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攻擊者瞄準新冠疫苗製造企業發起釣魚攻擊

2021-01-20 TechWeb

【TechWeb】1月14日消息,隨著各個藥廠新冠疫苗的陸續批准上市,人類戰勝疫情迎來曙光,與此同時,網絡攻擊者也瞄準了這些研製和生產疫苗的醫藥機構,並發起了面向行動裝置的釣魚攻擊。

據亞信安全研究人員發現,網絡攻擊者不僅會通過電子郵件等傳統方式來進行釣魚攻擊,還更多地使用了簡訊、即時通訊軟體等工具來散播含有惡意連結的釣魚信息。為了增強攻擊的成功率,網絡攻擊者會精心製作具有「誘惑力」的內容,甚至還可能在地下黑市中購買目標企業的通訊錄,發動針對性更強的APT攻擊。

一旦目標企業內部有員工點擊了暗藏病毒的連結或文件,就可能會被植入惡意軟體。接下來,這些間諜或是遠程控制軟體並不會馬上顯露出來,而是會潛藏在行動裝置之中,竊取員工存儲在行動裝置中的重要信息(如郵件、聊天記錄等),還會在行動裝置接入企業內網之後,以其為「跳板」,橫向感染其它設備,甚至入侵企業的數據中心。

近年來,針對行動裝置的釣魚攻擊之所以愈發盛行的原因,其一是它更具隱蔽性,其二則是這些行動裝置往往游離在企業的安全策略之外,並且很少有員工在手機等設備上部署安全防禦系統,這就給網絡犯罪分子帶來大量可乘之機。

在數位化創新以及疫情等因素的疊加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員工選擇了移動辦公、遠程辦公等方式,工作的邊界正在迅速擴展。然而,基於長期的威脅監控和數據,亞信安全發現很多企業仍然沿襲基於網絡邊界的安全防護策略,難以識別動態變化的安全風險,這就容易被網絡攻擊者抓住漏洞,通過移動釣魚攻擊等方式來達到攻擊目標。

對此,亞信安全提醒用戶,不管網絡釣魚攻擊的形式是什麼、針對的設備目標是什麼,其本質都是利用人性的弱點,通過社交工程學的方式來引起員工的好奇心、恐懼心。因此,防範移動釣魚攻擊的第一道門檻仍然是「人」,企業,特別是製藥企業等數據價值高、敏感的企業需要增強對於員工的安全教育,提醒網絡釣魚攻擊可能通過任何途徑、任何設備來發起。

移動式釣魚攻擊對於企業的另一個警示在於:在企業數位化能力快速擴展的今天,傳統網絡邊界保護已經不足以抵禦安全風險。亞信安全建議企業遵循「零信任」策略,以身份為基礎,持續進行信任評估和動態訪問控制,將各種安全產品、安全模塊整合起來,形成一個緊密耦合的安全體系,抵抗動態變化的安全威脅。

在對抗網絡釣魚攻擊的過程中,「零信任」的安全體系能夠通過身份進行信任評估,並基於環境進行風險判定,這有助於企業持續驗證訪問者身份的真實性,以及訪問請求的安全性,對於訪問機密數據的高風險行為進行響應、阻止,進而全面降低網絡攻擊者通過橫向移動來竊取數據、控制關鍵系統的風險。

而在長期治理方面,亞信安全認為「感知」和「運維」是關鍵,即打破原有的單點筒倉式部署,向立體聚合式集成轉變。亞信安全XDR解決方案為用戶提供了多種技術、產品及服務的立體防護能力,包括APT檢測、沙箱技術、安全網關、終端產品、安管平臺、多迴路威脅情報、立體建模、應急服務等。通過關聯多個攻擊面的威脅檢測數據,擴大檢測及補救攻擊的規模、速度和範圍,能夠高效檢測釣魚攻擊中潛藏的風險,並進行警示,協助企業對抗網絡安全威脅,保護重要數據資產的安全性。

