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環境中的容量管理|應用程式|伺服器|私有雲|內存_網易訂閱

2021-01-07 網易

2021-01-04 19:31:22 來源: 科技雲眼

舉報

  Greene表示,就像許多人一樣,自己在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只能在家遠程工作。其帶領的IT團隊在融合的VMware環境中進行資料庫雲容量管理。他表示,公共雲提供商面臨的容量管理問題與Greeneideas公司正在解決的問題類似。因此,其IT團隊成員參加了各種在線供應商會議,並接受了在線培訓,以了解在雲計算世界中是否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以及可以學到什麼技術和經驗來改進分析和流程。

  

  Greene在了解雲計算提供商對其客戶的看法之後,並結合其豐富的工作經驗,開始確定容量管理的挑戰。因此,組織採用私有雲可能被人們認為在特定計算機上的容量不足,也可能被認為公共雲環境中的成本攀升。

  Greene為雲計算環境中的容量管理提供的關鍵主題是:

  需要建立所有利益相關者都能從自己的角度理解的容量模型。 採用應用程式團隊在配置容量時可能並不真正知道他們需要什麼。 要求比較苛刻的應用程式必須以不同的方式處理。 清理不是自然發生的,並將會浪費容量。 對於IaaS、PaaS和其他應用程式真正提供的內容,有許多不同的觀點。

  以下將深入了解這些關鍵主題:

  容量模型

  第一個關鍵主題是需要建立一種所有利益相關者都可以理解的容量模型。無論是財務人員還是應用程式系統管理員,都需要提供150個伺服器或200個容器的列表以進行使用情況檢查,通常不會產生有效的結果。這是為什麼?相信很少有人能理解主機名或容器名稱(或是服務實例)。經過嘗試,Greene帶領的IT 團隊增強了從伺服器和容器列表驅動的容量模型,並合併了配置管理資料庫(CMDB)、資料庫和作業系統監視工具中的數據。IT團隊到處獲取信息,這些信息會將網絡上的資源用於需要查看容量使用情況。因此,在與應用程式團隊交流時,它有助於確定這些伺服器上的資料庫,所用資料庫的版本(以便他們可以查看哪些資料庫是為了滿足風險要求而遷移出的原有資料庫),與涉及成本的人員溝通時,首先要使用生成帳單的資源(磁碟、CPU、內存等),然後將其映射到所涉及的各個應用程式團隊以及所使用的版本。

  在這些情況下,組織IT團隊都可以看到他們關心的問題,並將其映射到應用程式或用戶社區,這有助於他們評估是否仍然需要,並了解他們可能需要在哪裡進行更改,例如從原有版本的Windows 2000遷移。基本上,它可以歸結為一種模型,該模型能夠提供一組量身定製的報告來幫助他們了解自己所擁有的東西,而不是逐項列出的帳單說明所用資源。

  評估需求

  Greene表示,他們發現的下一個主題是,應用程式團隊在首次遷移到雲環境或構建新應用程式時可能不知道他們真正想要什麼。他們通常具有可以打動用戶的出色功能和構想,但是詢問採用多少個CPU和多少內存等問題時,他們通常會詢問供應商,並希望更好地運行他們的產品,而基礎設施部門面臨節省成本並提高利用率的壓力,但最終會選擇採用雲計算服務。他們面臨的挑戰是,關於應用程式的接受程度以及下一步可能會想到的功能,存在很多假設甚至猜測。這通常會導致這樣一種情況:必須遷移到不同的運營環境以滿足他們的性能需求,這需要應用程式團隊和基礎設施團隊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處理。

  許多團隊做出的一個假設是,可以構建適合所有應用程式的一種架構,但大多數大型公司都有廣泛的投資組合,通常遵循80/20或90/10規則。通常情況下,只有少數應用程式能夠推動業務發展、擁有龐大的用戶群或需要更高的性能。因此,雖然大多數應用程式都能適應為用戶設計的經濟高效、高密度的環境,但重要的是需要更高性能的環境或可用的選擇,而不是採用一種滿足所有需求的解決方案。

