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俄賢嶺3月25日電(記者陳超通訊員蘇文拔)華南地區近10年來極為少見的豪豬,凌晨4點在俄賢嶺山間發出清晰的叫聲。為期一周的海南俄賢嶺首次野生動物調查於今天結束。調查隊因為沒有聽到海南長臂猿的叫聲而遺憾,同時為這片神奇林地裡猖獗的盜獵行為深深擔憂。
獼猴在山尖採食石斛
3月19日到25日,來自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省林業局、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鸚哥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等單位15人組成的俄賢嶺首次野生動物調查隊,對俄賢嶺地區的近2萬畝山林進行了調查,發現80多種鳥類,水鹿、獼猴等國家II級保護動物,多名隊員在24日凌晨4點聽到豪豬的叫聲。這種動物身上的毫刺如筷子粗細,因為狩獵嚴重,近10年來在華南地區極為少見,在海南被記錄到的數量近年來有明顯下降。野豬的痕跡和糞便則在山坡上隨處可見。
位於昌江黎族自治縣和東方市交界處的俄賢嶺最高海拔為1238米,多名隊員在海拔1150米左右的山頂上,看到獼猴新留下的巢穴,和它們留下的採食珍貴蘭科植物石斛的痕跡。隊員們揀回了這些獼猴乾燥的糞便,發現裡面全是草纖維。
今天在調查隊結束調查下山的途中,隊員們發現了海南山鷓鴣大約在一星期前遺棄的鳥窩,窩裡還留有兩枚殘破的蛋殼,白色,如鵪鶉蛋大小。調查過程中,幾乎天天都有隊員在密林中看到海南山鷓鴣的身影。俄賢嶺上經常被見到的,與海南山鷓鴣一樣是國家I級保護動物的還有海南孔雀雉和原雞,另有包括藍背八色鶇、白鷳、厚嘴綠鳩等在內的國家II級保護的鳥類。有一個海南新記錄是金頭扇尾鶯。
未聞海南長臂猿叫聲
這次調查的重頭戲是尋找海南長臂猿。
隊員們被分成6組,每天在清晨6點45分前趕到各自的監測點,監聽海南長臂猿的叫聲。一臺放音機被隊員們輪流帶到自己的監測點,在8點30分左右播放海南長臂猿叫聲,以期獲得海南長臂猿的回應。
這是專家們從動物園裡的長臂猿習性中獲得的啟示,動物園裡的長臂猿,在被分裝到不同的籠子裡、相互看不見的情況下,聽到同類的叫聲後,會發出回應的叫聲,可能是為了表示對同類進入自己領地的憤怒或者歡迎。
經過6個清晨的嘗試,調查隊得出了讓人失望的結論。
發現盜獵行為
23日,調查隊在俄賢嶺西南坡海拔800多米處,看到一處盜獵者的窩棚。
可能聽到了調查隊員們用普通話交談的聲音,盜獵者倉皇逃離,臨走前打翻了剛做熟的一盆可供三四人食用的螃蟹煮野芭蕉心。
在這個窩棚附近,隊員們看到地面上有個天然石洞,手臂深,上口20釐米寬,洞底50多釐米,洞壁是斜的,這樣掉到裡面的龜類將無法逃逸。誘餌則是用半個可樂瓶裝上水,裡面泡上死老鼠和蚯蚓。經驗豐富的隊員判斷,盜獵者們的目標可能是八角龜和大頭平胸龜。
在調查過程中,隊員們不斷發現俄賢嶺如刀尖的山頂上,有大量珍稀蘭屬植物被挖走的新舊痕跡,密林裡有尚未拖走的花梨板材,還有手指粗即被砍斷用以移栽的白木香(土沉香)等等。
去年3月,多位專家聯名上書省政府,懇請保護俄賢嶺;去年底,海南林業局向省政府申請建立包括俄賢嶺在內的6個省級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