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為何在《三體》中寫了那麼多物理學家,為何單單要黑牛頓?

2021-01-13 美食拿捏了

對於科幻迷來說,劉慈欣的《三體》絕對是必讀之書之一。劉慈欣的「三體」系列可以說是中國科幻界的一部巨著。

它不僅受到讀者和媒體的好評,也是中國第一部獲得「星雲獎」和「雨果獎」的科幻小說。

他獲得了無數的花環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評價他:「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就連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看過「三體」系列之後,也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背後的內容。為此,他還給劉慈欣發了一封郵件,但被大劉當成了騙子。後來,他才知道自己是個真正的人。

360創始人周鴻禕也是「三體粉」。騰訊總裁馬化騰問他最近讀了什麼書?他回答說:是《三體》,表達了他對這本書的熱愛。

劉慈欣《三體》中眾多的物理學家,只有牛頓形象卑劣不堪,是個十足的小人

在《三體》的第一部分,主角汪淼通過虛擬實境設備六次進入《三體》遊戲。他會見了一些重要的歷史人物,周文王、伏羲、墨子、哥白尼(自己)、馮·諾依曼、秦始皇、牛頓和愛因斯坦等重要歷史人物。

所有看過《三體》的朋友都會發現,劉慈欣在書中把牛頓描述成一個卑鄙的惡棍。

我們從小就聽過牛頓和蘋果樹的故事。在中學,我們學習了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在大學裡,我們還接觸了牛頓光學和牛—萊微積分公式。我們對牛頓的印象是:經典力學的建立者,一個接近於神的男人。

牛頓在《三體》中的形象是一個卑鄙的人,他追求名望,卻裝作高貴,協助暴政,奉承,貪生怕死,沒有信仰。當然,這只是小說中虛構的形象,不能當真。然而,真正的牛頓確實有一些讓人鄙視的行為。

真實的牛頓

關於牛頓有兩個公案為後人爭議,一個是萊布尼茨的微積分,另一個是跟胡克的爭議。牛頓和萊布尼茨著名的微積分之爭,這一事件也以鬥劍的形式出現在「三體」中。

公元1675年,萊布尼茲發明了微積分,但牛頓卻說自己在十年前就發明了,因為想對公眾保密所以沒有發表。

直到萊布尼茨去世,他也沒能得到認可(所以劉慈欣在《三體》中描寫萊布尼茨輸了鬥劍,但這不表明萊布尼茨沒有發明微積分)。歷史是公正的,如今《高等數學》中用的微積分公式是叫牛頓-萊布尼茨公式,而非牛頓公式。

牛頓譏諷胡克個子矮小而且有些駝背的形象。當然還有思想上的譏諷,也即胡克對薄板顏色進行的哲學考慮,因為牛頓看重的是實驗計量結果。而等到胡克去世之後,他的實驗室遭到了破壞,本人畫像也丟失了。當時是牛頓主持的皇家學會搬遷工作,不禁令人聯想到是他報復打壓胡克。

當然,牛頓的成就不容忽視。劉慈欣也沒有忽視牛頓的成就,比如在《鄉村教師》中拯救地球的正是牛頓的三大定律。

"物理學全才"楊振寧談《三體》:看不下去,原因很"現實"

當一個熱愛科幻的物理學家遇到科幻巨著《三體》時,其中蘊含了大量的數理知識,會擦出什麼樣的花火呢?楊振寧對科幻小說的熱情會重新點燃嗎?

答案卻非常的出乎人們的意料。

楊振寧在接受採訪時說:「前段時間,三體很出名,所以我買了一本看,看不懂。」他進一步說:「這與三體書無關,而與自己的精神狀態有關。」

記者當時問道:"是因為你覺得科幻小說跟你從事的工作完全兩回事嗎?"楊振寧笑著回答道:"不是,我想原因是因為我對於現實世界更發生興趣,所以就覺得這個虛構的東西不能跟現實世界比。我想這是主要的道理。對於現實世界的複雜性,跟它裡頭這個奇怪又妙的事情了解多了,就覺得科幻小說沒法子跟這個比。"

由此可見,《三體》這本書中是充滿無限想像力的,與現實相比,這本書中給人更多的是超越現實生活和時空的想像和震撼!

