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擁有南非、加拿大和美國三重國籍,2002年6月創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馬斯克的SpaceX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火星殖民,要實現火星殖民就要降低太空運輸的成本,SpaceX的瘋狂就此開始。SpaceX的成就是驚人的,2008年發射了世界首個私人投資的軌道級液體火箭——獵鷹1號;2010年首次成功將貨運龍飛船送入近地地球軌道並回收;2015年12月,獵鷹9號芯級回收成功;2017年3月第一次重複使用獵鷹9號芯級並回收成功;2018年2月重型獵鷹首飛成功,並回收兩枚助推器,芯級失敗;2019年開建星鏈衛星系統,2020年5月實現了載人航天;而現在正在如火如荼的開發載人星際航行的項目—SpaceX星際飛船(starship)。馬斯克似乎要將航天玩「瘋了」,一切都因「火箭發動機(Merlin)」而始,一切都以「火箭發動機(Raptor)」而狂。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2002年馬斯克決定自己研發低成本火箭,實現移民火星的計劃。而一切都要從一款名不見經傳的火箭發動機(Fastrac)說起。Fastrac是由NASA(美國國家航天局)開發的渦輪泵供給的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發動機使用氣體發生器循環來驅動渦輪泵,然後排出少量的富燃料。Fastrac發動機非常便宜,每臺的成本價僅有350000美元,可產生285kN的推力,最關鍵的是該發動機的所有零件均可重複使用。
The Fastrac(MC-1)Engine
SpaceX和Fastrac有什麼關係嗎?SpaceX成立後,第一件大事當然是開發自己的火箭發動機。考慮到成本和重複使用等因素,SpaceX瞄上了Fastrac。雖然Fastrac火箭發動機從未飛行過,但是在NASA的幫助下,SpaceX的第一款發動機Merlin 1A(梅林)採用了許多Fastrac的設計和技術。這也許就是,馬斯克感謝NASA的資金和技術支持的原因吧。SpaceX的工程師們非常給力,Merlin火箭發動機不斷迭代,性能出現了質的提升,以至於Merlin 1D真版空的推力達到981kN,真空比衝達到348秒,推重比更是達到了199:1。
Merlin 1C
Merlin火箭發動機作為獵鷹火箭的核心科技,讓SpaceX名聲大噪。為什麼說Merlin火箭發動機是核心科技?SpaceX通過火箭回收再利用使得火箭發射成本降低了一個數量級,直接碾壓了競爭對手。火箭的回收重複使用主要有兩塊兒難啃的骨頭,一是精確控制飛行與著陸技術,一是變推力可重複使用發動機技術。對於信息技術不斷革新的前沿,變推力可重複使用發動機技術更為核心。Merlin火箭發動機的不斷迭代,不僅使獵鷹9號發射穩定、成本低廉,更是讓SpaceX造出了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重型獵鷹(三九二十七臺梅林火箭發動機)。
三九二十七
要想實現星際航行,Merlin火箭發動機是遠遠不夠的。因此,SpaceX開發了一款專門用於火星探索與殖民的火箭發動機——Raptor(猛禽),該發動機燃料為甲烷,推力是Merlin 1D的數倍,達到了3500kN(真空)。SpaceX的工程師們通過Merlin的迭代,已經玩轉了火箭發動機,換路子重新設計一款火箭發動機,並不算摸不著頭腦的難題。2019年8月27日,搭載著猛禽發動機的「星蟲」(星艦縮小版)成功完成了150米的跳躍測試。猛禽火箭發動機的出現,讓超重鷹+星艦也有了「核心科技」。猛禽之所以使用甲烷為燃料,一是可以結合液氫液氧發動機和液氧煤油發動機的優點(包括難易程度、成本、效率等),二是可以在富含二氧化碳的火星直接製備甲烷作為燃料。猛禽作為甲烷為燃料的全流量分級燃燒循環發動機,它竭力兼容了成本(200萬美金)、推力、效率、重複使用等優點,讓SpaceX有了實現starship的底氣。雖然,液氧煤油發動機有RD—170/180,液氫液氧有RD—68、RD—25,液氧甲烷有CE—4等眾多優秀的火箭發動機,但是,要實現低成本的星際航行,還是Raptor最靠譜。
Raptor
還是那句話,SpaceX因「火箭發動機」而始,因「火箭發動機」而狂。因為有了低成本高性能的Merlin,SpaceX可以毫無顧忌的打星鏈;因為有了低成本高性能的Raptor,SpaceX可以毫無顧忌的炸原型機。
SpaceX的一切——火箭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