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蝸牛的硬殼可以抵禦子彈,美軍都在研究它,製作新一代裝甲車

2021-01-07 胖福的小木屋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在動物面前,可以說就像高高在上的神明,在槍炮的面前,任何動物迅捷的速度、強大的咬合力都不值得一提,那麼這個世界上有存在可以抵擋子彈的動物嗎?還真的有?那就是鱗角腹足蝸牛。

蝸牛的硬殼在蝸牛眼裡是保護自己的盾牌,但是在人類眼裡,卻脆弱得只需要輕輕一捏就碎掉。但是鱗角腹足蝸牛,即使你用瑞士軍刀,也只能在他外殼上留下一道淺痕。

鱗角腹足蝸牛(Chrysomallon squamiferum)是一種生活在印度洋深海海底2400-2800米深的熱液噴口附近的軟體動物。

我們要知道,海底沿著地殼裂口逐漸形成熱液噴口,海水沿裂隙向下滲流,受巖漿熱源的加熱,再集中向上流動,並噴發,從而形成了深海熱液噴口。人類第一次發現熱液噴口是在1979年,阿爾文號在東太平洋洋中脊深度約2610-1650 m的海底熔巖上首次發現數十個冒著黑色和白色煙霧的煙囪,以及附近的銅、鐵、鋅硫化物堆積形成的丘體,並觀察到約200-400℃的含礦熱液從直徑約15 cm的煙囪中以每秒幾米的速度噴出。

熱液噴口「黑煙囪」

目前已知的深海熱液噴口有150多個,熱液由水和一些化學物質組成,噴出溫度為60-350℃,且多形成這樣的「煙囪」。

深海環境一直被認為是生命的禁區,因為缺乏食物來源,但從從深海中的熱泉,即熱液噴口中湧出的被地幔柱加熱的海水攜帶大量硫、鐵等元素,而一些生活在熱泉附近的化能細菌能夠利用這些元素產生能量進行生長和繁殖,因此,在總體上寒冷、 食物匱乏、 生物量極低的深海環境中,深海熱液口就像 「 生命綠洲」 ,它們周圍形成了基於細菌與古菌所固定的化學能的生態系統。

從阿爾文潛水器觀看軸向火山的熱液噴口場

其中包括一些在其他地點沒有分布的特殊生物,比如鱗角腹足蝸牛這種奇特的生物。(現在科學界普遍認為生命起源於海底黑煙囪的理論,早期生命的祖先可能就是嗜熱微生物。)

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這種蝸牛目前只被發現生活在印度洋的三處深海熱液噴口,生存面積相當於兩座足球場,三個地球的都因為,在Kairei區(位於西南印度洋脊)生活的是黑色含鐵量豐富,帶有磁性的蝸牛;在Solitaire區(位於中印度洋脊),這裡的蝸牛缺鐵,呈白色,沒有磁性。

採自三個產地的鱗角腹足蝸牛保存了軟體的標本,顏色因產地的熱泉中所含物質不同而有區別

這種蝸牛屬于于Peltospiridae科的海洋腹足綱軟體動物物種,它沒有其他的親戚,是鱗角腹足蝸牛屬的單型種。本物種不單與其他深海腹足綱物種相異甚遠,就連同屬Neomphaloidea總科的物種亦與之相異甚遠,這些都是因為生活在煙囪附近而造就了它的獨一無二。

鱗角腹足蝸牛的奇特之處

2001年,科學家在印度洋的Kairei熱液口區首次發現了鱗角腹足蝸牛。即使是在熱液口生物群落中,它們的存在,也是非常令人驚奇的發現!

鱗角腹足蝸牛相比Peltospiridae科的其他物種,鱗角腹足蝸牛的體型要大得多。大部分Peltospiridae科蝸牛的殼長在15毫米以下,而鱗角腹足蝸牛的螺殼寬度通常在9.8~40.02毫米之間,最大的可達45.5毫米,成體的平均寬度為32毫米。它的頭部長有兩根光滑的、逐漸變細的觸角,不過, 它們卻沒有眼睛和特化的交接器,此外腹足呈紅色的它們因體積較大無法完全縮回螺殼,而且 也不像其他蝸牛和蜻端一樣具有 上足腺和上足觸手,另外,比例上看, 鱗角腹足蝸牛的心臟體積比許多其他動物都大, 約佔身體總體積的 4 %。

