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語文古詩詞寓意順口溜:「杜鵑」「鷓鴣」啼悽悽
高考語文古詩詞寓意順口溜:「杜鵑」「鷓鴣」啼悽悽 2013-01-28 16:11 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
-
鷓鴣鳥是一種什麼鳥,為何經常出現在詩中,牽動著詩人的鄉愁
唐朝末年詩人鄭谷以《鷓鴣詩》出名,他本人還得了一個稱號「鄭鷓鴣」。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從詩中我們看出鷓鴣是一種和山雞外形相似的鳥。五彩斑斕的羽毛很整齊,在溫暖的荒郊野外嬉戲。在下雨的黃昏從湖邊的青草地經過,雨後花瓣都落了一地,這時鷓鴣鳥飛到黃陵帝廟裡啼叫。漂泊在外的遊子一聽到鷓鴣聲,瞬間淚流滿面沾溼了衣袖,佳人剛唱起了《山鷓鴣》這首歌,眼眉就低垂了下來。鷓鴣鳥的叫聲此起彼伏,在寬闊的江面上遙相呼應。一直到夕陽西下,才飛到苦竹林深處去。
-
木棉花上鷓鴣啼,木棉花下牽郎衣:春天裡別樣的風景,你可喜歡?
讓我們在鮮豔的木棉花裡一起來感受下吧!清代彭羨門《廣州竹枝詞》木棉花上鷓鴣啼,木棉花下牽郎衣。欲行未行不忍別,落紅沒盡郎馬蹄。清代黃遵憲《羊城感賦六首》木棉花落絮飛初,歌舞岡前夜雨餘。閣道鸞聲都寂寞,市摟蜃氣亦空虛。騎羊漫詡仙人鶴,驅鱷難除海大魚。獨有十三行外柳,重重深護畫摟居。
-
想起了鷓鴣
——溫庭筠《菩薩蠻》鷓鴣,與杜鵑、鴛鴦、燕子、鴻雁等齊名,歷來為中國古典詩詞所寵愛。這是一種中國南方地區的留鳥,其形如母雞,但個頭要小些,它的背部與腹部為黑白色,腳為黃色或紅褐色。鷓鴣的叫聲十分特別,聽起來很像「行不得也哥哥」(哥哥,哥哥,你別走),叫聲因為稍帶嘶啞,聽起來十分哀婉,給人一種悲戚之感,所以古人常用鷓鴣這個意象表達自己的愁緒。
-
燕子、黃鸝、杜鵑:古詩詞中的那些鳥兒,究竟有什麼寓意?
不同的鳥兒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 有的鳥兒代表喜悅,有的鳥兒透著悲傷。 今天,說一說詩詞裡的那些鳥兒, 它們有什麼寓意,寄託了什麼情感呢?
-
楊花落盡子規啼中的子規指的是什麼鳥螞蟻莊園?杜鵑還是鷓鴣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子規」指的是什麼?這是螞蟻莊園11月5號今日莊園小課堂的問題,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本文小編會為大家詳細介紹11月5日今天螞蟻莊園課堂小雞飼料答案。 今天的問題是: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子規」指的是什麼? 杜鵑 鷓鴣 答案:杜鵑 答案解析:出自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
十首描寫杜鵑鳥的古詩詞,沒讀過子規悲啼,就不懂唐詩宋詞
春天的早晨,天剛剛蒙蒙亮,勤快的鳥兒們就開始忙碌起來。它們喚醒沉睡的大地,歌唱幸福的生活,與人們一起開啟新一天的徵程。到了春末夏初,有一種鳥兒卻晝夜不停地鳴叫,它就是杜鵑鳥。杜鵑鳥身體黑灰色,尾巴有斑點,腹部有橫紋,是一種可愛、有靈性和富有神奇傳說的益鳥。
-
海南山鷓鴣的習性!
