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頻繁「出鏡」中衛市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20-11-27 新華網寧夏站

 

野生動物頻繁「出鏡」中衛市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www.nx.xinhuanet.com  2020年05月15日 來源:新華網

 
 

  近日,寧夏中衛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結合水鳥保護救護項目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工作,與寧夏大學西北土地退化與生態恢復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合作,採取動物樣線調查、紅外相機拍攝及野外高清視頻監控等多種監測方式,對保護區內6條野生動物監測樣線、10餘處湖泊溼地及5處野生動物人工飲水點進行了生態監測,及時掌握和發現保護區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動態。

  截至5月10日,通過對17臺紅外相機、5臺高清雲臺攝像機的監測記錄及回收數據分析,共發現68種陸生野生動物。

鵝喉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種,分別為:金雕、黑鸛。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1種,分別為:鵝喉羚、荒漠貓、雀鷹、蒼鷹、鶚、烏雕、黑鳶、紅隼、小天鵝、白琵鷺、鴛鴦。其它動物55種,分別為:赤狐、狗獾、託氏兔、刺蝟、環頸雉、蒼鷺、白鷺、沙鼠、黃頭鶺鴒、灰斑鴴、綠翅鴨、水鷚、羅紋鴨、赤頸鴨、鳳頭潛鴨、金眶鴴、針尾鴨、赤膀鴨、紅尾伯勞、戴勝、白頂䳭、白鶺鴒、斑嘴鴨、北紅尾鴝、赤麻鴨、赤嘴潛鴨、大斑啄木鳥、反嘴鷸、鳳頭百靈、鳳頭鸊鷉、骨頂雞、黑翅長腳鷸、紅嘴鷗、灰斑鳩、灰椋鳥、灰頭綠啄木鳥、灰頭麥雞、喜鵲、灰喜鵲、灰雁、普通鸕鷀、普通秋沙鴨、普通燕鷗、翹鼻麻鴨、青腳濱鷸、三道眉草鵐、山斑鳩、小嘴烏鴉、葦鵐、小鸊鷉、巖沙燕、漁鷗、銀鷗、銀喉長尾山雀和遠東山雀。

白琵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中衛市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物種資源豐富、生態系統多樣化,是我國最早建立的7個荒漠生態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之一,也是我國北方乾旱地區保持較大面積的典型人工與自然結合的荒漠生態系統,具有廣泛的區域代表性和地域分界特點,在自然地理、農業區劃以及全球氣候變化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赤狐

  該項工作的開展將進一步充實保護區生物多樣性本底資料,增強保護區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物種的保護成效,提升保護區管理局在野生動物監測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010070310010000000000000011118581125989128

