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的鷓鴣意象:揮之不去的愛與哀愁

2021-01-13 好書天天伴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鷓鴣,是一種中國南方地區的留鳥,它的背部與腹部為黑白色,腳為黃色或紅褐色。由於它的叫聲十分特別,聽起來很像「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古代的文人墨客們,常常將個人的情感寄托在其中,使得鷓鴣這種美麗的鳥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一、表達愁苦之情

鷓鴣的叫聲,不僅十分響亮,而且聽起來十分哀婉,給人一種悲戚之感。故而古人常用鷓鴣這個意象表達自己的愁緒。

首先,最常見的是離別之愁。鷓鴣在送別詩中十分常見,比如唐代詩人張籍的《湘江曲》:「湘水無潮秋水闊,湘中月落行人發,送人發,送人歸,白蘋茫茫鷓鴣飛。」

這是一首民歌風的樂府詩。在秋天的湘江上,天高雲淡,白蘋茫茫,一片鷓鴣在啼鳴,看著友人的帆船遠去,詩人心中不禁泛起惆悵之情。

其次,「鷓鴣」用來表達自己困難的處境。在古詩詞中,常有《聞鷓鴣》一類的詩歌。

如清代尤侗的《聞鷓鴣》:「鷓鴣聲裡夕陽西,陌上徵人首盡低。遍地關山行不得,為誰辛苦盡情啼?」

傍晚時分,詩人在旅途中聽到鷓鴣哀怨的叫聲,不禁百感交集。一天的辛苦跋涉讓他十分疲憊,而詩人從旅途的艱險,進一步聯想到世途的險惡,更增添了這份悽苦感。

再次,「鷓鴣」用來感慨世事滄桑。比如李白《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李白看到一片殘垣斷壁,想起了越王勾踐那些風光的往事。可是,如今只看到一片鷓鴣飛舞,撫今追昔,李白將昔時的繁盛和今日的悽涼作對比,表達了盛衰無常的歷史滄桑感。

封建的文人,將自己人生抱負與政治理想聯繫在一起,形成了「鷓鴣啼」的這一意象。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一詞云: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辛棄疾用鷓鴣的啼鳴,抒發了對中原故土難以收回的悲憤之情,表達了自己壯志難酬的心境。

二、寄託羈旅之愁

鷓鴣最常見的意象,就是用來表達羈旅之愁。在遠方的遊子,踽踽獨行在異鄉的道路上,想起那如詩般的故鄉,卻只能隔山遙望,鷓鴣的聲聲啼鳴,常常會喚起心中無限的惆悵。

唐代詩人鄭谷《賦鷓鴣》: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時,花落黃陵廟裡啼。遊子乍聞徵袖溼,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黃昏時分,詩人獨行於湘江邊,看到鷓鴣飛過,黃陵廟花瓣飄落,這時突然聽到鷓鴣的啼鳴聲。黃陵廟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容易引發羈旅之愁。一群鷓鴣在天空此起彼伏的悲鳴,不正是遊子們的心聲嗎?詩人禁不住潸然淚下。

鄭谷將自己的愁緒與鷓鴣聲融為一體,極為傳神悽迷幽遠的意境,極為傳神。因此,鄭谷也因此詩有了「鄭鷓鴣」之稱。

古代,南方被認為是謫貶犯人的蠻夷之地。那些從北方背井離鄉,來到荒僻的南方的官員,聽到南方的這種鳥的啼鳴,想起繁華的故鄉,又想到自己的身世,會覺得格外地傷感。

所以,這一類謫貶兼思鄉的「鷓鴣詩」很多。

唐代大詩人韓愈《晚次宣溪,辱張端公使君惠書敘別酬以絕句》詩云:「韶州南去接宣溪,雲水蒼茫曰向西。客淚數行先自落,鷓鴣休傍耳邊啼。」

韓愈因諫天旱濟人而被貶陽山縣令,在謫貶嶺南的途中,山高路遠,煙水茫茫,他聽到樹上鷓鴣的聲聲叫喚,不禁悲從心中起,既是對自己身世的感慨,也是對遙遠的故鄉的思念。所以,他告訴那些鷓鴣,千萬不要再發出悲切的叫聲。