相關焦點

  • 黑客正瞄準疫苗供應鏈 冒充海爾生物高管發送釣魚郵件
    隨著新冠疫苗的研發成功,這種關鍵的戰略資源正在成為全球新的基礎設施。網絡黑客也在瞄準疫苗供應鏈實施網絡攻擊。IBM周四發表了一份報告,稱該公司的安全團隊X-Force發現黑客似乎正試圖破壞或竊取有關疫苗冷鏈供應等關鍵過程的信息。
  • GitHub 用戶注意:Sawfish 釣魚攻擊來了
    近日,GitHub 官方博客披露一則消息:網絡犯罪分子發起了一種釣魚活動,將 GitHub 用戶視為攻擊目標,試圖獲取其帳戶權限。一旦用戶中招,後果可能很嚴重。攻擊者不僅能控制 GitHub 用戶的帳戶,而且還能獲取其他重要信息和內容。
  • 安全419寶典:重視網絡安全威脅 你必須要了解的六大類攻擊
    此外,網絡威脅自身也在不斷演變,攻擊者正千方百計地利用漏洞,這導致了目前網絡釣魚、勒索軟體或其他惡意軟體攻擊盛行。為了應對這一挑戰,企業往往需要和一些經驗豐富的網絡安全公司進行合作,用以幫助自己建立合規且安全的防護,同時還針對員工進行網絡安全培訓,配合持續網絡安全監控措施,建立起有效的防禦策略。
  • 境外APT組織「響尾蛇」再次 對我國發起攻擊事件報告
    此次瑞星捕獲的攻擊事件與上次的APT攻擊手法基本一致,攻擊目標也依然針對國內政府機構與國防科技企業。 一、背景介紹2019年10月,瑞星安全研究院通過瑞星威脅情報系統再次捕獲到國際知名APT組織「響尾蛇」針對國內政府企業發起的三起攻擊事件。
  • 谷歌App Engine被用於發起網絡釣魚攻擊
    計算機和網絡安全專家ThreatMark在其網站上的最新帖子中警告說,使用Google App Engine作為主機的歐洲網絡釣魚攻擊趨勢正在上升。該帖子稱,最近一段時間,使用Google App Engine作為主機的網絡釣魚攻擊將中歐和東歐地區的多家銀行作為攻擊目標,且這些攻擊可能是有組織的、意義深遠的行動。Google App Engine是谷歌提供的一種平臺服務,用於開發和託管可擴展的Web應用程式。
  • FortiGuard實驗室預測:智能邊緣被利用將顯著改變未來網絡攻擊的...
    網絡黑客將利用智能邊緣、5G 設備以及先進的計算能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掀起一波新的高級威脅浪潮。此外,攻擊者將繼續集中火力攻擊和利用新興邊緣環境(如遠程辦公)甚至是新的 OT 邊緣環境,而不再是僅瞄準核心網絡。  而作為防守的一方,企業必須要未雨綢繆,提前規劃,利用強大的人工智慧 (AI) 和機器學習(ML) 快速進行威脅防護、檢測和響應。
  • 自去年年底以來,醫療行業遭受的網絡攻擊激增了45%
    自2020年11月以來,針對醫療保健機構的網絡攻擊激增了45%,因為全球新冠疫情又在繼續增加。 Check Point Research今天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與同期全球所有行業22%的網絡攻擊增長相比,這一增長已使該行業成為網絡犯罪最主要的目標行業。 去年11月,平均每個醫療行業機構每周遭受626次攻擊,而前一個月為430次,攻擊方法包括勒索軟體、殭屍網絡、遠程代碼執行和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
  • 最常見的導致伺服器癱瘓的網絡攻擊有哪些?
    隨著網絡技術和網絡應用的發展,企業數位化轉型進度的加快,網絡安全問題顯得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企業開始重視網絡安全,特別是金融、遊戲、電商、直播等行業是最容易遭到網絡攻擊的重災區,因為這些行業對網際網路依賴性非常強,一旦伺服器遭到攻擊導致業務無法正常運行,損失非常慘重,嚴重的可能直接項目停運了。
  • ...與新冠藥物和疫苗的評估和批准相關的時間表不受網絡攻擊的影響。
    文 / 蘇懷瑾2021-01-12 22:47:57來源:FX168 歐洲藥品管理局(EMA):調查顯示,一些與新冠藥物和疫苗有關的文件在網際網路上被洩露。執法當局正在對網絡攻擊採取必要的行動。
  • 報告發布|觀察:攻擊者蹭疫情熱點進行惡意攻擊
    在綠盟科技威脅響應中心聯合綠盟科技格物實驗室發布《2020網際網路安全事件觀察報告》中指出,2020年安全事件主要有如下幾類:漏洞類、勒索軟體、信息洩露、 工控攻擊事件及惡意軟體。個人及企業對於高危漏洞的關注程度逐年增高,這些漏洞所能造成的直接影響已經較早些年大大降低。
