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臺媒:蔡英文「三個有利、三個堅持」虛無縹緲
民進黨中常會通過提前進行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作業,頓時讓臺灣政壇硝煙味更加濃烈。2016大選關乎未來臺灣整體走向,兩岸關係則是影響臺灣整體走向的關鍵因素。臺灣《中華日報》30日社論指出,觀諸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前就兩岸交流首度提出的「三個有利、三個堅持「,徹底暴露民進黨對於兩岸政策仍未改其務虛調性。
民進黨於1986年創黨以來面對的兩岸關係,始終處於「混沌理論」情狀,舉凡相關論述或政策都以零碎片斷呈現,未能組構成完整的體系。究其原由,實乃「臺獨黨綱」推不上國際社會尤其是不見容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致使所謂的「中國政策」其實根本沒有政策。
民進黨於1987年11月黨員代表大會決議,「人民有主張臺灣獨立的自由」。1988年4月黨員代表大會,通過民進黨主張「臺灣獨立」的「四個如果」。1991年10月12、13日第五屆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修正基本綱領,增列「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臺灣共和國」,此即民進黨神主牌——「臺獨黨綱」。
隨著島內外政治情勢的演變,「民進黨執政」從「幻想」變為「可能」,民進黨遂於1999年5月第八次黨員代表大會二次全體會議,做成《臺灣前途決議文》,對「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正當性」做了片斷的、有條件的承認。
然而,2000年陳水扁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後,於2002年以「一邊一國」揚棄了「中華民國」;2007年9月黨員代表大會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主張「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與中國互不隸屬,互不治理」,就此再度向「中華民國」揮手道別。今日此時,「臺獨黨綱」依舊在神龕上,「正常國家決議文」依舊列入「黨綱黨章目錄」。
目前兩岸處理兩岸事務的基礎為「九二共識」,臺灣方對於「九二共識」的主張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但無礙於「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協商的政治基礎。
審諸民進黨提出的「三個有利、三個堅持」:「有利於國家自由民主發展;有利於區域和平安全穩定;有利於兩岸互惠互利交往。堅持政府決策須充分民主和透明化;堅持交流過程須多元參與和機會平等;堅持交流成果須維護公益和社會共享。」充其量只是處理兩岸關係的原則,並未論及民進黨處理兩岸關係的主體。
比方說,「我要從臺灣安全前往大陸」,民進黨的「三個有利,三個堅持」相當於「從臺灣安全前往大陸」,而主體的「我」則未做任何表述。故而「三個有利,三個堅持」只是夢囈般的命題,難以說服臺灣民眾,難以說服海峽對岸和國際社會。
(來源:中國臺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