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如何在低功耗前提下實現超遠距離圖傳 | 雷鋒網公開課

2020-11-28 雷鋒網

大疆Mavic

大疆新品Mavic的「7公裡圖傳」讓人睜大了眼,驚訝之餘人們都對無人機遠距離圖傳產生了興趣,無人機想要做超遠距離圖傳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技術呢?圖傳的距離和功耗在無人機上如何進行平衡?技術實現上有什麼樣的難度?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邀請了上海大楚電子創始人兼CEO、上海後洪電子創始人汪東為我們講述「無人機圖傳的那些事」。以下是汪東在硬創公開課的演講摘編。

無線傳輸途徑和特點

途徑

實現超遠距離有很多選擇,可以是有線的,也可以是無線的。在一般情況下,肯定是有線傳輸更加的遠,上萬公裡傳輸都是可以的。拿語音傳輸來說,當面對話靠聲波傳輸,雖然聲波傳輸距離很短,但是不藉助高科技手段也是可以的(比如我們上學時候學的「紙杯電話」)。而圖像的話就必須要通過現代通訊手段才行,比如光纖。

電磁波的頻率

提到現代通訊手段,就要講到電磁波頻率,通常來說,電磁波頻率越低傳播越遠。比如軍事活動所需要的保密通訊電話的傳輸,就屬於超短波頻率,傳輸比較遠,地面通訊一般使用這種頻率(對講機等)。而一些需要中繼傳遞的通訊方式(通過中繼塔臺等)用的是短波,短波就比超短波頻率更低,能傳播的更遠,幾百公裡上千公裡都是可以的,比如VOA的電臺用的就是短波頻率。

遠距離傳輸肯定是數據量越窄傳播的越遠,發射功率越大靈敏度越高,由此就涉及到了功率的問題。

功率

想要超遠距離發射信息,功率越大發射越遠。像那些架在高的地方的電視塔都是功率幾千瓦甚至上萬瓦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廣播通過塔臺發射之後,很大面積地區都能收到廣播,這個功率肯定小不了,電視工作者如果暴露在發射設備下那麼對身體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北京廣播電視塔

綜上,各種運營商的設備同理,他們加大基站或者塔臺的功率,都是為了傳的更遠。

帶寬

帶寬語音一般來說都是3K左右,因為普通人說話3K就夠了,如果能夠壓縮的話幾百K就夠了,所以語音的傳輸帶寬是非常小的。而現在無人機的帶寬都是以M起步,這對遠距離傳輸的挑戰就大了很多。傳輸距離取決於靈敏度,根據香農公式,帶寬增加十倍,靈敏度就下降十倍,所以帶寬對於無線傳輸來說是很珍貴的。

圖像傳輸的特點

圖像傳輸跟普通信號傳輸相比特點還是比較鮮明的:

1、圖像傳輸的特點是數據量太大了。TXT等文件通常都是幾K起步,而圖像數據量就大得多,比如iPhone隨意照張照片就要幾M了,所以需要的帶寬要很高。


2、圖像傳輸不能有時延,跟大家看電影一樣,有卡頓就不能忍受了,此外,我們看電影,高清圖像就很爽,模糊就受不了。

綜上,無人機傳輸的特點就是,數據量大,延遲要求要低。這都是無線傳輸最難管控的地方。

無人機超遠距離傳輸的要求

上文說過,圖像傳輸的特點是圖像質量要求高,實時畫面監控延遲要低,除了這兩點外還有一些問題:

因為無人機是便攜設備,所以它的功率不可能非常的大,所以傳輸功耗要小,但是功耗小與距離遠就是矛盾的。

另外,無人機傳輸要抗幹擾能力強,因為無人機經常要在人群密集或者有電磁幹擾等環境複雜的情況下進行工作,這樣難免傳輸會受到外界影響,這也是個問題。

世界上對無人機傳輸也有相應的標準,這些標準也對無人機傳輸有了一些限制。

傳得遠首先要過功耗功率這一關。世界上對無人機有功耗標準的規定,比如歐洲要過CE,美國要過FCC,無人機標準涉及無線通訊方面就是EMC電池兼容方面的要求、功耗和發射功率不能超過多少等等。比如大疆精靈4的CE要求是20 、FCC要求23,最新的產品御CE要求23、FCC要求26,這些都給無人機的傳輸進行了限制。  


