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宇宙探索:宇宙是否有多個?哪些理論能為這一說法提供支撐?

2021-01-13 網易

  你是否曾經想過,曾經的某個決定如果做了另一種選擇,現在的生活是什麼樣子?這些「假如」有沒有可能在其他地方上演?在過去的幾年中,多重宇宙的想法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支持,根據這個假設,我們的宇宙只不過是無數宇宙中的一個。那麼,多重宇宙是如何產生呢?其中的宇宙之間又有著什麼樣的相似性或者差異呢?

  多重宇宙會讓人構想出許多相互平行的現實,其中一些和我們的只有著細微的差別。量子力學的多重世界解釋確實預言了這種類型的多重宇宙。

  量子力學雖然很「奇特」,但它是迄今最成功的描述微觀世界的理論。在多重世界中,每一個可能的量子態都會分叉發育成一個新的宇宙。換句話說,物理上每一個可能的動作、每一種可以採取的選擇,都可以並且會在其他地方發生。

  

  這樣的平行宇宙也許存在,可能有一天我們真的會發現能佐證量子力學這一多重世界解釋的證據。然而,這些平行宇宙是永遠也無法被觀測到的,它們以一種我們幾乎無法理解的方式獨立於我們的宇宙之外。

  宇宙學家感興趣的是更為具體的多重宇宙——雖然超出了我們所在宇宙的現實,但仍然是可知的。

  我們的宇宙擁有一個視界,類似於地球上的地平線。如果你身處大海中的一個小島,當你爬到它的最高點時,你能看到的最遠距離是有限的,你無法直接看到遠在地平線之外的東西。但是,你仍有可能獲得有關這些東西的信息,例如漂來的漂流瓶。你可以了解發生在地平線之外的事情,因為來自它的各種信號可以抵達你所在的小島。

  在我們的宇宙中,它的「地平線」即視界,要遠得多。實際上,它到我們的距離在每個方向上都達到了約465億光年。光速有限和宇宙自大爆炸創生以來一直在膨脹是形成這一邊界的兩大原因。

  根據目前最準確的測量結果,宇宙大爆炸生於138億年前,因此我們所能看到的物體發出的光必須要在這個時間之內抵達我們。

  事實上,由於極早期宇宙的密度極高,大爆炸之後會形成的一個極其明亮但不透明的火球,經過大約40萬年的冷卻之後它才變得透明。隨著宇宙空間的膨脹,從這個火球發出的光被拉伸成了不可見的微波輻射,目前,它是我們可以直接觀測到的最遙遠的物體,被稱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它在尋找多重宇宙的證據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據估計,微波背景輻射的確切距離為465億光年。

  最遙遠的光已傳播了138億年。在光傳播的過程中,空間也在一直在膨脹。

  我們不知道視界之外是什麼,但我們可以從可見的東西進行推測。在這些大尺度上,宇宙是非常均勻且各向同性的,意味著在我們可見的每個方向上、在我們可見的每個地方,宇宙都是完全一樣的。

  因此,絕對存在一個比我們所能看到的更為廣闊的宇宙,但它也許和我們的並沒有什麼不同。這正是現代宇宙學的一個基本假設,即宇宙學原理。

  

  這些遙遠的時空究竟能延伸出去多遠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它取決於時空本身的形狀。不同的估計認為,宇宙的真正大小從可觀測宇宙的約250倍大(假設宇宙是閉合的)到無窮大(假設宇宙空間是平直或開放的)不等。然而,延伸出去的空間屬於一個更為廣闊的宇宙,而這個宇宙和我們的宇宙在本質上是相似的。

  事實上,如果宇宙真的是無窮的,或接近無窮的,我們可以預期,在宇宙中必定存在一個極其遙遠的地方,那裡會和我們的可觀測宇宙一模一樣。

  這些「副本」宇宙以及生活在其中你我的「副本」距離我們有多遠呢?我們的可觀測宇宙有著465億光年的半徑,包含有10118個粒子。試著想像一下這些粒子在可觀測宇宙中所有可能的排列組合,粗略計算,可以得到有10的10後面加118個零次方的可能性。雖然這個數字看上去很大,但如果宇宙真是無窮大的,那麼就有足夠的空間來使得其中的粒子一次又一次地重複我們宇宙的特定組成。

