部地區仍時有激烈的武裝糾紛。2004年,估計每天有至少1000人死於軍事糾紛、社會保障不足或食物的短缺。持續不斷的局部糾紛導致大量人口被迫流亡國外。

  鉭金屬主要在澳大利亞生產, 最大的製造商Sons of Gwalia在當地開發兩個鉭礦。鉭礦在加拿大、巴西、我國和剛果民主共和國(共佔已知世界儲量的80%)也有開發。鉭在泰國和馬來西亞也有生產,但只是作為錫礦石的伴生產品和冶煉副產品。

  

  世界已發現的主要礦帶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在衣索比亞、奈及利亞、辛巴威、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南非和埃及也有發現,有時也有些許產量。

  鉭主要用於生產電容器,是電子設備中十分重要的電子元件,廣泛用於從行動電話到筆記本電腦的各種電子設備中。過去十年,由於電子科技產品需求和產量激增,鉭的需求和價格因而飈升。價格的提升加劇了生產國特別是剛果和盧安達之間的矛盾。但特別的是電影魔鬼終結者的影集《魔鬼終結者之莎拉康納戰記》中是未來終結者骨架的主要材料(請參考魔鬼終結者之莎拉康納戰記)

  

  剛果晸局不穩定,礦區位於瀕危物種東部低地金剛猩猩的主要棲息地。盧安達佔領了東部剛果,剛果共和國因此未能開採這些地區的資源獲利。一份盟國安理會報告指出,大量的礦石被東部邊境鄰國烏幹達、 蒲隆地和盧安達民兵非法開採和偷運。據估計,盧安達軍隊在不到18個月,通過出售鈳鉭鐵礦獲得至少2.5億美元的收益。然而,這種說法被質疑,因為盧安達也有自己的鉭礦,故難以斷定哪些是走私的礦石。

  鈳鉭鐵礦走私也被指為剛果軍閥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對於很多人,這導致了和糾紛鑽石類似的倫理問題。由於區分合法和非法的鈳鉭鐵礦相當困難,好幾家電子設備生產商決定抵制所有非洲鈳鉭鐵礦,轉而採用其它鈳鉭鐵礦。

  盟國指控這三個國家走私鈳鉭鐵礦石的議案最終不了了之。下面的參考連結是奧地利記者Klaus Werner記錄的跨國公司和非法鈳鉭鐵礦交易,也有人聲稱,開採鈳鉭鐵礦可能嚴重影響當地森林和野生動物,特別是大猩猩的生存,破壞自然環境。

  

  自從非洲的鈳鉭礦價格於2000年急遽上升後,因網絡投機和多重定購,非洲礦場出產的的鈳鉭鐵礦石和鈮的產量顯著下降。這一點已經被美國地質調查局相關調查數據得以證實。

  比利時的鉭-鈮國際研究中心(這個國家傳統上就跟剛果關係密切)已經建議國際賣家,要從道德角度出發儘量避免購買來自剛果的鈳鉭鐵礦:

  

  「民主剛果、盧安達等中非國家,以往是鉭礦石的主要來源地。然而,軍閥不惜破壞國家公園生態、開採鑽石等礦物資源而獲取厚利以延續互毆。本研究中心呼籲會員,應小心查證鉭礦石是取自合法來源地。因圖利而危害到當地人、野生動物或環境是不能接受的。」

  然而,撇開道德考慮,純從經濟角度出發,礦石供應地開始從傳統地區如澳大利亞,轉移至新的地點如埃及。情況可能由世界上最大的供應商、澳大利亞的Sons of Gwalia有限公司破產所引起,但這公司仍然生產和出口礦石。

  

  在剛果(金)北基伍省畢色村,穿過茂密的森林,在一座寸草不生的山脊上可以看到簡陋的礦井出口,這些井深達數百米,卻是用最原始的工具開鑿出來的。礦工們正背著一籃籃鈳鉭鐵礦石爬出井口,他們把礦石交給老闆,每公斤鈳鉭鐵礦的報酬不到1美元,還有一些礦井僱用童工工作,他們甚至分文報酬都得不到。

