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大地、金逸,大院線們是如何過冬的?-虎嗅網

2020-12-03 虎嗅APP


前段時間,拍sir曾經專門寫文章探討過,小院線小影城如果不去抱團取暖,極有可能被大院線和大影城傾軋,有朋友私信問拍sir說,那麼能否聊聊大院線和大影城又是應該如過冬呢?


未雨綢繆總是好的,在當前的形式下,內地市場是不會給大家「亡羊補牢」的機會,羊一旦亡了,就沒機會可以去補牢了,狼可能連著你們的主人一起都吃了。



雖然看起來,大院線雄霸天下,掌握和擁有了太多的資源,但實際上,在多變的市場格局之下,即便是龍頭老大也會存在並潛伏一定的危機,防患於未然才能安穩渡過目前行業寒冬,而迎來即將來臨的春天。


那麼大院線他們是如何過冬的呢?


收購&擴展,大院線面臨最後的抉擇


2015年票房的大幅度增長的確帶來相當強勁的影院新建&併購潮,根據公開資料的顯示,2015年7月上市不久的萬達以10億天價收購了世茂影院旗下15家影院100%的股份,相當於每家6700萬,要知道當時影城基本新建價格也不過一兩千萬而已。


從2015-2017年,內地的觀影上座率也從17.4%降低到13.5%,這裡既有影城數量增加帶來了觀影人員分散,也包括了這兩年電影質量的整體下滑等多個因素。



由此帶來的是影城票房的再次下滑,在2015年,想進入全國票房top10的門檻是7145萬,到了去年,突破這個成績便可能是全國票房的三甲了。


到了今年,受到上遊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影城的盈利難度也在加大,老的影城其實還好一些,很多新開影城甚至盈利僅佔10%左右,這比起前兩年要差了很多。



根據今年年中的資料顯示,即便在寒潮來臨之前,萬達院線也並沒有停止其新建和收購影城的步伐,今年萬達規劃新增影院數量不少於100家,同時收購影城的數量也會接近數十家。


看起來可能是目前大部分影城盈利困難,但實際上院線和影城仍然是目前最寶貴的資源,也是大家最依賴的終端,特別是在熱炒過度,價格虛高后的大幅度回落,也給很多人帶來了一個很好的抄底機會。


「在態勢最好的兩年前,很多影城可能才新建了三四年,普遍價格也不過一千萬,最多不過兩千萬而已,但在萬達收購世茂、阿里收購星際影城這些巨額交易之後,影城的收購、併購水漲船高,那兩年業內的影院經營者在對外售賣時有了『低於10倍資產溢價免談』的說法。」


某影管的經理和拍sir坦言,雖然幾年前影城收購很瘋狂,但在近年大部分影城收購的價格可能更多要去參考影城本身的盈利程度,可能出資方一般給出的價格是影城利潤的10-15倍,客觀上最近如果想抄底,的確是不錯的機會,就看未來的情況會如何了。


那麼這對於大院線而已,收購和新建的情形其實和普通人購買二手房還是新房的道理有一點點相同,兩者都有各自的優勢和缺點。但無論是大院線還是個人,購入老影城、新建新影城,購買新房和二手房,都是企業和個人資產以及資本的擴充,更何況相比於個人房產來看,影城本身仍然具有較好的現金流作為支持和保障。



換句話說,在當前的形式下,院線已經進入了最後的布局和收網步驟,對於一二線基本呈現出了飽和,三四線項目的規劃也幾近完成,那麼在十年之前新建和改建的影城和院線都已經進入需要更新和調整的階段。


此期間,這部分影城要麼被收購、要麼需要重新翻新、更新設備,來應對新影城、新設備的衝擊,更多情況下,此類影城所處商場也都到了一個臨界點,院線也要依靠自身的優勢和能力,重新掌握對商場的話語權。


從大的格局來看,真正能給商場帶來客源的,仍然還是影城為主,畢竟商品大家都會在網上購買,餐飲方面,目前大部分商場的也存在同質化的現象,只有影城才會在不同時間段內提供不同影片,內容的更迭頻次是要強於商場內其他的產品。