  如果還有另一種類型的多重宇宙又會怎麼樣呢?在這些多重宇宙中有一個和我們的宇宙截然不同。這正是令許多宇宙學家著迷的,在它背後有一個核心概念,被稱為「永恆暴脹」。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熟知物質的物態,或者稱為「相」。例如,水分子可以是液態的水、固態的冰或氣態的水蒸氣。但在基本物理學中,不單單物質具有相,我們周圍的一切,包括時空本身,都具有相。弦理論這樣的高能物理學理論預言存在大量的相。當然,這些相之間的差異要遠遠超過水與冰之間的差別。不同的相可以擁有不同的物理學規律。

  例如,在某些相中會不含有構成我們宇宙的基本粒子,比如電子和夸克;在另一些相中,電子和夸克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式和性質,比如電荷和質量。這些相是目前最前衛的宇宙學理論的共有特徵。

  不同相之間可以具有不同的性質,其中之一便是「真空能」的強度,它瀰漫於整個空間中。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在我們的宇宙中存在少量的真空能,被稱為暗能量。正是它在驅動宇宙加速膨脹,否則宇宙的膨脹速率會不斷減慢。在其他的相中,真空能可以不存在,或者強得多,甚至具有負值。這是在多重宇宙中創造出新宇宙的關鍵。如果所有這些不同相都可以存在,那麼它們之間就可以轉換,就像冰、水和蒸汽之間的變化。

  在某個初始時刻,宇宙中每個地方都可以有一個相。具有不同相的區域就像香檳中的氣泡,或多或少是呈隨機分布的。這就像拋硬幣,對於一個給定的相,它的真空能要麼為正,要麼為負,但其中總有一些會是正的。如果真空能足夠大,那麼這個宇宙泡就會指數式地膨脹,在幾分之一秒的時間裡大小就會翻番,再翻番,並依此類推下去。因此,在這些區域中,空間會發生爆炸。如果這些相本身是不穩定的,那麼宇宙泡就會在它們之中形成。這就是宇宙學家所說的永恆暴脹。這是一個相當令人興奮的概念。如果它是正確的,那麼我們可能就位於這些宇宙泡中的一個。在這個宇宙泡之外,則有可能存在非常奇特的東西,例如極高速的暴脹、不同的物理學定律,甚至還可能有不同的維度。一旦你越過了我們所在宇宙泡的邊界,就會發現多重宇宙絕對不會平淡無奇。永恆暴脹可以解釋有關我們宇宙的最大謎團之一。

  我們宇宙的特性似乎是為生命而精確調校過的。例如,如果引力常數稍稍增強一點,或者電子的電荷稍稍減小一點,又或者把粒子束縛在一起的力稍稍減弱一點,那麼恆星和行星就將無法形成,我們也就不會在這裡了。一切都剛剛好,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至今還沒有人能解釋這是為什麼。