  清理不是自然發生的

  另一個主題是清理不是自然發生的,並將會浪費容量。在公共雲中,這通常是增加成本,而在私有雲中,這通常表現為容量不足或意外增長。在大多數情況下,允許開發人員通過自動化的方式為他們的任務配置系統,但是當不再需要容量時,沒有人進行清理。因此,當他們完成一個需要資源的特殊開發項目時,或者當他們遷移到資料庫、Web伺服器或作業系統的下一個版本以滿足架構或風險方面的標準時,沒有人願意放棄原有資源(也許他們想了解新資源是否真的有效)。如果不注意這一點,則隨著組織在雲平臺中運營更長的時間,將會積累更多的無用數據。這裡的關鍵是向負責支付帳單的人員展示,或者證明他們使用私有雲資源的正當性,以及他們所使用的與之相關的內容,以便他們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

  處理要求苛刻的應用程式

  最後,許多組織開始遷移到雲端,他們了解原有數據中心的利用率有多低,以及效率低下的IT設備帶來的浪費。對這一點敏感的是,本地雲計算供應商已經找到了將同一資源(CPU、內存或IO帶寬)同時承諾給多個應用程式或虛擬機的方法。人們認為,共享這些資源的應用程式不太可能同時使用這些資源。

  在通常情況下,對於Web伺服器之類的事情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用戶可以在一天之內快速響應Web發送的請求。但是,這對於資料庫伺服器而言可能並不好,因為資料庫伺服器可能需要幾秒鐘的時間來處理一些查詢,並且資料庫中的應用程式使用量往往會出現一些高峰。這裡面臨的挑戰在於,如果每個人都對系統提出CPU或內存需求,那麼系統就會進行交換,在交換過程中,系統會花費所有的時間將進程移入或移出內存,或者將系統堆疊到無法滿足要求的程度。因此,在這個例子中,可以分析每個應用程式或產品(例如,資料庫通常在啟動時分配大量內存區域,而不釋放它們,如果過度提交,則可能進行交換),並為這一應用程式做出正確的決策,而不是根據供應商的實驗室環境使用通用的指導原則。

  IaaS、PaaS和XaaS到底提供了什麼?

  最後一個主題是,人們對於IaaS、PaaS和XaaS的真正含義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應用程式團隊可以閱讀許多關於雲計算可以做什麼的文章,並且他們假設遷移到雲端時,以某種方式獲得了更多的功能和服務。Greene表示,組織將會得到在系統中構建和設計的東西。從滿足組織要求的備份,到故障切換自動化,再到防火牆安全性,所有這些都需要使用適當的供應商工具進行規劃和實施,因為它們不是一成不變的。大多數雲計算提供商為作業系統、磁碟速度、支持的應用程式甚至設置提供了很多選擇和可能性。組織面臨的挑戰是大量的選擇,並將它們轉換為滿足組織的需求並能與供應商的環境良好配合的配置列表。