除了這些要求還有電池的發展局限性,這個是個傳輸以外的問題,在這裡就不多談了。

大疆精靈4

綜上,無人機遠距離傳輸的要求,總結來說就是:質量要高,功率要低,抗幹擾能力要強,傳輸距離要遠,國家法律法規的限制以及電池技術的發展。

距離與功耗的平衡

說了這麼多要求,就要講一下,無人機遠距離傳輸最重要的一點,也就是距離與功耗的平衡。

根據香農公式,距離和帶寬有關係,距離遠帶寬就要窄,之所以限制很多飛行設備都在用一些快要淘汰的調製技術(比如飛機要調幅波),就是需要平衡傳輸距離和功耗之間的關係。

我需要傳得遠,那麼功率就要大,但是政策上有規定功率功耗不能大,唯一可以改善的就是信道信源相關的技術,也就是無限通訊最重要的技術。

在同樣的功耗、其他部件減輕、電池優化的情況下,把帶寬壓縮,不要把圖像完全無失真的去傳輸,才能保證距離與功耗相對的平衡。當然,這個就是要根據研發的水平來了,拿大疆舉例,無人機需要30分鐘續航,那麼電池就確定了,體重也確定了,發射功耗確定了,要提高距離就要優化無線傳輸的技術,目前那些技術是用在無人機圖傳方面的技術呢?

Mavic實時圖傳

無人機圖傳技術

先用形象的方式介紹幾個名詞(學通訊相關的同學可以跳過這一部分):

信道:通信系統中傳輸的通道,好比是高架橋。

信源:信源是產生各類信息的實體,好比是載滿水泥的大卡車。

編碼:好比是快遞與打包,為了傳輸過程中有無損壞。

擴頻:是一種信息處理改善傳輸性能的技術,好比是八路,隱蔽性高、抗幹擾能力強。

調製:好比是新的交通工具,減少傳遞步驟。

具體來說,圖傳就是要把一個東西準確、快速的從一個地方傳遞到另一個地方,要抗幹擾,還要抓重點。所以信源和信道就要改善,關於信道技術就是抓重點的基礎,比如目前常見的MPEG-2、MPEG-4等技術,簡單地說就是把圖片的重點壓縮,抓住重點傳輸。信道編碼就是為了減少碼元數率,減少帶寬佔用,因為傳輸跟帶寬有關係,抓住重點可以避免浪費功率。

目前無人機圖傳主流的技術由OFDM、WiFi等。

OFDM

在技術上,目前很多無人機喜歡用的傳輸技術為OFDM,是多載波調製的一種,該技術更適合於高速數據的傳輸,OFDM有很多優勢,比如在窄帶帶寬下也能夠發出大量的數據、能夠對抗頻率選擇性衰落或窄帶幹擾等等。

但是,OFDM也有缺點:

載波頻率偏移

對相位噪聲和載波頻偏十分敏感

峰均比比較高

所以把這三個缺陷瓶頸解決掉才是完美的技術。

WIFI

除了OFDM之外,很多廠家也都在使用WiFi技術,可能WiFi說出來讓人感覺很低端,其實不是這樣的,WiFi技術也在不停的進步。

WiFi傳輸是具有高性價比的無人機圖傳使用最廣泛的技術,但是因為WiFi在技術上有很多限定,且不可修改的,並且很多廠家都是拿來方案直接搭建,所以其缺點也十分突出:比如晶片設計成什麼格式就是什麼格式的,無法修改,技術比較固化;幹擾管理策略實時性不強;信道利用率比較低等等。