在 Pelospiridae科中,鱗角腹足蝸牛是目前已知唯一的'『同時雌雄同體」物種,這意味著具有很高繁殖力的它們同時具有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所產的卵很可能是 依靠卵黃提供營養。科學家還不清楚鱗角腹足蝸牛幼體和胎殼的形態(目前釆集到最小的未成熟 個體已經具有2. 2毫米的殼長), 但推測可能存在一個浮遊擴散的階段。

3D重構的鱗角腹足蝸牛解剖模型 圖源Alexandru Micu.論文

當然,最讓人稱奇的還是它的硬殼,從來沒有一種腹足類動物像它們一樣長出數以百計的鱗片,也從來沒有任何一種動物可以和鱗角腹足蝸牛這樣利用鐵元素, 由於這種蝸牛的鐵化合物具有磁性, 有人甚至開玩笑地把它們稱為「海底的萬磁王」,兩隻鱗角腹足蝸牛放在一起就會被吸住,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最終進化成'『同時雌雄同體」的原因吧!

鱗角腹足蝸牛的螺殼具有3個螺旋,整體呈壓縮的球形。螺殼上具有肋紋和精細的生長線,它們的螺殼可以分為三層:最外面是一層「鍍鐵」的物質,可以說,鱗角腹足蝸牛的身體皆被鐵化合物覆蓋,厚度約30微米,由鐵的硫化物組成,主要是二硫化亞鐵(黃鐵礦的主要成分)和四硫化三鐵(Fe3S4),後者具有磁性,因此鱗角腹足蝸牛會被磁鐵吸住,真鐵甲生物!

而最內側由鈣化的碳酸鹽礦物霰石組成,厚度約250微米;而中間是柔軟的有機層——相當於其他腹足類的外殼膜,厚度約150微米。鐵質可以提供力量,而有機層能吸收掠食者——比如一隻揮舞螯肢的螃蟹——攻擊時的力道。此外,有機層還具有散熱的功能。

另外,在鱗片之間的連接處,我們找不到鱗角腹足蝸牛明顯的貝殼硬蛋白生長線。無論是現生,還是已滅絕的腹足類物種,再沒有第二種具有這樣生長在皮膚上的鱗片;已知的現生動物中,也再沒有其他物種能像它們這樣利用鐵的硫化物,無論是骨骼還是外骨骼。

鱗角腹足蝸牛的形成原因及研究

因為鱗角腹足蝸牛主要生活在印度洋海底的熱液口區,而熱液口區具有豐富的硫磺鐵、硫化亞鐵等礦物質,而這它們之所以能夠形成如此的硬殼其實要歸功於鱗角腹足蝸牛體內的共生共生細菌。

黑色變種的蝸牛體內具有一些白色變種所沒有的細菌。鱗角腹足蝸牛的體表和體內生活著一些有 益的細菌,能幫助它們生成鐵的 硫化物。來自海底熱液口硫化物 具有很高的毒性,但這些硫化物與礦物質結合形成固體時毒性就 會消失,因而在這些化合物毒性 減弱的過程中,細菌可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說,鱗角腹足蝸牛不僅鍍了一層鐵盔甲,而且這層鐵盔甲會在鱗角腹足蝸牛的外殼上不斷累積,長年累月下來會導致它們外殼越來越厚實堅硬。而科學家推測,這層鐵盔甲還是有毒的。

不過,因為樣本的稀缺,有些科學家也認為鱗角腹足蝸牛能夠形成這樣的硬殼是自己的功勞

鱗角腹足蝸牛的硬殼堪比合金,甚至連子彈都打不穿,當然,我們也要指出,這裡指的硬殼是指在Kairei區生活的是黑色含鐵量豐富,帶有磁性的蝸牛;在Solitaire區這裡的蝸牛沒有磁性,所以它們並沒有一身「鐵甲」來強化保護。

這種蝸牛完全可以防禦小口徑手槍的近距離抵射且毫髮無傷,美軍曾經拿步槍子彈實驗,也並沒有對它的外殼造成太大傷害。目前美軍都在研究這些蝸牛,希望給士兵盔甲的設計一些啟發。據說,美國軍方便以鱗角腹足蝸牛的外殼為基,仿製出了類似的材料來製造步兵裝甲車。

當然,這種蝸牛還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學價值,在《 Protection mechanisms of the iron-plated armor of a deep-sea hydrothermal vent gastropod》這篇論文中,作者指出:

模擬自然系統的合成生物激發材料和結構的設計是一個巨大的領域,具有改變許多工程和科學領域的巨大潛力,包括土木工程、生物工程、機械工程、材料科學和工程、化學工程和航空航天。用於防護應用的合成多層結構複合材料的設計空間很大。