  • 亞信安全發布《2021年度網絡安全威脅十大預測》 5G、AI等新興應用...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2020年,由「新冠病毒」疫情所開啟並貫穿始終。有多少人在疫情的陰霾籠罩下,被迫隔離、居家辦公、失業,這也讓2020年成為充滿挑戰的一年。而在這種情況下,世界各地網絡攻擊、竊密洩密事件依然頻發,這些不安全因素更讓我們意識到網絡威脅治理的重要性。
  • mRNA新冠疫苗會製造「轉基因人」?有些杞人憂天
    圖源網絡。這兩天,一段聊天記錄在網上熱傳,聊天記錄中,名為「姜凱NY」者稱,mRNA新冠疫苗可以通過逆轉錄,將病毒的基因插入人體染色體,接種者將因此變成轉基因人。一時間,引發很多人的擔憂。加上最近美國《科學》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稱,有證據證明,如果注射mRNA新冠疫苗,新冠病毒的部分RNA(核糖核酸)可能會整合到人的遺傳物質DNA中,雖然不解其意,但許多人也憂心忡忡。
  • 你是否能抵禦這些常見類型的網絡攻擊?
    企業需要自我保護的網絡安全攻擊類型不斷增長和發展。保持公司的安全意味著深入了解最常見的威脅,以及可能被忽視的網絡攻擊類別。從如何使用最小權限原則到需要監控的連接,我們會查看最常見的網絡攻擊類型以及如何提升2019年的安全性。
  • mRNA新冠疫苗會製造「轉基因人」?有些杞人憂天|沸騰
    加上最近美國《科學》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稱,有證據證明,如果注射mRNA新冠疫苗,新冠病毒的部分RNA(核糖核酸)可能會整合到人的遺傳物質DNA中,雖然不解其意,但許多人也憂心忡忡。那接種mRNA新冠疫苗後會變成轉基因人的說法,真的靠譜嗎?
  • 企業傳統防禦方式已跟不上新型網絡威脅——信息圖 | 網際網路數據...
    最新報告指出諸如勒索軟體之類的攻擊之所以能夠繞過傳統的安全解決方案,是因為這些組織往往忽略了補丁、更新或者更迭當前產品和服務的重要性。根據網絡安全公司Webroot最新的研究報告稱:自2017年9月份以來,已經有超過5000家網站被JavaScript加密貨幣礦工CoinHive劫持用於挖取Monero幣。
  • Dropping Elephant:一個利用普通工具攻擊的網絡組織
    很快,我們就發現一個可能是來自印度的網絡犯罪組織正在亞洲地區大肆進行網絡間諜攻擊行動。受攻擊目標主要為多個同中國和中國國際事務有關的外交和政府機構。儘管攻擊者只配備了較舊的漏洞利用程序和普通的攻擊工具,但他們還是針對多個高級目標進行了攻擊,包括一些西方國家機構。
  • 亞信安全公布《2021年度網絡安全威脅十大預測》
    [PConline資訊]1月11日消息,2020年,由「新冠病毒」疫情所開啟並貫穿始終。有多少人在疫情的陰霾籠罩下,被迫隔離、居家辦公、失業,這也讓2020年成為充滿挑戰的一年。而在這種情況下,世界各地網絡攻擊、竊密洩密事件依然頻發,這些不安全因素更讓我們意識到網絡威脅治理的重要性。
  • 梭子魚發布關於魚叉式網絡攻擊的重點洞察報告
    中國,北京(2019年4月8日)— 雲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梭子魚網絡於美國加州時間2019年3月19日發布關於魚叉式網絡攻擊的重點洞察報告:主要涉及網絡威脅與趨勢。梭子魚的研究員們在三個月的時間內,鑑定超過36萬份魚叉式網絡釣魚的電子信件,識別與分析出了三種最主要的攻擊形式:品牌冒充、企業電子郵件洩漏以及勒索。
  • 轉型中的製造業成網絡攻擊主要受害者
    Verizon《2020 數據洩露調查報告》則確認了922 起針對製造企業的網絡攻擊,其中381起導致了敏感數據洩露。網絡攻擊會導致製造企業的敏感數據洩露、智慧財產權被竊取,甚至導致生產中斷,無法履行客戶訂單。極端情況下,最嚴重的攻擊可能對製造商工廠和設備造成永久性損害,導致市場份額損失,甚至製造企業的破產。
  • mRNA新冠疫苗會製造「轉基因人」?沒那麼容易被「轉」
    全文1959字,閱讀約需4分鐘 文/張田勘(專欄作者)編輯 陳靜 實習生 祁倩倩 校對 盧茜這兩天,一段聊天記錄在網上熱傳,聊天記錄中,名為「姜凱NY」者稱,mRNA新冠疫苗可以通過逆轉錄,將病毒的基因插入人體染色體,接種者將因此變成轉基因人。一時間,引發很多人的擔憂。▲爆料者聊天截圖。圖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