  但是,如果存在著無窮多個宇宙泡,它們有不同的特性,那麼其中就必然會有一個宇宙——我們自己所在的宇宙,那裡的各種特性都恰到好處,由此可以解釋我們為什麼能存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多重宇宙」真的存在嗎?
    這種「第2層」(level 2)多重宇宙觀點的支持者主要是亞歷山大·維蘭金(Alexander Vilenkin)。他描繪了一幅生動的畫面:在無窮多個宇宙中有無窮多個星系,無窮多顆行星,以及無窮多個和你同名的人在看這篇文章。自古以來,許多文化中都有類似的觀念。不同的是,多重宇宙的主張是一個科學理論,這意味著該理論具有數學上的嚴謹性和實驗上的可檢驗性。但我對這個說法表示懷疑。
  • 多重宇宙是科學嗎
    關於多重宇宙是否存在的爭論由來已久,現在,宇宙學的進展能讓我們重新審視這個問題。
  • 量子計算機、肖爾算法與多重宇宙有關聯性,能證明多重宇宙存在
    我們知道,傳統計算機的發明是20世紀最為重要的科學事件之一,那麼,量子計算機的發明將是21世紀最為重要的科學事件,它的重要性並非僅僅體現在計算機本身,而且將可能顛覆我們傳統的單一宇宙觀——我們的可見宇宙並不是唯一的,多重宇宙確實存在。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這純粹是扯淡,量子計算機和多重宇宙有什麼關係?量子計算機的出現怎麼會是多重宇宙存在的有力證據?
  • 「多重宇宙論」到底是不是科學?
    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看你研究的東西是否具有「可證偽」性。那什麼又是「可證偽」呢?就是說你研究的這門學問可以通過做實驗被證實或者被證偽,用一句接地氣的話來講就是你研究的學問可以通過做實驗來告訴大家到底是否正確。有了這個判斷標準,我們就可以馬上判斷出來一些常見的非科學話題「是否有輪迴?」「靈魂是否永生?」「上帝是否存在?」等等話題,大家發現這類話題有一共同特點:不具有可證偽。
  • 「多重宇宙論」到底是不是科學?
    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看你研究的東西是否具有「可證偽」性。那什麼又是「可證偽」呢?就是說你研究的這門學問可以通過做實驗被證實或者被證偽,用一句接地氣的話來講就是你研究的學問可以通過做實驗來告訴大家到底是否正確。有了這個判斷標準,我們就可以馬上判斷出來一些常見的非科學話題「是否有輪迴?」「靈魂是否永生?」「上帝是否存在?」等等話題,大家發現這類話題有一共同特點:不具有可證偽。
  • 多重宇宙理論:我們所在的宇宙,可能只是「母宇宙」中的黑洞
    多重宇宙理論:我們所在的宇宙,可能只是「母宇宙」中的黑洞所謂多重宇宙理論,也就是說,我們存在的宇宙,可能只是許多宇宙當中的一個普通的個體。當然這些宇宙之間的關係也不一定是「並列」的,有可能是存在「嵌套」關係的層級:我們所在的宇宙只是其中的一環,有比我們「等級」更低的宇宙,也有比我們等級更高的宇宙,當然也有和我們同一等級的宇宙,這些都是很有可能存在的。而根據多重宇宙理論和黑洞宇宙理論的結合,則認為我們的宇宙是比我們等級更高的「母宇宙」當中的一個黑洞;而相應地,我們所在的宇宙空間當中,每一個黑洞都是一個「子宇宙」。
  • 多重宇宙是科學嗎?
    今天,許多科學家也在用相似的態度嘲諷著一個觀點——我們所見的宇宙並非單獨存在,它只是多重宇宙「泡泡」中的一個。多重宇宙理論的反對者認為,我們無法看到其他的宇宙,因此這個理論無法被證明。此外,他們還認為用多重宇宙理論來解釋現實,明顯違背了奧卡姆剃刀理論(Occam's razor)。奧卡姆剃刀理論認為簡單的解釋優於複雜的解釋。但馬赫對原子的看法,毫無疑問是錯誤的。
  • 什麼是平行宇宙?它和多重宇宙有何區別?
    嚴格的講,在天文學名詞中並沒有「平行宇宙」一詞,它被叫做「多重宇宙」。多重宇宙中的不同宇宙可被稱為「平行宇宙」。目前這種理論在物理學裡只是尚未被證實的一種假說,但量子論中的一些方程式可以描述它,如薛丁格貓。本文將粗略講解下多重宇宙。
  • 宇宙常數所引發的多重宇宙觀,世界上可能存在多個重疊的時空宇宙
    有多個宇宙這一想法叫做多重宇宙(multiverse)。這個假說並沒有實質上消除宇宙學常數必須精確取為觀測值這一問題。在這一假說中,我們並不是要求宇宙學常數有微調,而是假設我們居住的宇宙必須經過了精挑細選而且十分少見。但是,當我們把多重宇宙假設結合人擇原理(anthropic)來考慮時,事情就變得不一樣了。
  • 宇宙之外是什麼?暴漲理論揭示「多重宇宙」的奧秘!
    對宇宙學家來說,宇宙的最遠處位於,從時間開始,光能抵達到我們這裡的區域,這被我們稱為可觀測宇宙。在這個球形的空間區域,是從宇宙大爆炸到現在為止138億年中,光能抵達我們這裡的區域。但這就是所有的了,還是這只是我們可以看到的全部?