另外WiFi傳輸還有跟物理層的銜接不緊密的缺點,導致反應不迅速,傳輸時延較大,最多有秒級的時延。

在FPV模式下更需要低時延才行

說到時延,端到端的時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高層組包時延

高層到物理層的時延

時隙資源分配機制導致的時延

傳播的時延

物理層處理時延,解調解碼等

高層處理時延

這兩種圖傳方式應該是目前無人機圖傳的主流。

其實總體來說,無人機遠距離傳輸其實就是距離和功耗之間的平衡,其中還涉及了很多調製技術,比如用擴頻來提高抗幹擾能力、信道信源技術的優化等等。大疆以前是使用的WiFi技術,現在用的是軟體無線電SDR,軟體無線電其實只是一個概念,其實裡面的技術還是OFDM傳輸技術,它也不比WiFi高明太多,只不過大疆自己優化了系統,更適合它的無人機,所以7公裡圖傳雖然聽上去特別牛,其實是功耗和距離平衡之間的傳輸以及傳輸技術的調製掌握的比較好。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消費類無人機圖傳系統設計中的一些關鍵 | 雷鋒網公開課
    圍繞這一話題,在前不久的在第63期的硬創公開課中,我們已經就無人機在遠距離圖傳上的一些實現方法進行了討論(連結)。雷鋒雷鋒網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雷鋒網但作為消費類無人機的關鍵性技術壁壘之一,遠距離無線傳輸領域的一個子集,遠距離無線圖傳功能一直是無人機行業技術開發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廣大極客朋友們熱切關注的一個技術性話題,人們希望能夠從技術實現的角度,用公式和原理對圖傳這一話題進行更深入和細緻的探討。
  • 如何用雲計算模式,實現生物信息分析 | 雷鋒網公開課
    本文整理自華點雲技術總監於偉文在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硬創公開課上的演講,主題為如何用雲計算模式實現生物信息分析。於偉文,高級工程師,上海華點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家示範學科——「移動雲計算」專業的首批畢業生。擁有十餘年 IT 領域從業經驗,主要關注於臨床、生物、金融等領域。
  • 商用無人機的飛行感知技術丨雷鋒網公開課
    編者按:本文內容來自領航高科(LHUAS)研發部工程師周鵬躍在雷鋒網硬創公開課的分享,,由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旗下欄目「新智造」整理。超聲波和紅外TOF各方面性能比較相似,比如測量距離都比較近,像超聲波測量的距離一般在4米左右。
  • 如何自行搭建一個威脅感知大腦 SIEM?| 雷鋒網公開課
    在網絡安全的原始森林裡,SIEM就扮演這樣一個威脅感知大腦的角色。如何在合理成本下打造一個最為強大、合適的 SIEM 系統,是許多安全人員頭疼的問題。雷鋒網有幸邀請到了擁有十年安全產品經驗的百度安全專家兜哥,為大家講解如何使用開源軟體搭建企業的SIEM系統。
  • 機器人程序設計之如何正確入門ROS | 雷鋒網公開課
    然而隨著ROS近年來火熱,在教學中也發現很多新夥伴對ROS的認識存在一些誤區,為了加快小夥伴們的學習速度,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本期公開課雷鋒網邀請Top和大家分享一點自己學習和使用的經驗和心得。雷鋒網本期公開課面向想入手ROS卻又不知從何下手的小夥伴,為大家梳理好學習思路。
  • 無人機管線巡檢創新,巡檢視頻超遠圖傳方案,更準確流暢
