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花令之「鷓鴣」:其叫聲獨特,易引起人們的離別與相思之情

2020-12-03 窩商談教育

本期關鍵詞:鷓鴣

鷓鴣鳥在古詩詞中也經常出現,其代表的情感基調是憂傷,冷清,屬於冷色調。

這種鳥經常出現在離別與相思詩,主要是其叫聲獨特,很像行不的哥哥」,而且叫聲悽清,極易引起人們的相思與離別的憂愁之情。

而且這種鳥一般雌雄對唱,一唱一和,很像人間的夫妻。所以人們聽到這種鳥的叫聲就比較容易想到男歡女愛,夫婦相隨。

含有這一意象的詩歌如下:

浣溪沙

[宋]蘇軾

桃李溪邊駐畫輪。鷓鴣聲裡倒清尊。夕陽雖好近黃昏。香在衣裳妝在臂,水連芳草月連雲。幾時歸去不銷魂。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唐]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菩薩蠻·曲門南與鳴珂接

[宋]賀鑄

曲門南與鳴珂接。小園綠徑飛胡蝶。下馬訪嬋娟。笑迎妝閣前。

鷓鴣聲幾疊。灩灩金蕉葉。未許被香韉。月生樓外天。

滿庭芳·北苑研膏

[宋]秦觀

北苑研膏,方圭圓璧,名動萬裡京關。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煙。尊俎風流戰勝,降春睡、開拓愁邊。纖纖捧,香泉濺乳,金縷鷓鴣斑。相如,方病酒,一觴一詠,賓有群賢。便扶起燈前,醉玉頹山。搜攬胸中萬卷,還傾動,三峽詞源。歸來晚,文君未寢,相對曉妝殘。

