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是詩歌鑑賞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審美元素,了解和認識了詩歌中的意象,也就能夠很容易的了解全詩的意境以及詩人的情感。意象是詩人在寫詩的時候間接表達自己的情感的某一種事物或者景物。很多學生在進行古詩鑑賞時總會忽略了意象這個重要的信息,導致對詩詞的理解有所偏差。今天,小船就為大家整理一下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以及它們代表的含義,希望對你們品鑑古詩詞有幫助。
一、月亮
月亮本身是具有美感的,是非常純淨、高遠、清幽的,既可以表達清幽寧靜的意境,也可以形容女子的美貌,也用來形容文人失意、悽苦的心境。
(一)用月亮烘託清幽的氣氛,表達悠閒、曠遠的心境
在心態樂觀、豁達的詩人心中,月亮就成了表達詩人清幽心境的一個重要的意象。
比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詩人在該詩中運用明月表達自己對隱居生活悠然自得的心情。
再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詩人在這首詩中為我們營造了一種寂靜的山間夜景,在這個背景下,一輪明月升起,更是襯託了這個夜景的清幽與雅致。
(二)用月亮寄託相思之情
在古詩中詩人也經常運用月亮來表達自己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感情。月亮陰晴圓缺正如人與人之間分分合合,很容易引發詩人內心的情感。
例如:李白的《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以及《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寄愁心與明月,隨風只到夜郎西」詩人都是通過月亮寄託自己的思念。
(三)用月亮襯託渲染一種悽涼孤苦的氛圍
在失意文人的筆下,月亮又成了失意的象徵,詩人用月亮來表達自己流離的感傷與悽苦。
例如:李白的《月下獨酌》中:「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詩人在本詩中給我們描繪了一個月下影舞相伴、對飲成歡的景象,但正是這樣的美景更加襯託了詩人孤寂悲苦的心境,這一切皆是因月而起。
二、柳樹
在古詩中,詩人常用柳樹表示惜別。在送別詩中,常常會出現柳樹這個意象,人們常常折柳送別,表現依依惜別之苦。
例如:柳永的《雨霖鈴》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首詩是詩人在與戀人分別時所作,「柳」與「留」諧音,表示難留的情誼,再加上「曉風殘月」等意境的烘託,更是表現了詩人不舍的情感。
三、長亭
長亭也是古詩中詩人常用的送別之所,在詩中運用了長亭這一意象,大多也都是表現送別不舍之情。
例如:柳永的《雨霖鈴》中:「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李叔同的《送別》中:「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四、梅花
由於梅花自身的品質和風氣,不與百花爭豔,選擇在寒冷的冬季盛開,詩人一般情況下就會選擇用梅花來象徵自己不同流合汙的高潔品質。
例如:王安石的《梅》:「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足雪,為有暗香來。」表達了詩人在當時主張改革但沒有人支持的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他覺得自己跟梅花有共通的地方,表達自己高潔的品質。
五、梧桐
在古詩中梧桐一般是指一種悽涼悲傷的情緒。此外,鷓鴣、芭蕉等也同樣有這種情緒。
例如:李清照的《聲聲慢》中:「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溫庭筠的《更漏子》中:「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六、杜鵑
古詩中的杜鵑是悽涼哀傷的象徵,常與悲苦聯繫在一起。因叫聲似「不如歸去」,常藉以表現懷念故鄉情感、抒寫離愁別恨;借用杜鵑啼血的意象,表達憂國志士的忠誠、愛國之意;由於杜鵑啼叫的時候,春天的花已經落了,詩人也以杜鵑的出現來惋惜百花凋零、春已歸去的情況。
例如:李白《蜀道難》:「又聞子規啼月夜,愁空山。」(子規即杜鵑)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揚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七、鴻雁
鴻雁常指書信,表示盼望、惦念外出之人的音訊,傳達思念之情,也表達遊子漂泊思鄉之情;因大雁總是結隊遷徙,途中常掉隊的孤雁,詩人常用「孤雁」「孤鴻」「斷鴻」來喻人,表達或孤獨、或孤高、或受盡迫害等情感。
例如:李清照詞云:「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相識。」
八、邊關、玉門關、羌笛、胡人、胡馬、黃河、長城、明月、陰山、黑山等
這些都是邊塞戰爭的景物,在詩中詩人運用這些意象大多都是表現邊塞之苦,期盼戰爭結束的情感。
例如:王維的《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王昌齡的《出塞二首·其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之渙的《涼州詞二首·其一》: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以上是小船為大家總結的詩歌鑑賞中經常出現的意象,學生掌握了這些知識就像是拿到了詩歌鑑賞的鑰匙,對大家理解和掌握詩歌的含義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