    在以往的應用中,無人機巡檢圖傳方案多數只能實現本地圖傳顯示或者採用單卡4G傳輸方式,高清圖像在傳輸過程中出現卡頓或中斷,遠程的指揮中心很難準確判斷現場情況,下達操作指令。隨著科技的發展與新興網絡技術的升級,中興新支點研發的4G聚合板卡產品,可為無人機提供大範圍圖像實時傳輸網絡,解決超遠圖傳的問題。適合森林防火巡檢、一線應急巡查、電力線路巡檢、應急通訊搶通等。
  • 藍牙多少功耗算低功耗?低功耗藍牙是如何實現低功耗的?
    WiFi是熱點最多的無線連接,但功耗較高;NFC可以說是「最私密」的無線連接,即是近距離連接;那相比wifi高功耗、NFC近距離,藍牙的低功耗無縫、快速連接顯然是物聯網市場中最有力的競爭者。 一、多低的功耗才算是低功耗藍牙呢?如何界定低功耗藍牙?
  • 對於普及無人駕駛,我們有了這四點認識 | 雷鋒網公開課
    即使作為一個成熟的智能系統,如何降低價格或者在廉價傳感器上尋找解決方案?本文整理自「硬創公開課 Online | 無人駕駛」專場。分享嘉賓是馭勢科技聯合創始人姜巖,他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聯培博士研究生,研究領域為自動駕駛系統架構設計和規劃控制。
  • 2018 公開課盤點企業篇:十家企業帶你看 AI 的實際應用成果及人才...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吧~地平線黃李超:面向低功耗 AI 晶片上視覺任務的神經網絡設計然而在實際部署的時候,許多場景例如無人駕駛,安防等對設備在功耗、成本、散熱性等方面都有額外的限制,導致了無法大規模應用深度學習解決方案。全球矚目的人工智慧創業企業之一地平線在晶片方面就有許多可以值得分享的研發成果和技術經驗。對此,AI 研習社邀請到了地平線的初創人員黃李超來公開課上進行分享。
  • 無人機遙控圖傳極限在哪?教你如何安全地極限挑戰
    無人機,作為一種依靠無線信號傳輸遙控的設備,在飛行過程中,常常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而性能下降,甚至是造成飛行的危險,因此我們常常需要對無人機的遙控極限有所了解,在日常飛行當中能夠預留一定的發展空間,避免發生意外,因此如何發現無人機的極限,下面就給大家詳細聊聊。
  • |雷鋒網公開課
    ,由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旗下欄目「新智駕」整理。但缺點是,它的精度會隨著距離的增加逐漸變差,基本上沒法與脈衝測距以及相位測距相比。另外一點,因為 CMOS 相機必須要用一個連續的雷射同步進行照明,它的平均功率相對來說比較低,抗幹擾能力會非常強,這種測距方式一般適合室內近距離工作,而不適合在戶外強光背景或者室內強光背景下工作。三角法測距比較適合用於機器人等對性能要求不高的場景。
  • 語音識別的痛點在哪,從交互到精準識別如何做? | 雷鋒網公開課
    那麼實現人機互動需要解決哪些問題?這其中的關鍵技術有哪些?人機互動的未來趨勢如何?本期硬創公開課邀請了科大訊飛的研發主管趙豔軍為大家答疑解惑。雷鋒AIUI中語音喚醒採用BN(Bottle Neck)技術方案,支持低功耗的待機。全雙工交互作為一個持續的交互過程,語音識別和語義理解,需要能夠做出快速的響應。這就需要人聲檢測和智能斷句。傳統的斷句是基於能量的檢測來判定,但是有兩個主要缺點,一是無法過濾噪音和無效的語音,另外就是對說話人的要求較高,中間不能有停頓。如果後端點設置的太短,容易造成截斷;後端點太長,又會造成響應不及時。
  • AI浪潮下,語音識別建模技術的演進 | 雷鋒網公開課