  在一堆鈳鉭鐵礦石頂上,坐著薩米·馬圖莫團長,他身上只穿著普通的T恤和短褲,但在這裡,人人都知道他的身份———當地邪軍的團長,他也是這附近舉目所及,所有礦山的主人。根據官方的協議,這片礦井的開採權屬於一家由英國和南非合資的財團。但實際上,財團的工人根本無法靠近這裡。馬圖莫團長和他的手下像黑手群一樣,控制著鈳鉭鐵礦的開採,從中獲取暴利。

  

  在礦井入口設有一座檢查站,一名健壯的士兵向每個進入礦井的搬運工收取50美分。搬運工在這裡排起長隊。在另一邊,出礦井的人也同樣要交錢。檢查站的人說,這些費用都是稅收,但是畢色村的居民們並沒有因此受益。村莊裡大部分的房屋都是破爛不堪的棚屋,廁所的汙物在街上四處流淌。

  出土後的鈳鉭鐵礦石被裝入更大的袋子,每袋50公斤,搬運工將把它們背到最近的瓦利凱勒村。整個路程長達30英裡,至少需要徒步跋涉2天。到瓦利凱勒後,鈳鉭鐵礦石被轉手賣給中間人,這時的價錢已經超過每公斤1美元。中間人集中了一定數量的礦石後,便叫來飛機,將它們運往北基伍省的首府戈馬。

  

  在戈馬市,數百個大大小小的倉庫裡,人們把礦石的樣品碾碎,檢驗鈳鉭鐵礦石的純度。倉庫盡頭的辦公室裡,老闆約瑟夫·納祖正用筆記本電腦上網,查看倫敦金屬交易市場鈳鉭鐵礦和錫礦的價格。「現在已經有了進步,我們能馬上看到最新的價格,而不是憑空猜測。」納祖說。

  找到買家後,納祖將數百公斤的鈳鉭鐵礦石裝上卡車,穿過盧安達、烏幹達和肯亞後,最終抵達印度洋的蒙巴薩港。從蒙巴薩港起航後,貨船將把礦石運往國外的加工廠。在那裡,大塊的礦石將被磨碎,從中提煉出鉭。由於這種金屬具有耐熱的特性,多被用於製造電容器,成為手機和其他電器中的重要部件。

  

  2007年,根據官方數字,北基伍省出口了428噸鈳鉭鐵礦石,總價值200萬英鎊。但是這和實際數字相比嚴重縮水,因為還有相當數量的礦石都是通過走私運出國門的。購買和使用鉭本身並不犯法,但由於存在大量非法礦井,龐大的鈳鉭鐵礦貿易也給剛果各種非法武裝組織提供了持續的經濟來源。

  儘管西方大多數的電器製造企業都表示,將盡一切可能保證其使用的鉭是來自合法的礦井。但事實上,在晸局動蕩的剛果(金),消費者幾乎不知道他們的手機、遊戲機、DVD播放器中使用的鉭是否來自邪軍控制的礦井。在被運往加工廠之前,合法和非法礦井的礦石已被混到一起,提煉出的鉭無法追溯其開採地。

  

  1998年到2003年的剛果(金)互毆導致數以萬計的平民死亡,而盟國的另一個數據顯示,在2001年鉭的價格大漲時,該國的邪軍每年從礦產開發中獲利2000萬美元。2003年,剛果(金)晸府與各派達成和平協議,互毆結束,但人們恢復國內秩序的願望並未實現。剛果(金)東部,一些邪軍和盧安達大屠殺後的流亡軍隊仍然躲藏在叢林中。

  這些武裝團隊有的直接控制礦井牟利,有的則對運送礦石的卡車徵收過路費。而那些合法很多都被軍隊控制,礦井收入大部分都流入了腐敗軍方將領的口袋。在畢色村,手機和電腦仍是遙不可及的東西。當被問到他們開採的礦石有什麼用時,這些與世隔絕的礦工滿臉疑惑。「它就是金子,」8歲的馬卡米說:「是像金子一樣值錢的東西。它會被運到美國,讓人們發財。」

  

  Jumbo Huang Notes: Coltan (short for columbite–tantalites and known industrially as tantalite) is a dull black metallic ore from which are extracted the elements niobium and tantalum. The niobium-dominant mineral in coltan is columbite (after niobium's original American name columbium), and the tantalum-dominant mineral is the tantalite.