《三體》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在《三體》中,記載了書中人物葉文潔,因發送信息探索外星文明,被三體人接收到,而因為她對人性的絕望,所以不顧三體人「不要回復」的警告,依舊暴露了地球在宇宙中的坐標,引來了想要攻略的三體外星人。

之後的情節就順著這條線展開,從《地球往事》到第二部《黑暗森林》,再到第三部《死神永生》。

劉慈欣沒有辜負全世界書迷的期望,寫的是越來越精彩,讓人驚嘆!

書中劇情環環相扣,從懸念到兩次鋪墊,再到最後的大反轉,給人極大的衝擊力也存在絕佳的邏輯,可以說是驚喜連連。

讀完三體之後真的會被顛覆對於宇宙的全部認知。

自認為看過的科幻電影也不少,但是沒有一個電影會像這本書一樣,幾乎是殘酷的改變你對世界的認知,一股腦的打開你思想的閥門。

一陣陣勢不可擋的磅礴巨浪不斷的衝擊著我的靈魂,我學會了去仰望星空,思索著宇宙的宏大,人類的渺小,浮生的短暫。

對《三體》感興趣的朋友趕緊點擊下方連結去領取一本吧!↓↓↓

相關焦點

  • 劉慈欣《三體》中寫了那麼多物理學家,為何單單只「黑」了牛頓?
    劉慈欣《三體》中眾多的物理學家,只有牛頓形象卑劣不堪,是個十足的小人在《三體》第一部中,主人公汪淼通過VR設備六次進入《三體》遊戲,遇見了周文王、伏羲、墨子、哥白尼(自己)、馮·諾依曼、秦始皇、牛頓和愛因斯坦等重要歷史人物,用虛擬結合歷史的方式為我們解讀了人類認識天體的過程。
  • 霍金為何警告"別搭理外星文明"?劉慈欣早在《三體》中說明原因
    霍金為何警告"別搭理外星文明"?劉慈欣早已在《三體》中說明原因隨著火星探測的任務,正式走向深空探測。這無疑是人類向宇宙文明邁出的一大步,但是,著名宇宙物理學家霍金曾在多處場合發表對外星文明的觀點:希望我們在不明白對方意圖的情況下,不要暴露人類文明的位置。甚至不要讓人知道地球文明的存在。更不要回答任何可疑的外星訊號。
  • 劉慈欣為何在《三體》中黑牛頓?因為牛頓做過這兩件事!
    可是,讀過《三體》的朋友卻會發現,劉慈欣在書中把牛頓描繪成了一個卑鄙的小人。看到這裡許多讀者應該就會發現劉慈欣有點黑牛頓了,既然不屑,那為什麼還要決戰呢?在用戰士模擬計算機時,當狀態寄存器中一個門電路呈現問題,牛頓立刻暗示秦始皇殺掉那個部件的一切戰士。有人可能會覺得這是為了劉慈欣群體主義的表現,歷史上孫武練兵時也曾殺一儆百,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 《三體》入選高中生推薦書單,為何物理學家楊振寧卻說:看不下去
    ——《三體》2015年,我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的作品《三體》榮獲雨果獎,這個獎有「科幻界諾貝爾獎」之美譽。通過這個大獎,全世界的科幻愛好者都了解到,中國有位科幻作家,名叫劉慈欣。隨著《三體》熱度持續上升,越來越多的非科幻愛好者,也了解到了《三體》的存在,並且成為其粉絲。
  • 連歐巴馬都痴迷《三體》,為何楊振寧卻搖頭表示:實在是看不下去
    ——劉慈欣《三體》 2019年開年,一部《流浪地球》成就了劉慈欣"成神"之路。其實這樣說或許有些不太準確,畢竟劉慈欣的地位在《三體》問世後就已經呈爆炸式上升。",我們卻只能認栽的原因,這就是為何《流浪地球》上映後熱度會那麼高的原因。
  • 劉慈欣《三體》1,楊冬等一些知名物理學家為何先後自殺?