  從容量的角度來看,這些是在公共雲和私有雲應用的一些主題。相信每個運營環境都需要進行研究和建模,以使組織能夠運行分析以查看容量問題所在。需要注意的是,容量問題實際上有兩種:第一個是性能,組織會發現給定應用程式對於其當前位置而言太多了(需要遷移到更好的運營環境)。第二個是總體容量管理(這將確保組織可以為給定的容器或虛擬機提供足夠的資源)。這將成為永無止境的分析,因為一旦解決了一個問題,就有另一個問題需要解決。該模型幫助組織確定問題,然後可以使用環境中的工具(移動容器、遷移到新容器或可能移動到新架構)來確保運營環境為未來發展做好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先河私有雲伺服器,輕鬆打造家庭級NAS網絡存儲
    這兩年隨著網絡進入雲計算2.0時代,各種私有雲伺服器產品也應運而生。這類產品最初都是針對公司企業而研發,但如今針對家庭和個人使用的私有雲伺服器也陸續出現,我這次要體驗的先河私有雲伺服器就是定位於家庭級NAS網絡存儲。究竟它有哪些功能和設計,實際體驗又是如何?就讓我為大家解答一二吧。
  • 雲計算基礎知識:雲分類及服務模式
    私有云為一個企業單獨使用而構建,提供對數據、安全性和服務質量的最有效控制。私有雲可由企業的IT部門或雲平臺業務提供商搭建。企業可以在搭建的雲平臺基礎上部署自己的網絡或應用服務。私有雲可部署在企業的數據中心中,也可統一部署在雲平臺業務提供商的機房。
  • 雲計算的定義、類型及應用場景
    雲計算是企業為了達到降低基礎架構成本、提高效益、解決容量/可擴展性問題等目的,而採用的一種新型應用架構。下面這個小測試可以幫助判斷您的企業是否部署了真正的雲計算:終端用戶是否可以自己設置基礎架構服務或應用而無需IT人員的幫助?伺服器、存儲和網絡等資源是作為資源池還是孤立的實體來考慮?服務和應用是否具有彈性?可否根據需求自動擴展和訂購?
  • QingCloud私有雲是什麼?青雲qingcloud私有雲產品種類、特點及服務...
    :24 青雲 qingcloud私有雲算是中國私有雲廠商中的一個領導者青雲 qingcloud私有雲產品有什麼特點呢? 青雲 qingcloud私有雲產品介紹 青雲 qingcloud私有雲不僅是虛擬化,企業需要通過對存儲、網絡、安全以及 PaaS 平臺的軟體定義,實現基於雲計算形態的 IT 管理。 QingCloud 的公有雲與私有雲擁有統一架構。
  • 雲計算的特徵及分類
    雲計算是一種按需所取、按需付費的模式,其的內核是通過網際網路把網絡上的所有資源集成為一個叫 」 雲 」 的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絡,伺服器,存儲,應用軟體,服務),然後對這個資源池進行統一管理和調度,向用戶提供虛擬的、動態的、按需的、彈性的服務,逐漸發展成基於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存儲技術、資料庫技術的綜合性技術服務。按需使用,但往往最難搞清楚 」 需要多少 「。
  • 收藏|雲計算領域最全常用術語(中英文對照),你知道多少個?
    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 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絡,伺服器,存儲,應用軟體,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雲計算通常分為三個基本服務級別IaaS、PaaS、SaaS,可部署在組織內(私有雲),用於任何組織和個人(公有雲)或者其它組合模式(混合雲)。
  • 雲計算 行業發展趨勢 - CSDN
    新年伊始,行業專家對2021年的雲計算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 多雲將使雲服務商之間的障礙被打破 多雲是指在業務架構內使用多個雲計算供應商和提供商,從而使企業能夠根據其特定要求將不同的工作負載分散到不同的環境中。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轉向混合或多雲環境,要求跨多個模型部署基礎設施。
  • 雲計算簡介:功能特點、部署類型與服務模式
    雲計算是一種按需所取、按需付費的模式,其的內核是通過網際網路把網絡上的所有資源集成為一個叫 」 雲 」 的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絡,伺服器,存儲,應用軟體,服務),然後對這個資源池進行統一管理和調度,向用戶提供虛擬的、動態的、按需的、彈性的服務,逐漸發展成基於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存儲技術、資料庫技術的綜合性技術服務。按需使用,但往往最難搞清楚 」 需要多少 「。
  • 不同雲伺服器類型的真正區別是什麼
    雲計算市場的繁榮使得企業擁有令人眼花繚亂的雲伺服器託管服務類型,包括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以及裸機伺服器等等,如果您對此感到迷茫,那麼今天由知了云為您言簡意賅地介紹這些不同雲伺服器類型的真正區別。
