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詩詞鑑賞考點匯總】
1. 理解
(1)理解詞語、句子在詩文中的含義。
(2)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3)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
(4)篩選、整合文中信息。
(5)概括部分或整體的文章內容。
(6)概括對象特點、文章主旨、思想觀點。
(7)概括結構特點,梳理行文思路。
2. 運用
(1)運用語文知識,依據語境、內容,進行斷句、排序、判斷等。
(2)分析詞、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析所用材料、方法的作用。
(4)分析各部分間的關係。
(5)分析作者的情感、寫作的背景和意圖。
(6)分析常見的表現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3. 綜合
(1)評價作品的思想意義和社會價值。
(2)評價作品的藝術特色。
(3)賞析作品的語言運用。
(4)賞析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和句子。
(5)賞析作品使用的手法。
(6)賞析作品的意象、意境。
(7)探究作品內涵,形成自己的見解。
這裡我們主要就上文的加粗部分,也就是通常古詩詞賞析裡分值比較大的題型:賞析作品的語言特色與賞析作文的意象、意境這兩個常考題型來分析其答題思路與答題萬能公式。
鑑賞古詩詞的語言
【考綱解讀】
鑑賞時首先要學會根據語境推斷出詞義或語義,其次要聯繫全詩的主旨,從遣詞、造句、修辭、表情達意等不同方面仔細揣摩、推敲,來理解作者鍊字煉意的技巧與用意。要特別注意詩中有修辭格和詞類活用現象的詞語。
鑑賞詩歌的語言:包括準確理解詩歌中有關詞語或句子的特定意義、比喻意義、隱含意義、暗示意義、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理解詩歌中關鍵詞語運用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效果;分析詩歌整體的語言特色和風格,賞析詩歌語言在描繪形象、表達情感、創造意境等方面的藝術效果。
古人對詩語言的精雕細琢:齊己《早梅》:「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後來鄭谷將「數」改為「一」,因為題為「早梅」,如果開了數枝,說明花已開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齊己佩服不已,尊稱鄭谷為「一字師」。
王駕《晴景》:「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蜂蝶飛來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王安石改「飛來」為「紛紛」,因為只有蜂忙蝶亂的側寫妙筆才能令人真實地感受出晚春雨後特有的美景。
【古代詩歌「賞析字詞語言」常見的提問方式】
1. 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最具表現力)的是哪個字?為什麼?
2. 某字是全詩的關鍵,其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3. 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妙)在哪裡?
4. 某詞富有深意,結合全詩加以賞析。
5. 請分析某字或某句在哪一方面的表達效果。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鍊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鍊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古代詩歌「賞析字詞語言」通用的答題思路】
1. 陳述對象或態度:直接指出關鍵字詞,或表明觀點態度。
2. 解釋含義:解釋該字在詩句中乃至在全詩中的含義,包括其表層意義、潛在意義、比喻意義、雙關意義等。
3. 描述景象:展開聯想,描述該字所在句的景象。
4. 指出用法:指出該詞在詩句中的活用現象或修辭手法。
5. 點明作用:點明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或突出了什麼樣的主旨,或在結構上起了什麼樣的作用等。
【古代詩歌「賞析字詞語言」通用的答題思路示例】
高考題【全國卷Ⅰ】江間作四首(其三)潘大臨
西山通虎穴,赤壁隱龍宮。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
沙明拳宿鷺,天闊退飛鴻。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
用「拳」字形象地表現出鷺鳥在沙灘上棲息時的神態。用「退」字別致、生動地表現出鴻鳥在天空中飛行的狀態。這樣寫構成了作者江邊所見的一幅靜動結合的畫面。
1. 陳述對象或態度:是「拳」和「退
2. 解釋含義:「拳」是「蜷縮」的意思,這裡是棲息意;「退」是「越飛越遠」的意思
3. 描述景象:鷺鳥在沙灘上蜷縮著棲息,鴻鳥在天空中越飛越遠
4. 指出用法:形象別致生動而又準確的動詞
5. 點明作用:這樣寫構成了作者江邊所見的一幅靜動結合的畫面
【答題萬能公式】
1. 語言特色類:揭示語言特色+結合詩句具體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2. 鍊字類:該字的本來意義及在句中的含義+技巧(活用、倒裝、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3. 關鍵詞類:主旨作用+結構作用;
4. 「術語」積累;例如雄渾、豪放、沉鬱、清新、自然、俊朗、清幽、淡雅、冷峻、婉約、樸實、華美、洗鍊……
分析詩詞的形象和意境
詩詞中的形象:也就是詩詞的意象,是作者在詩中選取的融鑄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景、物等諸要素。詩人的主觀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形象(意象)有機融合就形成了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意境。對意境的分析則包括對詩歌形象、內容、情感的全部把握和鑑賞。
人物形象:主要指詩中的詩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景物形象: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所形成的一種形象,它是詩人感情的載體,往往浸染了作者的喜怒哀樂的感情因素。事物形象:指詩中所刻畫的某一物件(如:松、竹、梅等)所賦予讀者的印象,這種印象往往灌注著作者的情感、人格、評價傾向,讀者從中得到某中生活啟示或人生感悟。【分析古代詩歌形象意境常見的提問模式】
①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氛圍)?(或:分析這首詩的意境)
②詩中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景象)?有什麼寓意?