斷尾求生、吸納資源、謹慎IPO,更多專注自身業務


稍微有一點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壁虎在遭遇到危機的時候,往往會「斷尾求生」,也就是它們會斷掉自己的尾巴,然後逃生,一般經由兩三個月便會重生。


那麼目前對於很多院線而言,捨棄掉一些略顯雞肋的業務範疇,專注做自己的院線、發行和主營業務便是最好的生存之道,事實也證明,近些年取得成功的影業公司皆是如此。


今年的光線影業,幾乎沒有什麼大的項目,所發行的影片更多以大搏小,雖從兩三年前便有收購院線的打算,期間不是沒有出現過一些合適的價格、合適的機會,但在行業不明朗的情況下,光線今年整體的策略仍是收縮防守。


同時像大地院線、上海聯和、金逸院線、浙江橫店等龍頭院線,他們雖然有時會參與影片的投資和發行,但對於此投入精力和資金並不誇張,也就是說,他們目前主要的方向仍然是院線端的擴張,而無暇對於其他領域投入。



看起來好像是近兩年萬達出現了一些人員上的變動,但實際上,萬達仍然用了較高的薪酬來吸引人員,特別是對於目前小院線和小影管出現了較大範圍的人才流失現象,不僅僅對於萬達,對於其他一些致力於未來長期發展的院線系統都是最好的組團機會。


其實即便是萬達,在今年也會出現一些業績的下滑,但這個是行業普遍的現象,根據公開資料的顯示,2018第三季季報,目前除了「中國電影」和「幸福藍海」因有收購動作獲得了大幅上漲,其他像萬達、橫店等龍頭老大,他們的業績和利潤增幅都不算理想。



但實際的情況來看,目前大部分院線系統仍然都在儘可能的吸納影城資源和人才資源,畢竟在寒冬之時,人才的求職迫切程度非常高,企事業也更多會利用這個機會來接受優質資源。


同時,對於一些徘徊在IPO門口之外的院線和影視公司,目前並不是大家進入到變幻莫測的股市好的機會。


實際上,一點點的市場波動、包括信息面的披露、甚至包括企業主的個人行為都會極大影響到上市公司的股價,甚至會遭遇停盤和被收購等風險。


這也是因為中國目前的股市受到盤外因素影響較大,在證券交易所明晃晃掛著的橫匾,「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不僅僅是提醒散戶、大戶,對於意欲IPO的企業有足夠強的警示作用。


對於很多院線而言,IPO未必是唯一出路,這些年一些院線和影管公司為了IPO而IPO,發展的速度已經完全脫離掉他們所能掌控的局面,甚至已經影響到他們的主營業務,這和他在IPO上所花費的巨額投入是不相匹配的。


後票補時代,內容優化vs市場細耕要雙手並進


「票補真的沒了?我看未必,最近一些片子仍然出現了19.9元的票價,相關部門暫時沒有明文出臺相關的規定,但未來票補包括服務費的額度肯定又會一個較明確的說法。」


其實今年春節檔,當8.8元、9.9元和其他一些超低價票補被叫停之時,所有的渠道也沒有正式的文件出現,即便沒有政策面的要求,超低價票補對多方而也是一種極大的壓力。


今年國慶檔,雖然風聲不斷(傳言19.9元票補取消,結算周期調整到T+7乃至最終的T+0)可以看到政策面仍然想取消票補,並縮短結算周期。雖然表現出了對票補的否定態度,但並不希望完全摒除這種方便快捷的購票方式。



政策面既肯定網際網路商務平臺在其他領域對於中國經濟發展有極大的助力,其實也是沒必要完全對票補Say no,但合理有效的票補方式仍然非常重要,這也包含了之前內地電影票價在影城院線自主定價階段時期的價格虛高,給予了票補最好的可乘之機。


但對於影城和院線,特別是大院線而言,他們和片方往往會直接進行對話交接,在沒有票補的時期,擁有觀眾資源的院線自然擁有了更強的話語權,但問題也就在於此。


客觀來看,11月目前兩部口碑和票房《毒液》和《無名之輩》最初大家對他們的市場預期都不算特別樂觀,但這兩部影片最終都依靠「內容優化」跑贏了市場,同時院線影城及時調整和應對也起到了對影片票房加分的主要作用。