    劉慈欣在《三體》1的第一章《科學邊界》裡,提到了在地球世界裡發生的一件重大而又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即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世界各地有一批物理學家先後自殺,其中包括葉文潔唯一的女兒楊冬。這些物理學家在自殺前都留下了遺書。
  • 劉慈欣訪談錄(上):《三體》創作與修改秘聞
    ▲ 2016年7月10日,在山西太原,呆子刀和劉慈欣展開了一場深度的對話。【呆子刀系列訪談提要】《三體》中著名的三星到底在哪裡?原稿為何被修改?新版《三體》到底修改了什麼?為什麼修改?《三體》有什麼漏洞?《三體》是怎麼火起來的?劉慈欣如何看待宇宙中的叢林法則?劉慈欣為何喜歡寫木星?劉慈欣如何評價霍金的「突破攝星」計劃?
  • 劉慈欣訪談錄(中):《三體》有續集嗎?電影進展如何?
    最開始找過李安,幾乎所有大導演都給了,但人家首先考慮的商業,要考慮買不買座?《三體》違反了高成本電影的基本原則。《三體》電影遇到的問題比想像的多  李召:目前《三體》電影進展怎麼樣?  劉慈欣:遇到的問題比想像的多。高成本科幻片項目管理很重要,否則導致投資失控。  李召:需要的特效多嗎?
  • 被國資委點名批評,歐巴馬催更,劉慈欣的《三體》到底多有毒?
    上班摸魚劉慈欣1989年,20歲出頭大學剛畢業的劉慈欣,在電廠當計算機維修工程師,做著一份一年也就三四個月忙的工作。但每天又必需按時去上班,必需據守崗位,幹些啥能打發時間呢?同事只幹兩件事:玩牌、打麻將。劉慈欣在打牌中輸掉一個月800塊工資後,痛定思痛開端寫小說掙錢。
  • 《三體》獲雨果獎後,劉慈欣為何被鍵盤俠聲討?網友:人紅是非多
    「中國有很多莫言,但只有一個劉慈欣」,後來,甚至很多讀者拿莫言和劉慈欣做對比,雖然這樣的言論略顯誇張,但是也側面反映出劉慈欣的《三體》有多吸引人。其實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文化之間的隔閡,比如劉慈欣在《三體》中假設出的很多像「黑暗森林法則」、「猜疑鏈」等宇宙中的定律,這些都非常不符合西方人所謂的「政治正確」。
  • 劉慈欣《三體》中黑暗森林法則:不管落不落後都要挨打?
    在科幻這個類型小說中,劉慈欣可以說是中國最出色的作家了。儘管他自己聲稱《球狀閃電》才他最好的作品,但無疑《三體》才是他影響力最大的小說。《三體》不僅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中國讀者,也震撼了許多西方世界的人。,您花如此多的筆墨去寫它是否代表您對人類未來的悲觀?
  • 獲雨果獎的《三體》,為何楊振寧稱看不下去,歐巴馬卻強烈推薦?
    獲雨果獎的《三體》,為何楊振寧公開稱看不下去,歐巴馬卻強烈推薦?《三體》是劉慈欣的作品,共3本,分別是:《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 黑暗森林、《三體III》—— 死神永生。但是在2017年的時候,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卻公開稱,《三體》這部小說,對他來說,是一點都看不下去。
  • 中國天眼有多厲害?看了劉慈欣的回答,才明白為何霍金勸中國關掉