最高樓·相思苦

[宋]辛棄疾

歸閩中矣

相思苦,君與我同心。魚沒雁沈沈。是夢他松後追軒冕,是化為鶴後去山林。對西風,直悵望,到如今。

待不飲、奈何君有恨。待痛飲、奈何吾有病。君起舞,試重斟。蒼梧雲外湘妃淚,鼻亭山下鷓鴣吟。早歸來,流水外,有知音

添字浣溪沙/山花子 三山戲作

[宋]辛棄疾

記得瓢泉快活時。長年耽酒更吟詩。

驀地捉將來斷送,老頭皮。

繞扶行不得,閒窗學得鷓鴣啼。

卻有杜鵑能勸道,不如歸。

攤破浣溪沙/山花子

[宋]周紫芝

蒼璧新敲小鳳團。赤泥開印煮清泉。醉捧纖纖雙玉筍,鷓鴣斑。雪浪濺翻金縷袖,松風吹醒玉酡顏。更待微甘回齒頰,且留連

菩薩蠻·去年恰好雙星節

[宋]程垓

去年恰好雙星節。鵲橋未渡人離別。

不恨障雲生。恨他真箇行。

天涯消息近。不見乘鶯影。

樓外鷓鴣聲。幾回和夢驚。

浣溪沙

[唐]李璟

風壓輕雲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

沈郎多病不勝衣。沙上未聞鴻雁信,

竹間時有鷓鴣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相關焦點

  • 想起了鷓鴣
    ——溫庭筠《菩薩蠻》鷓鴣,與杜鵑、鴛鴦、燕子、鴻雁等齊名,歷來為中國古典詩詞所寵愛。這是一種中國南方地區的留鳥,其形如母雞,但個頭要小些,它的背部與腹部為黑白色,腳為黃色或紅褐色。鷓鴣的叫聲十分特別,聽起來很像「行不得也哥哥」(哥哥,哥哥,你別走),叫聲因為稍帶嘶啞,聽起來十分哀婉,給人一種悲戚之感,所以古人常用鷓鴣這個意象表達自己的愁緒。
  • 一部充滿中國風的動畫短片紅豆,處處透露濃濃的相思與離別之苦
    這部劇中處處透露著的都是相思與離別,這是一部能夠引起我們共鳴的劇。相思與離別是我們現在很多異地戀或者是打工族都要面對的事情。而這部動漫就將這種相思與離別之苦體現的非常的深切,讓人看一眼便眼淚汪汪。而這部劇中最主要出現的東西就是紅豆,因為我們都知道紅豆為相思豆,而這部劇主要講述的就是相思之情和離別之苦,所以說紅豆出現的機率特別的高。
  • 古詩詞中的鷓鴣意象:揮之不去的愛與哀愁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鷓鴣,是一種中國南方地區的留鳥,它的背部與腹部為黑白色,腳為黃色或紅褐色。由於它的叫聲十分特別,聽起來很像「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古代的文人墨客們,常常將個人的情感寄托在其中,使得鷓鴣這種美麗的鳥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一、表達愁苦之情 鷓鴣的叫聲,不僅十分響亮,而且聽起來十分哀婉,給人一種悲戚之感。
  • 晏殊最經典的三首詞,三種相同的相思之情,但卻是三種不同的境界
    其實縱觀整個北宋,那是人才濟濟,各個領域都出現了牛人,同時這些牛人也都非常的厲害,無論是他們的學識,還是人們的人品,那都是無可比擬。那晏殊同樣是一位牛人,前面說過他還是一個政治家,他官至宰相,同時他在文學方面,也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在詞方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精心挑選了他3首最著名的詞,而且這3首詞都是相思之情,三種相同的相思之情,但卻是三種不同的境界。
  • 古今鷓鴣詩,唯獨此首最佳,詩人還因此獲得「鄭鷓鴣」的美稱
    這些都是寫鷓鴣的名句,但要說到最好的,那就繞不開下面《鷓鴣》這首詩了,而詩人鄭谷更因此詩得名,被人們稱為「鄭鷓鴣」,可見影響之深。鷓鴣 唐·鄭谷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遊子乍聞徵袖溼,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 詠物詩的題材很多,但這首唐代詠物詩很特別,因為詩人寫的是鷓鴣
    寫完了鷓鴣的形貌和習性,接下來兩句詩人寫到了鷓鴣的叫聲,然而詩人並不簡單地摹寫鷓鴣的叫聲,而是著意表現由聲音而產生的哀怨悽切的情韻。「青草湖」,也叫巴丘湖,在洞庭湖東南;黃陵廟,在湘陰縣北洞庭湖畔。在上古神話傳說中,黃陵廟是為舜帝的二個妃子而建造的。傳說帝舜南巡,死於蒼梧,二妃苦苦尋覓,最後沒於湘江,人們為了紀念二妃,就在洞庭湖畔立祠紀念她們,這就是黃陵廟的來歷。
  • 顧景舟和鷓鴣提梁
    這把提梁壺的造型為扁圓形壺身,把手為見稜見方的三柱高提梁,從側面望去猶如一隻飛翔著的鳥兒的頭部,原創者顧景舟大師為其命名「鷓鴣提梁壺」。因鷓鴣這種鳥的叫聲聽起來象就是「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多在憶悼哀思時選用鷓鴣做詞牌,在「鷓鴣提梁壺」的底上顧景舟先生留下了這樣的刻款:癸亥春,為治老妻痼疾就醫滬上,寄寓淮海中學,百無聊中摶作數壺,以紀命途坎坷也。景舟記,時年六十有九。
