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雞、白鷳、山鷓鴣海南這些特色雉類你可能沒見過

2021-01-14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嗨,你好!

  我們曾經見過,也許還未相互認識,但我想告訴你我的名字,和你講講我的故事——我們來自大自然,外形各異,所棲之處不一而足,山川河流是我們的家,沐雨乘風稀鬆平常;我們看過蹦出海平面的朝陽,也見過凌晨4點的城市;我們數過荒野的漫天星,也聽過人群匆忙的腳步聲;我們是樹、是草、是花、是蟲、是鳥、是獸……

  春去冬來,田林城鄉,我們總是會與你不期而遇。

  從今年2月份起,海南日報海南周刊開設「季候月曆」專欄,每個月定期向大家介紹自然界中應季的動植物物種,並邀請專家學者加入其中,以好奇之名,與動植物們相約。

  在這裡,被描寫物種或是生活中常見的,或是海南特有的,或是與節日氛圍契合的,或是詩詞歌賦裡的,或是《哈利波特》中提到的,或是新發現的,或是你感興趣的……所以,至於下個月會與自然界中的哪個小可愛見面,誰知道呢?

  原雞——

  家雞最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祖先

  約1.1萬年前,河北省徐水縣。

  那隻頂著紅色雞冠、羽毛斑駁的家雞沒有再啼叫,灌叢裡尋不見它啄食的身影,它的主人發現它天黑也沒有回窩。它消失了,被土壤掩埋,與巖石化為一體,成為化石。萬年時光過去,現代研究者通過追蹤化石中的基因組,發現這些基因也出現在超市中出售的雞肉中,進一步證明了中國北方地區是現代家雞的一個重要的起源地和最早的馴化地。

  有學者指出,原雞可能是家雞最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祖先。但其馴化過程一直存在爭議。

  作為家雞的「遠祖」,原雞與家雞相似,只是體型偏瘦而長,在雲南、廣東、廣西南部和海南都有分布。對於它們的「外形」,人們不會感到陌生,原雞的雄鳥和雌鳥的「外形」有著明顯的不同:雄鳥頭具紅色肉冠和肉垂,上體羽多紅色,後頸和上背具有金紅色矛狀長羽,尾黑且泛著綠色金屬光澤;雌鳥上體大都黑褐色,上背黃色具黑紋,胸部呈棕色。

  資料顯示,早期原雞的棲息地與人類刀耕火種的生活方式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向次生林演替的荒廢空地,耕種後的稻穀、木薯、草籽、各種種子和水果等,為原雞提供了棲息地和食物來源。它們喜歡在灌木叢中活動,而且一般是幾隻結為一群,很像一個「家族」,到處遊蕩。

  海南從東到西、從北到南以及中部的市縣,都有原雞分布的記錄,霸王嶺、吊羅山、鸚哥嶺、尖峰嶺等熱帶雨林區也是它們重要的棲息地。在海南多地,原雞被稱作「山雞」,甚至有人聲稱自己有「山雞」出售,肉味鮮美,但也有人說「現在已經沒有正宗的啦」。

  海南無雞不成宴。在過年時,一隻只肥美的白切雞更是必不可少的「年貨」,小朋友們吃雞翅,小酌兩杯的長輩端著酒啃雞爪。原雞和家雞的故事,在團圓的餐桌上以另一種方式傳遞。

  白鷳——

  「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鷳」

  在雉類中,有一種「時尚」是與生俱來的,外形上天然能引人側目。

  與原雞相比,白鷳在這一方面算得上是「時尚達人」:它們眼裸出部分赤紅,恰是最流行款的眼影;腳亦紅色,鮮豔顯眼;它們尾長,中央尾羽近純白色,外側尾羽具黑色波紋,從遠處望去,就像披著白色長「鬥蓬」,搭配著經典黑白色差的「底衣」;它們脖頸修長,體態挺拔,在林中疾走時,仿佛身邊能颳起一陣風。

