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醫科大學科技成果對接會舉行

2020-11-24 信息時報

信息時報訊(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符烽)為解決廣州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向企業轉移轉化中的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資本對接難」等「痛點」和「難點」,6月10日下午,「廣州醫科大學科技成果對接會暨廣州高校院所成果轉移轉化常態化精準對接會第6期」活動(以下簡稱對接會)在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對接會上推介了27項廣州醫科大學及其附屬單位的重大科技成果,包括無線輸液警報裝置,3D列印頜面骨修復材料等,推動科技成果的落地轉化。




廣州生物醫藥產業格局「三中心多區域」

本次對接會是「第十二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專業分論壇之一。就廣州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和機遇,對接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與嘉賓們進行了互動交流,廣州醫科大學副校長劉金保就該校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措施和目標與嘉賓們進行交流。

據廣州市科技局副巡視員石鵬飛介紹,廣州市生物醫藥產業聚集態勢明顯,形成了以廣州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國際生物島「兩城一島」為核心,健康醫療中心、國際健康產業城、國際醫藥港等產業特色園區協調發展的「三中心多區域」的生物醫藥產業格局,建設了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院、華南生物醫藥研究園等一批重大創新平臺,集聚了廣藥集團、香雪製藥等一批龍頭企業。

2018年,市科技局印發《廣州市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圍繞廣州市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鏈關鍵環節,聚集高端創新要素,大力推進生物醫藥產業5個重點子行業、10家左右行業龍頭企業、10家左右高成長企業、5個關鍵共性產業支撐平臺建設和發展,大力支持一批關鍵技術和重大產品創新,圍繞重點子行業引導組建5支以上專業創投基金,助推廣州生物醫藥產業向價值鏈、創新鏈高端發展。同時,廣州大力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先後出臺了《廣州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辦法》、《廣州市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改革實施辦法》等系列政策,賦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分配權,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員到企業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活動,這些均為廣州生物醫藥領域成果轉移轉化奠定了良好基礎。

會上進行了廣州南山科創基金合作籤約儀式,據介紹,該基金是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聯動廣東省南山醫藥創新研究院、納斯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德高信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的生物醫藥領域成果轉化基金,將重點投資生物醫藥及相關領域的科研機構、新型研發機構、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促進科技成果高效轉移轉化,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3D列印頜面骨修復材料 既仿生又可降解

對接會共推介了27項廣州醫科大學及其附屬單位的重大科技成果,包括一種用於手術中的引線器、院感防控技術與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數字式醫用紅外熱像儀等。靜脈輸液在臨床應用十分普遍,目前,吊瓶輸液只能由病人、家屬、護理人員等進人工全程監控,也有技術方案可以監測患者輸液情況,但普遍為有線式,需要在病房布設管線、探測頭等,安裝繁瑣、維護不便,成本投入大,推廣率低。「無線輸液警報裝置」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陳為堅等研發,該項目的特徵是,通過設置至少一個監控器、至少一個信號接收主機,就可使多個病人同時被監控,大大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

「一種β-磷酸三鈣/碳酸鈣雙相陶瓷材料(人工骨)」是一種新型人工骨材料,據介紹,目前用於骨修復的產品約有十多種,但存在成骨活性不高等問題,導致臨床醫生更傾向於使用異體骨(如骨庫骨),造成異體骨產品的供應不足,也難以避免造成免疫排斥反應和疾病的傳播。廣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陳曉明等團隊成功製備出全降解、降解速率可控的人工骨,並在其中引入痕量的Sr、Cu等元素,改善了材料的成骨特性和血管化功能,極具市場前景。該項目擬融資800萬元。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有超過100萬患者需要進行骨缺損修復,自體骨移植是臨床骨缺損修復的主要方式。目前市面上也有多種骨替代產品,但進口比重大、價格高,急需研發新型仿生、可定製的生物活性骨修復材料來緩解臨床骨修復材料緊缺的現狀。「3D列印頜面骨修復材料」項目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周苗等團隊研發,該技術製備的骨修復材料有獨特的仿生結構、低成本、高穩定性等優勢,將填補國內市場空白。團隊前期中已完成人工骨生物墨水的自主研發並利用3D列印技術製備出仿生、可降解、具有骨引導性能的多級結構骨修復材料,並已完成該支架材料的相關性能檢測,發現完全適用於骨組織缺損的修復。

