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登陸火星倒計時!美國發布最新指令:禁止人類汙染火星和月球
這其中最令人興奮的無疑是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從立項到升空用時僅4年,也是中國第一架火星探測器,集環繞、登陸、探測為一體的目標吸引了全球的關注。不過7月初,美國NASA發布了兩條新指令——禁止人類航天活動汙染火星和月球。
-
為了將人類送上火星,美國宇航局正在推進的六項技術
火星是科幻小說靈感的一個重要來源。它既是一個被人熟知,被研究得很透徹的星球,又是一個與眾不同,遠到足以讓人產生異域冒險的地方。美國宇航局出於許多同樣的原因,將目光投向了這顆紅色星球。 機器人,包括即將發射到火星的 &34;號火星車,讓我們了解了火星表面的情況。這些信息有助於為未來人類登陸火星的任務。
-
NASA發布六項火星登陸前沿技術,美國向中國天問一號發起挑戰
在天問一號出發不久,美國NASA就抓緊對外公布了他們正在研究「載人登陸火星」的六個關鍵前沿技術。按照美國總統川普在2017年籤署的法案,美國在2030年前要實現火星的載人登陸。如此一看,美國NASA的這一舉動頗有幾分秀肌肉,要和中國在火星探索上較量一番的味道。
-
火星上的高氯酸鹽是從何而來?
高氯酸鹽是重要的火星資源,可作為載人登陸或樣品返回的火箭燃料,但圍繞著「火星上的高氯酸鹽是從哪裡來的」這一問題,相關研究存在矛盾之處。近日,山東大學空間科學研究院行星科學研究中心武中臣教授首次用實驗證明了火星表面沙塵過程導致的靜電輝光放電現象可能是產生火星高濃度高氯酸鹽的重要機理。
-
清華張強鋒博士Cell發布RNA研究重要成果
來自史丹福大學、科羅拉多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繪製活細胞中的RNA雙鏈圖譜揭示出了高階轉錄組結構。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發布在5月12日的《細胞》(Cell)雜誌上。史丹福大學的Howard Y. Chang教授是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Chang教授出生於臺灣,畢業於哈佛大學,現任史丹福大學首席研究員。
-
NASA選擇了12項有關月球的新科技研究產物
商業著陸器將攜帶NASA提供的科技產物到達月球表面,為美國宇航局太空人在2024年前登陸月球做準備。,將幫助我們研究月球並且探索更多的月球表面。這些調查和演示結果將幫助有關機構在2024年前將太空人送上月球,來為人類首次登陸火星做準備。選定的12項科技產物將通過NASA的商業月球裝載服務計劃(CLPS)在未來飛上月球。CLPS計劃可以快速通過月球運輸服務獲得著陸器上的設備 ,就像這些可以使月球的科學發現或商業開發能力提高的設備。新設備的選擇裡包含了現有的設備,例如為已經發射的任務設計的部件或模型。
-
月球起源於遠古時期的「火星」撞地球
根據最新的分析顯示,阿波羅登月計劃中收集到的月球巖石中鋅元素同位素富集信息記載了在遠古地球時期發生的驚天大碰撞,一顆體積如火星般大小的星球與地球碰撞,或導致了月球的形成。根據行星學家弗雷德裡克·穆瓦尼耶(Frederic Moynier)博士介紹:「巖石中出現的鋅元素富集或源於巖石的快速蒸發現象所導致的重原子濃縮。」研究人員分析的對象來自美國宇航局阿波羅登月計劃中11號、12號、15號以及17號任務中所帶回的近20個月球巖石樣本。
-
美國華裔科學家遭謀殺,生前即將取得疫情研究成果
隨著各方對新冠疫情的調查和研究不斷深入,有關新冠疫情爆發早期的真相以及疫情起源問題,開始有了越來越明晰的答案。然而一步步接近真相的時候,往往也是最烏雲密布之時。報導指出,劉賓出生在中國,在新加坡取得博士學位後就任於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研究員。匹茲堡大學發表聲明稱,劉賓是一位十分優秀的生物系研究員,對很多臨床醫生和實驗者提供過重要見解。在其被槍擊之前即將取得與新冠病毒有關的重大研究成果,可以說是非常可惜。
-
《自然》雜誌:美國華裔研究人才正悄然流失