看起來院線影城是不具備對上遊項目和內容優化的能力,更多是看天吃飯,但實際上,大部分影城和院線的問題和缺點是自己對影片目標的觀眾的劃分比較模糊,並不是所有影片都是非重點影片,也並不是所有影片都沒有目標觀眾,但影城和院線本身缺乏對影片和項目更深入的了解。


在更早院線剛剛開始改革之初,院線和影城對自己的產品(暨電影)非常了解,也明白所放映的影片會有什麼觀眾群體來看,但目前區域發行接管了這個觀眾,只不過她們因主觀傾向性,不易將準確有效的信息給予院線。


這就需要院線自己加強業務能力,提高對影片的自我判斷,以自身力量提高影片的「內容優化」,並對觀眾做更深入的了解,畢竟相比其他方面,院線和影城本身是更接近和了解普通觀眾的。


11月票房的階段性回暖,和12月多部精彩影片的定檔,其實是給大家一個不錯的喘息機會,同時在全國多個影視拍攝基地,復工的熱度也在逐步提升,實際上內容已經籌備好,2015-2016年內地市場的波動其實也給足夠多項目的孵化機會。


短暫的寒冬其實是給所有人絕佳的沉澱機會,特別對於大院線而言,此時恰好也是鞏固其江湖地位的最好時機,未來中國的內地的院線也將逐步趨於穩定,院線也將和其他行業聯繫的更為緊密。