  • 雲計算平臺有哪些_幾種雲計算平臺的介紹
    雲計算(cloudcomputing)是基於網際網路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網際網路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雲是網絡、網際網路的一種比喻說法。過去在圖中往往用雲來表示電信網,後來也用來表示網際網路和底層基礎設施的抽象。
  • 億速雲伺服器,專為中小企業上雲定製,滿足用戶多種Web應用場景需求!
    當你的業務量增長了、業務範圍擴大了,需要更強的運算能力和處理能力,可以隨時聯繫IDC服務商、雲計算服務商進行配置升級和資源擴充。億速雲華東BGP高防雲伺服器,搭載了「英特爾(intel)新一代至強鉑金CPU」,擁有強勁、卓越的性能,處理能力非常可觀。支持高性能計算的工作負載,以及高並發、高吞吐、讀寫密集型等應用場景。
  • 雲計算快速入門指南
    平臺即服務(PaaS)將IaaS與一個抽象的中間件服務、軟體開發和部署工具相結合,使機構能夠以統一的方式,在雲中或內部環境中創建和部署應用。 PaaS提供了一組一致的編程和中間件服務,確保開發人員以行之有效的集成方式,在雲計算環境中創建應用。 PaaS環境將開發和部署放在一起,共同創造了一種更易於管理的方式,來構建和部署應用。PaaS需要基礎設施服務。
  • 雲計算時代,雲伺服器成為伺服器創新的主要形態
    根據Gartner數據,2018年一季度,全球伺服器銷售額是152.5億美元,同比增量為40億美元,雲伺服器銷售額達到20.8億美元,在整體市場的增長貢獻為51.7%。也就是說,在本季度全球市場容量每增長100美元,就有51.7美元來自雲伺服器。多節點雲伺服器在全球增長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已經成為雲時代伺服器創新的主要形態。
  • 關於雲計算的10個常見問題解答
    私有雲被託管在企業數據中心或託管數據中心設施中。雖然其功能不如大規模的公共雲。但它們確實有一定的彈性,企業的開發人員和管理人員仍然可以使用自助服務門戶訪問資源。從理論上來說,私有雲提供了更好的控制和安全性,但這需要企業的IT團隊的努力。雲計算部署模型包括私有雲、公共雲、兩者的混合,以及多個雲平臺的組合。
  • 中國雲計算行業報告(一)
    在此過程中,用戶無需改變其原有的工作習慣或工作環境,如作業系統、程式語言等。(4)雲計算的分類1)按照部署方式分類雲計算包括私有雲、公有雲、社區雲、混合雲。平臺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主要是為客戶提供一個基於網際網路的應用開發環境(或平臺),以支持應用從創建到運行整個生命周期所需的各種軟硬體資源和工具,如虛擬伺服器和作業系統等,客戶可以在該雲平臺中開發和部署新的應用程式。
  • 雲計算環境中流行的大數據框架介紹
    本文將按資源管理大數據框架的主要屬性進行分類,將它們與具有類似性質的其他框架進行比較,並提出與使用它們相關的推薦最佳實踐。 介紹 儘管遷移到雲計算的好處是眾所周知的,但在大數據分析的背景下,其好處更為明顯。大數據所固有的是使用PB(即將成為EB和ZB)數據。業務分析要求使用數據密集型應用程式,而雲環境的可伸縮性對於使它們的部署可行是必不可少的。
  • 如何有效管理多個雲環境
    更重要的是,IT經理永遠不會奢侈地關閉其內部或託管的數據中心,並將所有工作負載轉移到單個雲計算提供商。不可避免地,一些工作負載將被保留在內部,例如當前不支持的平臺上的遺留應用程式;而某些應用程式卻無法移動,例如本地印表機管理。這些限制產生了公私混合方法,使得雲計算環境的管理變得複雜。許多IT經理還與多家公共IaaS提供商打交道。
  • 雲計算有哪些類型_雲計算的三大核心技術
    因此,在現有往來條件下,私有雲的使用體驗較好,安全性較高。但當出現突發性需求增長時,由於私有雲規模有限,將難以快速地有效擴展。   3、混合雲   由於公有雲和私有雲各有優缺點,未來的方向應該是將公有雲和私有雲進行結合。
  • 雲伺服器如何實現的原理
    雲伺服器如何實現的原理?雲伺服器是基於雲計算技術實現,雲計算是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資源(硬體、平臺、軟體)。 提供資源的網絡被稱為「雲」。「雲」中的資源在使用者看來是可以無限擴展的,並且可以隨時獲取,按需使用,按使用付費。
  • 信息安全:中美雲安全產業對比研究,國內雲安全公司空間幾何?
    隨後,國外的谷歌GCP、微軟Azure和國內的阿里雲,進一步帶動了整個雲市場的發展。IaaS、PaaS、SaaS的雲計算分層結構被大家所熟知,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在每個單位雲的建設中被反覆提及。2009年開始,蘋果,微軟,亞馬遜,奧多比(Adobe),威睿(VMware)等公司開始在雲中提供服務和應用程式,還為訪問這些應用程式的用戶提供雲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