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奇妙的,它孕育了地球,這個在漫漫星河中一個承載了生命的載體。地球是奇妙的,它孕育了生命,這個在大自然中擁有著無數種生物的星球。我們常常都說「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這句話一點沒錯。在現在,我們所認知中的生物有很多是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但也有一些也是很奇特的。
根據我們所知道的達爾文的進化論來說,世界上的生物都是根據「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這也就是說,能夠生存下來的生物,都是經過了自然界嚴格的篩選,再加上自身為了適應生存而做出了一代代的基因調整,才能夠遺留下來的。
不過也正是因為有了這麼多複雜的生存原理和大自然的奇妙之處,才有了品類繁多的生物,而我們平時所說的生物多樣性,也正是因為一些極其特別的存在,而顯得特別的有意義。
在這些奇奇怪怪的生物中,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種生物,它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外殼由鐵構成的生物,它的「鐵殼」就連子彈都能夠抵擋得住,即使是它漏出來的腳都是「鍍鐵」的!
也許你會覺得這樣說,就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怎麼可能有連子彈都打不穿的生物呢?不過,地球上的生物種類繁多,並不都是像我們所知道的潛意識裡的樣子,那麼這種「鐵做的」生物真的存在嗎?
在我們生活的奇妙的大自然中,還真的生存著這樣一種鐵做的生物,它就是鱗角腹足蝸牛,&34;.我們印象裡的蝸牛都是身體軟軟的,然後背上背著重重的殼子,一遇到危險就會把全身都縮進殼子裡。這也是我們從小接觸到的蝸牛的形象。「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兒歌。
但實際上,除了我們認知中的這種很常見的蝸牛之外,還有一種被稱為「海洋穿山甲」的鱗角腹足蝸牛。它首次被發現是在印度洋海面以下的兩千多米深的海底熱液噴口附近。想像不到吧!蝸牛竟然可以生活在海底兩千米的地方,而且它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種能夠將鐵融入到自己的外骨骼的生物。
這應該也是可以套用到達爾文所提出的物種進化的觀點的,它們生活在海底熱液噴口附近,經過專家研究發現,鱗角腹足蝸牛的外殼上覆蓋的「鐵」與熱液噴口附近的礦物質幾乎相同,主要就是二硫化鐵和有磁性的硫復鐵礦。這應該也就是自然界的選擇過程,在物競天擇中,慢慢進化成為現在這種能夠生存下來的樣子。
鱗角腹足蝸牛長著一副鋼筋鐵骨的外表,它一共有著三層不同尋常的含有鐵元素的外殼,第一層是250微米厚的常見殼類材料的文石層,是大多數蝸牛殼都有的物質;包裹在文石層外面的第二層是150微米厚的有機層,有機層的功能主要是為了散熱,因為海洋下的熱泉噴口的溫度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冰冷,它周圍的環境可能達到幾百度的高溫,所以蝸牛需要這樣一層屬於「皮膚呼吸」所需要的介質。
而在有機層外面的這一層,就是我們能夠看到的這種蝸牛最硬的外殼,裡面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雖然只有30微米厚,但是這三層外殼加起來的防禦能力,足以抵擋子彈的攻擊。
鱗角腹足蝸牛的頭部有兩根與平常的蝸牛一樣的光滑且逐漸變細的觸角,不過它們沒有眼睛,也沒有特化的交換器,整個體積也很大,大到不足以完全縮進自己的殼裡,會漏出腳來。所以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和進化,就連它露出來的腳也都成為了鍍鐵的。
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它們之所以會長出這種全身覆蓋的堅硬無比的「鐵甲」,主要原因是它們體內含有的25種掌管鱗片和外殼形成轉錄因子蛋白質有關。而這種轉錄因子在其他很多種已經發現的軟體動物身上的堅硬的部分也有發現,所以這應該不是鱗角腹足蝸牛所特有的。
而鱗角腹足蝸牛的這層外殼中之所以會有含鐵的硫化物和硫復鐵礦,有一種說法究其原因是說,海底的熱泉噴口處有很多微生物的存在,這些微生物可以幫助促進硫化鐵的產生,並且將有毒的硫化物進行礦化,變成沒有毒的蝸牛外殼,而且水中的硫化物減少,微生物也會有一個更加適合生存的環境。
但是將外界環境中的鐵元素轉換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還有人猜測說這種蝸牛的體內可能也有一種共生的微生物,依靠循環系統向蝸牛體外的微生物傳輸硫化氫,然後通過化學作用再次轉化成為蝸牛所需要的養料。
這種說法雖然在目前還沒有得到有力的證據來證實,但是據目前所能夠研究得出的結果來看,這種鱗角腹足蝸牛能夠在這種不見陽光的惡劣環境下生存數千年之久,並且能夠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的自我進化,來適應環境就已經夠厲害的了!而且它對待一些掠食性蝸牛和螃蟹等天敵,還有腳上的鱗片可以發射的毒液攻擊,來應對生物界的弱肉強食!
在如今被人們發現後,鱗角腹足蝸牛的外殼對一些軍隊的誘惑力很大,因為我們在建造殺傷力極大的武器時,最重要的也還是要有相應的應對措施,例如說現在比較普及的防彈衣的產生就是為了防禦敵方的子彈的。但是防彈衣還是不能夠完全對子彈進行抵抗,只是起了一層保護的作用。
所以現在美軍對鱗角腹足蝸牛盯上,開始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求做出更加完美的防彈武器來,畢竟鱗角腹足蝸牛可是地球上唯一一種連子彈都打不透的鐵殼生物呢!
往期文章精選:
浙江17歲女子撿到「瓷船」,本想留作嫁妝,最後為何無奈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