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鑑賞|盤點古詩詞中的經典意象

2021-01-13 語文船

意象是詩歌鑑賞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審美元素,了解和認識了詩歌中的意象,也就能夠很容易的了解全詩的意境以及詩人的情感。意象是詩人在寫詩的時候間接表達自己的情感的某一種事物或者景物。很多學生在進行古詩鑑賞時總會忽略了意象這個重要的信息,導致對詩詞的理解有所偏差。今天,小船就為大家整理一下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以及它們代表的含義,希望對你們品鑑古詩詞有幫助。

一、月亮

月亮本身是具有美感的,是非常純淨、高遠、清幽的,既可以表達清幽寧靜的意境,也可以形容女子的美貌,也用來形容文人失意、悽苦的心境。

(一)用月亮烘託清幽的氣氛,表達悠閒、曠遠的心境

在心態樂觀、豁達的詩人心中,月亮就成了表達詩人清幽心境的一個重要的意象。

比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詩人在該詩中運用明月表達自己對隱居生活悠然自得的心情。

再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詩人在這首詩中為我們營造了一種寂靜的山間夜景,在這個背景下,一輪明月升起,更是襯託了這個夜景的清幽與雅致。

(二)用月亮寄託相思之情

在古詩中詩人也經常運用月亮來表達自己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感情。月亮陰晴圓缺正如人與人之間分分合合,很容易引發詩人內心的情感。

例如:李白的《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以及《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寄愁心與明月,隨風只到夜郎西」詩人都是通過月亮寄託自己的思念。

(三)用月亮襯託渲染一種悽涼孤苦的氛圍

在失意文人的筆下,月亮又成了失意的象徵,詩人用月亮來表達自己流離的感傷與悽苦。

例如:李白的《月下獨酌》中:「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詩人在本詩中給我們描繪了一個月下影舞相伴、對飲成歡的景象,但正是這樣的美景更加襯託了詩人孤寂悲苦的心境,這一切皆是因月而起。

二、柳樹

在古詩中,詩人常用柳樹表示惜別。在送別詩中,常常會出現柳樹這個意象,人們常常折柳送別,表現依依惜別之苦。

例如:柳永的《雨霖鈴》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首詩是詩人在與戀人分別時所作,「柳」與「留」諧音,表示難留的情誼,再加上「曉風殘月」等意境的烘託,更是表現了詩人不舍的情感。

三、長亭

長亭也是古詩中詩人常用的送別之所,在詩中運用了長亭這一意象,大多也都是表現送別不舍之情。

例如:柳永的《雨霖鈴》中:「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李叔同的《送別》中:「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四、梅花

由於梅花自身的品質和風氣,不與百花爭豔,選擇在寒冷的冬季盛開,詩人一般情況下就會選擇用梅花來象徵自己不同流合汙的高潔品質。

例如:王安石的《梅》:「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足雪,為有暗香來。」表達了詩人在當時主張改革但沒有人支持的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他覺得自己跟梅花有共通的地方,表達自己高潔的品質。

五、梧桐

在古詩中梧桐一般是指一種悽涼悲傷的情緒。此外,鷓鴣、芭蕉等也同樣有這種情緒。

例如:李清照的《聲聲慢》中:「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溫庭筠的《更漏子》中:「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六、杜鵑

古詩中的杜鵑是悽涼哀傷的象徵,常與悲苦聯繫在一起。因叫聲似「不如歸去」,常藉以表現懷念故鄉情感、抒寫離愁別恨;借用杜鵑啼血的意象,表達憂國志士的忠誠、愛國之意;由於杜鵑啼叫的時候,春天的花已經落了,詩人也以杜鵑的出現來惋惜百花凋零、春已歸去的情況。

例如:李白《蜀道難》:「又聞子規啼月夜,愁空山。」(子規即杜鵑)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揚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七、鴻雁

鴻雁常指書信,表示盼望、惦念外出之人的音訊,傳達思念之情,也表達遊子漂泊思鄉之情;因大雁總是結隊遷徙,途中常掉隊的孤雁,詩人常用「孤雁」「孤鴻」「斷鴻」來喻人,表達或孤獨、或孤高、或受盡迫害等情感。