鱗角腹足蝸牛這種多材料、三層設計和有利的彎曲幾何使得結構加強、徑向位移減小、穿透阻力和熱衝擊時的穩定性,即使在各組成材料之間存在較大的不匹配時也是如此。

它將對人類、車輛和結構裝甲性能的改善。此外,層的幾何形狀和不同層間材料選擇的影響一直是關於用銳層和梯度層優化工程材料以提高熱機械性能的重要研究課題。將腹足類軟體動物殼中的材料分層、成分級配、微層和宏觀幾何設計相結合,也可以為優化工程設計中的多功能提供重要的借鑑,以提高其力學性能和防護性能。

可以說,這種蝸牛的殼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不過,鱗角腹足蝸牛在人工環境下很難成活,即便如此,它們還是曾在大氣壓下的水族缸中存活了超過3個星期。

另外,這種目前只被發現生活在印度洋的三處深海熱液噴口,生存面積相當於兩座足球場,而這三處熱液噴口中,有兩處正面臨著深海採礦活動。公海的大規模採礦需獲得聯合國下屬國際海底管理局的許可,據悉,對該區域的大規模採礦有望於2020年開始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也於近日宣布,鱗角腹足蝸牛(Chrysomallon squamiferum)進入瀕危物種名單,這也是第一種由於深海採礦而瀕危的動物。

而大規模採礦活動的進行也將可能導致這種蝸牛徹底滅絕,看來,再硬的鐵殼也抵禦不了人類對於環境的破壞。

資料來源:

1、論文《最神奇的深海蝸牛》汪憶

2、Yao, Haimin; Dao, Ming; Imholt, Timothy; Huang, Jamie; Wheeler, Kevin; Bonilla, Alejandro; Suresh, Subra; Ortiz, Christine (2010).《Protection mechanisms of the iron-plated armor of a deep-sea hydrothermal vent gastropod》