    本期硬創公開課邀請到了搜狗語音交互中心語音技術部負責人陳偉來為大家分享伴隨著本輪人工智慧浪潮下語音識別建模技術的演進,希望能夠幫大家理清主流的識別建模脈絡以及背後的思考。MFCC、PLP、FBANK等特徵,提取好的特徵送至解碼器,在聲學模型、語言模型以及發音詞典的共同指導下,找到最為匹配的詞序列作為識別結果輸出,整體流程請見圖3。
  • 實例介紹機械臂運動規劃及前沿研究方向(附PPT+視頻)|雷鋒網公開課
    一般來說,軌跡規劃用於無人車/無人機領域,而運動規劃主要用於機械臂,類人機器人領域。關於運動規劃的具體定義,雷鋒網新智造本期公開課特邀請到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博士生邱強為我們做詳細的講解。邱強目前研究方向為機械臂運動規劃,除了講解什麼是運動規劃,還會介紹他做的機器人規劃實例。同時,他還會講解目前關於運動規劃都有哪些前沿研究方向。
  • 農業植保的精準導航——基於RTK技術的地理信息採集 | 雷鋒網公開課
    高精度的地理信息,是精準農業的基礎。本期雷鋒網硬創公開課邀請到極飛地理負責人遊春成,為我們詳細講解什麼是RTK技術,為什麼要在農業植保中使用 RTK 技術以及RTK 技術如何在農田勘測、無人機飛行中運用。以下為嘉賓分享內容實錄。相對視頻文中做了刪減,完整內容可觀看視頻。關
  • 遠程後向散射技術:實現長距離低功耗的物聯網通信
    導讀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利用「遠程後向散射技術」,演示了一種幾乎以零功率運行的設備,它傳輸數據的距離最高可達2.8千米。這項研究突破了長久以來的障礙,有望實現一系列設備互聯。關鍵字物聯網、通信、智能設備背景對於如今的柔性電子設備和其他的傳感器來說,它們都無法採用傳統的、笨重的電池,又需要以非常低的功耗運行,因此無法與幾英尺或者幾米以外的其他設備通信。這一點就限制了它們在醫療監控、家居感知、智慧城市、精準農業等方面的應用。
  • 指紋傳感器和假指紋攻防技術 | 雷鋒網公開課
    從此,業界對指紋的傳感和如何攻破指紋系統的研究延續到現在。指紋識別遭遇的攻擊手段層出不窮,假指紋就是其中之一。為了防禦假指紋帶來的安全風險,去年有國內廠商專門推出了活體指紋識別技術,這種技術號稱可以通過指紋、手指皮膚顏色以及心率信號等生物特徵來驗證用戶的真實身份,以避免假指紋的攻擊。然
  • 低功耗DDS波形發生器的實現
    這是來自ADI公司模擬對話上的一篇關於DDS波形發生器實現的技術文章,裡面涉及了非常詳細的設計信息,故轉載於此供大家參閱。電路功能與優勢圖1所示電路為一款75 MHz低功耗(合計25 mW)直接數字頻率合成(DDS)波形發生器。
  • 全球首款業內最低的功耗MEMS 超聲波傳感器 可提供毫米級精度的距離
    基於 MEMS 的微型「矽晶片聲吶」裝置提供了毫米級精度的距離傳感功能,並具有業內最低的功耗。這種 MEMS 超聲波傳感器可用於距離測量、位置追蹤、人員存在檢測以及消費電子、機器人、無人機等領域的避障應用。 超聲波飛行時間 (ToF) 傳感器通常被認為是適用於汽車、工業以及無人機和機器人應用的最佳距離傳感器。
  • | 雷鋒網公開課
    經過整理的活動實錄:雷鋒網:介紹下 Immersion(意美森)公司有哪些競品公司,各自市場佔比怎麼樣?隨著技術上不斷發展與革新,各大硬體廠商都力求通過在技術上實現降低自身產品在市場中同質化特性的訴求,而觸覺技術的植入,恰恰給用戶帶去了更為極致的觸感新體驗。這也成為像蘋果一樣的頂尖廠商,也是硬體發展潮流的引領者,開始願意投入大價錢在觸覺技術上,帶來新體驗。我們不難看出,觸覺技術在行業中所表現的重要性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