白居易《山鷓鴣》云:

山鷓鴣,朝朝暮暮啼復啼,啼時露白風悽悽……爾本此鄉鳥,生不辭巢不別群,何苦聲聲啼到曉。啼到曉,唯能愁北人,南人慣聞如不聞。

這幾句詩,語言簡單直白,生動地將北方人聽到鷓鴣聲時的悲哀心情描繪出來。

三、象徵著愛情

鷓鴣在發情期,常常會互相對鳴,因此在詩人的眼裡,鷓鴣又是甜蜜愛情的象徵。與前面所說的悽苦意象截然不同,用鷓鴣來表達愛情時,格調往往是歡快與喜悅的。

劉禹錫《踏歌詞》:「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連袂行。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鴣鳴。」

這是劉禹錫謫居夔州時所作的一首民歌。河堤上,女郎們彼此連袂而行,在快樂中帶著幾分嬌羞。她們唱盡了新詞,卻不見情郎的到來,不免有些失落。詩人將鷓鴣的對鳴來表達男女的相思之情,為人們展現出了一幅生動的巴楚地的民間風俗圖。

唐代溫庭筠《菩薩蠻》 :

小山重疊金明滅 ,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閨中女子晨起後,慵懶地整理妝容,對著鏡子照了又照,紅花與容顏交相輝映。於是她穿上的嶄新綾羅短衣,眼前新樣花貼式樣,上面繡著成雙的鷓鴣圖紋。這首詞末句中的「雙雙金鷓鴣」,通過鷓鴣的意象,將一位閨閣少婦楚楚動人的姿態刻畫出來。

結語

宋詞中《鷓鴣天》這一詞牌,常常用來表達哀怨愁苦的情感,也用來描述愛情。比如賀鑄的《鷓鴣天》「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懷念亡妻,感人涕下。

鷓鴣的叫聲,在中國古代詩詞中,成為了極其美妙的意象。南來北往的遊子,謫貶異鄉的士大夫,獨處深閨的思婦,將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對命運的感嘆,都融入到了鷓鴣的聲聲啼鳴中。

