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朧詩派舒婷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創作的一首《致橡樹》,通過木棉對橡樹的」告白「,讓我們深刻認識了」愛情「在新時期該有的模樣。木棉從那個時代起,也有了「女英雄」這樣一個文學意象。
木棉高大壯碩,頂天立地。花開紅豔如霞,落地不褪色,像英雄的告別一樣,讓人肅然起敬。暮春三月,它是南方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道風景線,而廣州市、高雄市以及攀枝花市更是將它作為市花,讓更多人一睹它壯士般的風骨。
那麼,我們的古代文人,對「木棉」有著怎樣的評價呢?讓我們在鮮豔的木棉花裡一起來感受下吧!
清代彭羨門《廣州竹枝詞》
木棉花上鷓鴣啼,木棉花下牽郎衣。
欲行未行不忍別,落紅沒盡郎馬蹄。
清代黃遵憲《羊城感賦六首》
木棉花落絮飛初,歌舞岡前夜雨餘。
閣道鸞聲都寂寞,市摟蜃氣亦空虛。
騎羊漫詡仙人鶴,驅鱷難除海大魚。
獨有十三行外柳,重重深護畫摟居。
清·陳恭尹《木棉花歌》
粵江二月三月來,千樹萬樹朱花開。
有如堯射十日出滄海,又似魏宮萬炬環高臺。
覆之如鈴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濃須大面好英雄,壯氣高冠何落落。
後出堂榴枉有名,同時桃杏慚輕薄。
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無乃群芳主?
巢鳥鬚生丹鳳雛,落花擬化珊瑚樹。
歲歲年年五嶺間,北人無路望朱顏。
願為飛絮衣天下,不道邊風朔雪寒。
清初屈大均《木棉詩》
十丈珊瑚是木棉,花開紅比朝霞鮮。
天南樹樹皆烽火,不及攀枝花可憐!
參天古幹爭盤拿,花時無葉何紛葩!
白綴枝枝蝴蝶繭,紅燒朵朵芙蓉砂。
明末清初女詩人張喬《春日山居》
二月為云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煙。
烹茶自愛天中水,不用開門汲澗泉。
明代蘇伯衡《周伯寧春晴江岫圖為呂仲善題》
暮歸朝出誰與侶,蜃霧蠻煙結悽楚。
木棉花落鸚鵡飛,苦竹叢深鷓鴣語。
元代張憲《鹹淳師相》
君不見,黯淡溪流東復東,木棉花開生悲風。
師臣不忍馬革裹,廁上有人能拉胸。
宋代蘇軾《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予攜一瓢酒尋諸》
老鴉銜肉紙飛灰,萬裡家山安在哉。
蒼耳林中太白過,鹿門山下德公回。
管寧投老終歸去,王式當年本不來。
記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開。
宋代楊萬裡《三月一十雨寒》
姚黃魏紫向誰賒,鬱李櫻桃也沒些。
卻是南中春色別,滿城都是木棉花。
宋·劉克莊《木棉花》
姚黃魏紫向誰賒,鬱李櫻桃也沒些。
幾樹半天紅似染,居人云是木棉花。
五代孫光憲《菩薩蠻》
木棉花映叢祠小,越禽聲裡春光曉。銅鼓與蠻歌,南人祈賽多。客帆風正急,茜袖偎檣立,板浦幾回頭,煙波無限愁。
唐代李商隱《李衛公》
絳紗弟子音塵絕,鸞鏡佳人舊會稀。
今日致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鷓鴣飛。
唐代皇甫松《竹枝(一名巴渝辭)》
檳榔花發鷓鴣啼,雄飛煙瘴雌亦飛。
木棉花盡荔支垂,千花萬花待郎歸。
芙蓉並蒂一心連,花侵槅子眼應穿。
筵中蠟燭淚珠紅,合歡桃核兩人同。
斜江風起動橫波,劈開蓮子苦心多。
山頭桃花谷底杏,兩花窈窕遙相映。
唐代白居易《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
水波文襖造新成,綾軟綿勻溫復輕。
晨興好擁向陽坐,晚出宜披蹋雪行。
鶴氅毳疏無實事,木棉花冷得虛名。
宴安往往嘆侵夜,臥穩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無可救,一身獨暖亦何情。
心中為念農桑苦,耳裡如聞飢凍聲。
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
除此之外,還有畫家徐悲鴻的《題畫木棉》:「燦若朝霞色,高與青雲齊。孰具英雄氣,棉花儻可師。」
木棉花的英雄氣概已深入人心,這樣的花裝扮在城市的道路上,你可覺得歡喜麼?這些詩作中,你最愛哪一首,一起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