海南山鷓鴣是單型種,中國和世界都還未見有與之相似的種類,虹膜-深褐;嘴-灰色;腳-深粉紅色。 中國特產雉類,僅分布於海南省。海南山鷓鴣僅分布於海南島的儋州、屯昌、白沙、昌江、東方、樂東、陵水、保亭和瓊中等縣、市境內。
-
古詩詞中的鷓鴣意象:揮之不去的愛與哀愁
如清代尤侗的《聞鷓鴣》:「鷓鴣聲裡夕陽西,陌上徵人首盡低。遍地關山行不得,為誰辛苦盡情啼?」傍晚時分,詩人在旅途中聽到鷓鴣哀怨的叫聲,不禁百感交集。一天的辛苦跋涉讓他十分疲憊,而詩人從旅途的艱險,進一步聯想到世途的險惡,更增添了這份悽苦感。再次,「鷓鴣」用來感慨世事滄桑。比如李白《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
-
古詩詞意象分享:鷓鴣聲聲,訴不盡幾多愁
抬頭望,鷓鴣低飛,聲聲哀嚎,叫著「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若是你,此時心情會如何?會不會也覺得,這時候在空中飛翔的,不是鷓鴣,而是你的羈旅愁思?說起鷓鴣,大家一定不陌生。這是古詩詞中,非常常見的意象之一。
-
白沙河邊喜鵲戰大鵟
1月12日,記者再次來到白沙河邊,但找了半天也沒看到它。正準備掃興而歸時,突然河對岸飛起一對兒喜鵲,正在驅逐一隻大鳥——這就是記者要找的鵟。只見兩隻喜鵲不依不饒,繞著鵟上下翻飛伺機「下黑手」,平時挺狂的鵟,灰頭土臉沒了半點兒威風,時間持續了十多分鐘,直到鵟徹底飛離河邊,消失在空中,兩隻喜鵲才得勝而返。鵟,形似老鷹,尾不分叉,全身褐色,尾部稍淡,兩翅下各有一白色橫斑。
-
繪本:獅子和老鷹的PK賽
(小火花腦子裡頓時浮現出很多問號)「怎麼分類啊......」於是麻麻拿出了一本繪本——《獅子和老鷹的PK賽》獅子和老鷹的PK賽一天,飢腸轆轆的獅子好不容易抓到了獵物。「雖然個頭小了點,但我猜想味道應該不錯,讓本大王嘗嘗!」
-
古今鷓鴣詩,唯獨此首最佳,詩人還因此獲得「鄭鷓鴣」的美稱
這些都是寫鷓鴣的名句,但要說到最好的,那就繞不開下面《鷓鴣》這首詩了,而詩人鄭谷更因此詩得名,被人們稱為「鄭鷓鴣」,可見影響之深。鷓鴣 唐·鄭谷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遊子乍聞徵袖溼,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
【今日廣東•鄉音】廣州鷓鴣山行記
山林綠色如海,這裡有數千畝原生態森林,有幾百畝水庫,滿山茂密的樹木和灌木,種類數不勝數,鳥兒也種類繁多,尤以鷓鴣鳥居多。 鷓鴣山的山林綠色如海。這裡有數千畝原生態森林,有幾百畝水庫,滿山茂密的樹木和灌木,種類數不勝數,鳥兒也種類繁多,尤以鷓鴣鳥居多。 鷓鴣山的山形很美,有大小鷓鴣峰兩座,為雌雄山峰,大鷓鴣海拔793米,小鷓鴣海拔651米。從山下望去,大小鷓鴣雙峰巍峙,仿佛是牽著手的情侶,聳立在北回歸線附近,被當地人稱為「雙鳳朝陽」。
-
讓老鷹都害怕的必勝鳥,一旦被盯上,就會被打得亂竄哀嚎
別看它個頭不大,長相普通,但卻異常兇猛,每次打架一定要打贏,就連老鷹都畏懼它,因此被稱為必勝鳥。中等體型老鷹的個頭是必勝鳥的3倍,大多數鳥類碰到它都要找個地方躲著,為何必勝鳥不僅不怕,還敢於向老鷹發起挑戰呢?其實這還要歸功於必勝鳥的體型。
-
顧景舟和鷓鴣提梁
這把提梁壺的造型為扁圓形壺身,把手為見稜見方的三柱高提梁,從側面望去猶如一隻飛翔著的鳥兒的頭部,原創者顧景舟大師為其命名「鷓鴣提梁壺」。因鷓鴣這種鳥的叫聲聽起來象就是「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多在憶悼哀思時選用鷓鴣做詞牌,在「鷓鴣提梁壺」的底上顧景舟先生留下了這樣的刻款:癸亥春,為治老妻痼疾就醫滬上,寄寓淮海中學,百無聊中摶作數壺,以紀命途坎坷也。景舟記,時年六十有九。
-
記者追蹤:馴養的鷓鴣(2009.10.16)
嘿,這叫功夫,練過,您以為我真吃啊,我才沒那麼傻呢,其實它啊,只是咱們片子裡的一個小配角,留著自有妙用,這俗話說得好啊,蒼蠅不叮那無縫的蛋,您看啊,這顆蛋這麼光滑,這蒼蠅肯定不叮,不過今天我卻把它盯上了,變,您看啊,
-
飛花令之「鷓鴣」:其叫聲獨特,易引起人們的離別與相思之情
本期關鍵詞:鷓鴣鷓鴣鳥在古詩詞中也經常出現,其代表的情感基調是憂傷,冷清,屬於冷色調。鷓鴣聲裡倒清尊。夕陽雖好近黃昏。香在衣裳妝在臂,水連芳草月連雲。幾時歸去不銷魂。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唐]溫庭筠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