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登陸火星倒計時!美國發布最新指令:禁止人類汙染火星和月球

2020-08-19 環球科學大觀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2020年7-8月,地球進入了寶貴的火星探測窗口期,中、美、阿三國的火星探測器正在排隊等候上空。這其中最令人興奮的無疑是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從立項到升空用時僅4年,也是中國第一架火星探測器,集環繞、登陸、探測為一體的目標吸引了全球的關注。不過7月初,美國NASA發布了兩條新指令——禁止人類航天活動汙染火星和月球。

坦率而言,人類在保護地球的方面並沒有做得很好。為了防止其它行星受到地球生命的「汙染」以及地球受到外太空物質的入侵,NASA提出並實行了嚴格的「行星保護政策」,並於7月初發布了更新指令,試圖確保人類不會對將要拜訪天體產生負面影響。

NASA進行更新的第一個政策是NID 8715.128(NID代表NASA臨時指令),其範圍涵蓋了人類、探測器執行月球飛行任務或進行「旨在登陸、環繞、飛越或遭遇的太空飛行器。更新內容指定了對月球不同區域的不同行為準則。在具有更大科學價值的區域——例如可能存有水的月球南極(永暗區,PSR)或NASA阿波羅飛船著陸的區域進行活動前,必須嚴格提交完整的生物資源清單,確保整個探索過程更加可控。

美國宇航局科學任務局副局長Thomas Zurbuchen表示,在實現我們對月球進行可持續探索的前提下,同時保護了PSR地區的原始性。月球南極在塑造我們對地球、月球和太陽系歷史的理解方面具有巨大的科學價值。

待更新的第二項指令是NID 8715.129,與各國即將進行的火星探測任務密切相關。儘管NASA的三輛火星車已經向人類展現了全新的火星,但火星上仍然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地方,這也使NASA對火星探索任務的進行變得更加謹慎起來。已知的是,新的指令中包含了對火星環境的檢疫和對廢物處理系統的調查,並提出監控人類活動對火星表面的影響。

截至目前,NID 8715.129還沒有披露出更多細節,但毫無疑問的是進一步收緊了火星探測任務的靈活性。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保護火星。NASA研究人員表示,為了激發創新性航天商業活動以及對科學的敬畏,也為了讓我們的火星探索之旅更加安全,新的NID將使人類更好地去探索火星。太空探索下一步將走向何方?我們為此感到興奮......

