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野生脊椎動物39種!深圳生態環境好轉引瀕危野生動物頻繁現身

2021-01-16 中國環境

  靈貓、唐魚、赤麂、蟒蛇......隨著深圳市的生態環境日益好轉,一些曾經「消失」的瀕危野生動物又頻繁現身在大眾視野中。在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日前公布的陸域生態調查評估項目成果中顯示,深圳2018-2020年共記錄脊椎動物共有41目146科566種(其中外來物種38種),新發現野生脊椎動物39種(含野生鳥類33種)。該調查評估成果將為深圳市生態環境政策法規的制定提供基本支撐。

  據了解,陸域生態調查評估項目是深圳市於2017年率先在全國城市尺度啟動的項目,歷時3年,於今年11月順利在北京通過專家驗收評審。項目由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和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共同承擔,中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方科技大學、西南大學、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等十幾家單位協助完成。

  深圳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和海洋生態環境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圳市陸域生態調查評估共有六大項目22個子專題,分別涉及陸域生態調查、陸域生態評估、典型生態問題分析與對策、生態系統管理戰略與政策研究、生態資料庫建設、項目總體實施和質量控制等方面。

  在進行動植物調查時,項目團隊充分運用國際先進的研究方法和科技手段,採用雷射雷達、無人機等方式,確保研究的科學性和先進性。據了解,共調查與整理植物樣地近900個,採集標本 2000 多號,拍攝照片1.2萬多張,開展12次動物綜合調查,累計時間達554人天,設置紅外相機點位160多個,採集點位調查記錄1.7萬餘條。

  相關介紹:深圳市記錄的部分瀕危野生動物

  一、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  

  赤麂植食性,通常獨居生活,偶爾雌雄成對或母幼一同活動,性機警怯懦,屬於迴避型動物。赤麂是我國南方比較常見鹿科動物,隨著深圳城市化進程,棲息地破碎和人類幹擾加劇,該種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野外記錄。最近,本項目通過紅外相機陷阱,監測到存留少量個體,屬於罕見物種。

  二、小靈貓Viverricula indica

  小靈貓為小型食肉動物,以小型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昆蟲、甲殼類、蜘蛛、蚯蚓、蝸牛等為食,也取食一定數量的植物果實和嫩芽。獨居性,多在夜間及晨昏活動,雄性有領域性,家域2-3 km2。該種分布範圍較廣,在華南地區歷史上屬於常見動物,但目前已非常罕見。與廣東省幾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比,目前該種在深圳保存的野外種群最大。小靈貓為國家I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CITES附錄II收錄物種,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為易危(VU)等級物種。

  三、豹貓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豹貓是貓科食肉動物,棲息生境類型多樣,適應性強,分布廣。該種目前在中國的野外種群數量普遍不高,在香港被列為罕見物種。但豹貓在深圳是最常見野生動物,遍布深圳的自然生態系和部分城市公園。該種為國家「三有」保護動物,CITES附錄II物種,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的易危(VU)物種。

  四、豪豬Hystrix hodgsoni

  豪豬屬於嚙齒類動物,屬分布種。豪豬野外種群數量非常大,根據紅外相機數據評估其種群數量超過100隻,另外,紅外相機拍攝交配行為和幼崽,說明種群狀態良好。

  五、黑疣大壁虎Gekko reevesii

  黑疣大壁虎屬於爬行動物綱壁虎科動物,是近年從大壁虎(Gekko gecko)分出來的獨立物種,俗稱蛤蚧,是名貴藥材,被大量捕殺,野外種群大幅下降。國家II級重點保護動物,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極危(CR)等級物種。該種目前在深圳野外種群數量很小,應加以特別保護。

  六、蟒蛇Python bivittatus

  蟒蛇又名緬甸蟒。大型無毒蛇。該種在東南亞、中國香港和澳門常見,中國內地亦常有分布報導,但實際並不常見,因此,中國內地種群極度瀕危,被列為國家I級重點保護動物,IUCN紅色名錄易 危(VU)等級物種,CITES附錄II、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為極危(CR)等級。近年來,該種在深圳種群發展迅速,進入社區的情況時有發生。

  七、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h

  眼鏡王蛇是大型前溝牙類劇毒蛇類, CITES附錄II物種,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瀕危(EN)等級,IUCN物種紅色名錄易危(VU)等級,國家「三有」保護動物。該種以前在深圳並不常見,近年種群數量明顯增多,野外調查時常可見。

  八、深圳後稜蛇Opisthotropis shenzhenensis

  該種為2017年發表的新種,為區域特有種。該種高度依賴山溪生境,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大,尤其是山溪旅遊開發建設,符合IUCN瀕危(EN)等級,亟需特別保護。