    如果你看過英文版的《三體》,那麼你一定記得後記中劉慈欣寫過的一句話:「或許再過10000年,人類所注視的那一片星空依然寂靜廣闊,但可能明天當我們醒來時就會發現,地球軌道停擺著一艘月球體積大小的宇宙飛船」。
  • 潘石屹:三體我讀了三遍!劉慈欣:看看就行,沒必要讀那麼多遍
    作為書迷之一的潘石屹就曾熱切地對作者劉慈欣說:《三體》我讀了三遍!但劉慈欣卻回道:看看就行,沒必要讀那麼多遍。這是劉慈欣的謙辭嗎?還是劉慈欣想對所有狂熱追風者說的話? 與拿到諾貝爾獎的莫言的苦澀鄉怨文學不同,劉慈欣的科幻要精彩有趣得多,書中的普世科學和思想成功吸引了各路名人,「三體吹」可謂遍布世界。
  • 《三體》作者劉慈欣為何沒給太陽系一個好的結局?死神才會永生!
    《三體》作者劉慈欣為何沒給太陽系一個好的結局?死神才會永生!作家總是不自覺地將個人經歷映射到作品裡。」在三體宇宙裡,毀滅才是常態,第一反應是那句話:「主不在乎」給地球一個好結局,給太陽系一個好結局,給銀河系一個好結局?
  • 《三體》紅了 作者劉慈欣自稱五年沒再寫一個字
    畢業後,劉慈欣在離陽泉一個多小時車程的小城娘子關的電站中工作20多年,並在娘子關電站寫出了他大多數的科幻作品,直到電站被關停、爆破,劉慈欣又回到了陽泉。有人要投資,提出讓劉慈欣當電影導演,導科幻片。他很理智地拒絕了,「做不了」,儘管他也羨慕可以做導演的科幻作者。真正的電影編劇?
  • 三體人1965年發現地球,為何不攻擊?劉慈欣:是黑暗森林法則
    "劉慈欣為何不建議回復這段外星信號呢?這是因為劉慈欣在他的小說《三體》中,提出了一個冰冷而殘酷的定律——黑暗森林法則。而《三體》三部曲,完全都是圍繞著這個法則,進行了展開。按說在宇宙中,應該充滿了智慧生命,整個宇宙應該是熱熱鬧鬧、摩肩擦踵。然而時間過去了那麼久,我們卻沒有發現哪怕是一絲外星生命的痕跡,甚至連一粒細菌都沒發現。
  • 三體:善於洞察人心的史強,為何故意讓汪淼反感?滿滿的都是套路
    小縣官讀《三體》001期,暨第一章《科學邊界》導讀:2020年,一大批頂尖物理學家離奇自殺身亡,在陸軍少將常偉思的調查之下,一個名為「科學邊界」的國際學術組織成為了重點懷疑對象。他原是軍人,越戰中曾是常偉思將軍的手下,因刑訊逼供、擅自行動等罪名遭停職,被常偉思將軍調入地球防務安全部。在剿滅三體組織的過程中,史強親手逮捕葉文潔,策劃古箏行動,擊毀"審判日"號,幫助人類得到三體世界的大量情報,但不幸受到超量核輻射身患白血病,是一個超級英雄式人物。
  • 劉慈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三體》那麼火
    在陽臺上抽半根雪茄的工夫,劉慈欣與我尬聊了幾句:「今天的科幻寫作跟十幾二十幾年前沒區別,真正的科幻讀者不多。你看現在,寫科幻的估計有一萬多人,有名氣的二三十人,有影響力的作品更少。」在陽臺上抽半根雪茄的工夫,劉慈欣與我尬聊了幾句:「今天的科幻寫作跟十幾二十幾年前沒區別,真正的科幻讀者不多。你看現在,寫科幻的估計有一萬多人,有名氣的二三十人,有影響力的作品更少。
  • 為何光速是每秒30萬公裡,是誰限制了它?劉慈欣提出了可怕的猜想
    要知道他既然是作為宏觀宇宙裡面的極限速度,他應該能夠跟得上宏觀世界裡面的尺度發展,因為根據環境極限原理,一個地方有那麼大,必然就會有一個能夠快速到達這個地方每個角落的速度,很明顯光速並不符合這個理論,到底是光速出的問題還是我們理解的方式出了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