相關焦點

  • 世界奇特的蝸牛,外殼連子彈都打不穿,美軍率先用來做頭盔和裝甲
    導語:世界奇特的蝸牛,外殼連子彈都打不穿,美軍率先用來做頭盔和裝甲大自然充滿了神秘,總是吸引人類去探索,而人類在大自然中也得到了的很多的啟發。比如美國曾經試圖在鐵甲生物身上研究出軍事武器裝備,而這種生物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唯一鐵甲生物,具有比較特殊的屬性,這種特別的動物就是鱗角腹足蝸牛,該生物非常的特別,外殼堅硬無比,連侵徹力強悍的子彈都無法將其擊穿,美軍由此得到啟發,用來打造頭盔和裝甲。鱗角腹足蝸牛長得像蝸牛,屬於蝸牛科。但與陸地上的蝸牛不一樣的是,這種蝸牛生長在兩千多米的深海裡,主要分布在印度洋。
  • 美軍新一代6.8mm子彈 號稱可擊穿世界上任何防彈衣
    ,新一代步兵武器的口徑從5.56毫米提升到6.8毫米。或許非軍迷的朋友不會意識到,子彈直徑增大1.24毫米,是一個多麼巨大的變化,這意味著美軍終於痛下決心,放棄裝備多年的5.56毫米口徑子彈,迎接威力更大,速度更高,科技含量更高的新一代子彈。
  • 世界唯一有「鐵甲」殼動物:子彈都打不穿,美軍用它來做防彈衣!
    在我們的印象中,蝸牛、烏龜這些動物身上都有著非常堅硬的外殼,他們用這層外殼保護著自己的身體不受到傷害。不知道大家是否還知道世界上唯一有「鐵甲」殼的動物,子彈都打不穿,美軍用它來做防彈衣。
  • 背著硬殼的小蝸牛
    小蝸牛背著蝸牛殼子,在葡萄架上緩慢地爬著。他看見鳥兒飛來飛去,一會飛到樹枝上,一會落 到地上,蝸牛別提多羨慕了。 小蝸牛回到家,問媽媽:「為什麼我沒有像鳥兒一樣的翅膀。為什麼我的身上長著這麼重的殼,天天背著這個笨重的硬殼,走起路來太慢了,太不方便了。」蝸牛媽媽說:「世界上每一種動 物,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蝸牛身上的硬殼用處可大了,它能為我們遮風擋雨呀,特別是遇到危險時,我們就可以藏到硬殼裡保護自己啊。」 有一天,小蝸牛正在葡萄秧上慢慢騰騰地散步。
  • 印度洋中的「鐵甲蝸牛」,有子彈都打不穿的外殼,連美軍都在研究
    因為研究蝴蝶翅膀上隨著光線變動的顏色,發明了紙幣上的防偽條。而現在有一種神奇的小生物吸引了科學家們的注意,這是一種非常神奇的蝸牛,又被稱作「鐵甲蝸牛」,擁有這樣的名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的外殼非常的堅硬。雖然普通的蝸牛外殼就已經很堅硬了,但這種蝸牛的外殼可不是普通的蝸牛能比的,它的外殼就連子彈都難以穿透。這樣獨特的外殼吸引了科學家們的注意。
  • 世界上最硬的蝸牛殼有多硬?子彈都打不碎,被美國研究用來做裝甲車
    說起蝸牛的殼,相信大家都陌生,在很多人的眼裡,蝸牛殼雖然說是起著保護蝸牛的作用,但事實上,蝸牛殼卻非常容易破碎,所以說,蝸牛殼也只能視作為蝸牛的家來看待,並且有時候這個蝸牛殼還非常累贅,蝸牛要背著沉重的殼爬行,但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蝸牛,它卻有著非常堅硬的外殼,甚至連子彈都打不碎,還被美國研究用來做裝甲車。
  • 全球最堅硬的蝸牛殼,能打造軍用裝甲,子彈都打不穿
    導語:全球最堅硬的蝸牛殼,能打造軍用裝甲,子彈都打不穿在這個世界上,很多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其實都有關聯,美國的卡博特槍械公司,突發奇想,居然用用隕石打造出了M1911手槍,這樣的構想可以說十分的特別。難怪會有靈感來源於生活的說法,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另外一件奇事,這件事情同樣發生在美國,說的是美國找到了一種鐵甲生物,並且把這種生物的外殼用來做成軍事物品,這個想法也算是非常的新穎了。那麼這種生物是什麼呢?它就是蝸牛中的一種類型,名字叫做鱗角腹足蝸牛。這種蝸牛跟別的蝸牛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它的外殼,這個外殼非常的堅固。
  • 這種蝸牛的外殼到底有多硬?子彈打不穿,是地球上甲殼最硬的生物
    大家應該都見過蝸牛吧,下雨過後,我們常常可以在一些溼滑的地方找到這種可愛的小生物,我們知道蝸牛是一種很膽小的生物,一遇到危險就會立即躲進自己的保護殼中,而它們的保護殼並不算堅硬,一些小蝸牛,被人輕輕一踩甚至都會碎裂,不過你們知道嗎?世界上甲殼最硬的生物居然是一種蝸牛,它們的外殼非常堅硬,甚至子彈都打不穿,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世上殼最硬的蝸牛——鱗角腹足蝸牛就算是用子彈射擊,都無法穿透
    在我們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蝸牛這種動物。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背上的殼了,這種殼可以保護蝸牛柔軟的身體不被傷害,在某些時候也可以抵禦敵人。雖然蝸牛殼在蝸牛看來是十分堅固的,但是對我們人類來說是十分脆弱不堪一擊,甚至輕輕一腳就會踩碎,不過世界上有一種蝸牛的殼極其堅硬,甚至可以稱得上堅不可摧,別說腳踩,槍打都沒事,這種蝸牛就是鱗角腹足蝸牛。