相關焦點

  • 18個國家級科研成果項目齊聚廣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成果對接...
    11月20日上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成果對接活動開幕式在廣東省迎賓館舉行  下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成果對接活動(廣州分會場)在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成功舉辦。本次活動通過科技成果供給端與需求端的精準對接,聚焦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與新材料等產業,吸引全國高端創新資源和優秀成果落戶廣州,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戰略性產業高質量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智力與技術支撐。
  •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計劃2022年9月開學
    11月22日下午,廣州大學舉行合併組建20周年大會,大會同時線上直播。兄弟高校代表、院士專家、省市有關廳局負責人以及校友代表、師生代表等齊聚一堂,共賀廣州大學合併組建20周年,共話高水平大學發展建設大計。據悉,廣州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籌建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計劃於2022年9月開學。廣州大學舉行合併組建20周年大會。
  • 廣州大學舉行天文系成立大會
    廣州大學舉行天文系成立大會>   11月8日,廣州大學舉行天文系成立大會暨合併組建20周年學術活動之天文學科論壇,廣州大學天文系成為國內高校中成建製成立的第16個天文系(學院)。
  • 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科技成果廣東對接會在穗舉行
    朱漢斌/攝 今天(10月23日)上午,由廣東省科技廳、中科院北京分院、中科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共同主辦的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科技成果廣東對接會在廣州舉行。會前,廣東省副省長黃寧生會見了前來參加對接會的中科院副秘書長、北京分院院長何巖一行。 對接會上,何巖、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李雅林、廣東省科技廳廳長王瑞軍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由中科院廣州分院院長吳創之主持。
  • 18個國家級科研成果項目齊聚廣州
    中新網廣州11月21日電 題:18個國家級科研成果項目齊聚廣州作者 王堅基於3DLIF技術的大範圍水體三維標量場測量儀器、多模態集成傳感器系統的研發及其應用、高分辨超聲顯微鏡研製推廣應用等18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項目近日齊聚在廣州舉行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成果對接活動(廣州分會場)
  •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編委會會議在廣州舉行
    溫國輝會見出席會議的院士和專家學者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20年度編委會會議11月7日在廣州舉行。11月7日下午,廣州市市長溫國輝會見出席會議的院士和專家學者。  參加會見的嘉賓有:中國科學院院士朱作言、朱玉賢、曹曉風、宋爾衛、魏輔文、孟安明、陳曄光、劉耀光、謝道昕,《中國科學》編委會秘書長彭斌,南方醫科大學校長黎孟楓等。  溫國輝介紹了廣州經濟社會發展及醫療衛生事業、生物醫藥產業等情況。他說,廣州正按照中央決策部署,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等重大機遇,推動廣州高質量發展。
  • 上海交通大學(銀川)材料產業研究院產業技術對接交流會舉行
    2018年10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學(銀川)材料產業研究院產業技術對接交流會在銀川舉行。銀川材料研究院是上海交通大學和銀川市人民政府創新驅動發展的重大合作舉措,於2018年1月揭牌成立,由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主導運營,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戰略下建成的「政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的新型研發與轉化功能平臺。
  • 禾葡蘭旗下植物耀素與南方醫科大學產學研戰略合作全面升級
    3月31日,禾葡蘭旗下品牌植物耀素與南方醫科大學產學研戰略合作升級協議籤署儀式如期舉行,為推動雙方合作深度融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廣州大學天文系成立
    11月8日,廣州大學天文系成立大會暨廣州大學合併組建20周年學術活動之天文學科論壇舉行。來自全國各天文相關單位的領導、院士、學者匯聚一堂,與廣州大學師生一起見證這一時刻。 廣州大學副校長周雲在成立大會上發表致辭。
  • 18個國家級科研成果項目齊聚!廣州助其精準對接資本市場
    11月20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成果對接活動(廣州分會場)上,自主研製該藥物的中山大學藥學院副院長、教授羅海彬表達了對該藥物進一步落地推廣的願望。高校科研成果邁向產業前沿之路,由此迎來新契機。 與該項目同樣受到政府、企業、資本方青睞的,還有其他17個科研成果。它們擁有共同的「標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項目。 「我們希望通過科技成果供給端與需求端的精準對接,聚焦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與新材料等產業,吸引全國高端創新資源和優秀成果落戶廣州。」
