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粉和分散劑是配製低水泥澆注料的關鍵所在。超微粉由於其自身粒度較細,能有效地填充在澆注料骨料和細粉堆積形成的孔隙中,降低澆注料施工需水量,改善施工性能。
本文首先對選取的市面上4種不同種類的氧化鋁微粉基礎特性進行了研究,然後又將這種4種氧化鋁微粉分別引入到澆注料內進行了試驗。然而要得到最佳施工性能的澆注料,還須選取與材料體系相適應的分散劑,本文在前面試驗結果基礎上又選取了其它3種不定形耐火材料生產中常用的分散劑:聚羧酸鹽,六偏磷酸鈉,檸檬酸鈉與基礎配方進行比對研究,以期獲得性能最優的澆注料。
1、原料
1.1主要原料化學組成
試驗用主要原料有高鋁礬土熟料(85、53、31、10、≤0.074mm),氧化鋁微粉,三聚磷酸鈉,聚羧酸鹽,六偏磷酸鈉,檸檬酸鈉,純鋁酸鈣71水泥,主要原料的化學組成見表1。
表1主要原料的化學組成
1.2四種不同氧化鋁微粉基礎特性研究
使用雷射粒度儀(歐美克SCF-106)分別測量4種氧化鋁微粉的顆粒大小分布,並通過電子掃描顯微鏡觀察4種氧化鋁微粉的微觀形貌。
四種氧化鋁微粉的粒度特徵參數如表2所示,粒度分布曲線如圖1所示。
表2四種氧化鋁微粉的粒度特徵參數
圖1 選取的氧化鋁微粉的粒度分布曲線
由氧化鋁微粉的顆粒粒徑分布圖和粒度分布表可知,氧化鋁微粉A和B屬於單峰氧化鋁微粉,氧化鋁微粉C為明顯雙峰分布,氧化鋁微粉D呈多峰分布。結合掃描電子顯微照片2可知,氧化鋁微粉C顆粒粒度最小,顆粒分布範圍區間最小(0.3014.31μm),大顆粒和小顆粒分布比較集中,顆粒分布的兩峰分別位於1.3和3.6μm;氧化鋁微粉B則顆粒稍大一些,顆粒大小不均勻,粒度範圍較寬(0.2742.80μm)。多峰分布的氧化鋁微粉D粒度分布也比較較寬,顆粒分布的峰分別位於1.2、6.4和16.4μm,顆粒多呈片狀。根據以上分析可以推斷,若將4種氧化鋁微粉分別引入到澆注料內則引入氧化鋁微粉C的試樣性能最好。
圖2 四種不同種類氧化鋁微粉的掃描電鏡圖片
2、試驗與結果分析
為了進一步驗證不同種類氧化鋁微粉對材料性能的影響,分別將4種氧化鋁微粉引入到澆注料內進行試驗。固定澆注料中骨料與細粉的質量比為67:33,且固定氧化鋁微粉引入量為7%,試樣配方如表3所示。
表3 四組試樣配比
2.1澆注料流動性測試結果
從圖3中可以看出,在加水量一致的條件下,含有氧化鋁微粉C的澆注料流動性能最高,這是因為該氧化鋁微粉顆粒細小且粒徑大小基本一致,粒度分布範圍區間小,故其填充性能好,因此與其它3組物料相比當加入水量相同時時其流動性最好。
圖3 採用不同種類氧化鋁微粉澆注料的流動值
2.2澆注料物理性能測試結果
從圖4中可以看出,加入氧化鋁微粉C的物料試樣在各溫度點處理後其體積密度明顯高於其他3組物料,同時顯氣孔率也均小於其他3組物料。
圖4含不同種類氧化鋁微粉澆注料顯氣孔率和體積密度
由圖5可見,澆注料試樣經熱處理後,含有氧化鋁微粉C澆注料試樣的抗折強度和耐壓強度多數情況下都高於其它的澆注料,含有氧化鋁微粉A的澆注料次之。其原因是氧化鋁微粉C的粒度分布範圍區間小,顆粒粒徑尺寸較小且分布均勻,因此其不僅在澆注過程中有較好的填充性,而且在熱處理過程中有較好的助燒結性,這與前面的推斷結果一致。
圖5含不同種類氧化鋁微粉澆注料抗折強度和耐壓強度
同時從上圖中還可以看出,四個配方試樣的抗折強度隨著溫度的變化也呈現了有規律性的變化,即都在1000℃時達到了最低,這主要是由於1000℃時水泥結合劑產生膠凝作用的水化產物都已分解,而此時體系內燒結才剛剛開始,試樣內部還不緻密,所以導致此時強度最低。
2.3不同分散劑對澆注料需水量的影響
要獲得最佳施工性能的澆注料,還須選取與材料體系相適應的分散劑,本文在前面試驗結果基礎上又選取了3種不定形耐火材料生產中常用的分散劑進行比對試驗。
結合現場施工經驗,固定澆注料適合於施工時的流動值180mm,固定分散劑0.15%的加入比例,研究引入不同分散劑澆注料的需水量,結果如圖6所示。
圖6加入不同分散劑澆注料的加水量
從圖6中可以看出,採用聚羧酸鹽為分散劑的澆注料在達到固定流動值時需水量最少,這主要是得益於聚羧酸鹽分散劑的減水效果好,該分散劑由於特殊的分子結構具有靜電斥力和空間位阻的雙重效果,因而其與其他分散劑相比具有更好的減水作用。
而其它三種分散劑則屬於無機鹽類電解質分散劑,主要靠和水泥粒子之間形成的靜電斥力其作用,因而其減水效果較差。
3結論
(1)氧化鋁微粉C粒度分布具有雙峰特性,且顆粒尺寸較小,因而其填充性較好,有助於體系內燒結;
(2)同時為了獲得達到可施工性能而需水量最低的自流澆注料,本工作還將不定形耐火材料中常用的另外3種分散劑引入到材料內與基礎配方進行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引入聚羧酸鹽的澆注料在達到固定流動值時需水量最少。