  Tantalum from coltan is used to manufacture tantalum capacitors which are used for mobile phones, personal computers, automotive electronics, and cameras. Coltan mining has financed serious conflict in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including the Ituri conflict and the Second Congo War.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in Africa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resource-rich countries. A wide range of rare minerals can be found here in abundance, all commanding high prices in world commodity markets. Diamonds for jewellery, tantalum, tungsten and gold for electronics; uranium used in power generation and weaponry and many others. Congo has copious deposits of raw materials that are in high demand internationally but remains one of the poore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From colonisation, with the horrors of slavery and other atrocities, to a turbulent and equally brutal present in which militant groups control the mines, Congo’s richness in natural resources has brought nothing but misery. Referred to as 「conflict minerals」, these riches leave only a trail of death, destruction and poverty.

  Under Belgian rule, Congolese labourers were often required to meet quotas when mining different minerals. Failure could mean punishment by having a hand cut off with a machete. The country gained independence in 1960, but that didn’t put a stop to slave and child labour or to crimes being committed to extract and exploit the minerals. Warring militant fractions from inside the country and beyond seized control of mines for their own benefit while terr

相關焦點

  • 小金屬鈮概念
    鈮資源概念是什麼意思?什麼是鈮資源概念?  鈮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Nb,原子序數41,原子量92.90638,屬周期系ⅤB族。1801年英國C.哈切特從鈮鐵礦中分離出一種新元素的氧化物,並命名該元素為columbium(中譯名鈳)。鈮是灰白色金屬,熔點2468℃,沸點4742℃,密度8.57克/立方釐米。鈮是一種帶光澤的灰色金屬,具有順磁性,屬於元素周期表上的5族。
  • 鈮是一種化學元素,也是一種金屬,關於它的知識講解