  • 宇宙竟然擁有多個維度?研究者認為,多重宇宙或許存在
    弦理論是多重宇宙以及宇宙多維度的理論基礎,雖然說弦理論這個科學理論現在還不完善,但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解釋多重宇宙的問題,在弦理論中,隨著時間的改變,兩根合併閉弦的世界片中的兩根弦就會變成一根,那麼這就是多維度和多重宇宙的理論解釋,雖然聽起來比較拗口,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到底是怎麼回事吧
  • 找不到證據的多重宇宙,對科學有害?
    1990年,我為《科學美國人》撰寫了一篇文章,主題是:我們的宇宙是否可能如一些物理理論暗示的,是多重宇宙中的一個。文章標題為《這裡有一個宇宙,那裡也有一個》(Here a Universe, There a Universe...)。之所以使用這種輕鬆的語氣,是因為我不想讀者把這些宇宙猜想看得太過嚴肅。畢竟,我們還沒有辦法證明或推翻其他宇宙的存在。
  • 「多重宇宙」理論新發現
    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提出了「多重宇宙」(multiverse)論,並為尋找其證據不懈地努力著。日前,加拿大安大略周邊論物理研究所(Perimeter Institute)的科學家馬修.詹森(Matthew Johnson)及其同事提出的「氣泡海」理論,首次為多重宇宙論找到了可測試的方法。
  • 你是多重宇宙永恆論者還是單一宇宙存在論者?科學是如何解釋的
    :我的人生早已註定;過去與未來始終同「時」存在;別處還有許多個「我」;一切可能發生的事情,在某個地方確實發生了……若你同意以上所有說法,那麼你可能是一個多重宇宙永恆論者。多重宇宙指的是,宇宙每時每刻都在分裂成為多個副本,而你的多個副本存在於其他宇宙中。每一個副本的你都是一個清晰的意識存在。他們都有你的過去,但沒有你的未來。若你像許多物理學家一樣相信這兩種觀點,那麼你一定相信所謂的多我論。若你不同意這兩種觀點,那麼你就是單一宇宙存在論者。
  • 多重宇宙到底有多少個?答案在我這,但是你讀得出來麼?
    最早人們覺得自己生活的這塊地方就是世界的全部,慢慢的人們產生了天圓地方的說法。當麥哲倫環遊世界之後,人們又發現世界是個圓形的,地球就是我們的世界。然後日心說又被提了出來,人們才發現,地球只是太陽系的一部分。隨著科學進步,人們探索到了越來越遠的地方,又發現了其他的恆星,才發現太陽系在銀河系中微不足道。
  • 根據多元宇宙理論,存在多個宇宙,那麼宇宙之外是什麼呢?
    由於沒有任何東西能比光速移動得更快,所以我們無法從地球上觀察到遠離宇宙起源時所到達我們的光線。通過計算,觀測宇宙的直徑約為970億光年。現在問題出現了:如果宇宙的年齡只有138億年,那麼宇宙的直徑又如何能達到930億光年呢?讓我們一起思考下。
  • 多重宇宙真的存在嗎?你是否經常對一個陌生東西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到今天為止,宇宙已經有150億歲了,隨著科學家對宇宙的探索,它神秘的面紗被輕輕揭開一角。人類所賴以生存的地球,在大宇宙中已旋轉了46億年。生物的歷史至少也有33億年,而人類的歷史大概僅為300萬年。在浩瀚如海的宇宙中,地球不過是滄海一粟。
  • 宇宙在不斷分裂?它可能只是量子多重宇宙的一支!
    諸事平等,無一特殊,可以隨心所欲預言某事,它必將在某個宇宙中變成現實,但這種預言與我們所處的這個宇宙毫無干係。這種預言能力的匱乏一直困擾著物理學家。但包括本文作者在內的一些研究者已經認識到,量子理論也許為我們指明了一條出路。這或許有些出人意料,因為量子理論與多重宇宙理論剛好相反,只關心那些最微小的粒子。
  • 多重宇宙論被證實 (轉載)
    當時, 她和卡耐基梅隆大學的理察· 霍爾曼教授提出了宇宙輻射存在異常現象的理論, 並估計這種情況是由於其他宇宙的重力吸引所導致。 如今, 普朗克宇宙輻射圖使霍頓更加堅信了自己之前的假設, 認為這一現象表明還存在其他宇宙。 霍頓在接受採訪時說:「這種異常現象是其他宇宙對我們宇宙的重力牽引所導致的, 這種引力在宇宙大爆炸時期就已經存在。 這是迄今為止, 我們首次發現有其他宇宙存在的切實證據。
  • 多重宇宙真的存在嗎?這三種多重宇宙每一種都讓你腦洞大開!
    如果「宇宙」是一切存在著的事物,它就不可能有兩個版本,否則,這一對傢伙就應該是真正的「一切」,這是個術語上的問題。物理學家們所說的「宇宙」,通常是對「可觀測宇宙」這個詞的一種不正式的說法,也就是說整個宇宙中我們目前為止所能看得見的部分,而談論多個不同的可觀測宇宙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