責編/朱張航宇

信息源:NASA

相關焦點

  • 美國宇航局:想把人類帶到月球和火星上,而不是細菌
    根據太空總署署長吉姆·布萊登斯汀(Jim Bridenstine)的說法,美國宇航局新發布的臨時指令(NID)將涵蓋對火星的載人和機器人飛行任務,以及預期中對火星的載人飛行任務。在宣布這些新的NID第二天,美國宇航局已經將一項相關合同授予加州SETI研究所。
  • 登陸火星:火星載人登陸困難重重!科學家認為火星是人類的希望!
    神秘未知的火星星球我們人類早期於1969年就實現了登陸月球,時隔已過去51年了,載人登陸「火星」至今還是紙上談兵,並且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真正擁有這項科學技術。這項「航天科技」問題逐漸向我們人類的科學家們招手,為什麼登陸「火星」這麼難?
  • 記NASA為月球和火星計劃加嚴指令
    美國宇航局於7月9日宣布了兩項關於月球和火星任務行星保護的新指令,執行了一個獨立審查委員會去年提出的建議。2、本次指令頒布詳解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在「月球對話」網絡研討會上宣布了這兩項指令,這是NASA對已有幾十年歷史的指導方針進行現代化努力的一部分,NASA認為這些指導方針可能會阻礙其長期的人類探索計劃。布裡登斯汀說,這些指令反映了「NASA在處理月球表面、當然還有火星上的有害生物汙染問題上的思路是如何演變的。」
  • 不僅僅是地球需要保護,月球火星也需要保護,NASA已發出指令
    我們人類在經過很多年對地球的剝削之後,地球已經受到了深深的傷害,地球上因為人為因素而出現的垃圾已經成了地球最大的隱患,現在處理垃圾汙染問題已經刻不容緩。塑料造成的汙染,重金屬造成的汙染,以及進入電子信息化之後出現的電子垃圾汙染,都無時無刻的影響著地球的生態環境。
  • 熱點|前NASA科學家解析中國「天問一號」及人類登陸火星之旅
    中國在月球為嫦娥和玉兔蓋了廣寒宮,也想把紅色的火星和關雲長的赤兔馬掛鈎。中國的「嫦娥」和「玉兔」已成功登陸月球,當然下一步,就是要去拜訪火星。火星遠在天邊,登陸月球和登陸火星所需的太空科技,有質上的差異。去火星第一件所需的神器就是一枚大推力的火箭。中國在經濟起飛前的1986年就已經開始籌劃這枚大型火箭的前期論證和攻關工作,前後經歷了20年艱難的研發,終能在2006年10月上馬開始製造這枚火箭。
  • 美國華裔博士王阿蓮研究火星月球 發布六項成果
    華裔科學家王阿蓮博士日前發表最新火星研究成果。(金能爾)中新網3月30日電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華盛頓大學資深研究員王阿蓮博士,日前率領研究團隊在休斯敦國際月球及行星科學大會(International Lunarand Planetary Science Conference)上,發表有關火星硫酸鹽,月球礦物學及光譜學等六項最新研究成果。
  • 登陸火星不是難題,「阿爾忒彌斯計劃」正在進行,美國野心太大了
    是不是火星沒有成為人類「第二家園」的希望?據法新社消息報導稱,專家就以上疑問給出了答覆:其實人類早已解決火星登陸技術難題,但是由於國際因素的阻撓,所以在短時間內無法踐行火星移民計劃。「阿耳忒彌斯」計劃的提出對於美國宇航局(簡稱NASA),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很多關於火星的最新消息,都是由這個機構發布的。
  • 禁止登陸阿波羅登月點,美航天局宣布三步走計劃,月球成「跳板」
    禁止登陸阿波羅登月點!美航天局宣布三步走計劃,月球成為「跳板」就在美國國會批准一項法案,頒布禁止登陸阿波羅登月點的條例規定後,NASA再宣布重磅決定,接下來的月球將成為人類生存的「跳板」。1月12日據美國宇航局最新消息稱,NASA制定了太空三步走計劃,第一步:NASA準備好了開始將火星樣本送回地球的過程;第二步:NASA與8個海外國家籤署阿爾忒彌斯協定,按照計劃在2024年重返月球;第三步計劃:NASA將在月球建立適合人類生存大本營,月球將成為「跳板」,以幫助美國和盟友踏足火星和更多的天體。
  • 美國毅力號7月30日發射,倒計時開啟,著陸火星被稱為恐怖7分鐘
    因為已經有兩個火星探測器成功升空,它們正在飛往火星的路上,一個是阿聯的希望號,一個是中國的天問一號。,它就是美國毅力號,計劃發射時間已經確定了,倒計時開啟。,功能比好奇號更加強大,所以毅力號也攜帶了一塊核電池,如果毅力號登陸失敗,那麼核電池洩漏會對火星表面造成一定汙染。
  • 中國計劃2021年登陸火星 專家:未來人類或移居火星
    央廣網北京3月5日消息(記者郭淼)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昨天,在全國政協會議期間,衛星專家葉培建委員透露:中國準備在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2021年登陸火星。消息一出,立刻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那麼,我們上火星的目的是什麼?登上火星與登月又有哪些不同?
  • 《火星任務》20年了 人類仍未登陸火星
    按照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計劃,人類登陸火星最樂觀也要到2030年以後才能實現,馬特·達蒙的《火星救援》設定的就是這一年前後。各位要不等到《火星救援》上映15周年時,檢驗一下勇敢的人類有沒有真的實現目標?