    然而,進一步的處理也沒能生產出元素本身,他命名其為columbium(鈳——鈮元素的舊譯),被人們已知多年。其他人對則對鈳持懷疑態度,尤其是在接下來的一年發現了鉭之後。這些金屬在大自然中一起出現,而且很難分離。在1844年德國化學家Heinrich Rose證明了鈳鐵礦包含了這兩種元素,他把columbium(鈳)命名為niobium(鈮)。
  • 鉭金屬應用解析
    鉭還有具有極高的抗腐蝕性。無論是冷熱條件下,對鹽酸、濃硝酸及「王水」(黃金碰到王水都會融化)都不反應。將鉭放入200℃的硫酸中浸泡一年,表層僅損傷0.006mm。● 鉭的應用範圍,戰爭機器與科技先鋒
  • 帶你認識氧化鈮電容中的鈮(Nb)元素
    那麼,鈮來自哪裡呢?自然界中Nb基本與同族Ta共生,鈮鐵礦,(Fe,Mn)(Nb,Ta)2O6,鈳鉭鐵礦((Fe,Mn)(Ta,Nb)2O6),目前全球最大的Nb精礦位於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另外一個礦位於戈亞斯,這兩個礦佔了全球Nb礦供應75%的市場份額。
  • 疫情之下大浪淘沙 鈮鉭市場機遇與挑戰並存_中國礦業報-礦業報數字...
    鈮鉭金屬具有耐腐蝕、超導性、單極導電性和高溫下強度高等特性,主要應用於高新技術產業領域。近年來,隨著高端電子科技市場發展,全球對鈮鉭礦需求激增,2019年全球鈮金屬產量達7.4萬噸,鉭金屬產量達1800噸,各主要資源國對鈮鉭資源都給予了空前的重視。
  • BRI Countries 38 | Congo (Kinshasa) 一帶一路非洲國家系列38- 剛果金
    剛果金的國歌是<起來,剛果人>。 剛果金使用的貨幣是剛果法郎。 Natural Resources 自然資源剛果金礦產資源豐富,是鈳鉭鐵礦最大出口國,鈳鉭鐵礦是生產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的主要原料。其他資源主要包括鈾、鑽石、黃金、銅、錫石、木材和石油等。
  • 鈮和鉭有何特性?
    它們就是鈮和鉭!在元素周期表中,鈮和鉭屬於同一族,物理、化學性質很相似,它們「形影不離」,在自然界中更是伴生在一起,故稱得上是一對「孿生兄弟」。事實上,當人們在19世紀初發現鈮和鉭的時候,還認為它們是一種元素,此後大約過了42年,人們才用化學分析方法第一次把它們分開,這才看清楚它們是兩種不同的金屬元素。鈮的理化性質鈮(niobium)的化學符號是「Nb」,原子序數為41,原子量是92.90638,屬周期系第Ⅴ類副族(釩族)元素。
  • 「礦產詛咒」:為何擁有「振金」的剛果沒能成為「瓦坎達」,反倒是...
    剛果還擁有另一種「高科技的鹽」——鈳鉭(讀音同「柯坦」, coltan )礦。從這種伴生礦石中提煉出的鉭(tantalum)是個人電腦、手機、數位相機和車載電子設備中微型電容的材料;從中提煉出的鈮(niobium),則被廣泛用於冶煉高強度結構鋼材,製造醫療磁共振儀和宇航業所需的超導磁鐵。 80% 的全球鈳鉭已探明儲量在剛果。
  • 2020年中國鉭鈮冶金行業發展現狀 中國鉭鈮冶金出口量較大
    鉭鈮冶金行業指從鉭礦及鈮礦製造鉭鈮冶金產品的行業。鉭在室溫下為銀色高密度的可延展固體,為具有高導熱及導電性的耐腐蝕稀有金屬。鈮在室溫下為軟性的銀色可延展固體,為具有高熔點的耐腐蝕稀有金屬。鉭及鈮就物理特性而言彼此相似,經常共存於相同礦物質內。  全球及中國鉭鈮冶金行業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形成時進入工業大規模生產階段。全球及中國鉭鈮冶金行業均自1991年起快速擴張。
  • 新昌縣鉭鈮萃取工藝萃取設備
    新昌縣鉭鈮萃取工藝萃取設備鉭鈮萃取工藝鉭鈮萃取工藝,浸出劑的種類、性質及濃度,浸出溫度,催化劑的使用,攪拌強度和礦漿液固比及粘度等。對於一種礦的浸出佳條件,要由技術及經濟的權衡來確定。浸出操作要保證有較高的浸出率,使金屬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 奎文鋰雲母提取鉭鈮資訊
    奎文鋰雲母提取鉭鈮資訊鋰雲母提取鉭鈮鋰有"21世紀的能源金屬"之稱,在國防工業中有著重要應用,近年來,鋰作為電池材料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對鋰資源的研究和開發利用迫在眉睫。鹽湖滷水中含有多種金屬離子,如何從中分離提取鋰是當前研究的重要課題。
  • 稀美資源:下遊需求旺盛,戰略稀缺資源鉭鈮龍頭能乘風起航嗎?
