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報導,日本記者到中國後,剛下飛機就開始懷疑人生,中國儘管已經基本控制住了疫情,但防疫措施至今依然相當嚴格,同日本的「佛系抗疫」完全就是相反的情況。在日本或許並不覺得,但進入中國後同中國人的做法相比,日本就像是個「異類」,中國的一切都成為了讓外國人驚嘆的一幕!
報導翻譯了日本九州地區《西日本新聞》的新任中國分社長在大連隔離期間的見聞,並且將其作為一個長篇進行連載,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恐怕就是坐飛機途中到隔離前的那段時間。作為一個本職記者,這位分社長認為中國與日本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人們對於疫情的態度上,在日本成田機場登機的時候,官員穿著制服、人們穿著常服,著口罩,而從上飛機之後,就產生了變化,中國人大多穿著用一次性雨衣等做成的「防護服」,著面罩或者口罩和護目鏡,連飛機的空氣循環系統都換成了手術室級別的高性能過濾器。
文章稱,下飛機後,一切更是「如臨大敵」一樣,人們按照標誌線井井有條地站著,所有的乘客的胳膊都依次被工作人員貼上標籤,然後分散在可以使用多國語言的隔間中進行問診,包括旅行史和健康狀況,同時還要求提前準備好紙質申報表或者是APP,通過二維碼來驗證身份,而在這一道一道「工序」後才能摸到自己的行李箱。不僅如此,包括行李箱的運輸在內,在所有程序中,工作人員每完成一個人的詢問或者檢查,就會對所有接觸過的地方進行消毒,這名記者表示,在這過程中念叨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做到這種地步嗎?」,顯然是已經開始懷疑人生了。
進入七月後,日本的新冠疫情就開始出現了大幅度的反彈,累計確診已經不知不覺間到了6萬多人,而在疫情防控上,日本政府的緊急狀態並沒有持續太久就開始解封,甚至試圖推行過希望民眾出門旅遊的政策。不僅如此,日本即便是在此前的緊急狀態下都完全沒有任何強制居家令和嚴格的封鎖措施,更不用說像中國一樣自始至終保持著最嚴格的檢測機制和防疫消毒措施,對所有入境旅客做到如此嚴格的管理和安排的恐怕也只有中國這一個國家了。
某種意義上說,這其實和文化認同和國家權威有相當大的關係,中國長期的文化中對於國家和民族的認知遠遠超出了現在絕大多數的國家,不斷層的文化使得中國人更善於從歷史中學習如何生存和團結。古時候,中國其實就有瘟疫發生時封城閉村,保全更多人的做法,科技發達的情況下,普通人在疫情面前能做的就是保持社交距離、避免接觸,既能保證自己的安全,又能防止他人被感染,這種社會共識其實也是一種團結。而在更多強調個人自由的國家中,這樣的做法就會被「程序正義」和「標籤化」取代,貼上一個「不自由」甚至「不民主」的帽子。
同樣相當重要的還有國家權威,中國政府能夠從長遠為人民考慮,而人民也信任和體諒政府,更重要的是,中國有一批面對疫情敢於「上前線」的醫務人員和子弟兵戰士。在疫情襲來的時候,中國整個國家其實就是一個人,一條心,因此才能很快控制疫情,這種根植於內心的團結就是讓外國人震驚的地方。而日本,在百年來的發展衝擊下,加上現在整個社會又陷入老齡化帶來的「死氣沉沉」中,對疫情充滿鬥志的中國讓日本人懷疑人生其實也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