③詩中塑造了什麼形象(意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④詩中所寫形象(意象)對作者表達思想感情起了什麼作用?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形象(即意象)與詩人的情感綜合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分析古代詩歌形象意境通用的答題思路】
①抓住詩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
②描繪詩歌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③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悽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是什麼和為什麼兩部分。比如只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分析古代詩歌形象意境答題思路示例】
閱讀下面這詩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次石湖書扇韻① 姜夔②
橋西一曲水通村,岸閣浮萍綠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處別開門。
【注】①石湖:南宋詩人範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職歸隱石湖(在今江蘇蘇州),自號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浪跡江湖,終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見範成大,這首詩約作於此時。
(1)這首詩描繪了一副什麼樣的畫面?是由哪些景物構成的?請簡要敘述。
(2)有人說,詩的後兩句歌頌了範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趨炎附勢的人。你對此有什麼看法?請簡要說明。
【答題思路與步驟】
①抓住詩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小橋、流水、村莊、綠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
②描繪詩歌展現的圖景畫面。詩歌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的畫面: 山環水繞,溪橋橫躍,曲水彎流,樓閣隱約,浮萍漂碧,藕花飄香。
③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清幽恬靜。
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閒適自得。
【答案提綱】
詩歌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清幽恬靜的畫面。寫了小橋、流水、村莊、綠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表現了作者閒適自得的雅致情懷。
(描繪了一幅山環水繞,村閣隱然,浮萍泛綠,藕花飄香的恬靜優雅的隱居風光圖。分別寫了溪橋橫躍,曲水彎流,樓閣隱約,浮萍漂碧,藕花飄香。從視覺與嗅覺等角度渲染出閒適雅寂的石湖風景。)
【萬能答題公式】
1. 意境類:描繪畫面(忠於原詩,語言優美)+概括氛圍+分析思想感情+點出境界特點;
2. 形象類:找到詩句+分析基本含義(形象類型+特點)+為何要寫(主旨)+作用效果;
3. 「術語」積累: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悽涼,恬靜安謐, 雄奇優美,生機勃勃,富麗堂皇,肅殺荒寒,瑰麗雄壯,虛幻飄渺悽寒蕭條…
高中詩歌鑑賞答題思路和破題技巧?
考綱陳述:
(1)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第一步】準確解讀文本:在了解「詩家語」多省略、多倒裝特點的基礎上,抓關鍵點:
(1)上看:看詩歌題目,圈出題眼(某一詞語),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或者給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再看作者,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注意時代對作家的影響(如南宋的愛國思想);
(2)下看:看註解提示,了解詩歌的背景,尋找詩歌內容和情感的線索。
(3)中看:看全詩主體,每句圈出一兩個詞作為句眼,特別注意詩歌中的表現情感的形容詞和副詞(如:孤獨自寂)。後部分一般運用議論、抒情手法,是詩的主旨。
(即我們平時講的五讀:讀題目、讀作者、讀內容、讀注釋、讀命題。)
【第二步】明了答案構成要點(即給分點)。小口徑問題什麼答什麼,大口徑問題一般要包括三個要點:
(1)採用的寫作手法:常見寫作手法(技巧)見後面所附四大類13小類。
(2)手法揭示的內容:結合詩句,分析該手法寫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麼特點,或抒發(突出了)什麼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種寫法在內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內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後照應,虛實結合,先總後分,一問一答)
(注意:不同類型題目的三個要點的側重點不一樣,問什麼則什麼是回答的重點;且三個要點的順序要根據具體題目的類型有機組合。一般情況下,我們要寫明白:此詩寫了什麼內容,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什麼感情。)
【第三步】詩歌鑑賞簡答題:根據題目類型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答題方法。
第一種類型:分析意象類(意象即詩中描寫的人、景、物)
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哪些意象?