例如:李清照詞云:「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相識。」

八、邊關、玉門關、羌笛、胡人、胡馬、黃河、長城、明月、陰山、黑山等

這些都是邊塞戰爭的景物,在詩中詩人運用這些意象大多都是表現邊塞之苦,期盼戰爭結束的情感。

例如:王維的《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王昌齡的《出塞二首·其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之渙的《涼州詞二首·其一》: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以上是小船為大家總結的詩歌鑑賞中經常出現的意象,學生掌握了這些知識就像是拿到了詩歌鑑賞的鑰匙,對大家理解和掌握詩歌的含義有著重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淺談如何鑑賞古詩詞——以鑑賞《涉江採芙蓉》為例
    淺談如何鑑賞古詩詞——以鑑賞《涉江採芙蓉》為例銅仁市德江德星高級中學教師:吳先富大多數學生在鑑賞古詩時,不知該怎樣去鑑賞,不知從何處下手,對古詩詞的鑑賞頗感困惑。就此問題,我略談一二。首先,尋方法。因此,在鑑賞古詩詞時,我們首先要了解詩歌的作者及其「寫作」背景。例如,《涉江採芙蓉》,選擇《古詩十九首》,它是中國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由南朝肖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並非一人所作。
  • 高中詩歌鑑賞答題思路和破題技巧
    【高考古詩詞鑑賞考點匯總】1. 理解(1)理解詞語、句子在詩文中的含義。(2)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3)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4)篩選、整合文中信息。(5)概括部分或整體的文章內容。(6)概括對象特點、文章主旨、思想觀點。
  • 備考2020:詩歌鑑賞知識點再梳理
    備考2020:詩歌鑑賞知識點再補漏詩歌鑑賞知識點一、詩歌鑑賞答題「五讀」法:讀題目、讀作者、讀內容、讀注釋、讀命題。具體陷阱點:4大設誤角度——形象特點不準確、語言鑑賞不恰當、技巧指明不準確、技巧效果不恰當、情感分析不準確、觀點態度不恰當7大設誤陷阱——曲解文意、無中生有、以偏概全、誇大縮小、張冠李戴、偷換概念、關係混亂註:詩歌鑑賞選擇題常見設誤方法
  • 「詩詞」抓住意象特點 秒懂詩歌情感
    明確詩歌情感鑑賞題型;2. 理解和準確把握詩歌意象的特點;3. 掌握「羈旅行役詩」常見情感。【課程思路】一、詩歌情感的常見提問方式這首詩(某句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關鍵詞:思想感情、心境、道理、情感態度二、「羈旅行役詩」情感主旨1.
  • 古詩詞中的鷓鴣意象:揮之不去的愛與哀愁
    故而古人常用鷓鴣這個意象表達自己的愁緒。首先,最常見的是離別之愁。鷓鴣在送別詩中十分常見,比如唐代詩人張籍的《湘江曲》:「湘水無潮秋水闊,湘中月落行人發,送人發,送人歸,白蘋茫茫鷓鴣飛。」這是一首民歌風的樂府詩。在秋天的湘江上,天高雲淡,白蘋茫茫,一片鷓鴣在啼鳴,看著友人的帆船遠去,詩人心中不禁泛起惆悵之情。其次,「鷓鴣」用來表達自己困難的處境。
  • 盛唐詩歌中的兵器意象
    在這些詩篇中有一個重要且獨特的意象——刀槍劍戟等兵器戎戈意象。本文則試以劍意象為主意象對盛唐詩歌中的眾多兵器意象進行分析,從時代的華美篇章中去窺見那個時代的恢宏氣魄。縱觀人類歷史,從某個方面來講,可以說是一部戰爭史。戰爭有著對國家民族的存亡榮辱起到深遠影響的重要性。唐王朝以武力推翻隋朝,其後又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戰役擴張疆土直至統一天下。
  • 2020年高考複習|古詩鑑賞知識點:意象
    意象一、物象與意象的區別:物象是指客觀事物所呈現出來的樣子。如花草樹木,山川河流、風雨雷電等客觀存在物都以各自的形態存在著。物象一旦進入詩歌,打上詩人的感情和思想的烙印。這種滲透了詩人思想感情的對客觀事物的印象,就是意象。二、意象的類別:從內容上分,意象可以分為景、物、事、人等四大類。
  • 古詩鑑賞答題技巧中寫景技巧之快問快答
    小升初必考考點之快問快答類古詩鑑賞技巧本文主要講解快問快答類古詩的寫作技巧,通過這些個技巧功能,你能夠在鑑賞古詩中給出詳細的使用說法的描繪,從而對此類古詩進行詳細的鑑賞考點的解答。快問快答的方法通常包括意象組合(包括但是不限制於意象的並列組合、對比組合,以及跳躍組合),動靜結合等手法。【筆記】1、 動靜結合 ( 1)含義:同時描寫靜態的事物和動態的事物,讓靜景和動景相輔相成、 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 2) 類 型: 動靜結合技巧還可以拆分出化動為靜、化靜為動、以動襯靜、 以靜襯動、動靜互襯等等不同的類型。
  • 古詩詞鑑賞:舊隱不知處,雲深樹蒼蒼
    【小題2詳解】本題考查鑑賞詩歌意象意境及鑑賞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本題可以分割為畫面描寫題和情感歸納題。首先看第一問:「頸聯抓住兩個典型細節,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其中「抓住兩個典型細節」是手法,「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是具體的問題,屬於畫面、圖景題的考查。