  • 相思如月月如鉤——《山之高》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遠道。一日不見兮,我心悄悄。相傳,這是飽受相思之苦的玉娘寫給沈佺的詩。她心比金堅,情比冰雪,情根深種,絕難更改。朝雲暮雨心來去,千裡相思共明月。這樣的情意,送到沈佺的手裡,也算是對他莫大的鼓舞吧。沈佺本就是個清逸俊雅、風度翩翩的才子,這樣的人去京城應考,如魚得水。非常順利地便通過了各道關卡,直通殿試,並高中榜眼,題名金榜。據說,在沈佺應考的時候,他從容淡定,對答如流,令人嘖嘖稱奇。一時間,「奇才」之名,名動京城,人皆讚嘆。
  • 秋夜涼,相思醉,一夜無眠千裡殤!
    -------------題記秋夜涼,心似落葉,香寒燈絕,紅塵陌上話離別。獨守一段舊情,賞臨風晚景,昔時的恩愛,已無音,碎心一地,獨守天之涯,遙望海之角,可有姝顏?往事追思無憾,寒光殘景簫聲遠,無言碎影搖亂,佳人步履已遠,只剩相思難斷。奈何今生事,幽情獨寂寥。
  • 紅豆又名相思子,王維這首詩語言深情動人,飽含相思之情
    此紅豆非彼紅豆,這裡所說的紅豆是海紅豆,也就是相思豆,傳說是心有相思之苦的人,落淚樹下,難以化解,最終凝結而成。相思豆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它質堅如鑽、色豔如血、形狀似心臟,紅而發亮,不蛀不腐,可以永久保存而不褪色。
  • 山深聞鷓鴣,屋旁現斑鳩
    快到單位了,我突然聽到了一陣陣「咕咕咕」的叫聲,從來沒有在附近聽到過的叫聲,這讓我想起一位朋友發出來的鷓鴣的照片:鷓鴣在居民樓的陽臺上築巢孵雛,兩隻灰色的小鷓鴣振翅欲飛。看起來鷓鴣不怕人啊,城市裡也有它們的身影。
  • 東窗未白,唯有一彎殘月,相思如雨,清淚兩行的唯美愛情詩
    其叫聲聽似"布穀布穀",含有勸農、知時、勤勞等正面意義。有"映山花紅柳河蔭,杜鵑知時勸農勤"的說法。又來向人們傳送春天的美好光景即將逝去,應及時勞作,珍惜時節。詞人的愛是那樣的熱烈!如若可以,詞人甘願將僅剩的一點殘紅捧在手心,融入心底。可偏偏在這青梅時節,風雨總是這般兇猛無情,就連最後一絲希望,都要殘忍地剝奪。怎奈何「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古詩詞意象分享:鷓鴣聲聲,訴不盡幾多愁
    主要是因為他獨特的叫聲。他叫起來諧音類似「行不得也哥哥」。再加上他經常出沒在南方。古時候,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偏向北方地區,經常來南方的人,除了原住居民,大多是哪些人呢?有被貶謫之人,還有羈旅無法歸鄉之人。這些人要麼思鄉心切,要麼胸懷塊壘,鬱郁不得志。
  • 海南山鷓鴣的習性!
    海南山鷓鴣是單型種,中國和世界都還未見有與之相似的種類,虹膜-深褐;嘴-灰色;腳-深粉紅色。 中國特產雉類,僅分布於海南省。海南山鷓鴣僅分布於海南島的儋州、屯昌、白沙、昌江、東方、樂東、陵水、保亭和瓊中等縣、市境內。
  • 鷓鴣鳥是一種什麼鳥,為何經常出現在詩中,牽動著詩人的鄉愁
    從詩中我們看出鷓鴣是一種和山雞外形相似的鳥。五彩斑斕的羽毛很整齊,在溫暖的荒郊野外嬉戲。在下雨的黃昏從湖邊的青草地經過,雨後花瓣都落了一地,這時鷓鴣鳥飛到黃陵帝廟裡啼叫。漂泊在外的遊子一聽到鷓鴣聲,瞬間淚流滿面沾溼了衣袖,佳人剛唱起了《山鷓鴣》這首歌,眼眉就低垂了下來。鷓鴣鳥的叫聲此起彼伏,在寬闊的江面上遙相呼應。一直到夕陽西下,才飛到苦竹林深處去。
  • 飛花落葉,諸行無常,櫻花國度的禪修之美!
    日本禪文化近乎美學,日本的禪寺,庭院,以及櫻花,給人一種簡約自然的禪修之美!當花要做櫻花,做人要做武士,立柱是扁柏木,魚是鯛魚…..這首詩歌的作者就是大家熟悉的一休哥(禪師)櫻花在日本的禪修裡有著飛『花落葉』之美」、「不圓滿的美」、「『侘』與『寂』之美」。面對生死無常,雖然令人慨嘆,但是人們並不認為這是一個應該超越的問題。
  • 唐朝女道士飽受相思之苦,無聊時寫下一首詩,流傳至今成千古名篇
    其中就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女道士,人們都把她稱作是「女中詩豪」,同時她也是詩人劉長卿的好朋友。她能夠被冠上詩豪的名號,文學造詣自然不會低。但因為自己特殊的身份,導致不能經常與他們見面,飽受相思之苦的李治,曾經寫過一首《相思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 《西洲曲》:描寫一位女子對愛人的相思之情,聲情婉轉,語語動人
    《西洲曲》描寫一位女子對愛人的相思之情,這個主題雖是南朝民歌中最常見和普通的,但這裡卻寫得極為細膩纏編,尤其是結合著節候的推移和晝夜的變換,將她綿綿無絕的愁思與深婉真摯的戀情刻畫殆盡。《西洲曲》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桕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採紅蓮。
  • 植物傳說 | 情樹——臺灣相思
    很高興與您相約書香園林,共話植物傳說作者:邢曉靜主播:史曉麗編輯:史曉麗        今天,2月14日,恰巧西方情人節撞上中國小除夕,寄託愛戀,寄託感恩,「等是歲華終,無事窮相守」,正好將這所有的濃情都化作一縷縷相思,正所謂橫也是情,豎也是情。那麼,我們就來說說這有關於情的樹——臺灣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