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關於木棉花的詩詞賞析

2021-01-08 榆木齋

蘇軾關於木棉花詩詞鑑賞

枯木

《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予攜一瓢酒,尋諸生皆出矣。獨老符秀才在,因與飲至醉,符蓋,儋人之安貧守靜者也。》

宋代:蘇軾

老鴉銜肉紙飛灰,萬裡家山安在哉。蒼耳林中太白過,鹿門山下德公回。管寧投老終歸去,王式當年本不來。記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開。

註:

【上巳】:三月初三日,古時以夏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稱為「上巳」,三月初三多逢巳日。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寒食】: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紀念春秋名臣介子推,後來成為祭祀祖先的節日。

【鹿門山】:在鄂西北襄陽城東南約15公裡處,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山。因漢末名士龐德公、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皮日休相繼在此隱居而名聞遐邇,後人謂之"聖山"。

【德公】:龐德公,字尚長,荊州襄陽人,東漢末年名士、隱士。龐德公與當時徐庶、司馬徽、諸葛亮、龐統等人交往密切。龐德公曾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司馬徽為"水鏡",被譽為知人。對諸葛亮、龐統等人早年影響較大,並得到諸葛亮的敬重。龐德公最後隱居於鹿門山,採藥而終。

【管寧】:(158年-241年),北海郡朱虛縣(今山東省安丘、臨朐東南)人。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著名隱士。管寧與華歆、邴原並稱為"一龍"。與華歆「割席絕交」,漢末天下大亂時,與邴原及王烈等人至遼東避亂。在當地只談經典而不問世事,並引來大量同是逃避戰亂的人,直到魏文帝黃初四年(223年)才返回中原,此後曹魏幾代帝王數次徵召管寧,他都沒有應命。著有《氏姓論》。

【王式】:西漢儒士。曾教授昌邑王劉賀,昭帝死後,昌邑王嗣位,旋以淫亂被廢。王式下獄當死,後自訴以《詩》305篇為諫,以此免死,後為博士,被博士江公所辱,謝病免歸,終子家。

蘇軾這篇詩詞用典極多,成詩應該紹聖四年(1097年)之後,當時年已62歲的蘇軾貶到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縣),然而蘇軾生性豁達,不以為意,把儋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該詩主要是描述的蘇軾思鄉之情。

題目的意思是:北方中原大部分地區在寒食節祭祀先人,掃墓祭祖,然而海南人不過寒食節,卻在上巳節(三月三)去掃墓,因此蘇軾可以不辦公,便攜酒去找諸生員飲酒,結果大家都出去了,唯只有年老的符秀才在,於是便一同飲酒至醉,因而做詩。符秀才名蓋,海南儋州人,是一位安貧樂道的長者。

內容大意是:海南人在三月三祭祖,香菸繚繞,紙錢亂飛,祭祀的肉被烏鴉噙吃,看到此,不由得想起家鄉,可是遠隔萬裡,都不知道家鄉在何方。

想一下古人,李太白瀟灑豪放,蔑視權貴,遊獵江湖,蒼耳林中遊玩迷失方向;龐德公推薦英才,自己卻在鹿門山中隱居,悠然自得。

管寧堅守道德操守,不參與權貴爭鬥,避亂遼東,但是書稿籤章葉落歸根,到年齡大了還是回到故鄉;王式滿腹才學,本來就不應該出山,結果差點丟失性命,還被人侮辱,最後落寞回家。

想想這些名人雅士,自己真有同感,本來應該辭官回家,結果前因「烏臺詩案」遭人陷害,差點被殺,如今又被貶流落蠻夷之地。真懷念家鄉呀,在這時候,城南的木棉花應該快落了吧,刺桐花應該開放了吧。