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或:這首詩歌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
注意詩歌中有固定含義的意象:
⒈離別類:雙鯉、尺素(遠方來信),月亮(思鄉或團圓), 鴻雁(遊子思鄉懷親或羈旅傷感),寒蟬(悲涼),柳(喻離別留念或代故鄉),芳草(離愁別恨),鷓鴣鳥(叫聲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艱辛或離愁別 緒),南浦(送別之地),芭蕉(離情別緒),燕(惜春或戀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變遷,或傳書敘離情或遊子漂泊),關山(思家),長亭短亭(送別),陽關曲 (送別的歌聲)。
⒉愛情類:蓮(音同「憐」表達愛情),紅豆(男女愛情或友誼),紅葉(傳情之物)。
⒊人格類: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殘敢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潔),松(傲霜鬥雪堅守節操)。
⒋悲情類:梧桐(象徵悲涼),烏鴉(衰敗荒涼),杜鵑鳥或子規(象徵悽涼哀傷或思家思歸),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滅),猿(悲傷)。
⒌其它類:崑山玉(人才),折桂(科舉及第),採薇(隱居生活),南冠(囚犯),柳營(軍營)。東籬(高雅,潔身自好)
第二種類型:分析意境類(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
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
這首詩歌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A.意境(氛圍)特點術語有:
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悽涼,恬靜安謐,雄奇優美生機勃勃,富麗堂皇,肅殺荒寒瑰麗雄壯,虛幻飄渺悽寒蕭條繁華熱鬧等。
B.思想感情術語:
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閒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第三種類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義)
詩歌就題材(內容)的不同,可分以下幾類,據此可了解詩歌主旨:
⑴詠史懷古詩:憑弔古蹟古人來借古諷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樣建功立業。(寫古蹟古人,多用典故)
⑵託物言志詩: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運用比喻象徵擬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邊塞徵戰詩:或抒寫報國立功壯志;或徵夫思家的思念;或對開邊拓土窮兵黷武的統治者的諷刺和規勸。
⑷羈旅思鄉詩:寫遊子漂泊的羈旅愁苦;或所見所聞所感觸發的思念故鄉的鄉愁。(常有月、柳、雁、書信及夢境幻覺的描寫
⑸送別留念詩:或表達別時留戀;或表達別後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達彼此勉勵。
⑹田園山水詩:借寫山林田園的閒適美好,表達對世俗與現實的不滿、嚮往寧靜平和的歸隱思想,或表達自己遺世獨立,保持節操品性的情懷。
⑺即事感懷詩:或憂國憂民;或反映離亂;或渴望建功立業;或仕途失意閨中懷人;或謳歌河山。
⑻閨怨閨愁詩:或表達對戍邊丈夫的思念,或寫春光(青春)易逝,光陰不再的感傷,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
第四種類型:表達技巧類(著眼於全篇整體或局部)
常式問:這首詩歌採用了何種寫作手法?
變式問: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或: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寫作手法(技巧)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類:
第一種:描寫景物的方法:
⒈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像聯想)與實寫;
⒉運用修辭手法:(比喻對比誇張比擬)(高考常考)借代雙關反問設問、反問、互文;
3.運用表現手法來寫:襯託對比渲染烘託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徵、鋪陳,白描。
4.從景物的動靜角度來寫:動景靜景結合,或以動寫靜,以靜寫動;(高考常考)
5.從觀察的層次來寫:遠看與近觀結合,仰視平視與俯視結合;空間的上下結合,高低結合。
⒍從調動感覺的角度來寫:視覺(形和色),聽覺(聲),嗅覺(氣味),味覺,觸覺;或通感。
第二種:描寫人物的方法
⒈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像聯想)與實寫;
2.運用具體描寫手段: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
⒊運用修辭手法來寫人:比喻對比誇張比擬借代雙關反問設問、反問、反語;
⒋運用表現手法來寫:襯託對比渲染烘託象徵、鋪陳,白描。
第三種: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運用抒情與議論的表達方式來抒發情感
2、間接抒情:託物言志(寓理),借古諷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高考常考)
第四種:結構(構篇)方式
對比,前後照應,問與答,卒章顯志,總分,虛實結合,(高考常考)過渡,詳略,人稱,設置懸念,欲揚先抑
第五種類型:語言鍊字類
常式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變式問: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煉實詞:動詞,表顏色的詞,擬聲詞,疊詞,形容詞和副詞等修飾語(自,孤,獨,冷等)。化動為靜或化靜為動。
煉虛詞:數詞,連詞,副詞等。煉押韻(平仄):調換詞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詩在第三字,七言詩在第五字鍊字
特別注意下面的另一種不同題型:
常式問: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著眼於全篇語言風格)
變式問:這首詩歌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或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
正確解答:一般從這些詞語中選擇答案(語言特點類術語):含蓄、幽默、風趣、直露、平實、典雅、粗俗、自然、清新、優美、質樸。
第六種類型:分析詩眼類(或在全篇思想內容方面,或在全篇結構形式方面)
常式問:詩中哪一個詞語(句子)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變式問:詩中的哪一個詞語(句子)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詩中的哪一個詞語(句子)在全詩中具有統攝(總結)作用?為什麼
—END—
版權聲明
1、本文來源於網絡,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2、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