  • 貴州醫科大學向上海慈瑞轉讓CR270與CR271兩項專利成果
    11月24日,記者從貴州醫科大學獲悉,學校已向上海慈瑞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轉讓抗糖尿病及併發症創新藥的成果,兩項專利成果分別是CR270與CR271。成果轉讓籤約儀式。據悉,CR270是抗2型糖尿病一類新藥候選化合物,由貴州醫科大學湯磊教授實驗室設計合成。
  • 溫州醫科大學舉行大體老師感恩追思會
    3月23日上午,在溫州醫科大學人體科學館內,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告別儀式,9位大體老師的骨灰被交還給遺體捐獻者的家屬。  大體老師是專屬於醫學生的「無語良師」,是醫學界對於遺體捐獻者的尊稱。大體老師是醫學生進行解剖練習的對象,是醫學生的第一個「手術」患者。大體老師讓醫學生從真正的人體上認識肌肉、神經、血管,為醫學生之後在臨床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編委會會議在廣州舉行 溫國輝會見出席會議...
    大洋網訊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20年度編委會會議昨天在廣州舉行。昨天下午,廣州市市長溫國輝會見出席會議的院士和專家學者。參加會見的嘉賓有:中國科學院院士朱作言、朱玉賢、曹曉風、宋爾衛、魏輔文、孟安明、陳曄光、劉耀光、謝道昕,《中國科學》編委會秘書長彭斌,南方醫科大學校長黎孟楓等。
  •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橫琴醫院開工奠基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錢瑜23日下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橫琴醫院(橫琴新區中心醫院)暨橫琴至和國際生命科學中心開工奠基儀式在珠海橫琴新區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出席儀式。他稱:「參加奠基很有意義,希望醫療康養領域以很快的速度往前走。」
  • 在這項中國醫科類大學排名中,南方醫科大學實力突出!
    日前,艾瑞深校友會網發布了"2020中國大學分類排名"和"2020中國特色大學排名"等系列排名,引起了廣泛關注,在"校友會2020中國醫科類大學排名"中,南方醫科大學表現突出,位居第2位。南方醫科大學是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中唯一的醫學院校,全國首批、廣東省唯一一所"部委省"共建高校,也是全國首批開設八年制本碩博連讀臨床醫學專業的8所高校之一和全國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
  •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趙金存教授...
    【鍾南山指導團隊構建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在鍾南山院士指導下,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趙金存教授團隊與廣州海關技術中心國家生物安全檢測重點實驗室(P3實驗室)、美國愛荷華大學、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等團隊合作,應用表達新冠病毒受體人ACE2的腺病毒轉導小鼠,快速建立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
  • 固體所與台州市科技項目對接洽談會舉行
    對接會會場4月15日,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與浙江省台州市政府共同舉辦的「合肥物質院固體所—浙江省台州市科技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台州舉行。固體所副所長曾雉帶領所內材料與材料技術應用領域的專家10餘人赴會。
  • 廣州大學成立了天文系
    11月8日,廣州大學舉行天文系成立大會暨合併組建20周年學術活動之天文學科論壇,成為國內高校中成建製成立的第16個天文系(學院)。他介紹了廣州大學合併組建以來取得的建設成果,尤其是近年來學校堅持面向國際學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需求,深度對接廣州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創新和開放,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取得的快速發展,並就學校緊跟國際天文學發展態勢,聚焦國家天文學發展需求,積極參與平方公裡陣、
  • 中外大學校長圓桌會舉行 共話構建全球教育共同體
    照片由溫州醫科大學提供  溫州網訊 科技創新是經濟進步、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是新思想、新知識和新技術的重要發源地。深化教育與科研合作,打造高質量的協同創新平臺,共同助力科技創新與未來教育有機融合成為大學的主要發展方向。
  • 常德高新區科技創新創業孵化產業園項目路演暨投融資對接會舉行
    2月6日,常德高新區科技創新創業孵化產業園項目路演暨投融資對接會在常德高新區創+匯眾創空間舉行。 紅網時刻2月8日訊(通訊員 陳園)2月6日,由常德市科技局、市財政局指導,常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辦的常德高新區科技創新創業孵化產業園項目路演暨投融資對接會在常德高新區創+匯眾創空間舉行。常德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羅宗紅,漢壽縣委常委、統戰部長、漢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李裕軍,常德高新區管委會黨工委委員、副主任袁成宇等出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