通篇詩文,充滿思鄉之情,自己有家難歸,報國無門,流落荒蠻,看到當地人祭祖,怎麼能不讓人思念家鄉呢?只好借酒澆愁,以慰胸懷。

2018-3-28榆木齋

相關焦點

  • 中秋詩詞名句賞析關於中秋節的古詩詞 您最喜歡哪句?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詩詞名句賞析關於中秋節的古詩詞 您最喜歡哪句? 中秋的月最美,是那樣詩情畫意; 中秋的月最柔,是那樣柔情似水; 中秋的月最明,是那樣如水似鏡。 中秋亦是團圓節,人們聚於桌前, 飲酒賞月,說著團圓美滿; 遠在異鄉的人,則舉頭望月,眸中盛滿思念。
  • 描寫月亮的詩句 有關月亮的詩詞賞析
    古人對於月亮的描述寄託了很多情感,有親情有友情也有愛情,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對有關月亮的詩詞賞析,感興趣的朋友快點來看看吧。——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6、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關於月亮的詩句  7、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8、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9、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10、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 和楝花有關的詩詞擷拾賞析
    而楝花,鬱鬱蔥蔥,芳香沁脾,紫暈流蘇,雲蒸霞蔚,作為暮春的註腳,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關於楝花的詩詞也頗為豐產,我們擷取幾首,簡單賞析,作為送春迎夏的點綴吧。唐詩裡面還有一首關於楝花的詩詞,是劉禹錫的《武陵書懷五十韻》,是關於楚地的一長篇懷古詩詞,詞藻優美,對仗工整,典故繁多,由於篇幅所限,摘錄一句「俗尚東皇祀,謠傳義帝冤;桃花迷隱跡,楝葉慰忠魂。」
  • 朱非書法賞析:蘇軾《前赤壁賦句》
    ——蘇軾《前赤壁賦》部分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年),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年)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諡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後進。
  • 詩詞賞析|詩詞裡的遺憾,千年一嘆,為之奈何?
    詩詞裡的遺憾,千年一嘆,為之奈何?詩詞賞析|詩詞裡的遺憾,千年一嘆,為有一種遺憾是「笑問客從何處來」詩詞賞析|詩詞裡的遺憾,千年一嘆,為有一種遺憾,是「故鄉遙,何日去?」詩詞賞析|詩詞裡的遺憾,千年一嘆,為有一種遺憾,是「恨不相逢未嫁時」的傷懷惋惜,是在錯誤的時間,遇上了對的人
  • 詩詞書印中秋特輯之詩詞篇
    詩詞書印中秋特輯之詩詞篇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至此中秋佳節其間,我們為大家帶來宋代大文學家、書法家的這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並為大家帶來全詞的篆書作品及所有字的篆書寫法及演示,亦帶大家一起刻兩方中秋明月的閒文印。今天我們先來賞析下詩詞。關於中秋的詩詞佳句有很多,「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 那些詩詞裡的月亮 中秋古詩詞賞析
    ,而關於中秋節題材的詩、詞更是浩如煙海;那麼關於中秋節的詩句你知道多少呢?  賞析  詩歌題目的中心語「望月」,是敘述也是行為,其修飾語時間「八月十五日夜」和地點「湓亭」,它限定瞭望月的特定環境時,還突出「望」的動作,又強化「望」之月的圓盤貌。顯然是這個「望」月引發了詩人情懷。  其實,詩人就是在特定空間面對這個特定時間的月亮引發的人生感慨,詩歌首頷聯正是詩人關照月亮的思考。
  • 木棉花上鷓鴣啼,木棉花下牽郎衣:春天裡別樣的風景,你可喜歡?
    讓我們在鮮豔的木棉花裡一起來感受下吧!清代彭羨門《廣州竹枝詞》木棉花上鷓鴣啼,木棉花下牽郎衣。欲行未行不忍別,落紅沒盡郎馬蹄。清代黃遵憲《羊城感賦六首》木棉花落絮飛初,歌舞岡前夜雨餘。閣道鸞聲都寂寞,市摟蜃氣亦空虛。騎羊漫詡仙人鶴,驅鱷難除海大魚。獨有十三行外柳,重重深護畫摟居。
  • 十首冷門詩詞,見證蘇軾絕世才華
    其實,蘇軾還有許多詩詞, 細細讀之,意味深長, 今天, 我們來讀一讀蘇軾的十首冷門詩詞, 見證他的絕世才華。
  • 木芙蓉的優美詩詞擷拾賞析
    木芙蓉的優美詩詞擷拾賞析枯木木芙蓉,又名芙蓉花、拒霜花、木蓮、地芙蓉、華木、酒醉芙蓉等,原產黃河和長江流域以及華南地區木芙蓉在我國栽培歷史久遠,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歌詠木芙蓉的詩詞俯拾皆是,難以一一品評,我們略微擷拾幾首優美詩詞,作為代表鑑賞,以觀木芙蓉之風採。
  • 木棉花絮織布如雪白