  但「時尚達人」往往是高冷而神秘的,白鷳也是如此。白鷳多在森林中活動,尤其是在植被發育較好的密林中,它們在白天一般隱匿不見,喜歡在晨昏活動。還不喜「張揚」,很少鳴叫。

  《中國雉類》中記載,白鷳「一般只在受驚時由報警的個體發出長而尖利的『ji——』聲,其他部分個體會隨之發出同樣尖利的報警聲,隨之快速向上坡位奔跑,有些個體會飛走逃跑。此後集群個體會通過輕微的『gu-gu-gu』聲進行聯繫,重新聚集在一起。」

  詩仙李白很喜愛白鷳,是「平生酷好,竟莫能致」,在《贈黃山胡公求白鷳》中寫下「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鷳。白鷳白如錦,白雪恥容顏。」以詩作換白鷳。這種雉鳥歷來受人喜愛,清朝把白鷳作為五品官員朝服補子的圖案,寓以深意。現在,白鷳還被評選為廣東省的省鳥。

  海南也有白鷳,屬於白鷳海南亞種,而且是我國特有的白鷳海島亞種。有資料顯示,該亞種自1899年被英國科學家John Whitehead發現以來,除了形態特徵以及只知道它們棲息於極潮溼的山林以外,人們對它的生活習性幾乎一無所知。

  海南山鷓鴣——

  本島三種特有鳥種之一

  與白鷳相似,海南山鷓鴣也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僅分布於海南。

  在廣東省昆蟲研究所標本館,存放有採自霸王嶺、吊羅山等地的海南山鷓鴣標本。擺放著的標本軀體,已難再現海南山鷓鴣扇動羽翼的身姿,但仍可見其灰、白色體羽,體型小巧。

  更為確切地描述是,海南山鷓鴣的特徵為頭近黑、耳羽上方具白斑且上胸散布鮮橙紅色。上體略灰,具黑色鱗狀紋;腹部黃色,胸部略染灰色,兩脅具白色條紋。它的前頸及頸側基部,有淡橙紅具黑斑;黑色眉紋上方散著白點,形成一條白紋向後延伸至後頸,隱約像是戴著一條項鍊。

  作為海南三種特有鳥種中第一個被確認的特有鳥種,海南山鷓鴣在白沙、昌江、東方、樂東、陵水、保亭和瓊中等市縣有發現記錄。「只在海南有」,與海南柳鶯、海南孔雀雉一樣,海南山鷓鴣讓一些全國各地的「鳥人」慕名而來。

  2016年12月24日,福建觀鳥會的鳥友老蔡,在參加第四屆海南東寨港觀鳥節後,和大家一起到昌江、樂東、三亞等地觀鳥,「我們在尖峰嶺看到了山皇鳩、紅頭咬鵑、海南柳鶯、慄頰噪鶥、黑領噪鶥、赤紅山椒鳥、棕頸鉤嘴鶥等等,但我始終沒遇到海南山鷓鴣,『鳥品』差了點。」

  由於受原始森林生境變化、亂捕濫獵等影響,海南山鷓鴣的數量並不多。有研究者估計,海南山鷓鴣野外總數在1萬隻左右,甚至會更少。「為了海南山鷓鴣,下回可以再來。」老蔡說。