相關焦點

  • 古詩詞意象分享:鷓鴣聲聲,訴不盡幾多愁
    抬頭望,鷓鴣低飛,聲聲哀嚎,叫著「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若是你,此時心情會如何?會不會也覺得,這時候在空中飛翔的,不是鷓鴣,而是你的羈旅愁思?說起鷓鴣,大家一定不陌生。這是古詩詞中,非常常見的意象之一。
  • 高考語文古詩詞寓意順口溜:「杜鵑」「鷓鴣」啼悽悽
    高考語文古詩詞寓意順口溜:「杜鵑」「鷓鴣」啼悽悽 2013-01-28 16:11 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
  • 2020高考語文知識點:古詩詞寓意順口溜
    詩詞鑑賞題在高考語文卷中所佔的分值越來越大。考試大綱對詩詞鑑賞這部分所提出的要求是「鑑賞古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並分析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考題多以主觀題形式出現。  古詩詞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那麼,意象又是什麼呢?
  • 詩歌鑑賞|盤點古詩詞中的經典意象
    意象是詩歌鑑賞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審美元素,了解和認識了詩歌中的意象,也就能夠很容易的了解全詩的意境以及詩人的情感。意象是詩人在寫詩的時候間接表達自己的情感的某一種事物或者景物。很多學生在進行古詩鑑賞時總會忽略了意象這個重要的信息,導致對詩詞的理解有所偏差。今天,小船就為大家整理一下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以及它們代表的含義,希望對你們品鑑古詩詞有幫助。
  • 「詩詞」抓住意象特點 秒懂詩歌情感
    理解和準確把握詩歌意象的特點;3. 掌握「羈旅行役詩」常見情感。【課程思路】一、詩歌情感的常見提問方式這首詩(某句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關鍵詞:思想感情、心境、道理、情感態度二、「羈旅行役詩」情感主旨1. 定義「羈旅」指客居異鄉的。
  • 想起了鷓鴣
    ——溫庭筠《菩薩蠻》鷓鴣,與杜鵑、鴛鴦、燕子、鴻雁等齊名,歷來為中國古典詩詞所寵愛。這是一種中國南方地區的留鳥,其形如母雞,但個頭要小些,它的背部與腹部為黑白色,腳為黃色或紅褐色。鷓鴣的叫聲十分特別,聽起來很像「行不得也哥哥」(哥哥,哥哥,你別走),叫聲因為稍帶嘶啞,聽起來十分哀婉,給人一種悲戚之感,所以古人常用鷓鴣這個意象表達自己的愁緒。
  • 意象是什麼?意象如何分類?最簡單最正確的解讀來了
    一、意象是什麼意象是什麼?意象是表達了某種意思的事物。這個問題相對比較簡單,容易理解,也沒什麼爭議。提起意象,很多人都會想到古詩詞。沒錯,意象基本上屬於古詩詞專用,雖然在別的行業和領域也有使用,但是都借鑑了古詩詞。無論意象怎麼使用,其中的意思都是一樣的,都是在古詩詞中的意思。
  • 古詩詞裡的唯美意境,醉了!
    古詩詞,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裡魅力是無法阻擋的,短短幾十字,勝過了千言萬語!在古詩詞中有很多的意象,這些意象非常唯美浪漫,承載著古人雅致絕美的情感審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古詩詞裡的唯美意境吧!琴瑟在古詩詞中,一般是用來比喻夫妻之間的感情深厚以及和諧。
  • 飛花令之「鷓鴣」:其叫聲獨特,易引起人們的離別與相思之情
    本期關鍵詞:鷓鴣鷓鴣鳥在古詩詞中也經常出現,其代表的情感基調是憂傷,冷清,屬於冷色調。含有這一意象的詩歌如下:浣溪沙[宋]蘇軾桃李溪邊駐畫輪。鷓鴣聲裡倒清尊。夕陽雖好近黃昏。香在衣裳妝在臂,水連芳草月連雲。幾時歸去不銷魂。
  • 燕子、黃鸝、杜鵑:古詩詞中的那些鳥兒,究竟有什麼寓意?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 在古詩詞中 經常能讀到與鳥兒有關的詩句 然而,
  • 80後小夥孫志超愛研究,養殖點子一個接著一個,養殖鷓鴣非常成功