    關於「斑枝花」一名的來歷,清初大儒屈大均在廣東新語裡說:「曰斑枝者,以枝上多苔文,成鱗甲也。」後來,「斑枝花」又被稱為「班枝花」,接著因音訛,演繹出了「攀枝花」一名,大約「攀枝花」這個詞更能讓人想起點綴枝頭、直入雲霄的豔麗花朵,故而更加深入人心。南越先民善制「廣幅布」「斑枝花」是古人根據枝條的形態給它起的名字,而「木棉」一詞則是古人對其非凡本事的肯定。什麼本事呢?
  • 蘇軾《定風波》:詩詞中的四次掙扎與選擇,卻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
    年輕的時候喜歡華麗的詞藻,隨著年紀的越來越大,慢慢的就會很喜歡詩詞。尤其是特別喜歡蘇軾,在蘇軾的詩詞中,讀懂了人生,讀懂了情懷,也讀懂了在困難面前豁達樂觀的處事態度,我想這就是詩詞的力量,蘇軾的魅力!有一次,蘇軾和朋友外出,忽然下起了暴雨,兩人被淋得甚是狼狽,朋友一肚子的怨氣,而蘇軾卻非常的樂觀,看著這大雨,突然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定風波》,這首《定風波》也一直被人所熟知,這首詩詞體現的曠達精神一直為人所稱道。《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詩詞達古今,美食濟天下,融通豁達的蘇軾把苦難過成了詩意
    3蘇軾美食蘇軾65年的人生中,任職14個州縣,位高可親側於自帝,位低則降到偏遠蠻荒官司八品,起起落落之間,絕非常人所能隱忍承受,而蘇軾卻能在任何職級、任何境遇都泰然處之,並怡然自樂,在留給後世傳世佳作的同時,送給百姓60餘款經久美食。蘇軾美食多伴隨其低谷背運而生。
  • 看《中國詩詞大會》感受「吃貨」蘇軾「課本外」的人生哲學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大家都看了嗎?在第五季第二期中讓小編看到了一個「課本外」的蘇東坡、蘇軾不僅在文學、書法、繪畫上具有很高的造詣,生活上的他 還是一位「美食達人」蘇軾 走到哪吃到哪,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張蘇軾版的美食地圖黃州家喻戶曉的東坡肉,是在蘇軾走了一遭「鬼門關」後,被貶黃州時所發明的《豬肉賦》蘇軾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 讀五首詩詞,欣賞深秋木芙蓉
    木芙蓉花朵大,顏色多,形狀與木棉花和牡丹花有得一比。在深秋百花凋零的時候,它們在庭院路邊水濱裡打破秋日裡的沉寂肅殺,撐起一片生機。木芙蓉是相對於水芙蓉即蓮花、荷花、芙蕖而言,因為它不畏霜雪又稱為拒霜花,它還有木蓮、華木、地芙蓉等多種美稱。
  • 蘇軾《減字木蘭花》,西湖邊上寫下四十四個字,卻成為一代佳作
    蘇軾是一個很喜歡交朋友的人,尤其是喜歡和僧人交往,在杭州做通判的時候,他曾在寺院裡住了很長一段時間。當然和他交往的僧人也不少,比如佛印參寥。有一年,他再次去杭州,偶然結識了一位僧人,叫清順。蘇軾還為他做了一首詞,成為了千古佳作。今天我們就來賞析一下這首詞,了解一下蘇軾和清順的故事吧!《減字木蘭花》雙龍對起,白甲蒼髯煙雨裡。
  • 《野草詩社北修院》第2期詩詞名家何小平少年時代七絕佳篇賞析
    《野草詩社北方研修院微刊》第2期詩詞名家何小平少年時代七絕佳篇賞析何小平,1956年出生於湖北沔陽。研究生學歷,高級經濟師。曾任中國建設銀行辦公室副主任、企業文化部(黨委宣傳部)副總經理、黨委巡視組副組長,總經理級。自幼喜愛詩詞,14歲輟學務農並開始創作,數十年筆耕不輟。
  • 蘇軾古詩《惠崇春江曉景·其一》詩意賞析和翻譯
    《惠崇春江曉景·其一》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翻譯】竹外的桃花綻出三兩枝,鳧鴨已先領略到春水的暖意。遍地蔞蒿,蘆葦露出短芽,正是河豚與潮俱上之時。【賞析】題畫詩是蘇軾詩歌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蘇軾以詩人和畫家的雙重身分創作題畫詩,在理解、鑑賞和表現上都具有獨到之處,達到了臻於完美的境界。不少作品成為不朽的傳世之作,《惠崇春江曉景》便是其中之一。《惠崇春江曉景》是蘇軾為僧人惠崇所作畫的題詩。全詩雖只短短的四句28字,但卻很好地傳達了原畫的精神,使人見詩如見畫。
  • 蘇軾寫詩詞背後的趣事:給王安石續詩,結果被他貶到黃州看菊花
    蘇軾不光憨憨,他還是北宋"第一吃貨",被貶到那裡就吃到哪裡。他還喜歡用詩詞去"摩擦"別人,比如這首馬夢得同歲馬夢得與僕同歲月生,少僕八日。是歲生者,無富貴人,而僕與夢得為窮之冠。很多人喜歡蘇軾的詞,更喜歡他的個性,認為他灑脫,有趣。了解蘇軾生平的人應該知道,他的一生有多少磨難,他的詩寫出了最曠達的人生態度,讓人讀完心胸舒闊。
  • 詩詞賞析:古典的新解讀方式能走多遠(文化視點半月談)(圖)
    怎麼抄、抄到什麼程度,筆者沒有認真考證,不過說實在的,詩詞的賞析,說的就是那麼點兒事,借鑑和引用是難免的,至少我認為所謂的抄襲一定不是她的本意。一個深愛著文字並以文字扮美自己的人,怎麼可能隨便地去撕扯別人的衣服,胡亂拼接後披裹在自己的身上?也許,她喜愛某個圖案,便做了自己衣服上的點綴;也許某個新穎別致的設計啟發了她的靈感,於是華美了自己的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