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光的三大控光工具
雖說自然光是最難預料而且瞬息萬變的光源,但在面對每一個不同的場景時,我們仍然有些工具可以控制光質、模擬光線,得到更富於變化的用光結果,自然光領域的三大控光工具分別如下。
1、反光板(或旗板):通常有銀色、金色、白色三種面料,銀色和金色是高反射率的面料,用它們來反射的光線通常作為補光或是主光,白色面料的反射率較低,當陽光太強、反光板需要靠近主體時,就常使用白色反光板來補光。
2、控光幕(控光版、柔光板):能夠透射光線的材質都可以作為控光幕,如白色的織布、半透明塑料、可透光的布料、毛玻璃等,其用途在於讓透射的光線變得更加柔和自然。
廣義來說,「窗戶+窗簾」也是一個大型的控光幕,而且幾乎是應用最多的控光裝置。
3、吸光板:吸光板通常由暗色系吸光材質製成,放在主體的側面(或背面),可以用來增加主體明暗的反差。
有些以碳納米管(carbon nanotubes)製成的超高密度的吸光板,其吸光率甚至可以達到99.96%。
在一般的應用中,我們常以暗背景作為吸光面,這是拍攝實戰中最常用的做法。
反光板在自然光領域的用途
反光板是自然光三大控光工具中最具機動性的裝置,一般總認為反光板所反射的光線就是用來補光,其實,反射光也有可能作為主光。
1、主光:當人物在遮蔽處,從陽光下以反光板送光進遮蔽處,反射光此時比遮蔽處的環境光要強得多,此時反射光就可以作為主光,也可在主體或場景留下陰影。
2、補光:當人物在陽光下,受到陽光的照射,反光板只用來稍微平息陰影,此時,反射光做補光之用。
圖1、圖2便是以反光板來補光的例子,在圖3中,我們將反光板的位置拍了出來。
圖1、在戶外,為了應付較強的直射光,以反光板來平息一些陰影,並且稍微調整人物的光比,是自然光人像常見的做法。
類型:斜射的陽光,以反光板補光
時間:12月中旬,下午14:26
環境:陽光照射的戶外景
相機設置:光圈f/2.5、快門速度1/400s、ISO100
相機模式:A模式(光圈優先)
補光及主光的光位
這裡先補充一下重要的光位概念。
1、若將反射的光線作為主光,反光板的位置要擺放的較高一點,以模擬太陽的位置。
2、若反射的光線只是作為補光,則反光板的位置可以擺放得較低一點,讓光線以低角度平息影子,可以參考圖2中反光板的放置位置。
圖2以這張圖片來說,人像在戶外有直射的陽光,所以陽光是主光,反光板的反射光線在這邊的角色是補光,並用來調整光比。
類型:斜射的陽光,以反光板補光
時間:12月中旬,下午14:30
環境:陽光照射的戶外景
相機設置:光圈f/3.5、快門速度1/160s、ISO100
相機模式:A模式(光圈優先)
光比
反光板的補光通常也會改變人物臉部的明暗差距,等於調整了人物的光比。
對自然光而言,肖像的明暗比也就是所謂的光比。因為反光板只是補光,所以它可以從低角度往上打光或者往側面打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