相關焦點

  • 金逸影視2018年營收、淨利均下跌 純電影院線還有生存空間嗎?
    繼萬達電影、橫店影視之後,金逸影視同樣交出了一份慘澹的年報。2018年營收、淨利潤分別下降8.24%和25.29%,扣非淨利潤直接暴降四成,經營性現金流暴降六成。   影視行業中這3家主要院線公司的集體失落,或可看作是行業整體艱難的標誌。隨著萬達電影重組過會,電影投資業務即將併入,影視行業單環節玩家,幾乎只剩橫店和金逸。   院線公司們到底怎麼了?
  • 萬達影院去年票房17.8億 居全國院線之首
    99397 2087 101413 6 四川66574 593 67106 7 湖北58300 384 58643 8 遼寧48348 137 48466 9 重慶42765 158 42908 10 山東38946 1647 40418   表4:票房收入前10名電影院線公司  序號單位名稱票房收入1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
  • 萬達與索尼達成合作
    在美國當地時間9月22日,萬達集團與索尼影視娛樂旗下Motion Picture Group宣布達成戰略合作。索尼影視今後將對萬達開放索尼製作影片的股權投資,並努力讓參投影片展現中國元素。這是中國企業第一次與好萊塢主流電影企業達成開放式的合作投資。
  • 武夷山國家公園的小動物們 都是如何過冬的
    寒風在呼叫,寒冬已至,小動物們也要開始過冬,在武夷山國家公園青龍景區裡的小動物是如何過冬的呢?看它們各出奇招。武夷山國家公園是「蛇的王國」「鳥的天堂」「昆蟲的世界」這裡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儼然是一個「動物王國」。冬眠是某些動物在冬季時生命活動處於極度降低的狀態。
  • 金逸國際電影城太原北美店
    金逸國際電影城太原北美店      廣州金逸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在龍城太原重金打造的又一豪華影城,金逸國際電影城位於長風大街長治路口(北美新天地六層),擁有7個超一流的專業影廳
  • 冷空氣來襲,廈門動物園裡的「寶寶」們如何過冬?
    臺海網1月13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冷空氣來襲,市民們紛紛購入保暖裝備抵禦低溫,但動物園裡的動物們應如何過冬呢?昨日,記者走訪了中山公園動物園和中非世野野生動物園,發現工作人員幫動物們取暖的方式「花樣百出」。動物冬季也進補「寒冷的時候我們要吃些食物進補,動物也是一樣的。」
  • 加碼線上完成閉環 萬達旅遊打的什麼牌
    摘要 業內人士表示,儘管萬達財大氣粗地飛速加碼旅遊產業,完成了旅遊產業閉環,未來也非常有可能形成兩個資本平臺,但是在短期內仍將面臨線上線下資源整合等難題。
  • 劉公島珍稀動物園的臺灣"萌寵"們如何花式過冬~
    開啟禦寒保衛戰厚厚的外衣溫暖的圍巾秋衣秋褲棉大衣更是必不可少我們已經做好了過冬準備那生活在劉公島珍稀動物園的臺灣動物們又是如何度過冬天的呢?梅花鹿冬季保暖主要靠「吃」。飼養員說 — —「 梅花鹿耐寒,冬季保暖主要是提供充足的飼料,通過儲存能量,抵禦寒冷天氣。
  • 萬達與IMAX鞏固長期夥伴關係 就20家影院達成新協議
    「多年來,萬達電影持續引進和推廣優質放映技術,致力於為廣大影迷呈現終極理想觀影體驗。」萬達電影執行總裁劉曉彬先生表示,「在繼續發展雙方成功的長期合作關係的同時,IMAX對我們迎接觀眾重返影院,並在未來繼續提供出眾的電影娛樂體驗至關重要。」
  • 觀點人物 | 曾光的萬達電影漂流史
    那麼多的資金進來,他們無非是做短線出去,在國內來看,大規模屏幕的發展,大比例是中小影城,中國有五千多個電影院,三千多個中小影城,他們在未來的市場整合能力應該會有大院線來做。「在未來,院線的發展會出現一個整合,不是說你有錢就可以整合,真正能夠整合到最好,能夠整合到優化的企業一定要具備一個能力就是經營的能力。」萬達電影的第二次整合大計依然從自身開始。
  • 海珠萬達廣場招商進度曝光:萬達PRIME影城、海底撈...12月30日開業
    (贏商網報導)睽違七年,彼時天雄廣場(原天雄布匹市場)施工停滯不前,自去年11月由萬達集團接盤,改造成海珠萬達廣場。如今隨著改造工程與招商進度臨近尾聲,項目也已敲定具體開業時間,為今年12月30日。
  • 文化大院如何不流於形式
    【核心閱讀】  「我在所調查的40個村裡看到,文化大院大多『高牆大院,鐵將軍把門』。不少農村文化大院實際上流於形式。」回憶起2008年底在河南省嵩縣做的調查,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如是說。  「嵩縣文化大院的問題,在全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 京城風雲3/「大院三代」張若昀和《慶餘年》背後的人脈圈層
    前兩天,看到微博上有一個熱門剪輯,把《慶餘年》裡各個王孫貴胄剪接成了現代版的豪門風雲,皇帝變成老爺和董事長,皇子們變成少爺們。 才想起來,大家讓我寫《慶餘年》男主範閒的扮演者張若昀的八卦。 其實,這部戲外人脈關係圖譜不會輸給《慶餘年》。
  • 大雪將至,快來看看小動物們的過冬秘籍!
    大雪將至,快來看看小動物們的過冬秘籍! 而生活在野外的小動物, 要如何度過冬天呢?
  • 凱隆城萬達影城PRIME廳來襲,開啟巨幕觀影新時代!
    凱隆城萬達影城PRIME廳來襲,開啟巨幕觀影新時代! 2020年08月28日來源:北國網 提要:杜比全景聲系統在觀眾頭頂增加了兩排揚聲器,從而真正實現包圍觀眾的聲場。
  • 察右中旗華泰村:「傳習大院」學習忙
    每天上午9時,傳習大院門外的喇叭會準時播放音樂,志願者通過這種方式告訴村民們——傳習大院開門了。  「學習榜樣」功能室裡,窗明几淨,暖氣正熱,村民們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起,拿著手機,在「學習強國」APP上,看新聞、刷視頻、聽廣播,不亦樂乎。這裡WIFI 全天供應,是村民們最常來的地方。  「小王,你看看,我的學習強國怎麼登錄不上去?」不時有村民舉著手機來向志願者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