  九、唐魚Tanichthys albonubes

  唐魚色彩豔麗,曾被大量捕撈馴養而成為觀賞魚類。其棲息地多為山溪附近的水潭、積水坑等微流水環境,極易受到破壞,因此,被列為國家II級重點保護動物,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極危(CR)物種。該種是一種著名的觀賞魚,人工養殖數量較大,亦出現不少人工培育的色型。唐魚目前在深圳有2個色型,其中一個色型形態特徵符合香港的唐魚種群,可以肯定為原生性野生種群。

相關焦點

  • 靈貓、赤麂、蟒蛇……瀕危野生動物又頻繁現身深圳
    原標題:「好鄰居們」回來了!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1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陸雲紅)靈貓出沒,唐魚回遊。赤麂歸來,蟒蛇驚現。11月1日,深圳市率先在全國城市層面啟動的陸域生態調查評估項目在北京發布了一項物種發現成果:隨著生態好轉,一些曾經「消失」在我們視野中的瀕危野生動物又頻繁現身深圳,有的還「開枝散葉」,種群不斷壯大。「經過歷時3年的調查,我們統計出深圳野生動物是36目68科559種。其中發現新記錄的12種,外來物種32種。」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歐陽志雲介紹說。這些「鄰居」是誰?
  • 深圳新發現5種陸生野生動物
    該項目首次全面系統地開展了深圳市全境陸域(含海島)脊椎動物資源調查,基本摸清了深圳市陸生脊椎動物的區系狀況,共調查記錄了深圳市陸域脊椎動物總計498種(含亞種),其中鳥類最多,還發現了5個新物種、24個深圳新紀錄種。
  • 深圳大山裡珍稀瀕危動物總數達到62種
    深圳摸底全市陸生野生動物資源的調查工作剛好開展了一年。記者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獲悉,現階段調查共記錄了深圳的地區陸生脊椎動物392種,發現並發表了2個脊椎動物新種,6個物種脊椎動物在深圳的新分布記錄,珍稀瀕危動物總數達到62種,其中包括了7種食肉類哺乳動物。
  • 深圳發現野生動物新物種:劉氏掌突蟾、廣東頸槽蛇
    原標題:深圳發現野生動物新物種:劉氏掌突蟾、廣東頸槽蛇   原標題:深圳發現兩陸生野生動物新物種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林清容文/圖)昨日,記者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獲悉,摸底全市陸生野生動物資源的調查取得可喜進展,不僅基本摸清了深圳野生動物資源的現實狀況,增加了6個物種在深圳地區的新分布記錄,更為重要的是首次發現了劉氏掌突蟾和廣東頸槽蛇2個陸生脊椎動物新物種,這些新物種的發現是深圳市野生動物調查研究史上的重大科研成就。
  • 細蟌現身白琵鷺安家 深圳生態資源「家底」喜人
    深晚記者採訪獲悉,深圳在全國已率先實現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全市域創建,生態文明建設喜結碩果。11月1日,深圳在全國城市層面啟動的陸域生態調查評估項目通過專家驗收。最新調查發現,目前,深圳野生維管植物共計199科858屬1916種,其中,深圳野生植物新記錄34種。自然生態系統動物559種,新記錄的有12種。
  • 河池新發現陸生野生動物181種
    本報河池訊 (記者/廖慶凌 通訊員/韋振懂)近日,記者從河池市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成果評審會獲悉,繼1998年之後,2020年河池市再次開展的陸生野生動物調查,新發現陸生野生動物181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1種。
  • 青島已發現437種野生動物 野生鳥類達392種
    昨天上午,由國家瀕危動植物管理辦公室合肥辦事處、山東省林業廳、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7年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公益宣傳活動,在青島濱海學院世界動物自然生態博物館舉行。據悉,目前青島已發現的野生動物數量已經達到了437種,其中去年新發現了兩種鳥類,一種是國家一級保護珍禽白頭鶴,全世界僅存九千多隻。另一種是被稱為「神話之鳥」的中華鳳頭燕鷗,全世界僅存百隻左右。
  • 深圳市共有陸生野生脊椎動物513種!
    野生動物 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於維護生態平衡至關重要 更是我們人類的朋友
  • 遼寧新增18種野生動物
    2006-9-127:07:55近段時間,野虎、野狼、野豬的足跡,頻繁在遼寧大地上被發現。很多人驚呼:難道曾經消失了很長時間的多種野生動物又回來了嗎?據記者昨日從遼寧省林業廳了解到,根據最新統計情況顯示,隨著我省森林覆蓋率的持續增加、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以及全面禁獵政策的深入人心,如今遼寧境內野生動物數量和種類與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前相比,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增加。其中,新增野生動物種類更是達到18種之多。
  • 深圳現5個新物種 你見過廣東頸槽蛇嗎
    南方網:9月13日,記者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獲悉,摸底全市陸生野生動物資源的調查取得可喜進展,不僅基本摸清了深圳野生動物資源的現實狀況,增加了6個物種在深圳地區的新分布記錄,更為重要的是首次發現了劉氏掌突蟾和廣東頸槽蛇2個陸生脊椎動物新物種,這些新物種的發現是深圳市野生動物調查研究史上的重大科研成就。