  • 2020高考語文知識點:古詩詞寓意順口溜
    詩詞鑑賞題在高考語文卷中所佔的分值越來越大。考試大綱對詩詞鑑賞這部分所提出的要求是「鑑賞古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並分析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考題多以主觀題形式出現。  古詩詞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那麼,意象又是什麼呢?
  • 中國古典詩歌中的飛鳥意象:自由的靈魂
    原標題:中國古典詩歌中的飛鳥意象:自由的靈魂 關注桃李國學堂,與您一起辨明經典的精髓,與您一起研習經典的教法,與您交流學習經典的體會。 寫在前面:人類從遠古以來就有自由飛翔的夢想,曹植曾經發出過「願接翼於歸鴻,嗟高飛而莫攀」(《九愁賦》)的感嘆,閨中小姐林黛玉哀婉的《葬花吟》中,也曾出現「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的高亢之音。生命的缺憾在藝術中得到補償,中國古典詩歌中反覆出現的空靈自在的飛鳥意象,是「身無彩鳳雙飛翼」的人類藉以實現精神遨遊的媒介。
  • 古詩詞意象分享:鷓鴣聲聲,訴不盡幾多愁
    這是古詩詞中,非常常見的意象之一。本系列美文,我們一起來積累古詩詞意象知識,一起來感受大千世界裡,那些寄託著無數詩人詞人的,物質存在。鷓鴣是中國南方常見的一種鳥類。我們經常看到的是中華鷓鴣,大小比我們家養的雞,要稍微小一點點,體表黑中帶白片。
  • 蟬:中國詩歌中的獨特意象,既是文人的高潔心態,也是價值取向
    這是虞世南所寫的《蟬》,很明顯描寫的是"蟬"這一獨特的文學意象。而縱觀中國文學史,則會發現在中國很多的文學作品中,都有關於"蟬"這一意象的描寫,在詩歌中更是形成了"詠蟬詩"。比如,駱賓王的《在獄詠蟬》也是專門描寫"蟬"的作品:"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蟬,作為中國詩歌中的獨特意象,主要應用在中國古代文學的悲秋主題中。
  • 意象是什麼?意象如何分類?最簡單最正確的解讀來了
    一、意象是什麼意象是什麼?意象是表達了某種意思的事物。這個問題相對比較簡單,容易理解,也沒什麼爭議。提起意象,很多人都會想到古詩詞。沒錯,意象基本上屬於古詩詞專用,雖然在別的行業和領域也有使用,但是都借鑑了古詩詞。無論意象怎麼使用,其中的意思都是一樣的,都是在古詩詞中的意思。
  • 在詩歌中,詩歌符號的含義是什麼,詩歌是語言符號還是意象符號?
    有人並不認為這個傳統的看法是正確的,提出「詩,就是意象符號的系列呈現」的主張,甚而至於說:「在詩歌中,其直接現實是意象,而不是語言,或者說詩使用的是意象語言,而不是文字語言。」詩歌究竟是語言符號還是意象符號?對於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基於對詩歌本體論的不同理解。
  • 採薇丨經典誦讀古詩詞聯誦之《陋室銘》《愛蓮說》
    採薇丨經典誦讀古詩詞聯誦之《陋室銘》《愛蓮說》 2020-08-14 1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古詩詞改編的歌曲,王菲一曲成經典難超越
    小編特別喜歡古詩詞,常常會翻閱關於古詩詞的書,也背誦過許多古詩詞。然而背起來的東西,雖然能深入腦海,但依然比不起被譜成曲傳唱成歌曲來得悠然而愜意。今天小編就鬥膽和大家盤點一下那些由詩詞改編而成的歌曲。除了這個,還有一個就是極其出名的《紅樓夢》,這部電視劇的所有的歌曲詞全是來自曹學芹書中的詩詞,不僅詞美到讓人無法抗拒,曲也是悲傷到讓人一聽就仿佛能見到大觀園裡的悲涼與不堪。
  • 2020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閱讀題之夜雨寄北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閱讀題之夜雨寄北,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 高考詩詞鑑賞:看雲心共遠,步月影同孤
    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幹的要求,然後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參看注釋,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麼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麼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D項,「不想再為國徵戰攻伐;一個『愁』字突出了詩人的迷茫」錯誤。
  • 高考中經常丟分的古詩鑑賞題:什麼是古詩的「意象」?
    「意象」一詞是中國古代文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那麼究竟什麼是意象呢?所謂「象」,即物象,也就是可以看得見的事物;所謂「意」,即詩人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意象」實際上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