相關焦點

  • 猞猁、馬鹿、野豬、獾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數量提升
    猞猁、馬鹿、野豬、獾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數量提升 2020-06-15 1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寧夏沙坡頭,中國最美五大沙漠之一
    在《中國國家地理》主辦,全國34家媒體協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中,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城區西部騰格里沙漠東南緣的沙坡頭,被評為中國最美五大沙漠之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國國內最美的五大沙漠是指: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甘肅鳴沙山·月牙泉、寧夏沙坡頭。千年沙漠,滾滾黃沙,展現出一望無際的雄渾與壯美。沙坡頭是中國二十個治沙重點區之一。沙坡頭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599.3公頃,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為一處,具西北風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被評為「中國黃河50景」。
  • 雲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鎮沅管護局野生動物監測顯成效
    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鎮沅管護局野生動物監測顯成效。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郭麗 通訊員 梁濤)近日,雲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鎮沅管護局對自然保護區內野生動物紅外線相機監測數據進行了第三次回收,圓滿完成了保護區內7條樣線為期1年的野生動物監測工作,總體達到了預期效果。
  • 紅腹角雉、獼猴、小鼯鼠出鏡 珍稀野生動物現身堵河源自然保護區
    人民網竹山12月6日電 近日,在湖北堵河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洪坪站,管護站工作人員在民主村、洪坪村範圍內收集紅外線攝相機拍攝影像資料中發現,斑羚、小麂、紅腹角雉、獼猴、野豬等許多野生動物頻頻出現在紅外線相機的鏡頭前,它們悠閒地在叢林中,享受著「天然氧吧」。
  • 河南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
    其中天鵝是保護區的主要保護物種之一,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10種;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有31種。(2)河南連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南南部新縣境內,地處大別山北麓鄂豫兩省交匯處,是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冠長尾雉及其棲息地和北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的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 走銀川——「沙坡頭」與「騰格里沙漠」
    記得最早知道沙坡頭這個名字時是在九十年代初,專門有個科教片,是關於保護包蘭(包頭到蘭州)鐵路沿線治沙的。包蘭鐵路有31公裡經過騰格里沙漠的東南邊緣,就是現在的沙坡頭一帶,為解決流沙不掩埋鐵路,使用稻草在流沙中埋成一米見方的網狀方格,使其連成片。
  • 羅山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強化秋冬季野生動物資源監測保護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彭瑩瑩 祝文平)秋冬季是候鳥大規模遷徙和集群活動的季節,也是亂捕濫獵、濫食鳥類等野生動物非法案件的高發期。羅山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多舉措強化秋冬季野生動物資源監測保護。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和世界珍稀瀕危鳥類朱䴉的重要繁殖棲息地,為加強鳥類資源的保護工作,董寨管理局組織相關部門人員進村入戶,重點面向候鳥遷徙通道沿途、重要棲息地周邊社區和餐飲從業人員等特定群體,有針對性地強化保護宣傳和科普教育,張貼宣傳畫,開展法制教育講座,公布舉報電話,暢通監督渠道,為強化監測保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 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監測到國家保護野生動物18種
    【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監測到國家保護野生動物18種】2018年以來,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先後投入400餘萬元,用於生態監測系統的大數據建設,已採購紅外相機200餘臺,遠程監測設備12臺,組成保護區生態監測智慧管理平臺,並通過在保護區內設置監測點和20條監測線路,實現了全天候遠程適時監測,大幅提升了科研監測能力。 截至目前,已監測到國家保護野生動物18種。
  • 廣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
    (8)廣西合浦營盤港-英羅港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西合浦營盤港-英羅港儒艮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1986年建立。該自然保護區屬於野生動物保護類型,保護對象為以儒艮和中華白海豚為主的珍稀海生動物及其棲息環境。
  • 內蒙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
    (5)內蒙古賽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蒙古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北部,總面積為10.04萬公頃。保護區始建於1997年,2000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為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賴以生存的森林、草原、溼地等多樣生態系統,屬於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 環江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今年以來,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特別重視科研檢測,為了科學監測林區動物,中心採用網格法先後在保護區布設了90餘臺紅外相機。近日,工作人員在保護區取回監測信息時,發現相機於今年10月份拍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白頸長尾雉是我國東南部森林特有鳥種,在廣西主要分布在中部丘陵地帶,因為種群數量稀少,已經被IUCN列為全球性近危種。此次在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西部三個監測點分別發現有雌雄種群分布,此前河池從未發現白頸長尾雉分布記錄。
  • 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Ⅰ級重點保護動物原麝(組圖)
    東北網9月11日訊(記者 侯巍)近日,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布了保護區紅外自動監測相機的監測結果,其中包括小興安嶺林區首次拍到的野生原麝照片。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原麝。2019年4月,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支持下,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在保護區架設了40部紅外自動監測相機並規劃了長期監測樣地,建立起了區域野生動物資源長期監測系統。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黑熊。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黃喉貂。
  • 河西走廊兩國家自然保護區發現大量珍稀野生動物
    位於河西走廊沙漠地區的甘肅安西極旱荒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敦煌陽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了大量野生動物,其中包括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蒙古野驢和金雕,以及國內很少見到、多見於歐洲和非洲的鷗鴿等。 近日,安西極旱荒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在對保護區內4部野生動物紅外相機進行數據收集和整理時,發現大量珍稀野生動物。
  • 陝西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野生華北豹攜幼崽珍貴影像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黨璽 杜扶陽)近日,陝西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槐樹莊站的工作人員,在收集野外視頻時再次發現了紅外攝像儀拍攝到的野生華北豹母豹與幼崽的珍貴影像。從紅外相機前一閃而過的,就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華北豹,身後緊跟的是華北豹幼崽,這是陝西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進行野外視頻收集時發現的珍貴視頻。陝西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榆林保護站站長陳國強 :「發現這豹子視頻,大家都比較激動,比較稀罕,豹子在咱們保護區是頂端食物鏈,比原來生態空間、生態環境是越來越好,我們搞這項保護工作,大家付出還是很值得的。」
  • 巫溪:陰條嶺自然保護區多次拍到國家級保護動物林麝、獼猴
    拍到的野生動物。巫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重慶1月7日電 6日,重慶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在整理回收的紅外儲存卡時發現,在多處拍到林麝、野生獼猴的身影。 從截取的圖片可以看出,兩隻林麝明顯不是同一隻,其中一隻嘴巴外面長有獠牙。據巫溪縣林業局的專家介紹,長有獠牙的是雄性,沒長的是雌性。
  • 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
    近日,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璪都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在提取安裝於林區的紅外感應自拍相機監測信息時,驚喜地發現拍攝到清晰的國寶級鳥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圖為位於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境內的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璪都保護管理站區域紅外感應自拍相機拍攝的白頸長尾雉。(徐仲庭攝影)白頸長尾雉是中國特產鳥類,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和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數量極為珍稀。
  • 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名錄 33個自然保護區解析
    大連城山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350.006昌黎黃金海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0000.007天津古海岸與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崇明東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4155.0015上海九段沙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2020.0016南麂列島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
  • 重慶陰條嶺自然保護區多次拍到國家級保護動物林麝、獼猴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消息,1月6日,重慶市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局的工作人員在整理回收的紅外儲存卡時發現,在多處拍到林麝、野生獼猴的身影。林麝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它生性膽小機警,通常在早晨和傍晚活動。視頻中的三隻獼猴結伴而行,第二隻邊走還不時回頭看看,好像是在提醒同伴不要掉隊。獼猴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主要棲息在石山峭壁和密林中或疏林巖山上,成集群生活。據了解,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重慶市巫溪縣,是重慶市內唯一一片原始森林。
  • 大自然巡禮 | 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海南...
    這些自然保護區保護著我國70%的陸地生態系統種類、80%的野生動物和60%的高等植物,也保護著約2000萬公頃的原始天然林、天然次生林和約1200萬公頃的各種典型溼地。同時為進行各種生物學、生態學、地質學、古生物學及其他學科的研究提供有利條件,為環境的監測和定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 四川敘永:鬣羚現身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近日,在四川敘永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外相機拍攝到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鬣羚。近年來,四川敘永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發現了毛冠鹿、小靈貓、白鷳、藏酋猴等多種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區正在加強對生態系統保護,為野生動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環境,同時布設了50餘臺紅外相機進行監測,加強與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合作開展動物資源本底調查,為更好的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