相關焦點

  • 海南山鷓鴣的習性!
    海南山鷓鴣(學名:Arborophila ardens)為雉科山鷓鴣屬的鳥類,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海南等地,一般生活於和白鷳相似。全長約為23-30釐米,體重200-260克。它是山鷓鴣屬鳥類中羽色較為美麗的種類,眼先、額、眉紋、頰、頭側以及頦、喉均為黑色且連成一片;耳羽白色;前頸及頸側基部淡橙紅具黑斑;黑色眉紋上方散著白點,形成一條白紋向後延伸至後頸。
  • 海南熱帶雨林是天然的資源「博物館」
    蝴蝶樹(Heritiera parvifolia)等34種;特有植物有尖峰青岡(Cyclobalanopsis litoralis)、霸王玉蘭(Magnolia bawangensis)、吊羅山蘿芙木(Rauvolfia tiaolushanensis)、五指山
  • 獨屬海南的3個特有鳥種
    香港嘉道理駐海南保育主任盧剛表示,迄今已發現的海南鳥類特有種一共3種,包括海南山鷓鴣、海南孔雀雉、海南柳鶯,海南鳥類特有亞種一共53種,包括鹰鵰、白鷳、綠皇鳩、領角鴞、夜蜂虎、粟啄木鳥等。  那麼,這些海南特有鳥類究竟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 你知道的國家保護動物有哪些
    當人類的智慧不足以看透自然平衡的精妙,我不禁要對全人類說:保護生物,就是保護你自己。所以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一起為保護動物的多樣性盡一份心力!珍惜自己身邊的小動物!、海南山鷓鴣、黑頭角雉、紅胸角雉、黃腹角雉、灰腹角雉、虹雉(所有種)、褐馬雞、藍鷳、黑頸長尾雉、白頸長尾雉、黑長尾雉、孔雀雉 、綠孔雀、黑頸鶴、白頭鶴、丹頂鶴、白鶴、赤頸鶴、鴇(所有種)、遺鷗爬行綱 四爪陸龜、黿 、鱷蜥、巨蜥、蟒、揚子鱷魚綱
  • 鷓鴣林裡啼 老鷹空中翔大林業讓白沙的鳥兒回家了
    村民王國超說,這幾年沒人砍樹了,沒人打鳥了。村民靠林業發家了,鳥兒也都回家了。他估計,現在村周圍的森林裡,鷓鴣鳥不少於10多群,老鷹也有八九隻,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差不多。  阜龍鄉打立村,是白沙實行大林業產業的另一個縮影。該村12戶人家,實行封山育林以來,大力植樹造林,在林間發展種養業。
  • 關於大熊貓你不知道的事情
    (看到這裡是不是感覺熊貓其實很聰明,對它的喜愛之情又多了幾分)最後給大家分享一下珍稀動物列表,希望大家一起保護這些可愛的動物。麋鹿 扭角羚 盤羊 坡鹿 黔金絲猴 儒艮 猞猁 水鹿 水獺 塔裡木兔 臺灣猴 兔猻 豚鹿 豚尾猴 駝鹿 倭蜂猴 西藏野驢 鼷鹿 喜馬拉雅塔爾羊 小靈貓 小熊貓 熊猴 熊狸 雪豹 雪兔 亞洲象 巖羊 野駱駝 野馬 野犛牛 野牛 雲豹 紫貂 棕熊鳥類 白腹錦雞 白鸛 白冠長尾雉 白鶴 白頸長尾雉 白䴉 白琵鷺 白頭鶴 白鷳 白枕鶴 蒼鷹 藏馬雞 草鴞 草原雕 長耳鴞 長尾闊嘴鳥 長尾鴞 赤頸鶴 大鴇 大緋胸鸚鵡
  • 心心念念,我終於見到生存大師原雞了
    老師逗我:「沒事,你隨便動,隨便說話,你越是注意力集中,見到的可能性越小」。但一天下來,不管是一動不動還是敢說敢動,注意力集中還是不集中,雞啊,連叫聲和動靜都沒有,何談看見?如果在百分之百自然的情況下拍攝,它比三種虹雉難拍多了,三種虹雉都生活在高海拔地帶,氣候惡劣,但你只要到達那裡,哪怕等上十天半個月,再難,也能見到。
  • 大自然巡禮 | 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海南...
    這些自然保護區保護著我國70%的陸地生態系統種類、80%的野生動物和60%的高等植物,也保護著約2000萬公頃的原始天然林、天然次生林和約1200萬公頃的各種典型溼地。同時為進行各種生物學、生態學、地質學、古生物學及其他學科的研究提供有利條件,為環境的監測和定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 俄賢嶺上聽到豪豬叫聲野生動物調查發現大量珍稀動物,但未發現海南...