    80後小夥孫志超愛研究,養殖點子一個接著一個,養殖鷓鴣非常成功現在農村的事業發展的是非常好的,國家也是大力的扶持農村的事業發展,這就吸引了很多的年輕人回到農村開始打拼自己的事業,特別是農村的養殖行業,很多的年輕人第一首選就是養殖行業,今天咱們就來說一個年輕的
  • 從莊周夢蝶與那些象徵愛情的特殊意象裡,體會「物化」的浪漫
    在古代文學裡,往往有許多特殊的意象用來象徵愛情,比如我們熟悉的《梁祝》的故事裡,最後梁祝兩人便是化蝶飛舞而去。同樣的,在《梁祝》故事更早一些的《孔雀東南飛》裡,焦劉兩人最後也是殉情化作了交頸纏綿的鴛鴦。為什麼他們喜歡用這些意象去寄予對愛情的美好追求呢?這就不得不從「莊周夢蝶」說起了。
  • 小鷓鴣成就致富夢想
    丁書秦說,這是鷓鴣,又稱石雞,是一種山中珍禽。丁書秦的鷓鴣是美國馴化的品種,適應性強,成活率高,在全國各地都能飼養。   今年50多歲的丁書秦是一個「老高中生」,愛動腦筋,敢拼敢幹。1983年春,他在報紙上看到養荷蘭豬致富的信息,就動員親戚朋友一起購進了40對荷蘭豬,不足一年,荷蘭豬就繁殖到400多隻。喜出望外的丁書秦便找到承諾回收的「公司」,卻意外看到人去樓空。
  • 古今鷓鴣詩,唯獨此首最佳,詩人還因此獲得「鄭鷓鴣」的美稱
    典故中的谷便是鄭谷本人,《四庫全書》中稱其詩「於風調中,獨饒思致,汰其膚淺,擷其菁華,固亦晚唐之擘矣。」可見在晚唐中,鄭谷已然是文壇的大佬,此詩更是其得意之作,通過描繪鷓鴣的外形和聲音,來表達遊子的悽苦和強烈思歸之情。詩人緊緊把握住人和鷓鴣在感情上的聯繫,詠鷓鴣而重在傳神韻,使人和鷓鴣融為一體,尤其中二聯比興手法之運用,為歷代文人騷客所嘆服。首句「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
  • 鷓鴣「紅雨」
    鷓鴣斑是建盞經典釉面中較為名貴的一種,宋初的《清異錄》說:「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鷓鴣斑的燒成難度比較大紅色鷓鴣的成品更是少之又少。紅雨「鷓鴣斑」一詞在宋代文獻中常有出現,如陶谷 《清異錄》中載:「 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 」 《方輿勝覽》 載:「免毫盞, 出甌中之水吉。」
  • 木瓜百合煲鷓鴣
    今日靚湯關鍵詞:健脾益胃 補虛潤肺粵人特別愛用木瓜入湯,因為其入湯後清潤可口、化溼和胃。同時他們亦善用木瓜,入湯時總愛選半生熟且較青的,這樣才煲或滾都不至於溶化致湯水不清潤而多黏稠。以木瓜配健脾的淮山、養肺的百合、美顏的南杏、潤肺的無花果煲鷓鴣,清潤可口,有健脾益胃、補虛潤肺之功,為夏暑時周日的家庭靚湯,且男女老少皆宜。
  • 當宇宙星辰遇上古詩詞,文人也瘋狂!
    當宇宙星辰遇上古詩詞,文人也瘋狂!三垣二十八宿、恆星背景、行星運轉、空間判斷…… 如果這些「硬核」的知識點出現在古詩詞中,我們該如何解讀古人借星辰表達的情愫呢?那麼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探尋這背後的答案吧!
  • 山深聞鷓鴣,屋旁現斑鳩
    快到單位了,我突然聽到了一陣陣「咕咕咕」的叫聲,從來沒有在附近聽到過的叫聲,這讓我想起一位朋友發出來的鷓鴣的照片:鷓鴣在居民樓的陽臺上築巢孵雛,兩隻灰色的小鷓鴣振翅欲飛。看起來鷓鴣不怕人啊,城市裡也有它們的身影。
  • 孩子背古詩詞沒用?錯,在古詩詞中徜徉的孩子,更明事理曉是非
    正是因為父母的這種崇洋媚外的思想,導致了父母在生活中認為孩子背古詩詞是沒有用的,只是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沒有一點好處,沒有一點優點。而且也認為孩子背古詩只會使得孩子變得悲情,變得悲苦一點,影響了孩子的心情。
  • 2020年高考複習|古詩鑑賞知識點:意象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詩中所詠嘆的社會事物,所刻畫的人物形象,所描繪的生活場景,所鋪陳的社會生活情節和史實,也是用來寄託情思的,這便也是意象。三、意象的特點1、含蓄性歌德曾說:「最直露的中國詩歌,與西方的詩歌相比,也是含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