  • 毅力號登陸火星倒計時不到100天,為何能比天問一號更早登陸
    科技的進步,「拉近」了我們人類與宇宙的距離,雖然現在我們人類還沒掌握載人登陸火星的技術,但已經能夠發射一些無人探測器對火星進行探索。人類最初的火星探索嘗試可以追溯到1960年,不過最初的火星探索任務基本上都以失敗告終,一直到1964年,水手4號探測器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成功飛越火星的探測器。
  • 2024年重回月球,2033年登陸火星,NASA太空飛行計劃到底是什麼
    「總統也很坦白,這就是他的作風:『我知道你必須登上月球才保證火星任務的成功,但你要談論火星。為什麼呢?火星是會激勵全美國的跨世代的成就。』這是他想要的。」 「我們都同意火星任務是我們為之努力的跨世代的成就。」布賴登斯汀繼續道,「同時我們也需要在月球學習如何在另一個世界生活和工作,以便我們能夠前往火星,並且建立去火星所必須的系統和能力。我們將在月球軌道上做到這些。」
  • 比中國提前登陸?美國火星探測器發射一片歡呼,隨後遭遇兩次故障
    美國當地時間7月30日早上7點50分,「毅力號」火星車搭乘NASA阿特拉斯-5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按計劃,「毅力號」將會在2021年2月18日在火星傑澤羅隕石坑著陸,將先於中國「天問一號」登陸,在很多人看來就像是一場競賽。然而,就在當天晚些時候,美國航空航天局聲稱,搭載「毅力」號新型火星車的「火星2020」宇宙飛船遭到了兩個技術的難題,一度進入了「安全模式」。
  • 比中國提前登陸?美國火星探測器發射一片歡呼,隨後遭遇兩次故障
    美國此前發射的「機遇號」當時只有3個月任務期,最後工作了14年,充分證明美國火星探測器技術在全球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進入7月份以來,包括中國、美國和阿聯三國的火星探測器都成功發射升空,但是最早能登陸火星的反而是美國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在這個月發射主要是為了充分利用地球的公轉速度,進入火星轉移軌道,在該軌道上運行的探測器需要經過兩次加速就能擺脫地球的引力束縛。
  • 火星上發現液態水,人類是不是不用去月球了,直接登陸火星?
    準確的說火星發現液態水會加速人類登陸火星的計劃,但非可不可以登陸火星的依據,因為登陸火星的技術跟火星有沒有水並沒有關係。火星與月球,哪個跟難一些?甚至會可能中斷通訊首先從距離來分析出發去月球和火星都需要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脫離地球的速度,這個速度是11.2千米/秒,但到達月球的橢圓軌道遠地點是38.4萬千米外的月球,而到達火星的橢圓軌道遠地點至少也是5500萬千米!
  • 50年前人類就登過月球,為什麼至今為止都沒登陸過火星?
    其實早在1969年,美國就將載人飛船送抵月球,阿姆斯特朗作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說出了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這是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而這句話至今影響著人類對太空的探索計劃。 不管是探月工程還是火星登陸,都是人類對太空探索的不斷追求。火星作為人類移民外星球的首選,一直受到廣泛關注。
  • 比中國提前登陸火星?美國火星探測器升空一片歡呼,噩耗隨後傳來
    美國當地時間7月30日早上7點50分,「毅力號」火星車搭乘NASA阿特拉斯-5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按計劃,「毅力號」將會在2021年2月18日在火星傑澤羅隕石坑著陸,將先於中國「天問一號」登陸,在很多人看來就像是一場競賽。
  • 車諾比發現「吃輻射真菌」,或許能幫人類登陸火星?
    一直以來登陸火星都是各個國家想要達成的科學壯舉,確實登陸火星也是很多國家航天事業發展的一大重要標誌,如今我國的航天事業也是希望能夠取得登陸火星,這樣一項重大的突破,但是想要真正的登陸火星,實際上還有非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中國早在2011年就已經開始了火星探測計劃,在2016年中國首次批覆火星探測任務,在前不久我們也是看到了「天問1號」在「長徵五號」的帶領之下前往火星,這也是我國的首個火星探測器這也是我國的首個火星探測器登陸火星
  • 中國將於7月23日發射火星探測器,展開登陸火星探測
    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消息,近期,由該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備受全球矚目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開展。按預定計劃,發射將於7月23日左右進行,2021年2月11日抵達火星,2月21日變軌進入停泊軌道,4月擇機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