  • 美軍研綠色技術:空氣海水變油 用生態子彈(圖)
    美軍正在研發使用海藻和藍菌生產燃料的新一代生物燃料技術,預計產量將提高40倍以上。這種烴類燃料也許會讓美軍軍艦的能源供應發生歷史性的變化。據報導,在長達數年的試驗中,受命於美軍的科學家還找到了從鹽水中獲取二氧化碳和氫的方法,通過催化裝置,這兩種氣體被變成液態燃料。如果從海水提取燃料的技術發展成熟,未來航母戰鬥群的護航艦艇也可使用這種燃油,將極大提升航母編隊的海上持續航行能力。
  • "鐵甲海蝸牛":吸收海礦變身"鐵甲",耐高溫還防彈,已經被美軍盯上
    ,它的「鐵殼」就連子彈都能夠抵擋得住,即使是它漏出來的腳都是「鍍鐵」的!它首次被發現是在印度洋海面以下的兩千多米深的海底熱液噴口附近。想像不到吧!蝸牛竟然可以生活在海底兩千米的地方,而且它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種能夠將鐵融入到自己的外骨骼的生物。
  • 子彈都打不透!地球上唯一外殼是鐵構成的生物,連腳都鍍上了鐵
    我們知道,子彈的威力可是很巨大的,世界上很少有東西能夠抵擋住子彈的攻擊。除了防彈衣以外,防彈衣因特殊的材質比鋼板還結實,所以它在部隊當中也會受到士兵的歡迎。但有一種生物卻令人很意外,這種生物的外殼連子彈都打不透它,是如今發現的地球上唯一外殼是鐵構成的動物。連腳都鍍上了鐵,整體非常的堅硬無比。
  • 朝鮮最先進的裝甲車是什麼?俄軍BTR80的山寨兄弟駿馬裝甲車
    在這幾年的朝鮮閱兵中,我們可以看到朝鮮最先進的駿馬裝甲車,聽薩沙說一說吧。朝鮮是一個多山國家,國內較為平坦的地區並不多,理論上並不適合裝甲部隊作戰。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韓戰中,無論是朝鮮人民軍還是美軍以及志願軍,都曾經大量使用坦克部隊。事實證明,即便是朝鮮山區,坦克也是可以發揮作用的。
  • 世界上最堅硬的動物,連子彈都能抵禦,它到底什麼來頭?
    世界上最堅硬的動物,連子彈都能抵禦,它到底什麼來頭?魯珀特之淚是由融化後的玻璃,自由地滴進冷水之中形成的一種淚滴狀的固體,這種東西雖然是玻璃做的,外觀上晶瑩剔透。但是它的堅硬度是非常高的。曾經有人做過實驗,當子彈接觸到魯珀特之淚的時候。子彈瞬間碎裂開來。
  • 世界上最硬的樹,被當作金屬的替代品,能抵禦住子彈攻擊?
    導語:世界上最硬的樹,被當作金屬的替代品,能抵禦住子彈攻擊?大家好,歡迎收看新一期的內容,在一般人的印象當中,樹木都是比較脆弱的,如果有人說樹木可以擋住刀劍或者是子彈的攻擊,那麼肯定有很多人是不會相信的,不過,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卻存在著一種比高鐵還更加堅硬的樹木,它有時候甚至被人們用來當作金屬的替代品,可以說是非常堅硬了。
  • 巴雷特,俗稱「大炮」,它的真實威力有多大?裝甲車根本扛不住!
    巴雷特,俗稱「大炮」,它的真實威力有多大?裝甲車根本扛不住!巴雷特是一款狙擊步槍,是美國巴雷特公司的傑作,包括美軍部隊在內,世界上很多國家特種部隊都有裝備這款名槍。巴雷特狙擊步槍被稱為重型狙擊步槍,在於它使用了12.7毫米彈藥,威力非常大。
  • 鎢作為彈頭主要材料美軍研製不含鉛的子彈(圖)
    總部設在明尼蘇達州的阿連特是世界最大的彈藥生產商,每年能生產34億發子彈。  自從子彈誕生以來,它的形狀、構造以及彈藥成分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它的核心材料卻始終沒有改變,那就是鉛。鉛這種金屬密度很大,同時又很柔軟,具有良好的可延展性,是作為子彈頭內殼的理想材料。在擊中目標後,它會擴展變平,因此能夠使傷口擴大,提高殺傷力。  但鉛對環境的破壞也是十分嚴重的。
  • 為減少環境汙染 美軍研製不含鉛的子彈(圖)
    自從子彈誕生以來,它的形狀、構造以及彈藥成分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它的核心材料卻始終沒有改變,那就是鉛。鉛這種金屬密度很大,同時又很柔軟,具有良好的可延展性,是作為子彈頭內殼的理想材料。在擊中目標後,它會擴展變平,因此能夠使傷口擴大,提高殺傷力。   但鉛對環境的破壞也是十分嚴重的。
  • 兇猛「狼獾」來襲,新款裝甲車入列俄軍,加快陸軍實戰靈活性
    它的出現,使得俄軍在人員輸送和輕火力打擊方面有了關鍵提升,更能有效地對未來作戰提到幫助,它就是俄軍最新的"颱風-VDV"輪式裝甲車。這款裝甲車最早是在2017年俄羅斯國內的一次軍用博覽會上亮相,它的製造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卡瑪茲汽車製造公司(英語:KAMAZ)。官方型號叫做卡瑪茲"颱風"K-4386型裝甲車。
  • 這種蝸牛全身盔甲,還自帶食品工廠!
    別看它個頭大,就以為它們是捕食高手,其實它們大部分時候都不自己吃「飯」,而是靠肚子裡的細菌提供能量。鱗角腹足蝸牛(The Stocks)自帶食品工廠鱗角腹足蝸牛生活在近3000米的印度洋海底深海熱泉噴口,那裡生物量極低,高壓低氧,噴口裡噴出來的物質含有毒性。在這樣的環境裡,覓食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