    這種動物身上的毫刺如筷子粗細,因為狩獵嚴重,近10年來在華南地區極為少見,在海南被記錄到的數量近年來有明顯下降。野豬的痕跡和糞便則在山坡上隨處可見。  位於昌江黎族自治縣和東方市交界處的俄賢嶺最高海拔為1238米,多名隊員在海拔1150米左右的山頂上,看到獼猴新留下的巢穴,和它們留下的採食珍貴蘭科植物石斛的痕跡。隊員們揀回了這些獼猴乾燥的糞便,發現裡面全是草纖維。
  • 6大觀鳥勝地你值得一去
    此外,還有白頸長尾雉、白鷳、  褐林鴞、花頭鵂鶹、領鵂鶹、斑頭鵂鶹、鷹鴞、壽帶、灰卷尾、黑枕黃鸝、灰腹鷹、短  尾鴉雀等,棲息於大片天然次生常綠闊葉林生境。  因此,觀鳥界有「在武夷山遇不到黃腹角雉就等於沒去過武夷山」的說法。其他特色鳥種還有白眉山鷓鴣、白頸長尾雉、大黃冠啄木鳥、點胸鴉雀、褐灰雀、勺雞等。曾有觀鳥愛好者在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創造了6天目擊100種鳥的記錄。
  • 南海美景那麼多,最出名的還是山,坐水觀山不如登山望水
    你看世界,世界看你,宏觀看世界。海南島面積34 380平方公裡,儀次於臺灣,為我國第二大島。海南島的地形中央商,四周低,水系呈放射狀。地貌形態,如偏心東南的三層環臺壘成。海南屬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無冬,雨量充沛,植被茂密,常年有花,四季結果,素有「綠色寶島」和「熱帶植物園」之稱。草木繁茂,清泉與碧海相連,構成獨特景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海南「屋脊」五指山,綠色寶庫尖峰嶺,熱帶海濱三亞的天涯海角和亞龍灣,以及文昌東郊的椰林村寨。五指山,是海南島最高峰,海拔1867米,有海南「屋脊」之稱。
  • 「野雞」不一定長得醜,這六種雉科鳥類的顏值就超出很多人的想像
    想了一上午的文章素材沒想出來,中午餓了點了一份炸雞,吃雞腿的時候突然靈光一現——就寫寫雞的那些親戚好了。大家肯定都見過活的雞,小時候還有很多小商販在學校門口兜售染色的小雞,一般都養不了幾天就翹辮子了。雉科是雞形目的一個科,現存一百餘種,其中三分之一都在我國有原生分布地,這裡面還有很多是中國特有物種,所以中國擁有「稚類王國」的稱號,是全世界鳥類研究學者、稚類研究者都趨之若鶩的存在。
  • 山深聞鷓鴣,屋旁現斑鳩
    一路上穿街過巷,東張西望:小巷裡的阿姨攙扶著叔叔慢慢行走;幾個街坊坐在門檻上,抬頭與樓上鄰居攀談;巷子裡十字路口小門面的老闆娘懷了二胎,生了;巷子口樓房長年潮溼的牆壁上,兩米多的地方,居然伸出了一株粉色的海棠花,過幾天沒了,一株新的又長了出來……
  • 海南鸚哥嶺「盤家底兒」時隔15年啟動全面科考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海口3月12日消息時隔15年,海南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啟動新一輪的全面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其中第一輪鳥類科考已於日前結束。科研人員記錄到了一些重點監測的鳥類,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海南山鷓鴣,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白鷳、原雞、藍背八色鶇、山皇鳩,厚嘴綠鳩等。科考隊員們幾乎全天在野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