  • 新疆16種野生動物面臨滅絕和極危
    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4日電(記者劉傑)新疆林科院森林生態研究所野生動植物與溼地研究室近日發布了《新疆脊椎動物紅色名錄》,全區有99種動物被列入該名錄,其中,野馬、高鼻羚羊等16種野生動物進入滅絕、極危等級。
  • 深圳梧桐山上野豬豹貓罕見現身
    原標題:梧桐山上野豬豹貓罕見現身 6月18日,深圳梧桐山國家風景名勝區首次公布32個紅外相機監測點的觀測數據:現有野豬約有50頭,廣東省鳥白鷳以及野生豹貓等深圳罕見的野生動物也在鏡頭中現身。   2019年起,梧桐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布設了32個紅外相機監測點。對於野豬、豹貓等動物進行了專項觀測。調查期間,監測點共記錄到分屬4目8科13種獸類。
  • 珍稀野生動物成深圳人「好鄰居」,深晚記者獨家專訪還原歐亞水獺...
    準確來說,是七坨野生動物排洩物。"就是這裡!"他掏出生態監測尺放在邊上作為參照,拍下視頻和照片,然後用鑷子將這些動物糞便小心翼翼地全部裝進樣品袋。"聞起來有股新鮮的魚腥味,非常健康。" 他心想。很快,經過專家影像分析和現場痕跡採集,最終確定了紅外相機拍到的正是歐亞水獺。水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5 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近危(NT)。
  • 野生動物頻繁來渝過冬背後的生態密碼
    根據重慶觀鳥會的調查統計,2013-2014年越冬季,重慶發現中華秋沙鴨數量達到了35隻。到了2016年-2017年越冬季,中華秋沙鴨已達到61隻。事實上,隨著自然生態的持續向好,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愛上了這座城市。近年來,重慶每年都有鳥類新紀錄的誕生。2019年發布的《重慶鳥類名錄4.0(2019)》對外公布了重慶首次發現的極危鳥類——青頭潛鴨的情況。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開徵求意見 瀕危性原則是什麼?
    《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七條、第十條規定,國務院林業草原、漁業主管部門分別主管全國陸生、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國家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由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組織科學評估後制定,並根據評估情況確定對名錄進行調整。
  • 深圳有12種珍稀野生植物
    深圳商報記者 文燦 通訊員 張豔武 文/圖 昨日,深圳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發布了一項歷時3年完成的「深圳市野生植物資源調查項目」的結果。基本摸清了全市野生植物資源特別是珍稀瀕危及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的家底,共調查記錄了深圳市維管植物近2100種,其中重點調查了珍稀瀕危及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64種。
  • 瀕危野生動物名單越來越長
    報告顯示,2014年評估的174個物種中,保護狀況總體改善的只有26種,維持現狀32種,變差的116種。而當名錄擴充至1085個物種後,「總體改善的只有102種、245種維持現狀、738種變差」,情況顯然更糟了。  去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CUN)將大熊貓從「瀕危級」物種降為「易危級」曾引發高度關注。大熊貓保護的成功,並不意味著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已完全向好。
  • 「沸點」野生動物頻繁來渝過冬背後的生態密碼
    中華秋沙鴨是東亞特有珍稀鳥類,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和國際瀕危物種,數量極其稀少。它喜歡棲息於水流湍急、河水清澈、有激流淺灘及魚類資源豐富的河流,對水質很「挑剔」。中華秋沙鴨數量的多少與溼地生態環境的好壞密不可分。
  • 瀕危野生動物網上叫賣 養殖野生動物當心觸犯法律
    瀕危野生動物網上叫賣 養殖野生動物當心觸犯法律金羊網  作者:李煥坤 何偉傑 馬漢青  2018-05-17 金羊網記者 李煥坤 何偉傑5月13日,廣州市白雲區同和街道一小區內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蜂猴,引起市民關注。
  • 野生動物頻繁「出鏡」中衛市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頻繁「出鏡」中衛市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寧夏大學西北土地退化與生態恢復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合作,採取動物樣線調查、紅外相機拍攝及野外高清視頻監控等多種監測方式,對保護區內6條野生動物監測樣線、10餘處湖泊溼地及5處野生動物人工飲水點進行了生態監測,及時掌握和發現保護區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