近日,《自然》雜誌對科學家和研究領袖進行了大量採訪。採訪顯示,大量的美國華裔科學家正在離去。美國科學家擔心,美國政府對大學外籍學生的幹預措施,正把未來的華裔科學家趕走,這將是美國創新力的重大損失。「肯定有人會離開,」史丹福大學諾貝爾獎得主、華裔物理學家朱棣文表示。
-
美國NASA:擬在月球和火星上建造核電站
美國宇航局 (NASA)和美國能源部將徵求行業建議,以便在月球和火星上建造核電站以支持其長期太空探索計劃。該提案旨在建立核裂變動力系統,目標在 2026 年之前讓飛行系統、月球著陸器以及核反應堆就位。該核裂變動力系統將與月球著陸器結合,然後被運載火箭送到繞月軌道上。著陸器會將該系統送到月球表面,並可以立即運行,不需要額外的組裝。這次演示預計將持續一年時間,最終可能支持在月球、火星、甚至在更遙遠的太空進行更長時間的任務。
-
美國計劃在月球和火星上建造核電站
美國想要建造可以在月球和火星上運行的核電站,並在周五提出了一份來自私營部門的建議。美國能源部正式提出建造裂變表面動力系統的要求,該系統可以讓人類在惡劣的太空環境中長期生存。Laboratory)是愛達荷州東部的一個核研究機構,美國能源部(Energy Department)和美國宇航局(NASA)將對開發該反應堆的想法進行評估。
-
盤點近年來被美國「針對」的華裔科學家
我國以驚人的速度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體,並大有趕超美國之勢。正因為如此,美國深深感到了危機,通過外交、貿易戰、技術封鎖等手段企圖掣肘與打壓中國的快速崛起,同時開始阻止兩國的正常科技交流,更有甚者針對與我國進行科技交流的科學家,尤其是華裔的科學家。今天,小Q就給大家來回顧下近年來被美國針對、調查甚至是逮捕的華裔科學家。
-
美國宇航局停止月球探測器的研究,又在搞核反應堆
近日,美國宇航局也宣布了關於Kilopower核電站的項目成果,這標誌了我們人類進入太空的步伐再次加快,難道真的要實現移居的夢想嗎?根據美國宇航局發布的消息稱,其實這是相互矛盾的做法,在前段時間美國也宣布了停止對月球探測器的研究,而現在的反應堆實驗又是為了長期執行月球任務而做,以及未來進入達到火星的目的。
-
15項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華為等上榜
今天下午,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首次發布15項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有的已經投入應用,有的剛從實驗室誕生,雖然具體的科技成果不太容易完全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不遠的將來,這些領先科技成果都將會很大程度,改變我們的生活。
-
美國計劃為月球和火星建設核電站
美國希望建造能在月球和火星上運行的核電站,並於周五發出了要求私營部門提出如何做事的想法的請求。愛達荷州國家實驗室,位於愛達荷州東部的核研究設施,能源部和NASA將評估開發反應堆的想法。該實驗室在美國先進反應堆上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其中一些反應堆是微型反應堆,而其他反應堆無需水即可冷卻。水冷核反應堆是地球上絕大多數的反應堆。
-
行星科學專家鄭永春博士:為何到月球上去「挖土」?樣本有利於...
「火星叔叔」鄭永春博士漫畫圖 月壤是研究月球及地月系演化歷史的「絕佳樣本」 大部分有關月球的科學發現都來自月球樣品研究 鄭永春博士介紹說,通過地基天文望遠鏡對月觀測、繞月衛星的遙感探測等手段,我們發現,幾乎整個月球表面都覆蓋著一層細粉狀的風化物質,這就是月壤。月壤不僅是月球上的土壤,還包括臥或埋於粉狀風化物中的直徑數米的巖石。
-
盤點醫療領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華裔院士,及他們所引領的...
2009年,在史丹福大學取得化學及生物工程博士。張鋒主攻基因編輯領域,2013年,他研發的基因修飾技術CRISPR-Cas9的發展和應用,率先獲得了美國專利,證實其可以用來編輯哺乳動物的DNA,敲除指定的基因。憑藉這項成果,他也成為了諾貝爾獎的熱門候選人。2014年,他被《自然》雜誌評選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