    近日,國內鉭鈮冶金產品生產龍頭企業稀美資源(09936.HK)發布2020年中期業績,該公司上半年收益為3.17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同比增長4.6%;毛利為9452萬元,同比增長13.0%;經調整後之期間溢利(不包括上市開支)為4672.1萬元,同比增長4.1%;每股基本盈利為0.13元。
  • 國泰集團:擁有三石有色和拓泓新材兩家鉭鈮冶煉加工的控股子公司
    鉭鈮是稀缺的戰略資源,廣泛的應用於國防軍工、航空、航天、5G、醫療、空間技術等領域。江西的鉭鈮資源儲量全國第一。公司是否有意向布局鉭鈮產業?謝謝公司回答表示,公司於2018年投資江西拓泓新材料有限公司,進入鉭鈮溼法分離冶煉行業,目前已取得較好的投資效益。
  • 今成鉭鈮蔡海成:堅持不懈才能把握市場
    今天 , 本臺《禮讚弄潮人 炎陵優秀企業家風採錄》欄目播出《今成鉭鈮蔡海成:堅持不懈才能把握市場》 。 炎陵縣中小企業創業園坐落著一家國內知名的鉭鈮金屬生產加工企業 , 它就是今成鉭鈮有限公司 。 該公司2011年落戶炎陵 , 是首家落戶炎陵縣中小企業創業園的企業 。
  • 錫山鈮鉭礦的選礦提取方法常見故障
    錫山鈮鉭礦的選礦提取方法常見故障鈮鉭礦的選礦提取方法鈮鉭礦的選礦提取方法在溼法冶金行業生產中,提取銅、鈾、鎳鈷、鉬、稀土金屬及其他金屬元素時,採用離心萃取機進行非平衡萃取,利用離心萃取機內兩相接觸時間很短(幾秒) ,使傳質速度很快的一種元素被萃取而傳質速度緩慢的另一種元素基本上不被萃取
  • 擬收購三石有色 國泰集團加碼鉭鈮產業
    國泰集團今日發布公告稱,為加快鉭鈮產業布局,公司全資子公司恆合投資擬收購三石有色95%股權並增資擴股,用於三石有色年產700噸鉭鈮稀有金屬項目。收購三石有色並完成項目建設後,公司鉭鈮氧化物及氟鉭酸鉀產能規模將達年產1500噸。
  • 《中國礦業》礦業綜述 | 我國鈮礦資源供需形勢分析
    鈮是一種銀灰色、質地較軟、具有延展性的稀有金屬,鈮化合物主要有金屬間化合物、氧化物、鈮酸鹽、滷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硒化物和絡合物等。目前已發現的鈮鉭礦物和含鈮鉭礦物有130多種,其中較常見的有30多種,具有工業意義的鈮礦物有鈮鐵礦、燒綠石、細晶石、鈮鐵金紅石、易解石和褐釔鈮礦等(表1)。
  • 新型研製出的超導電材料「鈮」 利好哪些A股上市公司?
    (000962.SZ)成立於1999年,於2000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是國內最大的鉭、鈮稀有金屬產品生產廠家,是國內同行業最早被「國際鉭、鈮研究中心(TIC)」接納為成員的單位。公司主要從事稀有金屬鉭、鈮、鈦及其合金等高技術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進出口業務,產品廣泛應用於電子、通訊、航空、航天、冶金、石油、化工、體育、醫療、原子能、太陽能等領域。
  • 內蒙古一鈮鉭礦發生安全事故3人死亡
    【內蒙古一鈮鉭礦發生安全事故3人死亡】記者從內蒙古安監局獲悉,3月21日23時15分左右,錫林郭勒盟鑲黃旗蒙金礦業加布斯鈮鉭礦發生一起生產安全事故,5名工人在南風井井下清渣作業時,提升吊桶鋼絲繩斷裂,吊桶墜落井下,造成3人死亡,2人輕傷。事故原因正在調查。
  • 國泰集團加碼鉭鈮產業 擬收購江西三石有色95%股權並增資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訊國泰集團今日(12月13日)發布公告稱,為加快鉭鈮產業布局,公司全資子公司恆合投資擬收購三石有色95%股權並增資擴股,用於三石有色年產700噸鉭鈮稀有金屬項目。公告指出,本次收購三石有色並完成項目建設後,公司將擁有三石有色和拓泓新材兩家鉭鈮冶煉加工的控股子公司,將進一步完善公司產業鏈延伸,擴大鉭鈮溼法冶煉業務市場布局,提升鉭鈮冶煉板塊的綜合競爭力,符合公司鉭鈮業務發展戰略,亦符合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利益;同時三石有色建設項目完工後公司鉭鈮氧化物及氟鉭酸鉀產能規模將達到年產1,500噸,將極大豐富公司的鉭鈮冶煉加工產品種類,屆時公司有望成為國內產能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